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练习
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
一、单选题(共2小题)
1.“早在两千多年前,先人就用‘ ’告诫人们,如果有一天能获得新的进步,就要天天都有新的进步,新了还要更新。”填入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2.下列名言符合孔子“不能决也”做法的是哪一项?(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3.给加点字注音。
学弈( ) 弓缴( ) 诞生( ) 鸿鹄( )( )
酸碱( ) 凸出( ) 凹陷( ) 俄裔( )( )
纬度( ) 嘀嗒( ) 蝎子( ) 鄙夷( )( )
蜇人( ) 钵子( ) 蝈蝈( ) 华罗庚( )( )
沧海( ) 锲而不舍( )
4.看拼音,写字词。
biàn lùn( ) qīng cuì( ) lán zhù( ) kǒng bù( ) xī shuài( )
xí ɡuàn( ) huā pǔ( ) shí yán( ) fēi jiàn( ) huā ruǐ( )
jiē duàn( ) jī qì( ) sōu jí( ) bō li( ) chǒu è( )
qiū yǐn( ) bǎn tú( ) yuán zhù( ) zhēn lǐ( ) lǐng yù( )
jiàn shù( ) yí wèn( ) 与之 jù( )学 fú( )若之矣
5.一言一文含深意。“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其理由是“日初出大如 ,及日中则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可见,说话要有理有据才行。
6.善于观察求根源。《表里的生物》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呈现了一个 的孩子形象。叶永烈通过列举 、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三个具体事例,证明了“ ”的观点。
7.说说加点字词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
通国: 善:
(2)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
之:
(3)为是其智弗若与?
为: 弗若: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 日中:
(5)孔子不能决也。
决:
(6)孰为汝多知乎?
孰: 知:
8.“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死的东西不会自己走动,并且不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表现了“我”是一个 的孩子。
9.“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10.“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把各种虫在草丛中的鸣叫声看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晚虫子鸣叫的热闹。
11.结合语境补全句子。
(1)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正所谓“ , ,通则久”。
(2)“ 新, 新, 新。”这句话是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
(3)“苟利于民,不必 ;苟周于事,不必 ”这句中国古语告诉世人: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12.回顾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学弈》一文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故事,说明在同样条件下, 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 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说明 ,也说明 。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按照“ — — ”的思路展开,写法很有代表性。
(4)《表里的生物》一文通过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 ,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 ,是个 的孩子。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 地进行各种尝试。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由此可见,拥有创造力的人善于jiàn wēi zhī zhù,能从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留意自己细小的líng gǎn。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相信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锲而不舍地发展下去,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因此,要想在科学的lǐng yù有所jiàn shù,就必须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正如达尔文所说:“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
(1)读拼音,按顺序把词语正确、规范地写在括号里。
( )( )( )( )
(2)把下列词语填入语段中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坚韧不拔 B.三番五次 C.专心致志 D.持之以恒
(3)联系上下文可知,“锲而不舍”的意思是 。
(4)阅读语段,请用“ ”在文中画出能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为了说明观点,作者举的事例是 。
(5)语段中引用达尔文的话的好处是 。
14.品句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死的东西不会自己走动,并且不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表现了“我”是一个 的孩子。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3)“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把各种虫在草丛中的鸣叫声看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晚虫子鸣叫的热闹。
(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改为陈述句)
15.学校要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点亮智慧人生”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一:精选名言
在进行主题演讲时,下列名言可以被引用的有( )。[多选]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B.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D.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E.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活动二:剖析论据
为了充实演讲内容,增强观点的说服力,同学们帮你搜集了下面的事实论据,其中蕴含的哪些精神我们可以学习?请加以提炼。
受疫情影响,只能上网课的15岁女孩杨秀花,每天要走一个小时陡峭的山路,来到距家4千米外的悬崖,窝在崖壁边上课,因为附近只有这里有信号。学校要求每天早上7点45分打卡,因此秀花6点就得起床,尽早出门,她的书包里装着馒头、包子当作干粮。直到下午5点,天差不多要黑了才回家。粗略计算,秀花每天要在悬崖边待上至少10个小时。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yì zhuó dàn hóng hú
jiǎn tū āo é yì
wěi dā xiē bǐ yí
zhē bō guō huà gēng
cāng qiè
4.【答案】辩论 清脆 拦住 恐怖 蟋蟀
习惯 花圃 食盐 飞溅 花蕊
阶段 机器 搜集 玻璃 丑恶
蚯蚓 版图 援助 真理 领域
建树 疑问 俱 弗
5.【答案】专心致志;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弗若之矣;日中时远也;车盖;盘盂
6.【答案】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比较执着;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7.【答案】(1)全国。;善于,擅长。
(2)引,拉。;它,指天鹅、大雁类的鸟。
(3)因为。;不如。
(4)认为。;正午。
(5)判断。
(6)谁。;同“智”,智慧。
8.【答案】反问;善于思考
9.【答案】比喻;刚升起来的太阳;车盖;正午的太阳;盘盂;不同时间看到的太阳的形状特点
10.【答案】拟人;它们在唱不同的歌曲
11.【答案】(1)穷则变;变则通
(2)苟日;日日;又日
(3)法古;循旧
12.【答案】(1)持不同的态度做事情;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2)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和独到的思考
(3)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
(4)活的生物;强烈的好奇心;爱观察、善思考
13.【答案】(1)见微知著;灵感;领域;建树(2)D
(3)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4)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进而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5)为观点提供有力论据,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14.【答案】(1)反问;善于思考
(2)比喻;刚升起来的太阳;车盖;正午的太阳;盘盂;不同时间看到的太阳的形状特点
(3)拟人;它们在唱不同的歌曲
(4)此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15.【答案】(1)A;C;E
(2)示例:不畏艰险;持之以恒;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