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答案
第一组答案:
1.患:祸患,灾难 是:这、这样 谓:对……说 故:缘故、原因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
2.(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评分说明: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意同即可。每小题2分,共4分
3.B【解析】孟子不是绝对地反对一切欲望,而是将欲望纳入了“义”的考量之中。“舍生而取义”是极端情境下的两难抉择,是孟子“义利之辨”的一个重要命题。
4.“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
课外文言文译文:
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第二组参考答案:
1.(2分)⑴(有)什么益处。⑵给、赠给。⑶推辞,拒绝。⑷游说,说服
2.(4分)
⑴(2分)先前(为了大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宫室的美丽接受了(万钟俸禄)。⑶(2分)他也太不了解我了。
3. (3分)C【解析】景公没有接纳控制建议。
4.(3分)可以(1分),因为它可以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证“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一观点(2分)。
【乙】文翻译: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把廪丘邑赠给他,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推辞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一个(景公)离去。
第三组答案:
1. ①何加:有什么好处。 ②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③被:同“披”,披着,穿着 ④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2. ①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②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3.A【解析】从反面做论证。
4.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课外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的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
第四组答案:1、(1)(乡“向”,从前 )(2)已( 停止,放弃)
(3)胡(为什么 ) (4)然 ( ......地样子 )
2、(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2)颜回的志趣很好呀。
3. B【解析】仍然保持了对比说理与正反论述的惯性,
4、甲文强调做人要坚守礼义,有羞恶之心,不为名利所动,乙文强调做人要坚守自己的志趣,不因为贫穷而改变。
【课外文言翻译】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过来!你家境贫寒居处卑微,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 ”颜回回答说:“我无心做官,城郭之外我有五十亩地,足以供给我食粮:城郭之内我有四十亩地,足够用来种.麻养蚕:拨动琴弦足以使我欢娱,学教给的道理足以使我快乐。因此我不愿做官。”孔子听了深受感动改变而容说:“实在好啊,颜回的心愿!我听说:‘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真正安闲自得的人,明知失去了什么也不会畏缩焦虑:注意内心修养的人,没有什么官职也不会因此惭愧。‘我吟咏这样的话已经很久很久了,如今在你身上才算真正看到了它,这也是我的一点收获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
第一组: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1-4题。(1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3)今谓人曰( ) (3)何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舍鱼而取熊掌 这个比喻来阐述 舍生取义 的观点;
B. 【甲】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即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舍 生而取义”。
C.【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万事莫贵于义 的中心论点。
D. 【乙】中墨子认为,大义,正义比生命还可贵。为了捍卫正义,也可以去厮杀,去战斗,去牺牲。
4.【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
第二组:《鱼我所欲也》《孔子见齐景公》比较阅读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⑴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⑵景公致廪丘( )
⑶孔子辞不受( ) ⑷今说景公(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分)
⑵其不知丘也亦甚矣。(2分)
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甲】文孟子对“不辩礼义”而接受厚禄的人的心理作了几种推测,认为这样的人可能经受不住宫室、妻妾之美的诱惑,也可能是想得到贫困的亲戚朋友的赞许。
B. 【甲】文孟子认为,虽然“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受物欲、人情的蒙蔽,人们往往又会丧失这样的初心。
C.【乙】 文中弟子对孔子建议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孔子游说景公,景公采纳了孔子的主张,就应该接纳景公的赏赐。
D. 【乙】文中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把廪丘邑赠给他,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却推辞不接受。
4. 如果我们想要充实【甲】文的内容,使论证更有力,你认为【乙】段文字可以吗?为什么?(3分)
第三组:
《鱼我所欲也》《晏子春秋》比较阅读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③公被狐白之裘 被: ④乃令出裘发粟 裘: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之谓失其本心。
②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甲】文运用事实论证从正面论证有的人会失去本心,丧失了他们固有的“羞恶之心”。
B. 【甲】文本选段前补说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表明作者“性善论”观点的普适性,也就是他肯定“人皆可以为尧舜”。
C.【乙】 文晏子借景公“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的话,告诉景公要体恤百姓的疾苦。
D. 【乙】文中齐景公听取了晏子的劝谏,说明景公是一个贤德君王,并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百姓。
4.【甲】全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第四组:比较阅读【甲】、【乙】文段,完成1-4题。(12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乎尔而与之,行到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 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
【乙】孔子谓颜回①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②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
注释:①颜回:孔子的学生。 ②仕: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 (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
(3)胡不仕乎(胡 ) (4)孔子愀然不容 (然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善哉,回之意!
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甲】文孟子认为,一国上下不顾道义地逐利,就会作乱犯上,必然导致国破家亡。。
B. 【甲】文由三字短句起始,节奏加快,情绪高昂。虽然仍然失去了对比说理与正反论述的惯性,然而,当对举的句式转而为铺排,终于推演出最为强烈的呼喊。
C.【乙】文孔子对颜回不去做官的理由并没有反对,反而认为他是知道满足的人。
D. 【乙】文中颜回从三个方面说明了自己满足的理由——有粮、有麻、有快乐。孔子称在颜回身上也有收获。
4、甲乙两文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要坚守什么。(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