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朔山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缓冲练习高一历史(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通朔山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缓冲练习高一历史(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5 17:54:02

文档简介

大通县朔山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缓冲练习·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2.B3.A4.D5.A6.B7.C8.D9.B10.D11.C12.B13.C14.A15.D16.C
17.A18.D19.C20.B21.C22.D23.A24.B25.D
26.(1)主要内容: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奖励军功,剥夺和
限制贵族特权。(2分,任答两点即可)历史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促进了秦国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4分)
(2)原因:急功近利,脱离实际;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极力阻挠和反对;在变法过程中使百姓负担更重,遭到
反对;统治者对变法态度的转变。(4分,任答两点即可)认识:改革应坚持以人为本,改革要符合实际,顺应
时代发展潮流。(2分,言之成理即可)
27.(1)积极影响:有利于扩大唐王朝的疆域,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交融,推动了中华民族
的不断发展;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促进
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消极影响:唐王朝的扩张政策和武力征伐也给少数民族
人民带去了一定的灾难。(2分)
(2)特点:华夷一体;因地制宜。(2分)原因:宋元以来民族交融程度的加深:元朝灭亡的教训及蒙古族势力
依旧强大;明朝新立,百废待兴:中国传统的民族观念和政策的影响。(4分,任答两点即可)
28.示例一:
论题: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程具有渐进性。(2分)
阐述:两次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以制夷”逐渐获得部分官僚及士人的认可,并被洋务派付诸行动,掀
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主张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进行“器物”变革。但是,
甲午战争的失败则宜告了通过“器物”以救亡图存道路的失败。在此背景下,维新派提出了效法日本,推行
“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走上“制度”救国之路,但在封建顽固势力的绞杀下天折。虽然这条道路诞生
了中华民国,但民主共和的果实最终被军阀所窃取。1915年,袁世凯欲恢复帝制、复辟登基,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意识到国民仍深陷于专制与愚昧的束缚中,于是积极引进西方启蒙思想,宜传民主,科学理念,以启迪
民智,实现国人的思想变革。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爆发,中国的救亡图存道路上升到了“思想”层面。
(8分)
总而言之,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中国的救亡图存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这一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2分)
示例二:
论题:阶级局限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2分)
阐述:自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社会各阶级纷纷发起了救亡图
存的斗争。其中农民阶级爆发了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前者虽然制定了推翻清王朝的斗争目标,但其过
于理想化的平均主义思想和部分领导阶层的腐化堕落,难逃天折的命运;后者则肓信清政府,在封建势力及
西方列强的联合绞杀下失败,虽然彰显了朴素的爱国思想,但盲目排外的愚味思想也违背了历史发展趋势。
封建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通过学习西方“器物”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在封建制度上的修修补补
无法改变封建专制的腐朽性,在甲午战争中,洋务运动最终破产。资产阶级则选择改变制度以救亡图存,先
后进行了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但由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使资产阶级
具有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维新派向专制皇权的妥协得到的是快速的失败,而革命派向封建军阀的妥协,
使得民主共和名存实亡。(8分)
总而言之,虽然近代中国各阶级进行了各类的救亡图存的斗争,但都因其自身的局限性而相继失败,没
能改变中国的现实。(2分)
(以上“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的情给分)
29.(1)成就:三大改造的完成;“一五”计划实施并提前完成。(2分)曲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2)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使得经济管理高度集中,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故农民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较为
积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时中国温饱问题仍未解决,严重阻碍国家现代化建设:农村的经济体制改
革较为封闭,阻力较小。(4分,任答两点即可)积极影响: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
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证明了市场化改革的正确方向:为城市改革积累经验,增强经济体制改革的信心
(4分,任答两点即可)
(3)认识:经济发展不能操之过急,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要坚持改革开放,融人经济全球化的大潮:要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进。(2分,言之有理即可)
【高一第二学期缓冲练习·历史参考答案】
231429D大通县朔山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缓冲练习
高一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固: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学派提倡人与人之间“兼相爱、交相利”,反对“别相恶、交相贼”,并希望能
够建立一个“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理想社会。据此可知,这
一思想学派应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阅读下图,据此可知,汉武帝采取的这一系列举措
颁布推恩令;设主“中朝”;置刺
政治
史、任酷吏
收回铸币权;实行盐铁专营;实行
汉武帝
经济
“编户齐民”;推行“均输平准”
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B.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
C.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
D.树立了皇帝的绝对权威
3.唐代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为躲避战乱,“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据统计,
仅苏州一地,因战乱南迁于此的人口便达二十余万。这一现象
A.利于推动江南经济的发展
B.标志南重北轻人口格局的形成
C.导致南北长期的分裂对峙
D.消除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4.南朝时期,“以济度众生为贵、独善其身为贱”的思想在佛教中逐渐兴起,僧人的修行实践也扩
大至世俗之学,不仅广泛参与到诸如文笔、赞咏、歌舞等文学艺术活动中,还积极对传统典籍
进行注疏,如:释慧琳注《孝经》、释僧智有著《论语略解》等。这一现象
A.印证了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
B.表明中外之间交流频繁
C.体现出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增强
D.利于佛教本土化的发展
【高一第二学期缓冲练习·历史第1页(共6页)】
231429D
5.曾经作为地方军政最高长官的“节度使”,在北宋时期被广泛赐予朝廷重臣、致仕元老、为国捐
躯的大将功臣及少数民族首领等,这些节度使职衔的授予,大多作为一种荣誉,以示表彰和激
励。北宋政府的这一举措
A.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B.是“崇文抑武”政策的体现
C.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形成
D.导致宋代“冗官”现象加剧
6.元朝建立后,进入中原的回回人开始大量做官或经商,他们的活动范围北至和林、上都,南及
云贵,东达江浙,西抵甘陕,其后裔也在大江南北不断繁衍开来,因此有“回回人遍天下”之说。
这一现象
A加剧了当时的民族矛盾
B.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相互交融
C.推动了各地的经济发展
D.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强化
7.宋初,“崇尚节俭,金银为服用者鲜”,故而“金银之价甚贱”;至真宗年间,以金银装饰衣物之风
盛行,“不惟士大夫家崇尚不已,市井闾里以华靡相胜”,以致金银之价飞涨,政府虽“申严其
禁”,仍然“有未至焉”。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北宋中央政府的权威日益衰落
B.社会成员身份平等及门第观念消亡
C.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世俗生活
D.市民阶层崛起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
8.下表为清朝在部分边疆地区的治理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
地区


蒙古
击败准噶尔部;设立盟、旗两级单位,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新疆
平定雏吾尔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并于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总领新疆军政事务
中央政府分别册封达赖和班禅以“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的尊号,并于1727年派遣驻藏大
西藏
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A.促进了边疆民族的社会转型
B.旨在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
C.助长了边疆民族割据的倾向
D.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9.明朝时期,政府推行“税收折银”,扩大了白银的社会需求。16世纪下半叶,中国自日本和秘
鲁进口大量白银,有效缓解“银荒”,进一步巩固了白银的货币地位。这些白银大量流入促使
中国
A.重农抑商的政策瓦解
B.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C.政府“海禁”政策失效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0.下面是美国公使田贝在《论中日战争》中某次谈话的记录。这反映出中日甲午战争最终失败
的根本原因是
1894年11月,我与总署(总理衙门)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
他们说他们不能够。
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
他们答称:那些兵不能够打使,中国军队的目的不是作战,而只是成吓老百姓。
A.列强对国人采取挑拨分化
B.美国对中日的战略态度
C.北洋军队的作战能力较弱
D.清王朝腐朽的封建统治
11.1896年康有为创办《强学报》,并在首刊上发表《京师强学会序》说:“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
国,岌岌哉!”并强调“普鲁士有强国之会,遂报法仇;日本有尊撰之徒,用成维新”,号召知识
分子要合众人之财力、心思,拯救国家前途。全文激昂慷慨,爱国之情溢于言表,“读之者多
为之泪下”。由此可知,当时
A.维新变法运动群众基础广泛
B.国人的民族意识已彻底觉醒
C.康有为注重思想與论的引导
D.报刊是启迪民智的主要方式
【高一第二学期缓冲练习·历史第2页(共6页)】
231429D大通县朔山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缓冲练习
高一历史答题卡
条形码粘贴处
准考证号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0]
[0][0][0][0][0][0][0][0
[1[1][1][1][1][1][1]

[1][1]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
[2][2][2][2][2][2][2]
[2]

号;非选择题使用黑色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
[3][3][3][3][3][3][3]
[3]

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
[4][4][4][4][4][4][4]
[4]
[4j
[5]
[5][5]
5到
[

上答题无效。
[6
[6j
[6]
(6
6
[6]
3.保持卡面清洁,不折登、不破损。
[
]
]
[7刀
]
J
[81[8
[
[8
[8
填涂
正确填涂:
缺考
[9
[91[91r91[91[9j
9
[91
[9]
范例
错误填涂:的
标记
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1 CA][B][C][O]
6 CA][B][C][D]
11 CA]CB]CC]CD]
16 CA][B][C]CD]
2CA][B][C][D]
7 [A][B][C][D]
12 [A]CB]CC]CD]
17 CA][B][C]CD]
3 CA][B][C][D]
8 CA][B][C]CD]
13 [A]CB]CC]CD]
18 CA][B][C][D]
4 CA][B][C][D]
9[A][B][C][D]
14 [A]CB]CC]CD]
19CA][B][C][D]
5 CA][B][C][O]
10 CA][B]CC]CD]
15 [A]CB]CC]CD]
20 CA][B][C][D]
21CA][B][C][D]
22 CA][B][C][D]
23CA][B][C][D]
24CA][B][C][D]
25[A][B][C][D]
非选择题(请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
26.(12分)
(1)6分)】
(2)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一第二学期缓冲练习·历史第1页(共2页)231429D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7.(12分)
(1)(6分)
(2)6分)
28.(12分)
29.(14分)
(1)4分)】
(2)8分)】
(3)2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一第二学期缓冲练习·历史第2页(共2页)231429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