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13 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一
民族的觉醒与世界文化的对话
二
国际的公理与殖民体系的瓦解
【课程标准】
了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一战、二战)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三
文化的碰撞与民族国家的振兴
欧战成为世界历史发展转变点,包含着两大特征:一是十月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一是世界文化走向对话。
——郑师渠《论欧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
上古
中世纪
近代
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1453年
东罗马帝国灭亡
新航路开辟
20c初
第一次世界大战
现代
将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世界现代史的上限
一战后,欧洲版图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战前的欧洲
一战后的欧洲
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四月提纲》
二月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
十月革命
推翻临时政府
成立社会主义国家
1、一战与四大帝国的解体
1917年11月15日
《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
“保障俄罗斯各族人民的平等和自决权。”
1)俄罗斯帝国的解体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奥斯曼帝国
2)列宁的“民族自决”思想
世界各民族均应享有决定自身命运的权利,被压迫民族应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宗主国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1916年3月 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
“民族自决”特指处于殖民统治和外国奴役下的民族
国家主权,在国际法上是指“最高权威”,一是对内的最高权,二是对外的独立权,即国家在国际关系上是自主和平等的。
——【英】劳特派特《奥本海国际法》
列宁的“民族自决”思想有何原则?
民族自决权就是政治上的独立权,即在政治上同压迫民族自由分离的权利。这种要求并不等于分离、分散、成立小国家的要求,它只是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彻底表现。……我们要求民族自决的自由,并不是想实现建立小国的理想,相反,是因为我们想建立大国,想使各民族接近乃至融合。……永远反对任何用暴力或任何非正义手段从外部影响民族自决的企图。
——1916年3月 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
反帝国主义
反外权干涉
反国家分裂
2、一战与“第五帝国”的觉醒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形势图
帝国主义战争唤醒了东方……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列宁选集》
一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募新兵116万余人,派出海外作战121万余人,死伤10万余人。印度人还向英国捐赠了11550万镑的“战时贡献”,这个数字大大超过印度平均每年赋税收入总额。连总督都不得不承认,整个印度被“搜罗一空”。
——林承节《印度史》
一战英国军队中的印度士兵
一位法国官员评论:“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
……
白人不再被认为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返回家园的殖民地居民对欧洲领主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恭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一战进一步激化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地区 国家 民族民主运动 领导力量
代表人物
亚洲 中国
印度支那 (越南)
印度
非洲 埃及
摩洛哥
拉美 阿根廷
智利
尼加拉瓜
墨西哥
胡志明(1890-1969)
桑地诺(1893-1934)
1)一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陈独秀(1879-1942)
李大钊(1889-1927)
甘地(1869-1948)
扎格鲁尔(1857-1927)
五四运动
陈独秀
李大钊
反抗法国殖民者斗争
胡志明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 尼赫鲁
华夫脱运动
扎格鲁尔
建立里夫共和国
克里姆
罢工、暴力抗争
共产党
民族阵线联合政府
智利左派
抗美斗争
桑地诺
民主改革
卡德纳斯
1917
中国“以工代战”
支持协约国一方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爆发
1919.5.4
1919.5.2
2)五四运动的进步与觉悟
2)五四运动的进步与觉悟
这次运动传遍了全国商界、学界、劳动界、军界,所有有集团的地方都受到了触动,这次的“国民自决运动”是全国国民广泛参与……这一次民族自决的风潮,比起以前,有许多的进步,有许多深刻的意思,有许多彻底的觉悟。
——1919.6.8 戴季陶《中国人的组织能力》
五四运动作为一场“民族自决”运动,有何彻底的觉悟?
一战唤醒了东方,觉醒不仅表现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还表现为文化民族主义(维护或重建本民族文化)的突显。
——列宁
一、民族的觉醒与世界文化的对话
(一)一战与“五大帝国”的解体
1、一战与四大帝国的解体
1)俄罗斯帝国的解体
2)列宁的“民族自决”思想
2、一战与“第五帝国”的觉醒
1)一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2)李大钊与“民族自决”运动
(二)一战与文化观念的转变
1、从全盘西化转向东西调和
1)中国
文化自卑 → 文化自信
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中国要想走向现代,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1918年5月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东西文明互有短长……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一样,不可缺一。
两种文明,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实现东方“静的文明”与西方“动的文明”调和,以创造一种新的文明。
——1919年7月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
东方民族要自立和助益世界,首先就要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要获得精神自由,与西方人同站在文化的水平线上……不然东方人珍贵的遗产,怕就要消灭,因为单模仿西方是无益而且可笑的。
——泰戈尔
2)印度
泰戈尔关于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调和的演讲,在欧洲受到了盛大的欢迎,听讲的人盈千累万,甚至有人对他施以“礼佛足”的高贵礼节。
——刘黎红《五四时期中西文化调和论的互动》
文化自信 民族自决
前提
2、从西方中心转向文化多元
每一种文化犹如有机体,都有自己发生、发展、兴盛和衰亡的过程。……(以前)各大文化都把我们当作全部世界事变的假定中心,绕着我们旋转……(现在)不承认任何文化占有优越地位。
——1918年7月 【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文化自大 → 文化平等
欧战既使许多西人对自己的文化丧失信心,战后的欧洲出现了“崇拜亚洲之狂热”。孔子、老子被许多人奉为宗师,仅《道德经》的译本战后的德国就出版了8种。剑桥大学等著名大学的入学考试,开始增加包括中国的古代典籍在内的东方文化的内容。
——郑师渠《论欧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
西方中心
↓
文化多元
文化平等
↑
文化自大
文化对话
东方
西方
全盘西化
↓
东西调和
文化自信
↑
文化自卑
发展
一战引发东西方的文化观念发生了怎样转变?
中国人所发明的礼让、和气、智慧、乐观的人生之道,则实为西方文化所不及,因为西方人的人生之道以竞争、侵略、不知足与破坏为要素。……中国人要向西方人学习科学,西方人更要向中国人学习其人生之道,以实现这两种文化要素的优势互补。
——【英】罗素《中国之问题》
“民族自决”原则传播
民族民主运动高潮
四大帝国瓦解
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殖民地参加一战
世界文化走向对话
西方中心
↓
文化多元
+
文化平等
↑
文化自大
全盘西化
↓
东西调和
+
文化自信
↑
文化自卑
文化观念转变
激化宗主国与
殖民地间的矛盾
【探究1】一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一战
一、民族的觉醒与世界文化的对话
(一)一战与“五大帝国”的解体
1、一战与四大帝国的解体
2、一战与“第五帝国”的觉醒
(二)一战与文化观念的转变
1、从全盘西化到东西调和
2、从西方中心到文化多元
二、国际的公理与殖民体系的瓦解
第 13 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二战推动“民族自决”成为国际公理
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1942年元旦,26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
二次大战作为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最广泛地动员了各殖民地的人民。 ——王斯德《世界通史》
【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它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为什么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两国决不进行扩张……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
——1941年8月英、美两国首脑签订的《大西洋宪章》
……协助从纳粹德国统治下获得解放的各国人民,以及欧洲的前轴心附庸国人民,用民主方式解决他们迫切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通过的
《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
(一)二战推动“民族自决”成为国际公理
适用范围:欧洲国家
适用范围:欧洲国家、纳粹统治下的地区
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1945年6月《联合国宪章·序言》
适用范围:全世界各国
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丘吉尔明确宣布“不通过战争休想从英国夺走任何殖民地或基地”。
1946年2月19日,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派内阁特使团前往印度,决定正式移交权力以结束对印度殖民统治。
——整理自刘震宇《试论1939——1947年英国对英属印度的政策兼谈印巴分治》
(二)民族民主运动与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
【探究2】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他打赢了一场战争,却输掉了一个帝国”
“为英帝国敲丧钟的首相”
1940~1941年,印度发起“个人公民不服从运动”;1942~1944年,印度发起“退出印度”全印反英运动;1945年,印度爆发848次工人罢工;1946年增至1600次。
在二战中,为支付军需供应,英国出卖了大部分海外投资,黄金储备几乎枯竭,截止1945年,仅欠所属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债务就达到了23.39亿英镑,早已无心无力处理麻烦百出的殖民地事务。
——刘震宇《试论1939—1947年英国对英属印度的政策兼谈印巴分治》
①“民族自决”原则进一步广泛传播,民族民主运动浪潮席卷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拼死反抗。
②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帝国主义各国实力,无心无力再经营庞大的殖民帝国,无力镇压被压迫民族的反抗。
【探究2】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的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
第二次
工业革命时期
第一次
工业革命时期
工场手工业时期
1500
1750
1850
1900
1945
殖民体系的雏形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二战后走向瓦解
1990年3月21日,非洲迎来了第51个独立国家,也是20世纪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
——纳米比亚。
世界殖民体系
最终土崩瓦解
(二)民族民主运动与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
对这些新生国家的前途,西方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悲观的,他们预测新独立的国家将无法克服面临的巨大困难,将长期深陷种族矛盾、阶级冲突、社会动乱而不能自拔。一种是乐观的,他们认为,新独立国家如同十八九世纪的欧洲国家,只要学习西方,走西方所走过的道路,必定会成为现代化的国家。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据统计,截至1990年,联合国159个成员国中,有近100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布独立的。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一、民族的觉醒与世界文化的对话
(一)一战与“五大帝国”的解体
(二)一战与文化观念的转变
二、国际的公理与殖民体系的瓦解
第 13 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二战推动“民族自决”成为国际公理
(二)民族民主运动与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
三、文化的碰撞与民族国家的振兴
三、文化的碰撞与民族国家的振兴
二战后亚非拉独立国家走上了怎样的文化发展道路?
国家 本土文化 外来文化
文明古国 新生 印度
埃及
东西文化 融汇 新加坡 韩国
印地语;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种姓因素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政治体制、官方用语
伊斯兰教
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
少数人信仰基督教,
英语、法语被广泛使用
儒家传统:
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
西方文化:
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作风
50年过后,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儒家文化精神
西方文化精华
宽容和谐
重视教育
社会为先
吃苦耐劳
管理知识
科学技术
竞争意识
高效作风
现代东方文化
东西文化的融汇——新加坡、韩国
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
——李光耀《经济腾飞路》
①国家独立是文化复兴的前提,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国家无法真正实现文化复兴。
②重视继承发扬民族文化,同时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东方与西方的交流中,创新发展。
③复兴的民族文化,是推动国家发展振兴的重要动力。
【探究3】怎样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学互鉴,是要取长补短,而非崇洋媚外,对自己的长处视而不见;是要求同存异,而非消弭认同,在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失去自我。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演讲
民族的觉醒
与
世界文化的对话
国际的公理
与
殖民体系的瓦解
文化的碰撞
与
民族国家的振兴
课堂小结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民族觉醒
民族自决
文化创新
国家振兴
教学环节
问题引领
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