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光县等三县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生 物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4章十选择性必修3第1章~第2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来西亚特有寄生植物凯氏大王花(又称腐尸花)无根和叶,其花苞展开时直径可达一米,散发出腐臭的气味,吸引丽蝇为其传粉。绿色植物角蜂眉兰的花极像一只雌性胡蜂,并模仿雌性胡蜂特有的气味,吸引雄性胡蜂“上当交配”为其传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腐尸花和角蜂眉兰都是生产者
B.丽蝇和雄性胡蜂都是消费者
C.角蜂眉兰属于第一营养级
D.腐尸花从宿主直接获取无机养料
2.如图分别表示封闭生态系统和开放生态系统各个组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系统内相互关系可以表示能量流动
B.图示“输入”可表示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封闭生态系统的能量可以循环利用
D.开放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是指散失的热能
3.实验者将海水、泥沙装满玻璃瓶,加入几根水草,密封一年后,发现里面不仅出现了小鱼小虾,还出现了海星和小型螃蟹,泥沙中还有不少鱼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玻璃瓶应放置在光线良好的环境
B.瓶中新出现的生物可能来自海水或者泥沙
C.该玻璃瓶内的物质可以长期实现自给自足
D.通过该实验可推测出海洋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4.内蒙古某旗4051万亩草场实行划区轮牧,植被覆盖度由2005年的35%提高到了54%,草原生态总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局部治理效果明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度放牧会导致输入草场的能量减少
B.成熟牧草及时收割有利于草场的生长
C.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体现了牧场的抵抗力稳定性
D.合理放牧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沿海防护林体系是包括海岸基干林带、红树林、农田林网、城乡绿化和荒山绿化等,加上滨海湿地的“绿色系统工程”,不仅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对于沿海地区防灾、减灾和维护生态平衡起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沿海防护林体系应该集中种植同一种植物
B.沿海防护林体系有利于减轻城市污染
C.沿海防护林体系有利于防御海啸和风暴等自然灾害
D.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应遵循生态工程的自生、循环、协调和整体原理
6.从传统发酵到现代大规模生产的发酵工程,不同微生物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酿制葡萄酒时,发酵装置不进行严格灭菌仍能获得良好的发酵效果
B.酿制的葡萄酒中乙醇浓度不太高是因为较高浓度的乙醇会抑制酵母菌的生命活动
C.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要先通气培养后再密封发酵
D.葡萄酒暴露在空气中易变酸是因为醋酸菌能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7.苹果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养生价值,如图为生产苹果酒的主要工艺流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清洗之前需除去果柄,清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
B.苹果汁在过滤前可加入果胶酶提高出汁率
C.为防止杂菌污染发酵液,发酵前需将榨汁机和发酵瓶清洗干净并消毒
D.苹果酒中加入适量的醋酸菌菌种并通入无菌空气可制作成苹果醋
8.某高校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调查流经学校的河水中大肠杆菌的状况,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大肠杆菌含量,并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等工作,图1和图2分别是同学甲和乙得到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川区是观察细菌菌落形态的最佳区域
B.同学甲所用接种工具总共灼烧灭菌了5次
C.图1中I、I区的细菌数量均大于川区
D.同学乙在进行接种时可能涂布不均匀
9.人们对发酵原理的认识,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建立,一级密闭式发酵罐的成功设计,使得人们能够在严格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发酵工程逐步形成。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发酵工程具有条件温和、产物多样和污染小的特点
B.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工程都是直接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C.在发酵过程中,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物的形成
D.若发酵工程的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后采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将菌体分离
10.自1985年科学家获得首例柑橘体细胞杂种以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应用就得到了迅速发展。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蛋白酶处理能够获得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
B.植物体细胞融合的关键是植物原生质体之间的融合
C.植物体细胞融合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灭活病毒等
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打破了地理隔离,从而实现远缘杂交育种
11.细胞融合是使两个或多个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下列关于细胞融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动物细胞融合
B.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不同
C.两个单倍体细胞融合后,形成的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D.若将两种细胞放置于培养基中进行两两细胞融合,共有3种融合类型
12.如图表示获得能分泌人生长激素奶牛的克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A中只含有人生长激素基因
B.重组细胞的遗传物质与细胞A完全相同
C.细胞B是卵母细胞,①过程表示去核处理
D.进行细胞培养时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13.下列关于胚胎工程技术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外受精技术是提高动物繁殖能力的有效措施
B.新鲜或冷冻的精液经离心处理后即可获得获能的精子
C.进行胚胎移植时,不需要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免疫检查
D.胚胎移植实质上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下空间位置的转移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等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碳中和”指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碳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的“零排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会导致森林火灾频发
B.“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的危害
C.碳元素在全球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D.通过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15.为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从2020年1月1日期实行“十年禁渔”制度,全面禁止捕捞。农业农村部决定调整黄河禁渔期制度,规定黄河干流青海段、四川段和甘肃段等从2022年4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实行全年禁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过度捕捞等活动降低了长江和黄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
B.实行禁渔制度有利于恢复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水生生物资源
C.禁渔期间市民垂钓或小范围捕捞鱼类不会影响渔业可持续发展
D.禁渔期开放后长江和黄河流域可以开展小规模的生产性捕捞
16.某同学用下表所示的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青霉素会抑制细菌生长)
成分 NaNO3 K2HPO4 KCI MgSO4·7H2O FeSO4 (CH2O) H2O 青霉素
含量 3g 1g 0.5g 0.5g 0.01g 30g 1L 0.1万单位
A.根据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B.该培养基可用来筛选抗青霉素的微生物
C.该微生物的培养基适合新冠病毒的培养
D.该培养基用于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CH2O),添加纤维素
17.野生黑芥((2n=16)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花椰菜(22n=18)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某实验小组用黑芥苗的叶肉细胞与花椰菜的幼根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获得抗黑腐病的花椰菜杂种植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花椰菜根细胞的叶绿体
B.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时,应在低渗溶液中进行
C.原生质体两两融合后形成的细胞中可能含有34条染色体
D.对杂种植株进行黑腐病菌接种实验,可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
18.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胚胎的早期发育过程,a~c表示相关过程,I、II、II表示相关时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a表示卵裂,该时期细胞数量不断增加
B.过程b细胞逐渐分化,且分为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
C.过程c表示孵化,孵化后发育形成川时期表示原肠胚
D.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滋养层细胞会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12分)如图是某生态学家对一块玉米田进行的能量流动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图中体现出的能量转化形式包括 ,玉米种群固定的太阳能占太阳摄入总能量的%(保留1位小数)。
(2)已知该研究者是先计算出葡萄糖的含量,再折合成能量,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 。种植玉米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除草,目的是
(3)玉米螟的初孵幼虫先取食玉米嫩叶的叶肉,二龄幼虫集中在心叶内为害,3~4龄幼虫咬食其他坚硬组织,玉米螟与玉米之间的种间关系是。若在该玉米田中同时种植甘薯,与单一种植玉米相比,其优点是 (答两点)。
20.(12分)限量补充培养法可用于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检测(如下图)。将诱变后的菌株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野生型菌株迅速形成较大菌落,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缓慢,不出现菌落或形成微小菌落。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精氨酸后,营养缺陷型菌株快速生长。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用紫外线照射前,对菌液进行了富集培养,富集培养时使用的是 (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
(2)为防止杂菌污染,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等进行灭菌,调pH应在灭菌 (填“前”或“后”)。甲平板中用到的接种方法是 ,接种工具在接种前需要进行 灭菌。接种后需将培养皿呈 状态放置,这样做的目的是
(3)图中菌落①表示野生型菌株形成的菌落,将图乙中的菌落①与图甲中的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科研人员推测菌落②是精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理由是 。
21.(11分)绒毛皂荚是珍稀濒危植物。中国科学家为了保护这一物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扩大其种苗繁殖。如图是科学家利用绒毛皂荚的种子进行快速繁殖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绒毛皂荚的种子是通过(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过程产生的,图中产生大量幼苗的过程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为
(2)切取下的幼苗尖端通常需要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0min,日的是 。愈伤组织是一种 团块。
(3)过程②切取幼苗的尖端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原因是 ;过程④中若想要诱导分化生长出芽需要提供的条件是
22.(12分)科研人员为获得可用于生产基因工程的疫苗,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猪细胞中,然后通过核移植技术培育转基因猪,具体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收集A细胞时需要用处理1号猪,选用该细胞的优点是 (答两点)。为了使胚胎能够成功移植到2号猪子宫内,需要对2号猪进行 处理。
(2)过程②体现了细胞膜的 性,该转基因猪的培育过程运用了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和 等技术。
(3)若想要对移植的胚胎进行分割,应选择 期进行操作,3号猪与1号猪相比,不同点主要是
23.(12分)单克隆抗体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病原体鉴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下图为科研人员利用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脾B淋巴细胞获得方法是
(2)诱导脾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常用的具体方法有 (答两种)。细胞融合_ (填“需要”或“不需要”)无菌环境。
(3)图中细胞筛选是从多种细胞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筛选过程需要用到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该培养基能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的原因是
(4)单抗检测时可用抗原-抗体实验鉴定:取培养液滴加相应抗原,出现 (填“阳性”或“阴性”)反应为日标细胞。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可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_ 内增殖。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4月份月考·生物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腐尸花是寄生植物,属于特殊的消费者,A错误:丽蝇主要是腐生生物,为分解者,B错误:腐尸花从宿主
直接获取有机养料,D错误。
2.B图示系统内相互关系是双向箭头,不能表示单向的能量流动,A错误:输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生产者固
定的太阳能,B正确;系统产生的热能不能再被利用,故封闭生态系统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开放生
态系统“输出”的能量也可以是输出产物中含有的化学能,D错误。
3.C该玻璃瓶应放置在光线良好的环境中,A正确:海水或者泥沙可能含有新生物的繁殖体,B正确;该玻璃
瓶空间和物质有限,不能长期实现自给自足,C错误;该玻璃瓶虽然空间有限,但在一年的时间内尚能保持相
对稳定,推而广之,在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应该具有更强的稳定性,D正确。
4,C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退化,固定的太阳能诚少,A正确;成熟牧草会影响新草的生长,故需要及时收割,B
正确;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体现了牧场的恢复力稳定性,C错误;合理放牧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促进牧区可持
续发展,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
5.A沿海防护林体系应该因地制宜,种植不同的植物品种,才能提高抵抗环境的能力,A错误;沿海防护林体
系能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有利于减轻城市污染,B正确:广大密集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有利于防御海啸
和风暴等自然灾害,C正确:沿海防护林体系属于林业生态工程,故应遵循生态工程的自生、循环、协调和整
体原理,D正确。
6.C由于酵母菌进行旺盛的发酵时发酵液中为缺氧、酸性环境,在缺氧且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
繁殖,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抑制,所以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时,发酵装置不进行严格灭菌仍能获得
良好的发酵效果,A正确:由于乙醇浓度较高时会抑制酵母菌的生命活动,故葡萄酒中乙醇的浓度一般不会
超过16%,B正确: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应一直密封发酵,C错误:葡萄酒暴露
在空气中会变酸,这是因为当温度适宜、氧气充足、糖源缺乏时,酷酸菌能利用乙醇产生醋酸,D正确。
7.A清洗的目的是去掉苹果表面的污物,榨汁前需要除去果柄,此操作是在清洗之后进行的,A错误:果胶酶
使果胶分解,使果汁澄清,B正确:为防止杂菌污染发酵液,发酵前需将榨汁机和发酵瓶清洗干净并消毒,C
正确:醋酸菌为好氧型细菌,苹果酒中加入适量的醋酸菌菌种并通入无菌空气可制作成苹果醋,D正确。
8.BⅢ区是观察细菌菌落形态的最佳区域,A正确;整个划线操作的过程都必须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以防止
杂菌污染,图1中一共划线3个区域,每次划线前后都要灼烧接种环,所以一共进行4次灼烧,B错误:图中
I、Ⅱ区均没有出现单菌落,说明细菌数量太多,菌落重叠,而Ⅲ区出现单菌落,所以应该从Ⅲ区挑取单菌落,
C正确:同学乙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后菌落分布不均匀可能是接种时涂布不均匀造成的,D正确。
9.C发酵工程具有条件温和、产物单一和污染小的特点,A错误:传统发酵技术一般不需要添加菌种,而是利
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发酵工程则需要在严格灭菌的条件下,接种特定的菌种,B错误;发酵过程需要适宜
的温度和pH,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发酵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C正确:若发酵工程的
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后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若产品是代谢物,可以根
据产物的性质采取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提取、分离和纯化产品,D错误。
10.B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能够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从而获得原生质体,A错误;灭活病毒是诱导动物
细胞融合的方法,植物细胞融合不可用,C错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打破了生殖隔离,D错误。
11.C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动物细胞融合,A正确;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植
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二者原理不同,B正确:两个单倍体细胞融合后,形成的细胞
中不一定只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若将两种细胞放置于培养基中进行细胞融合,共有3种融合类型,D
正确。
12.C细胞A中除了含有人生长激素基因,还含有奶牛自身基因,A错误:重组细胞保留了细胞A的核遗传物
质和细胞B的细胞质内遗传物质,B错误;进行细胞培养时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目的是清除细胞的代谢产物,
防止其对自身造成危害,D错误。
13.B体外受精技术是提高动物繁殖能力的有效措施,A正确:新鲜或冷冻的精液经离心处理后不能获得获能
【高二年级4月份月考·生物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32549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