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本课是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本课通过三个子目(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讲述了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的概况。
1.重点:了解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迁徙的历程与特点
2.难点:认识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迁徙的影响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这是美国新墨西哥州一个保留区内的印第安人。大家思考一下,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对!西方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活动。那么,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转移的状况如何?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殖民扩张的概况如何?在此背景下美洲族群又是如何变化的?其分布状况如何?
学习探索
1.殖民扩张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争相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2.美洲族群的变化
(1)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①原因:屠杀、奴役以及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②影响:表现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
(2)黑人奴隶数量激增
①原因: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
②影响: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
(3)白人数量大增
①原因: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
②影响:导致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4)混血人种占主导
①原因: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②影响:不同族群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3.分布
(1)北美
①白人:在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
②印第安人:美国在19世纪中叶建立了所谓的保留地,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
(2)拉丁美洲
①黑人: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②混血: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
③印第安人:只有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过人口的半数。
合作探究
探究一 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以来向新大陆移民的阶段及特点
1.从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到18世纪中叶:一是从人口迁移的动机来看,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完全是以侵略、掠夺和抢占为目的的洲际性人口大迁移。二是从人口迁移的规模来看,这一阶段从欧洲迁入美洲的人数有限,规模不大。三是对非洲黑奴采取强制性国际间集体移民。
2.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是迁入美洲的欧洲移民数量大大增加,规模空前。二是非洲黑奴仍是美洲人口迁移的重要部分。
3.从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中叶:一是欧洲人口向美洲迁移的规模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二是迁入拉美和美国的欧洲移民素质有很大不同。欧洲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农民都愿意去美国,而迁往拉美的多是欧洲农村破产逃生的人。三是大量的中国人、印度人、日本人等被西方国家拐骗到美洲,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4.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末:一是美洲从国际人口迁移的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二是拉美各国之间的国际人口迁移现象增多。
探究二 19世纪英国移民北美的潮流
材料 100多年的移居使英国血统在美国建立时占有最大比重。第一个浪潮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持续直到1842年达到顶峰。19世纪40年代后期刺激了又一股英国人的移民潮流,并于1854年达到顶峰。第三次,也是数量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移民潮开始于1879年,延续至1893年经济萧条时期。这一时期英国产业工人到美国后几乎没有遇到歧视,很快在东部和西部城镇找到凭他们手艺就业的机会。英国移民更多地从事他们在国内时期的相应工业,在一些重要产业,如采矿业中,英国工人从事高收入、有技术的工作,如煤矿、铁矿等中的领班、监工、经理和专家,甚至矿主。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移民北美潮流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提示:原因:美英两国具有相同的语言、相似的思想文化;英国本土人口压力大,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出现困境;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的英国移民更适合美国工业化及经济的发展要求;美国宽松的移民环境和就业待遇。
影响:为美国经济发展带来劳动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推动了美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促进了美国东西部地区的开发。
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殖民活动的概况如何?大洋洲人口结构又是如何改变的?
学习探索
1.英国的殖民活动
(1)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
(2)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3)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
2.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原住民数量减少: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2)白人成为主要居民: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华工参与美洲、大洋洲开发的原因、概况如何?又有何结局?
学习探索
(1)原因:
①国际: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 ②中国: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
(2)概况:
①美洲: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②大洋洲: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在大洋洲,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
(3)结局:
很多华工后来回国。留下来的华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往往愿意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唐人街。他们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合作探究
探究三 近代华工大批出国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 近代华工,无论是被拐贩出国的契约华工,还是为生计所迫而沦落海外的华工,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中国主权的丧失和传统经济的崩溃而产生的。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兴起,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战后达到高潮的苦力贸易,历时三十年之久。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时期大量华工被西方殖民者贩往美洲、澳洲和东南亚。到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初期,仍有大批华工被西方殖民者募往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破产农民、手工业工人被迫出洋,与被拐出国的契约华工一同,沦为西方资本的奴隶或雇佣劳动力。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华工出国的特点及影响。
提示:特点:有契约华工和因生计所迫出国的两类华工;始于鸦片战争后,延续时间长;华工分布的地域广。
影响:①华工被掠夺出国,大多健康和生命受到极大的摧残。②华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③传播了农业、工业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技术和知识,对近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④其后代华侨为近代中国革命事业、家乡事业作出了努力,促进了祖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视频情境
播放视频——近代华工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