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数学 第二单元第7课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数学 第二单元第7课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4-05 14:3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比例
课题 练习二(1) 课型 练习课
教 学 目 标 1.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巩固解比例以及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知识。 2.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渗透“事物间是互相联系”的观点。
重点 难点 重点:巩固比例的知识,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熟练掌握按一定比放大或缩小图形的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建议
一、系统梳理 谈话: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1)比例的意义 (2)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4)用比例解决问题 (5)数值比例尺 (6)线段比例尺 (7)图像的放大和缩小
二、针对练习 1.复习比例、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1)提问:什么是比例 如何写比例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二第1题。 师:淘气把第一个三角形按比缩小,得到第二个三角形,这两幅图中哪些数据可以写出比例 同桌之间尝试着说一说,再写下来,互相看一看是否能组成比例。 (3)为什么这些数据可以组成比例 生1:三角形按比缩小,缩小前后对应边长的比是可以组成比例的。比如,对应斜边的比5:2.5,和对应直角边的比4:2,它们是可以组成比例的。 生2:缩小前底和高的比和缩小后底和高的比也可以组成比例,4:3=2:1.5。 (4)课件出示教材练习二第2题。 尝试完成,看看哪些是可以组成比例的。再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验证。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结果。 提问:如何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5)小结: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同,那么这两个比就可以组成比例;两个比组成比例后,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6)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解比例。 (1)提问:如何解比例 (2)独立完成教材练习二第3题。 (3)小组汇报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3.缩放图形。 (1)提问: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放大图形应该注意什么 (2)课件出示教材练习二第5题。 (3)引导学生按要求画出缩小或放大后的图形。 三、巩固练习 1.解决问题。 (1)独立完成教材练习二第4题。 (2)提问:你是如何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的 (3)小组汇报,集体订正。
2.把中间的三角形分别按比例缩小和放大后得到了左、右三角形,请分别写出两个比例,并求出未知数x和y。 独立读题,尝试写出比例。 同桌交流,为什么这样写比例 解比例,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 1.正午时分,小明身高1.5m,他的影子长0.5m。此时一根旗杆的影子长4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 解:设旗杆的高度是xm。1.5:0.5=x:4 x=2 2.根据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40和x的比等于5和8的比。 40 :x=5 :8 x=64 (2)等号左端的比是3.6:4.8,等号右端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1.5和x。 3.6 :4.8=1.5 :x x=2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 解方程。 1 .6 :x =2.5 :10
板 书 设 计 练习二(1) 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比例 比例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数值比例尺 比例尺 线段比例尺 图像的放大和缩小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练习课中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通过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由生疏到熟练,提升思维品质和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有序思维的能力。 不足之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教学建议:课上教师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对于难题进行适当引导和点拨,训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