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0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5 20:0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牡丹江二中2022一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月考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
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城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
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主要命題范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③1一2单元。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有“多元聚为一体,一体容纳多元”的特点,而其中的“一体”
是指逐步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华文化“一体”的内涵在于
A.地区文化的多样性
B.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C.儒家思想的主导性
D.封建经济的开放度
2.针对明末士人“打机锋弄隐语,几近狂禅”的现象,清初一些学者提倡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
学,要求独立思考,有所创新,绝不蹈袭前人。清初的这一思想主张可概括为
A.“崇德尚贤”
B.“格物致知”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3.《管子》记述了管仲对齐桓公陈述霸王之业的言论,并明确指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一观点
A.代表了民众的利益
B.具有鲜明的民本色彩
C.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D.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4.右面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漫画。下列所述与该漫画内涵最
蝶酚林右必行人三
为相似的是
A.“仁者爱人”
B.“见贤思齐焉”
C.“天行有常”
D.“威武不能屈”
5.《中国思想史记载:公元4世纪,人们借助老庄对佛教进行解释,
使佛教在不断翻译解释中,加入了中国的玄思系统。在这个意义
上,中国也征服了佛教。这一记载可用来说明
【高二考试·历史第1页(共6页)】
8112B
A.佛教的中国化
B.思想领域的统一
C.文化的多样性
D.道教影响力增强
6.1866年,奕近上奏提出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化学馆等新馆,御史张盛藻随后上疏抗
议:“天文算法,宜令钦天监天文生习之…文儒近臣,不当崇尚技能,师法夷裔。”这反映了
A.“师夷”之争
B.“制夷”之争
C.文化起源之争
D.制度优劣之争
7.越南学者阮长祚在《应急八条》中写道:“如果不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如果没有拉丁化拼音文字
的出现,(我们)一定能够通过不断的更新改进,使喃字渐臻于成熟。”这反映出当时
A.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害
B.欧洲文化有利于喃字成熟
C.越南本土文化被外力破坏
D.越南文字具有糅合性特点
8.唐代文献中有“出身法”,即户籍中门荫或秀才、明经之类出身的标准。其影响可以在日本古
代“官人出身法”以及新罗“读书三品出身法”中看到类似的记载。材料反映了
A.中华文化的思想源头
B.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C.中外文化的密切合作
D.中外文化的相互影响
9.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这种思想形成于战国时期的《荀
子》。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
A.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B.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
C.提倡道法自然,以人为本
D.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
10.陆九渊、王守仁相信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
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据此可知,陆王心学
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
B.关注人的自我意识
C.维护纲常伦理道德
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11.1833年,江苏发生严重水灾,林则徐请求朝廷拨款赈灾,强调“多宽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
气”。他认为只有“纾民力”“培元气”,才能“安贫保富”。这体现了林则徐
A“藏富于民”的经济思想
B.“师夷长技”的国家意识
C.“反帝反封”的爱国思想
D.“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
12.新文化运动前期,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在五四运
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
A.提升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水平
B.说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C.反映学习俄国革命已成共识
D.改变了救亡图存运动的路径
13.徐光启的《崇祯历书》集中体现了他在天文学方面引进西学的成果,以计算和分析的方法证
实了“天地圆体”说;《农政全书》则运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进行农业试验和
研究。这表明了
A,西学东渐的思潮影响明末的学术视野
B.持续到现代的西学东渐进程由此开启
C.空疏无物的理学学术思想被时代抛弃
D.西方科技的引进推动了明清经济发展
14.楔形文字由苏美尔人所创,阿拉伯人称之为“钉头文字”,在公元前3400年左右被发明时多
为图像,后来字形日益简洁化和抽象化。可见,这种楔形文字最初
A.属于音译文字
B.有象形的特点
【高二考试·历史第2页(共6页)】
8112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