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契诃夫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俄罗斯这样,人们受到权威的如此压制,俄罗斯人受到世世代代的奴性的贬损害怕自由……我们被奴颜婢膝和虚伪折磨得太惨了。”
巴金老人说:“奴在身者其人可怜,奴在心者其人可鄙。”
预习任务:
1.自读P113-118页《装在套子里的人》,标好段落序号,熟读并扫清文字障碍,圈点勾画,做好批注。
2.自读导学案123页识作者、知背景,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3.完成表格“人物档案”。
人物档案 姓名、性别
时代
住址
职业
婚/恋
肖像
性格
生平经历/事迹
经典语
给他人印象
结局
4.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
5.别里科夫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内外因各是什么?别里科夫的结局说明了什么?别里科夫是个什么样的人?
6.小城中既有套中人,也有套外人,校长督学、别里科夫、城中人、布尔金、柯瓦连科华连卡姐弟各代表哪类人?从他们和别里科夫的冲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7.生活并没有因为别里科夫的去世而发生改变,生活很快恢复了原样,社会氛围依旧郁闷、无聊、乱糟糟,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契诃( ) 夫 丧( )气 讥诮( )
辖( )制 谗( )言 怂恿( )
撮( )合 怔( )住 战战兢兢( )
滑稽( ) 憎( )恶
预习检测
hē
sàng
jī qiào
xiá
chán
sǒng yǒng
cuō
zhèng
jīng
jī
zēng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压榨和剥削,讽剌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巨匠,剧作家。
代表作:
《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
《三姐妹》《樱桃园》等。
(俄)契诃夫
幽默讽刺,
意外结尾
(美)欧亨利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法)莫泊桑
以小见大,
情理之中
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在俄国某个小镇,有两个人进行了一场关乎“你我他”的深刻地讨论、争辩。事情是这样开始的......
这位同事是?
古代语言“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
“我”的叙述中兽医伊凡了解到的别里科夫是这样的:
1.用文中一个字概括总体印象:
2.用文中一个词概括人际关系:
3.“我”印象中的别里科夫档案——
“我”(中学教师布尔金)给兽医伊凡讲述了他的一位同事的故事,这位同事两个月前刚去世。
怪
辖制
人物档案 姓名、性别
时代
住址
职业
婚/恋
肖像
性格
生平经历 /事迹
经典语
给他人印象
结局
别里科夫、男
19世纪90年代俄国沙皇时期
俄国小城学校宿舍(小卧室)
古代语言希腊文教师
未婚,恋爱一次未果
套子似的着装,脸色苍白,垂头丧气、没精打采
胆小多疑、封闭孤僻、逃避现实、守旧僵化、维护服从规则、奴性
辖制师生、学校、全城十五年、背后进谗言、恋爱(漫画事件、自行车事件、激烈争吵、从楼梯上摔下来、被嘲笑)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向上司报告
怪、怕、压抑、讨厌、可怜
滚下楼梯被嘲笑,怕全城尤其校长督学知道出乱子而死
伊凡听完,质疑了其中的一些问题:
1.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套子?能否摘掉?
2.他的恋爱是如何开始的?他眼中的华连卡怎么样?恋爱的结果如何?
3.别里科夫把自己装在套子的内外因是什么?
有形的:衣着、用具、居处
无形的:思想、言论(政府的规定、法令、常规、规矩)职业
无法摘掉、自觉带上、根深蒂固、不断强化
校长太太尽力撮合、怂恿,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游说。
外貌:长得不坏,招人喜欢
地位、资产: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
对他的态度:待他诚恳而亲热
新旧冲突难以磨合,旧思想旧观念旧制度根深蒂固,走不出套子。
外因:沙皇专制制度
内因:受沙皇专制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思想顽固僵化
故事背景
《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
19世纪末,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黑暗的时期。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
制恐怖统治。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当时,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要求自由民主。即将来临的革命暴风雨使反动派惊恐不安,沙皇政府妄图竭力维持其摇摇欲坠的专制制度,反对任何自由的要求和革新的行为,加强反动统治,警察林立,密探出没。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 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稍有 “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冤狱遍布国中,俄罗斯大地笼罩着恐怖、窒息的气氛。
《装在套子里的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4.小城中既有套中人,也有套外人,校长督学、别里科夫、城中人、布尔金、柯瓦连科华连卡姐弟各代表哪类人?
校长督学
别里科夫
城中人
布尔金
柯瓦连科、华连卡姐弟
沙皇势力
卫道士(施害者、受害者)
套中人(顺从者)
清醒认识却被动忍耐,力量弱小未敢反抗者
套外人,新生的进步力量
5.如何理解别里科夫、城中人、柯瓦连科的“怕”?
对象 表面上 实际上
别里科夫
城中人
柯瓦连科
怕出乱子,
被校长督学知道
勇敢维护沙皇统治(以一辖众,与科瓦连科争吵)
怕沙皇政权、制度,怕受到威胁
怕别里科夫
怕沙皇政府,但是又找机会借机表示不满(促狭鬼用漫画的方式讽刺别里科夫)
怕被别里科夫辖制
怕沙皇政府侵犯人权、自由,挑战各种传统限制(和别里科夫争吵并推倒别里科夫)
别里科夫的形象:
①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事物新思想的“套中人”典型,是沙皇政府的卫道士。
②害怕变革,顽固保守,也成了一切害怕、阻碍新生事物的代名词。
③胆小多疑,竭力辖制,也象征着已腐朽没落却妄图控制一切的沙皇势力。
④他不仅是个性格典型,也是个时代典型。
他不但不知自己的“奴隶”身份,而且想极力地让“全城的人”都生活在“做稳奴隶的时代”。
补充原文:
他躺在棺木里,面容温和,愉快,甚至有几分喜色,仿佛很高兴他终于被装进套子,从此再也不必出来了,是啊,他真的实现了他的理想!
别里科夫只有在套子中才能生活,哪怕是死亡也不能改变,套子是这样顽强!
6.生活并没有因为别里科夫的去世而发生改变,生活很快恢复了原样,社会氛围依旧郁闷、无聊、乱糟糟,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沙皇的统治依旧强大,新生力量还不足以撼动沙皇势力,人们仍旧在套子里,习惯各种束缚,依旧自觉服从沙皇统治。
这种情况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促狭鬼的出现,柯瓦连科的到来,表明小城内部有了反抗的微光,涌入了新思想、新生力量,随着新生力量的壮大,沙皇专制统治必定被推翻。
7.“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个题目,让你想起了哪个汉字?“套子”有什么内涵?
囚
禁锢心灵和自由的、守旧反动的思想束缚;
干涉私人空间、限制人权自由、奴役人性、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一切思想言论、规矩等。
补充课文:
伊凡说道:
我们住在空气污浊、拥挤不堪的城市里,写些没用的公文,玩“牌戏——难道这不是套子?至于我们在游手好闲的懒汉、图谋私利的讼棍和愚蠢无聊的女人们中间消磨了我们的一生,说着并听着各种各样的废话——难道这不是套子?……忍气吞声,任人侮辱,不敢公开声称你站在正直自由的人们一边,你只好说谎,赔笑,凡此种种,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有个温暖的小窝,捞个分文不值的一官半职!
深入挖掘 归纳主旨
小说通过叙述“套中人”别里科夫因循守旧、反对一切发展变化、最后恐惧而死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沙皇反动政府对自由的压制、对人权的践踏和对民众的专制,无情地批判了保守、僵化、充满奴性的别里科夫们的行为,形象地表达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美好信念,委婉地表达了对自由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渴望。
别里科夫是“套中人”,我们又何尝不是套中人,生活中的套子有无形的和有形的,有个体性的,也有群体、社会的,请谈谈你对“套子”的一些思考,不少于300字。
作 业
当我们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时。不论这些应该或者不应该是外界环境强加给我们的还是我们自己内心对自己的要求,我们都会感觉无比压抑不和疲惫。我们会被这些应该和不应该圈定在一个狭小的框框里无法动弹。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试着把应该和不应该替换成可以和也可以不,试着体会下内心的感受……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应该”和“不应该”。家族沿袭的规矩也好,父母的期望和要求也罢,或者我们自己内心偏执的认知也好,社会环境给予我们的默认“规则”也罢。在它们面前我们总一不留神就被捆绑住手脚,陷入纠结无助的境地;或者因为没有做了那些“应该”和“不应该”而整天心神不宁,神情恍惚……
比如,有人明明想要为自己买个新车,当时正好有亲戚遇到困难需要援助。出于家族习惯,当其中一人或者一家遇到困境时整个家族的人都必须伸出援手。有能力而不帮的人会被家族其他成员责怪和唾弃。但新车已经预定而且内心一百个喜欢和不舍,这个时候是拒绝帮忙满足自己的欲望,还是放弃买车去帮助关系并不算非常亲的族人便陷入了两难……
又如,小时候父母要求我们必须放学回家就做作业,必须吃完晚饭就洗澡,必须把玩具让给弟弟妹妹,必须听他们的话不许有意义;长大后他们又要求我们必须按他们的期望找工作,必须嫁给或者娶他们觉得合适的人,必须按照他们的设想结婚生子过平淡的生活……而我们的内心却有蠢蠢欲动的念头在不停地跳动……
再如,有人跟自己说长大后必须靠自己的一己之力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有人要求自己必须每天晚上起来喝杯白开水、晚上睡前喝杯蜂蜜水;地球人的共同认知中有一个是男人就必须顶天立地、事业有成。有人要求自己男儿有泪不轻弹;有人认为男人必须有担当,再艰难的事也必须扛得住……
这里面处处包含着“应该”和“不应该”,他们不仅偷偷的消磨了我们的个性,还让我们的每一步行动举步维艰。我们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别人眼中的“坏小孩”或者“不好的人”。而我们内心始终想保持一个“完美”的自己,无论是面对外界环境还是面对自己的内心。事实上,所谓的完美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在完美的苛求下,我们把自己的,别人的,社会的,精神的……各种“套子”往自己的脖子上套,不管自己是否承受得了。于是渐渐地我们失去了继续往前走的能力,不断地在痛苦中挣扎。相信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这样那样的小故事,我们在不断地给自己或者对方按上“应该”或者“不应该”的套子,用这种必须怎样,才算怎样的方式和思维去要求和评价。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关系乌烟瘴气,一团紧张。我们一个个都有一万种能力和办法把自己,把身边的人丢进“套子”里,却不知道如何把自己把对方解救出来,在“套子”里过着憋屈的生活,把绝望两个字一刀一刀刻上脑门,再刻上心头,然后人生一片混乱……
人人都有自己的套子。行为的套子、社交的套子、生活的套子、家庭的套子……这些套子所阻挡的,不仅有危险,也有机遇。而如何让套中生活更精彩,才是我们所该想的。
而古人早已为此提供了出路——儒家思想,我们可以如沈从文先生那样为自身不断装积极的套子,让套子明亮、宽敞、舒适,同样活出风格。一个出自蛮荒之地的少年,衣着破乱,在京城照样过得风生水起,我们何不向他学习 如果把套子比作牢狱,我们不妨如余秋雨先生所言,“为自己减刑”,在不自由中追寻自己专属的“自由”。居里夫人便是其中典范,一生两获诺贝尔,淡泊名利免侵扰。终身乐于寻真理,实验室里埋头苦干。陋室如梦镭见形,毅然弃财追科学。研究含美其心知,功成仍在顺己心。我们当如山一样活着,坚韧不拔地去拼,方能让套子也熠熠生光。
谁人不是套中人,套中生活可以很精彩。而是否如此,全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