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三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设计分为三个部分:路通千载、世界交融、丝路新生。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丝绸之的类型及其贸易转变,认识到通过丝绸之路上的物质、技术与文化交流,使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吸纳,使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在传播中得以发展和扩大影响。通过老师创设历史情境与问题引领,学生阅读史料并对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形成对人类文化交流的正确认识。通过了解中国在丝绸之路中对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对“一带一路”战略更强烈的认同。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从人类历史上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不同方式切入,展现不同文明、不同人群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理解文化交流与传播在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商业贸易活动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第9课重点介绍古代商路------丝绸之路,教材第一目“丝绸之路”,主要介绍西北(沙漠绿洲)丝绸之路,它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狭义的丝路就是指这条丝路;第二目“欧亚大陆其他东西交通线”,介绍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并阐述海上丝路的发展历程;第三目“古代商道上的中西文化交流”,讲述了丝绸之路的意义,它是东、西方之间物质、技术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对促进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古代丝绸之路历史所汇聚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是人类文明进步繁荣的精神内核。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不只是人们的记忆,更是“一带一路”建设继往开来的底蕴所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加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更强烈的认同。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选修历史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加之初中也接触过相关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这节课对学生而言相对简单。其次这节课内容史实性内容较多,比较枯燥,学生兴致不高,所以很容易上成“鸡肋课”。基于此种情况,我在一定程度上整合课程资源,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解说、情境问题的设置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激发学生结合已学的历史知识,在新材料下运用多种类型的材料,建立对各种类型的丝绸之路的直观印象。(时空观念)通过史料阅读与课堂探究分析宋代发生的贸易转变,培养学生在具体历史情境下分析与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3、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史料阅读与课堂探究,了解古代丝绸之路与今天“一带一路”的联系,感受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流通促进了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教学难点理解商路贸易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角色。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史料、视频史料、多媒体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2020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各国展品图片,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的大背景下,中国如期高质量举行这届进博会,体现了中国坚持贸易开放、坚持互利共赢,愿与各国一道,在合作中创造机遇、破解难题的大国担当。 播放短视频引出问题:那么在交通不便、阻碍重重的两千年前,人类又是怎样跨越千山万水,实现各个文明间的探索与交流呢 ——导入“丝绸之路”。 观看图片与短视频,初步感受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中的伟大地位。 古今呼应,先声夺人,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一、路通千载: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历史变迁 丝绸之路的概念解析: 2、出示陆上丝绸之路路线图。提出问题:为什么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3、利用表格介绍不同类型的丝绸之路及其发展历程。4、重点讲述陆上丝绸之路。出示丝绸在希腊、罗马受欢迎的图文材料。重点讲述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在宋代发展了显著变化,播放视频,出示材料。展示三则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盛况的文字材料。“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舶交海中,不知其数”记载屡屡见于古文献之中。 了解概念,初步感受丝绸之路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上)的西汉与《中外历史纲要》(下)的古代文明的相关知识,结合老师提供的材料,感受“凿空”之含义与历史意义。领悟丝绸之路是一条共建共享之路。了解丝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起有伏。了解丝绸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是中国人民为世界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概括宋代贸易发生的两个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多角度分析)发生转变的原因。感知丝绸之路不是独唱,而是大合唱,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经营的交流之路。 温故而知新。学会提取信息及分析问题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能力。树立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同时培养对待各国文明的包容心态。 培养时空观念、时代变迁的唯物史观和论从史出的历史解释能力。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为下一部分——世界交融——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世界交融 1、播放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讲话视频。让学生阅读教材,举例说明丝绸之路上的物质、技术、文化交流的史实。(1)互利共赢的商品流通交互传播的技术创新包容互鉴的文化交流合作探究二:古代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虽然古代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起伏,但通过东西方的陆海通道,最终实现了人类文明史上商品物产大流通、科学技术大传播、多元文化大交融。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衰史,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答案。通过图片资料及老师补充的史实,更直观地感受丝绸之路通过商路贸易带来的文化交流的历史价值: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生命线;是中国与沿线各国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彼此融合的重要纽带。在老师所给出的八段材料中,至少选择、组织其中三段,运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原因”提出自己的解释,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仔细阅读教材,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创设具体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把握关键词,学会阅读、分析、总结、概括。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及历史解释的能力。
三、丝路新生 古代丝绸之路奏响了道路互通、贸易流通、文化互通的历史序曲,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互赢”为核心要义的伟大丝路精神,在21世纪的今天重新焕发生机。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观察“一带一路”路线图,与古代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对比,领会21世纪的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更广泛区域内的贸易与交流。 以史鉴今,通过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学习,增强对“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课堂小结 梳理本课知识脉络。理解丝绸之路开辟的伟大意义,感悟丝绸之路所体现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梳理本课脉络,同时为第10课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