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PDF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PDF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5 08:24:07

文档简介

潮南区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学发现,在湖南玉蟾岩遗址发现了约一万年以前的栽培稻种。 在广西甑皮岩遗址中,已发现有9000 多年前的石斧、石杵和家猪骨。 由此可推知,当时
A.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B.先民已成为食物生产者
C.生产资料私有制出现 D.精耕细作生产方式形成
2.《管子 海王》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 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 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 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这段话旨在说明
A.中国古代农业历史悠久 B.铁制工具推动生产力提高
C.政府高度重视农具生产 D.男耕女织的劳作模式形成
3.山东地区出土两汉时期铁农具的地点众多,铸造铁器的范具也多有发现。 《汉书 地理志》载,西汉实行“笼盐铁”以后,在全国设立 49 处铁官,而山东地区就有 12 处。 据此可知,西汉时的山东地区
A.小农经济兴起 B.冶铁技术先进 C.统治基础强化 D.铁矿资源丰富
4.唐朝均田制下,一个丁男可以分到 100 亩地,一年收获粟谷 3 万斤,脱壳后得粟米至少 1 万斤。 以一人一天吃 2 斤米计算,一人一年吃掉约 800 斤,向朝廷缴纳不过 200 斤,再加上其他税收,剩余部分完全可以保证一家5口生活无忧。这说明农民当时
A.生活基本可以保障 B.劳动时间得到一定保障
C.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人身依附关系不断松弛
5.如表所示为明代后期至清中叶有关古代玉米种植情况的部分记载。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玉米
注:宁河县位于今天津市、华亭县位于今甘肃省东部。
A.主要按自北向南方向传播 B.是中国从西方进口的大宗商品
C.作为粮食作物的地位提高 D.首先在四川地区成功实现移植
6.1880 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开始架设天津到上海的电线,次年末津沪线接通。 到甲午战争前,全国官民电线总计达到 46492 里,基本形成一个“殊方万里、呼吸可通”的全国性电报网。 晚清电报事业的创办
A.促进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 B.加快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
C.开创了官督商办的经营模式 D.冲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7.洋务运动时期,掌握地方实权的洋务派总督和巡抚支持兴办近代企业,但他们关注的往往是本地区的矿山开采和工业建设。 甲午战争后,洋务企业改归商办,企业家更多地考虑的是经济效益,总是在原料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的地区投资设厂。这一转变
A.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B.解决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C.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限制 D.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8.下表为 1914 年—1920 年中国工业投资资本规模及在整个工业系统的比重情况。 这说明当时中国
A.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C.民族工业国际竞争力提高 D.民族工业规模效应显现
9.双汇集团率先把冷鲜肉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引人国内,大力推广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使得其产品进人国内大部分城市。 这体现出
A.科技含量的高低决定了产品的销售范围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扩大了产品的市场范围
C.连锁经营是该类企业发展的最终出路D.冷链物流是食品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10.自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掌握核技术以来,一直注重核技术的和平利用。 下图是截至 2020 年 4 月 27 日中国大陆核电厂分布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核电厂主要分布在中国内陆地区 B.中国推动新能源技术发展与应用
C.中国拥有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 D.中国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
11.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 0.001%;而从公元前 9000 年到公元前 3000 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 0.03%。 其主要原因是
A.手工业的不断发展 B.人类由迁徙到定居 C.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D.采集和渔猎的发展
12.“土豆变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就和它们在安第斯山区的角色一样。 ......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 2000 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由此可知,土豆的种植推广
A.推动了欧亚作物在美洲传播 B.维持了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
C.改变了欧洲国家的粮食结构 D.解决了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
13.以下是中世纪欧洲庄园示意图,由图中信息可以推知,中世纪欧洲庄园
A.具有鲜明自然经济特征 B.保留奴隶制经济的残余
C.租佃是农村中唯一方式 D.手工工场正在孕育之中
14.18 世纪晚期,英国出现了工厂制度,到 19 世纪中叶,所有的棉布都已经在工厂中生产。 生产的集中使规模空前的工人在一起从事专业化的工作,农村人口涌人城市变成产业工人。 这表明近代工厂制度使
A.垄断组织得以确立 B.社会阶层逐步固化 C.手工工场得到扩张 D.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5. 1948 年,印度宣布将建立公营经济和实行公私经济并列发展的方针;同时,欢迎外国资本向印度工业部 门投资,保证十年内不实行国有化政策。 1956 年,印度政府又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公营经济在国家经 济中起支配作用。 由此可知,二战后的印度
A.极力挣脱西方的控制 B.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C.迅速实现工业现代化 D.积极探求民族振兴道路
16.下图为 1950-1972 年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占比变化示意图(单位:%)。 据图可知
A.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面临冲击 B.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日益丧失
C.欧共体成为主导世界经济的核心 D.资本主义货币体系面临瓦解危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
材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 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 经济作物棉、麻、桑等品种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经营地主的出现是明后期农业领域的新现象,他们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的管理,亲自参与生产过程。 明朝后期,在若干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使用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工场式生产的经营手段。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统筹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以确保国内粮食供应。自 2000 年以来,中国粮食进口量快速增长,不同品种的粮食贸易由原来的进出口交替阶段进入全面净进口阶段,其中,玉米、稻谷(大米)分别在 2009 年和 2011 年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小麦是在 2009 年由净进口、净出口交替状态转为净进口状态,大豆的进口量呈快速增长特征。
——摘编自胡迪、张为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有效供给问题解析---历程、原因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进口的主要特征及意义。 (6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 ......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由工业化推动而发展的交通运输业、商业等经济部门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很快战胜了传统的农业、手工业。 使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 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到了19 世纪 5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被誉为“世界工厂”。 1851年,英国全国1800 万人口中,城市人口占 52%,10 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0个,其中伦敦的人口达到 230 万人。
——摘编自王同彤《工业革命对英国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它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为科学,它关心的主要不是增加和改进现有产品,而是推出新产品。 它的效果更为迅速、成果更为巨大,因而对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影响也更具革命性。煤和铁的时代已经被铜和电、石油和化学的时代所取代。而大量的人口都被城市所吸收,大都市大量出现,而且是全球性的。由此开始了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摘编自尹海峰《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变化。 (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8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从清末到北洋政府统治的整个时期,全国金融中心事实上是在京津地区。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 1937 年,上海逐渐成为全国性金融中心。 南京国民政府甫经建立,便决定设立中央银行,紧紧跟上国际潮流。 白银风潮、法币政策,无一不具有鲜明的国际金融背景。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央银行,金融业务与政府财政密切结合在一起固不待言,即以总部自北平迁到上海的中国银行而论,其对政府的放款占放款总额的比例几乎一半。蒋介石集团发动持续不断的反共军事“围剿”以及新军阀战争,在军政费方 面予求予取,使金融业的财政性极度强化,国有与非国有的银行都不胜其负担。 随之而来的八年中日战争,使上海金融业受到极大冲击。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掠夺性的“接收”以及随之发动的全国性内战,给金融业造成空前混乱和灾难,使上海昔日执金融业之牛耳的辉煌与威风一去不复返。
——摘编自姜义华《上海与近代中国金融中心》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 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上海金融业的变化。 (12 分)
20.广告作为文化的载体,从某种角度上可以反映其所处时代的特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美国著名饮料品牌可口可乐在不同时期的广告语
1905 年广告语:“保持和恢复你的体力,无论你到哪里,你都会发现可口可乐。”
1923 年广告语:“口渴时的享受。”“重塑自我,恢复活力。”
1929 年广告语:“振作起来。”
1950 年广告语:“献给所有学生和脑力工作者,8 点一杯可乐会让你清醒到 11 点。”
1971 年广告语:“我们要给世界买瓶可乐喝。”
21 世纪广告语:“每刻尽可乐。”
——摘编自陈玲、吕万英《优选论视角下的可口可乐广告语分析》
(1)请你为 1942-1945 年和 1980 年的可口可乐编写广告语。 (2 分)
(2)结合可口可乐在不同时期的广告语,概述其与时代特征的关系(任选三个时期即可)。 (10 分)汕头市潮南重点学校2022一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湖南玉蟾岩遗址已经栽种水稻,广西甑皮岩遗址的石斧、石杵是生产工具,家猪骨说明已
经圈养家畜,由此可知,当时已经掌握生产食物的技能,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等级差异,排
除A项;材料未说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属问题,排除C项;精耕细作指依靠投入人力、物力增加单位面积的产
量,材料未提及,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铁制工具的大范围使用,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古代农业历史
悠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政府对农具生产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铁制工具推动生产力提高,D项不符合
材料主旨,排除。
3.【答案】C
【解析】考古出土农具和历史记载相佐证,可见西汉时山东地区铁农具制造业发达,铁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农业经
济发展强化了封建政治统治的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小农经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既已兴起,A项错误:题干史
料可以佐证山东地区铁器制作数量大,无法判定其技术水平高于其他地区,B项错误;山东地区治铁所需铁矿也
可能来自其他地区,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唐朝实行均田制,农民可以分到100亩土地,一年的收获可以支付一个家庭的正常开支,
说明均田制下农民的生活基本可以保障,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农民劳动时间问题,也没有体现政府对农民
人身控制的放松,排除B、D两项;均田制下,有的土地归自己所有,有的归国家所有,不能简单说农民获得了土
地所有权,排除C项。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明朝时“种者亦罕”到清朝时“多种之”“多矣”“处处产之”再结合空间信息,可知玉米在此期
间得到推广,根据材料中国人将其与“五谷”相比,可知其作为粮食作物的地位提高,C项正确;表格信息无法得
出自北向南方向传播,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国内玉米的种植,而不是进口,排除B项;“玉蜀黍”是玉米
早期的名称,“蜀”并非表示四川地区,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李鸿章设立电报总局,创办电报业务,密切了各地联系,为近代工商业发展、政治变革、思想传播创造了有
利条件,故B项正确;近代中国仍以自然经济为主导,全国性统一市场无法形成,A项错误;在电报局之前,轮船
招商局等洋务民用企业已经采用官督商办模式,C项错误:创办电报事业仍属于师夷长技的范畴,并未冲破中体
西用思想的束缚,D项错误。
7.【答案】A
【解析】洋务企业改归商办后,企业家更多地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在原料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的地区投资设
厂,减轻了封建势力对近代民族工业的阻碍,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夸大了洋务企业经营机
制转变的作用,排除:中体西用思想始终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中国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前已经产生,
排除D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1914年至1920年,大规模民族企业数量和比重增长较大,规模效应初显,故D项正
确。材料不能体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A项;材料只有企业数量和比重,不能看出轻重工业的比重,排
除B项:材料未涉及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排除C项。
历史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