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开国大典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开国大典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5 15:4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开国大典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生字词。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热血澎湃。
分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描写手法,并学会运用。同时思考“文中描写了那些场面”。
再次通读课文,感受文章中浓浓的爱国热情并结合实际,谈谈自身感受。
分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写作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分析文中第7段为什么要两次提到“庄严的宣告,雄伟的声音”和分析阅兵这一段的写作手法这两个目标作为本课的难点。
看一看 读一读 认一认
擎(qíng),(擎天柱、擎着)
钮(niǔ),(电钮、旋钮)
瞻(zhān),(瞻仰、瞻望)
聂(niè)荣臻(zhēn),
制(zhì),(制作、制度)
阅(yuè),(阅读、阅兵)
隆(lóng)(lōng),(隆重、轰隆)
距(jù),(距离、差距)
思考与交流
文中描写了开国大典哪些场景?大家交流并讨论。
答:
1.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场面。
2.从典礼开始毛主席宣读公告到升国旗、奏国歌的场面。
3.写阅兵式宏伟盛大的场面。
4.写群众游行,一片欢天喜地的盛世场面。
想一想,做一做
①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人群比作海洋,把红旗比作波浪,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场面的盛大,人民心情的激动。
②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突出了人们掌声的热烈,具有排山倒海之势,表达了人民内心的兴奋激动与自豪。
③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战士们比作钢铁巨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解放军战士的飒爽英姿。
想一想,做一做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文段是怎样描写阅兵场景的呢?
答:描写手法:正面描写,直接生动地展现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雄壮豪迈。细节描写,“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战士们挺着胸膛”,等对阅兵场面的详细描绘,突出展示了我国的军事装备,体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我来读
你赏析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答:表达了人们心中无比的欢呼和喜悦,用一连串的这,又用反复手法,可见作者也是无比激动和感慨的,极大地渲染了文章的爱国氛围,激发人民群众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课外延伸
举办开国大典的意义是什么?
标志着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结束。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结束。
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始。
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本节课
我们学习了
修辞手法与描写手法
新的生字词
培养了爱国热情
开国大典
课后交流:
1、看完这几张图片后,结合当下,谈谈你的感受。
2、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课后作业:
1、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写一段小故事。
2、运用“正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描述我校升国旗的场面。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