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时空定位
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与宋朝并立。北宋灭亡后,南宋占据江南,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文学艺术硕果累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各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东西方交流得到加强,对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单元概述
认知要点(写在书上):
1.北宋推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
2.辽宋夏金元时期是多民族政权并立
3.两宋时期,民族交往、社会经济等方面成果突出
4.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疆域版图最大的王朝
课标解读
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单元关键词】
多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社会经济变化
单元解题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重文轻武政策
2.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
3.宋代经济发展表现与经济重心南移
4.蒙古族的兴起概况与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5.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概况
6.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概况
重点
问题
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重文轻武政策
(一)加强中央集权
1.北宋建立:960年·宋太祖赵匡胤·东京(今开封)
2.北宋统一: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P28)(局部统一)
普曰:“此非他故,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重文轻武政策
(一)加强中央集权
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①军事(兵):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②政治(权):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分化相权;地方上,派遣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置通判;③财政(钱):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上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P29-30)
4.加强中央集权影响: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P30)
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重文轻武政策
(二)重文轻武政策
目的 措施 影响 积极
消极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①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②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③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P31)
扭转了五代十国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稳固和国家安定。
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员冗多且办事效率低下;增加朝廷的财政支出。(补充)
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重文轻武政策
(三)王安石变法
背景
时间
目的
内容
结果
政治: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军事:边疆战事屡战屡败,大量送出钱物。
经济:官俸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
1069年,宋神宗时期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等(P31)
失败(但收到了一些成效)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政权演变
元
唐
辽
五代十国
西夏
辽
北宋
西夏
金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南宋
元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
(二)政权概况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与宋的关系
辽(契丹)
西夏
金
南宋 议和影响 契丹族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兴庆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元昊
会宁
女真族
11世纪末
完颜阿骨打
临安
汉族
1127年
赵构
辽、北宋
“澶渊之盟”
辽、北宋
宋夏和议
岳飞抗金
(南)宋金和议
1.积极:使双方边境相对和平稳定,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与交融。(补充)
2.消极:宋给辽、西夏交纳岁币,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补充)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
如何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之间的和战关系?
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但战是短暂的,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频繁的民族战争虽然给各族人民带来灾难,但也打破了民族间的隔绝、隔阂,客观上促进了各族人民的接触和交流,形成了民族交融的新高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历史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碰撞交融中不断发展
三、宋代经济发展表现与经济重心南移
定窑娃娃枕
哥窑米黄釉葵花式洗
(一)宋代经济发展
农业
手工业
①耕作技术:耕作技术提高(复种技术、秧马)
②粮食作物:垦田面积扩大、水稻产量居首位(占城稻、苏湖(常)熟,天下足)
③经济作物:茶树、棉花在南方地区普遍推广。
①纺织业:丝织业、棉纺织业
②制瓷业:五大名窑、景德镇
③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居世界领先地位;配备指南针。
三、宋代经济发展表现与经济重心南移
(一)宋代经济发展
商业 商业 城市
海外贸易
纸币出现
①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
②经商时空:出现早市和夜市(打破时间限制)、形成草市(打破空间限制)
①大商港:广州、泉州
②海外贸易: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海上丝绸之路)
③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
①原因:商贸繁荣,金属货币不便,印刷术发展
②概况:北宋·四川·交子;
南宋·会子
三、宋代经济发展表现与经济重心南移
(二)经济重心南移
1.过程:①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初步开发;②唐朝中期:开始南移;③南宋时期:南移完成。(P46)
2.原因:①政治因素: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②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政策因素:宋朝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补充)
四、蒙古族的兴起概况与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成吉思汗像
忽必烈像
(一)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建立
蒙古 统一
元朝 建立
元朝 统一 时间
意义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迁都大都(今北京)
1276年,灭南宋
1279年,元朝统一(文天祥抗元)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P49)
易错点:
铁木真建立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忽必烈是铁木真的孙子)
元朝 概况 元朝统治 中央
地方
四、蒙古族的兴起概况与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二)元朝的统治
1.疆域: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王朝
2.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P52)
3.民族交融:民族杂居、形成回族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
1.直属地区:山东、山西、河北——腹里,直属于中书省
2.内地地区:10个行省(省制开端)
元朝统治 地方 3.边疆地区
四、蒙古族的兴起概况与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二)元朝的统治
①特点:因地制宜
②东南地区:台湾、琉球——澎湖巡检司(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③西域:北庭都元帅府
④西藏:中央管理机构——宣政院;地方——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标志着元朝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五、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概况
(一)都市生活 著名都市
文化生活
节日习俗
北宋开封
南宋临安
元大都
1.繁华地段:北宋·大相国寺;瓦子(娱乐兼营商业场所)、勾栏(演出场所)
2.表演项目:说书、唱曲、演杂剧等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五、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概况
(二)宋词元曲 宋词 代表人物 作品特点 代表作品
元曲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关汉卿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豪迈飘逸
婉约细腻
豪放
报国情怀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声声慢·
寻寻觅觅》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关汉卿
通俗化
大众化
《窦娥冤》
元曲
四大家
马致远、郑光祖
白朴、王实甫
五、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概况
(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三)《资治通鉴》 作者
内容
体裁
地位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记述了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司马光与司马迁被称为“史学两司马”
宋元都市生活和文化生活繁荣的原因?
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都市文化生活繁荣
六、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概况
宋代缕悬式罗盘
元代铜火铳
活字印刷术 发明与发展
影响
指南针 发明与发展
影响
火药 发明与发展
影响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元代·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图书的普及。(P60)
北宋·发明指南针;北宋末年,开始应用于航海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P61)
唐朝·发明火药;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广泛应用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六、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概况
中外交通 表现 陆路
海路
影响 ①中外交通要道:丝绸之路;②宋代发展:驿站;③元代发展:陆路交通范围更广
①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有很大发展,指南针普遍使用于航海;②宋代:形成多条航线;③元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P63)
六、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概况
宋元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
1.政治:宋元时期社会较为稳定,为科技文化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2.经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3.对外交往:中外贸易活跃,对外交往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4.前朝基础:隋唐文化成就为宋元科技发展奠定基础(印刷术、火药等)
5.人民创造: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和智慧的结晶等。
本单元知识网络
中考真题演练
1.(2022·吉林长春)“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延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些现象是哪一政策的体现( )
A.休养生息 B.重文轻武
C.文化专制 D.闭关锁国
2.(2022·四川自贡)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 )
A.促进阶层流动 B.强化中央集权
C.推动教育发展 D.加强思想控制
【B】
【B】
中考真题演练
3.(2022·山东聊城)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冶铁技术的进步
C.抑商政策的演变 D.征税方式的变化
【A】
中考真题演练
4.(2022·湖南怀化)契丹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契丹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下列哪一政权是由契丹人建立的
A.西夏 B.辽 C.金 D.元
5.(2022·湖南常德)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了四幅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确的是( )
A
B
C
D
【B】
【D】
中考真题演练
6.(2022·四川自贡)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 )
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7.(2022·山东青岛)“宋辽金对峙的300多年间,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完成了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变。”以下能体现“这一转变”的现象是(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C.儒学成为主导思想 D.北方民族实现交融
【A】
【A】
中考真题演练
8.(2022·四川巴中)写读书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图是一同学自学某朝代经济发展的笔记,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 )
①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朝廷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9.(2022·广东广州)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坊、市不分,夜禁取消;南食、北食、川饭、胡饼,各地风味难以尽数;酒楼菜肴、食店小吃异彩纷呈。这反映了当时( )
A.铁犁牛耕出现 B.城市经济繁荣
C.土地兼并严重 D.海外贸易发达
【B】
【B】
中考真题演练
10.(2022·山东青岛)公元13世纪上半叶,一个让全世界都震惊的草原游牧帝国跃出历史地平线,之后横扫欧亚大陆。这个“草原游牧帝国”的缔造者是( )
A.成吉思汗 B.阿保机 C.阿骨打 D.努尔哈赤
11.(2022·湖北襄阳)百度关键词“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搜索出的结果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2.(2022·吉林长春)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当时中央政府对其行使管辖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中书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A】
【C】
【C】
中考真题演练
13.(2022·湖南益阳)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这反映了( )
A.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B.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
C.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
14.(2022·湖南岳阳)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为了避免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他的船队主要采用的一项伟大发明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