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比例
课题 比例尺(2) 课型 精授课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继续认识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及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在合作学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难点 重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建议
一、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昨天学习了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你有哪些了解呢 师:今天我们根据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试一试”问题一。 (1)课件出示情境图。 (2)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3)题目要求我们求出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想一想应该如何求。 (4)小组内讨论,选派代表汇报。 预测回答。 生1:由比例尺可知,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34000000cm,也就是1 cm表示340 km,所以3cm表示3个340 km。 生2:可以用比例的方法来解,设实际距离为x cm,那么3:x=1:34000000,解出这个比例后,再把求出的结果单位换算成千米就行了。 (5)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独立计算出结果。 (6)指名汇报,集体订正。请同学说一说计算时哪些地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全班同学都要引起重视。 2.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试一试”问题二。 (1)师:从题目中你知道解决的方法了吗 生1:需要先量出图上距离。 生2:还要根据比例尺来计算。 生3: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表示34000000 cm,也就是图上距离1cm 表示实际距离340km。量出图上距离是几厘米,实际距离就是几个340km。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小结: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想清楚厘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再进行准确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4题。 (1)引导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2)怎么求图上距离 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6题。 (1)拿出课前收集的房间和家具的有关资料。
(2)按题目要求画出房间的平面图。 (3)展示学生作业,集中评价。 五、拓展提升 1.在一幅比例尺是1:10000的图纸上,量得一个长方形的长是7.5cm,宽是 2.5cm,这个长方形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5000 cm=250 m 750×250=187500(m ) 2.在一幅比例尺是1:9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12cm。如果把它改画在比例尺是1:600000的地图上,那么甲、乙两地之间应画多少厘米 900000×12=10800000(cm) 10800000÷600000=18(cm)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怎样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在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5、7题。
板 书 设 计 比例尺(2)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实际距离 列出比例 解比例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在解决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的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再让学生独立解决同类型的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 不足之处:实践活动部分,有些同学的准备不充分,不能有效地进行活动。 教学建议: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比例尺,大部分都是缩小的,可以要求学生们找一找有没有放大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