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单元预习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著作 著名 见微知著 B.空调 单调 宏观调控
C.凶恶 憎恶 恶贯满盈 D.屏风 屏障 屏住呼吸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辨斗 花圃 凹出 无独有偶 B.蚯蚓 玻璃 惟恐 不可思议
C.领域 诞生 花蕊 专心致志 D.恐怖 刎合 无聊 追根求原
3.下列关于辩论前要作充分的准备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要有针对性地收集材料。既要收集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也要收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B.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
C.根据观点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
D.如果材料很多,不需要把要点记下来,去掉一些内容。
4.下面划横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写的作文构思独特,情节跌宕起伏,我自愧弗如。
B.妈妈带着孩子们一起到郊外散步,他们一边看着野花,一边聊天,可谓走马观花,十分惬意。
C.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赴汤蹈火、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
D.做学问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5.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过犹不及 及日中
B.不尽然 非然也
C.声泪俱下 虽与之俱学
D.自愧弗如 为是其智弗若与
6.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比喻)
B.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引用)
C.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偶)
D.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拟人)
7.下图是一位书法家的作品,这位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赵孟頫 C.柳公权 D.苏轼
二、填空题
8.看拼音写词语。
mǐn gǎn xī shuài dān diào wéi kǒng wú liáo
yí wèn zhěng lǐ jī qì chǒu è xì tǒng
9.形近字组词。
弗( ) 辩( ) 盐( ) 价( ) 拦( ) 恶( ) 摔( )
佛( ) 辨( ) 监( ) 阶( ) 栏( ) 恋( ) 蟀( )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学弈》这则文言文写了两个______不同,所以导致_________不同的两个人学下棋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中,作者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的三个事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里的生物》作者是_________,这是一篇回忆式____________,作者用小孩子的视角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的小孩形象。
(4)“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有进步。同样,我们只有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日新。”才能有真发展。
(5)通过六年的学习,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请至少写出4条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词语的含义。
泥沙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奔走相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毕业在即,请你用充满文采的语言,为你最好的朋友写一段临别赠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
③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④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1.选择正确答案,把字母填到括号里。
(1)和“差不多”的“差”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参差 B.出差 C.相差 D.差别
(2)和“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A.经久不衰 B.持之以恒 C.屡见不鲜
(3)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相近的名言是( )
A.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甫洛夫
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12.“把‘?’拉直变成‘!’”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下面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避免了啰唆的表述,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3.读文中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1)文中画“ ”的句子中的“灵感”指的是( )
A.神异的灵应 B.创作的冲动 C.细腻的感觉 D.突然间得到的启发
(2)从这句话中可知,科学的灵感是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获得的。这里采用华罗庚的话来说明观点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文中可知,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要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
15.第③段中“这样的事例”在原文中具体指什么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阅读(二)。
小时候特别想不明白几件事
①雷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就是“好人好事”的意思。
②小孩子比大人怕烫得多,我觉得烫得不敢摸的东西,妈妈总是很轻易地拿起来。
③我从来不吃哥哥吃剩的东西,因为不卫生,但如果妈妈再咬过,我就认为卫生了,可以吃。
④据说屋子里面打伞不长个儿,我就从来不敢在屋里把伞打开。
⑤医院里到处是病菌,一张嘴就会有病菌飞到肚子里的,所以每回进了医院,我就老实了,一句话都不说,生怕病菌会飞进肚子里。
⑥为什么4+3=7,3+4还是等于7呢?看上去明明是两道不同的题呀!那时我三岁,我家人老是想教我学灵敏,我非常不合作,他们就经常恐吓。我往往刚背熟4+3=7,大人就一脸狡猾地看着我阴阴地笑,然后就说:“那3+4=?呢?”我一害怕就糊涂了,觉得大人那样的表情,就说明答案一定和4+3是不一样的。然后大人气急败坏,我又终于搞清楚3+4=7,但是大人又回到上面的表情,我就有如上面的思索,然后就又一次恶性循环……那时自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小孩。
⑦小孩子是从妈妈的肚脐眼里还是胳肢窝里钻出来的?小时候我妈妈也说过我是从垃圾堆旁边捡来的。我就经常旁敲侧击地问姐姐,可气啊,她居然也这么说。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后来我妈再说我是亲生的,我都不信了,最后倒是我妈先急了。
⑧小时候常听到“失眠”这个词,总理解为“湿眠”,也就是尿床的意思。
⑨小时候什么都不怕,就怕床底地下藏着台湾特务。
⑩小的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很爱吃松花蛋,也就是皮蛋,当头一次听说松花江的时候,羡慕得不得了,一心向往着漂满松花蛋的江面……真馋死了。
我小时候特强壮,没有得过病、住过院什么的,后来我表姐住院开刀,我看了打麻醉的她耷拉了脑袋,羡慕地说:“生病真幸福啊,我连医院都没住过……连表姐都住了!”我妈妈就给我一个耳刮子……
总是搞不清“生前”是啥意思,明明是死前嘛,呵呵……
鉴赏感悟:
本文用列举条文的形式写了自己小时候总是弄不懂的几件事情,想象力丰富,语言幽默有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描写的很成功。
16.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易—( ) 老实—( ) 糊涂—( )
经常—( ) 强壮—( ) 幸福—( )
17.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气急败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旁敲侧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小时候想不明白的事,有几件?哪件你觉得最有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了本文,你觉得作者是个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你在儿时有没有想不明白的事?请列举几个,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1.习作
题目: 的教训
要求:(1)想想生活中有什么教训,再补充题目。
(2)要有具体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3)字迹工整,语句通顺。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
A.著作(zhù ),著名(zhù),见微知著(zhù)。读音相同。
B.空调( tiáo),单调( diào),宏观调控( tiáo )。读音不完全相同。
C.凶恶(è),憎恶(wù),恶贯满盈(è )。读音不完全相同。
D.屏风(píng ),屏障(píng ),屏住呼吸(bǐng)。读音不完全相同。
故答案是A。
2.C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形。
A.辨斗——辩斗 释义:争辩﹔争论。
凹出——凹凸 释义:不平滑。
B.惟恐——唯恐 释义:(动)只怕。
C.完全正确。
D. 刎合——吻合 释义:(形)完全符合;相合。
追根求原——追根求源 释义:同'追本溯源'
3.D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辩论会,也叫辩论赛,还有的叫做论辩赛。它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知识的竞赛、思维反映能力的竞赛、语言表达能力的竞赛、也是综合能力的竞赛。辩论前的准备有:(1)有针对性地搜集材料。既要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也要搜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2)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可以引用名人名言。(3)根据观点对材料进行梳理、归纳。如果材料很多,可以把要点记在卡片上。
D.错误。如果材料很多,可以把要点记下来,不能将内容不加选择的全部去掉。
4.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
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A.自愧弗如: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B.错误。走马观花: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句中“他们”并没有骑着马看花,并且现在人们一般用其比喻义,所以B用词不当。
C.赴汤蹈火:跳进滚水,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D.楔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5.A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的辨析。
A.过犹不及:做事做过了头,就如同做的不够一样。及:达到。
及日中:出自《两小儿辩日》,意思是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及:到了。
B.不尽然:不完全这样。然:代词,指这样。
非然也:出自《学奕》,意思是不是这样的。然:代词,指这样。
C.声泪俱下: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为悲痛。俱:全,一起。
虽与之俱学:出自《学奕》,意思是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俱:一起。
D.自愧弗如:自感惭愧比不上他人。弗:不。
为是其智弗若与:出自《学奕》,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弗:不。
故选A。
6.D
【详解】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A.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句子“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将深宵灯火比作伴侣,生动形象地写出“他”的孤单寂寞。修辞手法判断正确。
B.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句子“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中“何妨一下楼”是说闻一多刻苦钻研,连楼都不下,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里运用了引用,修辞手法判断正确。
C.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在语文中,对偶的种类很多,分为单句对偶、偶句对偶,多句对偶等。
句子“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中“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判断正确。
D.拟人: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句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中,并没有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而是把密密麻麻的小楷比作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判断有误。
故选D。
7.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书法常识的了解和掌握。
从图片上看,这是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书法家赵孟頫的作品。他的书法特点是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楷书运笔自然,结构严谨端庄,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故选B。
此图出自赵孟頫楷书《三门记》,纸本,楷书,纵38.5厘米,橫283.8厘米,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原稿用墨略淡,铯清醇沉润,结字严密,点画准确,笔法宽和流利,个中偶露行书笔意,潇洒超逸之气蕴乎规整庄重之中,历来被认为是赵书大楷的代表作品之一。
8.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作答时要读准字音,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再写出对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如“敏”“蟋蟀”“聊”“疑”这些字的笔画和结构,要写规范、正确和美观。
9. 弗若 辩论 海盐 价值 阻拦 恶心 摔跤 佛性 辨别 监视 台阶 栏杆 恋恋不舍 蟋蟀
【详解】本题考查辨字组词。
弗可以组:弗营、弗若、弗臣、弗目、弗是、弗康、弗庭、弗堪等。
佛可以组:借花献佛、佛牙、佛事、佛像、拜佛、佛学、佛典、佛经、佛门等。
辩可以组:思辩、狡辩、争辩、辩论、辩说、辩驳、辩护、申辩、辩解、辩白等。
辨可以组:分辨、剖辨、至辨、辨认、辨别、争辨、辨达、辨正等。
盐可以组:官盐、黑盐、盐店、盐铺、盐场、并盐、巡盐、川盐、吴盐、青盐等。
监可以组:国子监、监视、太监、监护、监狱、监制、探监、监察、监测、学监、监护人、监考等。
价可以组:价格、价钱、无价之宝、价值连城、价值、不惜代价、身价倍增等。
阶可以组:阶层、初阶、中阶、阶道、阶赏、阶由、阶室、阶官、阶堂、晋阶等。
拦可以组:拦挡、拦挡、拦河坝、拦击、拦截、拦路、拦路虎、拦网、拦腰、拦阻等。
栏可以组:栏杆、石栏、雕栏玉砌、护栏、凭栏、栏柜、通栏、存栏、栏目、栅栏、专栏等。
恶可以组:疾恶如仇、疾恶如仇、可恶、穷凶极恶、深恶痛绝、痛恶、万恶、险恶、邪恶、凶恶、凶神恶煞、厌恶、憎恶、罪大恶极等。
恋可以组:迷恋、念恋、凝恋、慕恋、牵恋、恋枕等。
摔可以组:摔打、摔打、摔倒、摔跟头、摔交、摔跤等。
蟀可以组:蟋蟀、蟋蟀相公、蟀谷、斗蟋蟀、蟋蟀草、斗蟀等。
10. 学习态度 学习效果 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酸碱试纸的发明、“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和做梦有关 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观点(举例子) 冯至
散文 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执着 变则通 通则久 苟日新
日日新 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复习;仔细审题 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人们听到或看到特别使人振奋或担心的事,迅速地互相转告。 夕阳送你登程,风儿送你远行,留下的是彩霞夜空。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据此可以得到答案。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概括地指出科学发展史上的每一次发现、发明都是在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接着用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酸碱试纸的发明、“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和做梦有关)加以论证;最后指出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偶然的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给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这样的写法是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观点,也叫举例子。
(3)《表里的生物》是冯至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且比较执着的孩子形象。
(4)摘自《易传·系辞传下·第二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解释: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摘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解释: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5)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4条好的学习习惯即可,答案不唯一。如: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写笔记;课后复习;端正坐姿……
(6)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奔走相告: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出自《国语·鲁语下》。
(7)学生自己写出想说的话,注意写出文采即可,答案不唯一。如:海可以阻隔彼此,却阻隔不了我的思念,距离可以拉开你我,却拉不开真挚的情谊,时间可以淡忘过去,却忘不了永远的朋友。
11. C C A 12. 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疑问 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 C 13. D 对生活细腻、敏锐的观察 引用名人名言,具有说服力 14. 善于独立思考 具有锲而不舍精神 15.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的现象推断出凡睡觉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解析】11.(1)本题考查多音字。
“差不多”的“差”读chà ,1.相差有限、相似。2.大概、大约、几乎。3.表示即将完毕、将尽。
A.“参差”的“差”读cī,不一致,不整齐。
B.“出差”的“差”读 chāi,指(动)离开所在单位或部门,暂时到外地办理公务或承担临时任务。
C.“相差”的“差”读chà,指彼此差别。
D.“差别”的“差”读chā,指区别、差异。
故读音相同的一项是C。
(2)本题考查近义词。
A.“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B.“经久不衰”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或幼年期到成年期之间的时期的精神特征;青年人的活力或朝气这些古老故事的诱人力经久不衰。
C.“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D.“屡见不鲜”意思是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对应意思相近的词语是“屡见不鲜”,答案选C。
(3)本题考查名言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指的是要多问、多质疑。
A.“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也是强调要多问。
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意思是天才出于勤奋,灵感只要一点就够了,重要的是自己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天才不是靠天赋来的。
故答案选A。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由此可知“?”指的是发现和提出的问题;“!”通过发现和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而找到的真理。
作者分别用“?”和“!”来形容“发现和提出问题”和“真理”,用直观的事物来解释了抽象的概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答案选C。
1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1)“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意思是说明科学的灵感靠的是知识的积累,只有那些学有素养、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人,才有所谓的科学灵感。由此可知“灵感”是突然间的启发。选D。
(2)“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由句子可知,“科学的灵感”是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名人的话具有榜样作用,采用华罗庚的话来说明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由句子可知,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锲而不舍的精神。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主要是用事实论证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一论点。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三个事例。第一个事例是波义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溅上盐酸的花瓣变红,并制成石蕊试纸。第二个事例是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于海洋的形成,并写进《海陆的起源》中,并对地质界产生重大影响。第三个事例是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证实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都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16. 艰难 狡猾 明白 偶尔 孱弱 痛苦 17. 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表明观点或加以讽刺、抨击 18.12件 最后一件 19.特别爱幻想的人。 20.作者的最后一件事,我也没有想明白。
【解析】16.本题考查反义词。
轻易,着力,刻意,精心,仔细。的反义词:着意、难得、艰钜、困难、繁重、艰难、艰巨;
老实,忠厚诚实,安分守己。反义词:刁滑、刁顽、奸诈、油滑、淘气、狡猾、狡诈。
糊涂,释义是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也指事物混乱不清。糊涂的反义词:明白、清楚、清醒、理解、精明、聪明。
经常,平常;日常。反义词 暂且、权且、偶然、临时、偶尔、有时。
强壮,强有力、壮硕,反义词:孱弱、纤弱、衰老、单薄、软弱。
幸福,是一种感受良好时的情绪反应,一种能表现出愉悦与幸福心理状态的主观情绪。反义词: 灾难、灾祸、不幸、祸患、悲惨。
17.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
旁敲侧击: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说明,而是用或明或暗的语言影射、讽刺、攻击,或转弯抹角地表达出来。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读文章可知,作者从第一自然段就在说自己不明白的事,一共12段,每一段都写了一件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因此共有12件,从这些事情中挑选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说说即可,如:总是搞不清“生前”是啥意思,明明是死前嘛。
1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读文章内容可知,作者的想象力特别丰富,会有一连串的问题,我觉得作者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热情善良、自信坚强的人。
2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本题想让同学写出在小时候有没有想不明白的事情。先回答这个问题,再将你的疑惑写在下面。哪些事情可以表明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比如:为什么冬天会下雪?为什么月亮会跟着我一起走?为什么太阳会落山?
21.例文:
一次考试的教训
一次考试的教训在我记忆的星空里,闪烁着无数星星。那颗最亮的星,就是我后悔的那件事。
那是上四年级的一次数学考试,我使出浑身解术,奋力去做,希望能考好.考试过后,我和同学对起答案来:“这道题是6吗?”“对”“这是8吧”“完全正确”……我越对越起劲,越对越高兴。突然我做错了一道题,“哎”刚才那股兴奋劲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心里很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第二天,老师让我把试卷搬到一楼去,突然计上心来。趁机把答案改了。哈哈,这次准考100分啦!我心里暗暗地想。
虽然马上就要考100分了,但是我不知道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情十分沉重。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内心的自责,使我受不了了。终于告诉了妈妈,妈妈严肃地说:“说,为什么这样做?”“为了考100分!”我满不在乎地回答。“可你的成绩不是自己争取的”她接着说,“而是……”不知是妈妈的话还是心中的自责,使我落下了愧疚的泪水。
记忆星空的星星仍旧明亮,可是我总忘不了那颗最亮、最惭愧也是最美的记忆之星。
【详解】本题为半命题作文。
以“ 的教训”为题,写一写自己因什么事情,受到什么教训,围绕“教训”选材,无论写什么,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