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程标准:了解古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点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概念:丝绸之路
是以丝及丝织品贸易为主的贸易路线。
最初,仅指从中国长安出发,横贯中亚、西亚,进而连接非洲、欧洲的陆路通道。
后来又有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提法。
如今内涵不断扩大,被视为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重要载体。
一、古代的商路与贸易
(一)基础知识梳理
1、张骞“凿空”
材料一:此行虽未实现初衷,但在西域传播了汉朝的声威,并获得了前所未闻的当地资料,故被誉为“凿空”之举。元狩四年(公元119年),张骞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是匈奴已被击败,故第二次西行比较顺利。此后汉朝与西域来往更加频繁。并与匈奴展开争夺西域诸国的斗争,包括与乌孙建立“和亲”关系,以钳制匈奴。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在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成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地区的交通路线逐渐开辟,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中西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意义十分巨大。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意义。
2、不同类型的丝路
起点 途经地 终点 流通商品 主要意义
陆上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二)重点问题探究
材料二:唐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变得日趋重要。两宋时期军力孱弱,难以突破西北游牧民族的屏障,加之经济重心南移,自海路向西方出口丝绸的道路开始繁荣。
——张亚光《“一带一路”的历史转换与现实思考》
材料三:精美的华瓷外销,陆上交通,晓行夜宿,辗转搬运,极易破损;而靠海路运输,则不虞路途之遥。而且,海路运输比之陆上运输,不仅安全、安稳,载量也大得多。据估计,一支由30头骆驼组成的沙漠商队,只能装载9000公斤货物,而一艘海船则可载船货60-70万公斤,相当于两千头骆驼的运输量。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四:桑蚕和缫丝技术约4世纪先后传到中亚、西亚,然后传入罗马。公元8世纪和9世纪,不断改善技术的中东丝绸产业崛起,这给丝绸原产地和最大来源地的中国以极大影响。中国产生了以陶瓷和茶叶为主的新的贸易产品,赋予丝绸之路新的活力。
——孙先民《论古代丝绸之路贸易维持体系》
思考:观看视频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所给材料,分析宋代对外贸易有何转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材料五:但是,进入宋朝以后,由于西边受到西夏、吐蕃的阻隔,来自中亚的胡人要比唐朝时期少得多了,而从海路来的高丽、东南亚、印度、大食(阿拉伯)人相对于陆路来讲要多得多。然而,来到东京城的外国人主要是使者,他们携带着珍贵的香料、药材等等,入贡于朝廷,宋朝以回赐的方式与之进行贸易。虽然这些使者往往都携带一些属于自己的商品,“私与”商贾牟利”;也有的商人冒充使者,入宋交易;但这种限制在贡赐形式下的贸易,使外来的商人很难在市场上自由地买卖。
——荣新江《《清明上河图》中的胡人形象解析》
思考:结合史料,分析说明宋朝对外交往中的新现象有哪些
【真题分析】(2017 .北京文综)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堆叠的唐宋时期的瓷器。
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的象牙和犀牛角进行切割)、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 “蕃坊”
结合所学,概述海上丝绸之路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一)基础知识梳理
物种交流之路
宗教传播之路
乐舞融汇之路
科技交流之路
民族交荣之路
贸易互惠之路
(二)重点问题探究
材料六:仅隔一两代,这些胡人的子孙就开始以诗书为业,倾心科第,甚至以礼教自居了,其文化取向和心理认同已完全等同于中原汉人,其间的变化不可谓不大。
——李鸿宾《论唐代宫廷内外的胡人侍卫》
材料七:昔者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城贵戚,皆竞为之。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问题:两则史料表明了胡人和汉人在交往中出现了什么趋势?
思考:阅读材料,概括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
材料八:中国陶瓷器的大批量出口,直接影响了当地同行业的设计及工艺风格:独具特色的白釉唐碗成为当时的绝对潮流。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者当地陶瓷业的发展,消费者或许是那些买不起产自中国上等瓷器的人群。于是,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湾的陶瓷工匠开始模仿进口的白瓷,用碱、锌甚至石英去仿制透明的、高质量的、看上去很像中国瓷器的器皿。
——[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九:这件器物看上去像一件明青花,其实不是,它是一件土生土长的伊朗文物。因为伊朗没有高岭土,所以它不是瓷器,而是一件陶器,上了釉色。它从造型上还有纹饰上都在模仿中国的青花瓷,同时上面还有清晰的波斯诗文,可见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国家博物馆《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
材料十:中国社会比其他任何一种社会都更与那些其生活方式和文化与自己相差悬殊的民族保持着长久的接触和交流。同样,中国接受过其贡献的那些民族(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前伊斯兰时代的伊朗、印度、伊斯兰社会、基督教西方)的特有的天才都与中国自己的才华格格不入。由于在其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参与其形成的、前来丰富它和改造它的因素具有如此之大的差异,所以中国文明如同历史上其他大文明一样是一部持续创作的大作品。
-----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思考“大作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何在?试列举两项具备这种特点的中国文化成就。
思考:结合材料六中关于中国文明发展的论述,请你就文化的交流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课后练习:
1.(2019·上海高考·5)要研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最值得寻访的城市是( )
A.西安 B.开封 C.泉州 D.天津
2.(2019·海南高考·3)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
A.瓷器 B.茶叶 C.棉布 D.白银
3.(2017.11·浙江高考·4)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下列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 )
①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 ②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
③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 ④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7·上海高考·5)“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遣唐使节来华
C.海上丝路繁荣 D.朝贡贸易推行
5.(2017.4·浙江高考·5)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6.(2015年北京卷)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1)阅读上图和上述材料,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