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5-15 20:2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2019/1/3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zxxkw学.科.网一、教学内容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布局的影响的第二课时。 二、授课类型
新授课三、教材分析1、编者的思路
(1)教材的前后联系
  高中地理课程分为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核心论题是可持续发展。必修1以自然地理为主,必修2以人文地理为主,必修3则以区域为载体,介绍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必修1分4章,前3章侧重介绍自然地理,是地理课程知识的基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全书的总结,可以说是紧扣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学生学完必修1的前三章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由自然地理向人文地理过渡的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这节包含了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因素,我国交通线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原因等内容。
学好本课内容对学生”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个基本观念是十分必要的,为形成科学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打下基础。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 了解中国地势分布的三级阶梯、   人口密度分布的特点,并在此基础  上了解中国交通线路分布的现状。
B 理解交通线路在形状密度等分布的  地区差异及形成原因。
C 掌握交通线路布局的基本原则。学.科.网过程与方法A  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   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B  在对地形等自然条件分析基础上,能够初步学会案例教学的方法和   原理。
C  引导学生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倡   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A 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C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并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地形对交通布局、形态影响。
难点: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剖析,初步学会案例教学法 。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说教法1、案例教学法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本“标准”要求举例说明地形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形成原因,不需要做系统的理念阐述。因而使用案例教学比较适宜。2、情境引入法  
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自主探究法
给学生呈现相应的信息和材料,引导其自主探究,关键问题“引而不发”。五、说学法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从认知的角度说,他们有一定的地理表象,逻辑思维能力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语言表达,分析推理,合作交流等多比初中时有较大的提高。
从知识上说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
学生的人地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等地理观念已有一定基础。在本节的学习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强化学生的这些地理观念。学情分析 我们紫高的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但是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能力较弱;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能力欠缺;地理学习结果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较差。
方法指导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如下学法指导: (1)探究能力指导: 学生对交通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习探究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3)重视地图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养成从图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六、说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2.大开眼界
3.自主学习
4.合作学习
5.初步发现
6.应用探究
7.学以致用
8.深入探究
9.情感提升
10.学后思考
zxxkw沪杭高铁情境导入大开眼界你能说出一些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吗?地形.气候.水文.生态.人口.资源.
城镇分布.科学技术.经济水平… 从地形角度对比我国不同地势阶梯的交通线路密度.并联系人口经济简要分析其原因.自主学习 我国地势不同阶梯的主要地形是什么? 1:高原 高原盆地 平原丘陵 不同阶梯的交通线路密度有何差别? 2: 小 较大 最大 平原缓丘地区人口城镇密集,经济发达,交通线路密度 ;高原山地地区人口城镇稀疏,经济欠发达,交通线路密度 .小结:
1.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在交通线路形态特征有哪些差异?
2.简述两大地形区交通线路布局的特点的差异及原因。
合作学习说说四川省东西部地形分别以什么为主?西部山地高原东部四川盆地西部山地高原东部四川盆地合作学习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在交通线路形态特征有哪些差异?合作学习简述两大地形区交通线路布局的特点的差异及原因。川西山地高原地区合作学习简述两大地形区交通线路布局的特点的差异及原因。充分利用有利地形,避开不
利地形,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初步发现在向阳庄和李庄间需要修一条公路,有A、B、C三种交通线路方案,它们各有优缺点,你该如何向决策者推荐所拥护的方案?CAB应用探究A线地形障碍最大但距离最短
B线地形障碍较大但连接了更多村庄
C线未连接其他村庄但地势最低平 兰州属于河谷城市,南北两侧山峦对峙,城区和交通干线沿河谷延伸.山脉脉山 你认为兰州城区主干道是以东西走向为主还是以南北走向为主?请简要说明其发展过程。学以致用 在山区,城镇及
交通线路一般沿河
谷与山谷延伸, 或
环绕巨大山体分布
; 平原地区交通线
路走向则受地形影
响很小.台湾环岛交通学以致用 以青藏铁路为
例,说明交通线路
应该注意哪些选
线原则.深入探究 选择从青海入藏,首先考虑了 因素. 1:云南青海西 藏甘建筑里程最
短,地形缓
,投资少,
地质条件相
对较好,其
它的线路多
地质灾害…地形地质 肃四川2: 如图,说明了 条件的进步. 科学技术建设 “陆上桥” 等工程措施来穿过550多公里的冻土地区俄罗斯
曾经发
生“火
车钻进
地下”
的事情清水河特
大桥采取
陆地上架
桥的方式
预留出藏
羚羊迁徙
通道 3:如图,青藏铁路建设十分关注 的保护.生态环境采取人工网状植草的方式以改善当地的地表状态 变西藏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青藏地区的人民脱贫致富4:如图,建设青藏铁路可以加强 团结和
促进当地 发展. 2. 选择 地形,避开 地段,
尽可能降低 ,设法减少
对 的破坏.1. 充分考虑沿线的 、 、
社会、交通、 、 等;交通线路选线的基本原则情感提升学后思考: 我国将在现有铁
路基础上建设快速
客运通道,图中同等
级铁路平均每千米
工程量和造价最高
的是( )
A 广州----香港
B 郑州----徐州
C 太原----石家庄
D 沈阳----哈尔滨徐州C学后思考: 如今,李白说的“蜀道难”不再难,青藏铁路也已
通车,阿尔卑斯山中听到火车进入隧道的汽笛声,人
们甚至在英吉利海峡修通了海底隧道,据此,说说地
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程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在减小.2019/1/3欢迎各位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