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换一换”、联系生活经验、利用语境识字,字理识字等方法认识“贴、巷、祭、堂”等9个字,通过范写、动图演示、投屏等方法学写“贴、街、舟、艾”四个字;
2、通过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 “大街小巷”、“先人”、“祭扫”等词;
3、通过朗读、视频、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与节日风俗,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贴、巷、祭、堂”等9个字;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与节日风俗。
难点:理解“大街小巷”、“祭扫”词语,认识“巷、祭”。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seewo大量便捷又有效的功能(微课,视频及图片展示,seewo蒙层、复制、张贴、古诗词小工具、课堂小游戏,班级优化大师评价系统)给学生直观的体验,帮助学生识字,同时使用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过程中了解传统节日、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激发学习兴趣
1、孩子们,你们都喜欢过节吗?你喜欢什么节日?为什么?
(生1:喜欢春节,有压岁钱 生2:喜欢中秋节,可以吃月饼)
师:老师也有很多喜欢的节日,而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节日有关的诗歌,请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写写节日两个字。(板书)
师: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节日,其实在我们国家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也形成了许多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再跟着老师来写写“传统”两个字,这是我们今天首先要认识的生字宝宝,你有什么办法记住他们?(加一加)
2、利用微课介绍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传统节日不太了解,通过一个简短的微课能激发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及节日习俗的兴趣,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读”——把握整体内容
1、师:请同学们将书翻到31页,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一共介绍了几种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并用横线画出来。
2、点生做游戏,通过seewo课堂活动小游戏让学生辨别哪些是课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一共七种)
3、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的具体时间吗?来挑战连连线吧!设计连线的seewp课堂小游戏。
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4月5号)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在农历的日期。
【设计意图】:单纯的问答比较机械化,而且不利于学生保持良久的记忆,通过小游戏的方式进行检测,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记住课文介绍的几种传统节日。
(三)“钻”——“识”典型字,“品”重点词,“明”传统节日
师:大家是怎么过节的,过传统节日有什么习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学习第一句。
(1)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2) 师:第一句说的是哪个节日?有什么习俗?
( 生: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3)学习“贴”
利用seewo蒙层和能直接复制生字部件的特点,将“贴”字偏旁“贝”去掉,复制几个“占”,让学生添加偏旁,引导学生通过换偏旁(“站”、“粘”)来识记“贴”。
(4)师:除了文中的习俗,你还知道什么?
(生自由回答)
(5) 指导朗读
师:过春节人们的心情怎么样?你从文中哪个词可以感受到?
(生:从欢笑一词感受到人们的开心、快乐)
师:请你带着笑容,开心地读一读吧!(指名读)……大家一起开心的读读吧……
2、学习第二句。
(1)播放歌曲(卖汤圆)引入节日。
师:孩子们,老师给大家放一段歌曲,请你仔细听听歌中唱到了什么?它会出现在哪个节日?
(生:汤圆、元宵节。)
(2) 师:书中说到过元宵节的习俗有什么?谁来读读?
(点生读,齐读)
(3)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什么?
(生:自由回答)
(4)理解“大街小巷”的意思,学习“巷”
A、请学生圈出第二句话中有一个特殊的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B、展示图片,结合图片让学生说说意思;
C、师释义:城镇里的街道里弄,概指都市里的各处地方。近义词为街头巷尾;
D、出示含有“巷”的地点图片,借助地点认识“巷”(如北京的“南锣鼓巷”);
E、用“大街小巷”造句:师举例:何家坳小学要举办校园艺术节的消息在大街小巷传开了;让学生结合图片造句:夜幕降临,大街小巷家家灯火通明。
【设计意图】:“巷”字比较难识记,在这个环节中使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意,也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借助地点名称认识“巷”字。
师:元宵节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谁能通过你的朗读带我们去感受一下这份热闹? (生读,再齐读拍手读)
过渡语:渡过了热闹的元宵节,我们走进了第三个传统节日。
3、学习第3句。
(1)出示第三句,指名读。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第三句。其他同学思考这是哪个节日?
(生:清明节)
(2)师:书中说清明节的习俗有什么?
(生自由回答)
(3)师:在这句话中有个词语“先人”,你们知道什么是“先人”吗? (已经离开、去世的人。 )
师小结:因为我们知道清明的习俗是扫墓、祭拜,因此明白了先人的含义,刚才我们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词语,看来这也是一种解词的好方法。
(5)理解“祭扫”的意思,学习“祭”
A、出示“祭”的甲骨文字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借助字形理解字义:左边是牲肉,右边是“又”(手),中间像祭桌;
B、出示祭祀、祭扫的图片和视频,帮助理解“祭扫”的意思。
【设计意图】:“祭”同样是个难识记的字,出示甲骨文字形图片,能帮助学生借助字形理解词意,再利用与祭扫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辅助教学,便于加深学生的记忆。
(6)指导朗读 。
师:清明时人们是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祭拜先人的?(悲伤、难过。)孩子,你回答得很好,能不能带着你的体会来读读?
(7)利用seeowo古诗词小工具拓展古诗《清明》,配乐体会读。
师:在我们的古诗中也有一首与清明有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过渡语:走过了细雨纷纷、浓浓哀思的清明节,听,远处响起的阵阵喝彩声,我们一起进入下一个节日。
4、学习第四句。
(1)播放视频、引入节日。
师:请大家来看看视频中人们在干什么?这项独特的活动会出现在哪个节日? (生:是端午节在赛龙舟 )
(2)指名读,说习俗。
(3)语境学习“堂”
A、出示课堂、礼堂、澡堂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来;
B、齐读巩固。
【设计意图】:“堂”是一个比较生活化的词,出示与生活情节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与“堂”的词语,达到在语境中识字的目的。
(4)联系旧知,学习故事
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一年级下《端午粽》告诉我们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吗? 谁还记得这个故事吗?
师:相传在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实在无法忍受自己的国家向秦国投降,毅然决然地跳入了汨罗江中,周围的百姓看到这一情景纷纷架起小船去救他,但却一无所获。为了不让江中鱼虾啃咬他的尸体人们将包好的饭团和酿好的雄黄酒扔入、倒入江中。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划着龙舟、吃着粽子、喝着雄黄酒,挂起艾草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5)指导朗读(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四)“写”——培养习惯,落实书写
(1)出示“贴、街、舟、艾”四个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3)师点拨,利用seewo生字功能,让学生跟着动图书空笔顺;
(4)师范写;
(5)学生练习,老师巡视、点拨,利用seewo投屏功能,展示学生在书写中出现的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动图效果展示生字笔顺,便于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字形特点和书写时起笔、落笔的位置;利用投屏功能,能直接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写的字,比传统板书更加方便、有效。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解了四个传统节日和节日习俗,还想继续了解其他传统节日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评价
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对这节课积极发言的同学以及表现好的同学进行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