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一棵小桃树》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一棵小桃树》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5 22:49:2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9 一棵小桃树
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我深深闭了柴门,贮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荒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可怜它年纪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我再也不忍看了,我千般万般地无奈何。唉,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矜持的我,原来也是个孱头。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褪(  )尽  矜(  )持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孱”字用音序检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2.对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那雨却下得大了,全不是春的温柔,一直下了一个整天。(拟人)
B.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比喻)
C.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拟人)
D.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比喻)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课文是自读课文,正文旁边的批注提示了内容要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B.小桃树是奶奶给“我”的桃核种出来的,蓄着童年的梦,作者对小桃树发芽、长大、开花及横遭风雨的叙述都包含着感慨和寄托。
C.课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的小桃树,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D.课文就只有一条线索,以“一棵小桃树”为线索贯串全文。
4.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1)我爬起来,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________(蓄着 续着)我的梦。
(2)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 _________(懊恼 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3)我的小桃树,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 __________(单薄 柔弱)得似纸做的。
5. 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一棵小桃树》的作者是当代作家贾平凹,代表作有《商州》《浮躁》《废都》《秦腔》等。
B.“淅淅沥沥”“轰轰烈烈”“平平淡淡”都是并列短语。
C.“它竟然还在长着。”“着”是动态助词,表示“长”的动作在持续中。
D.“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成长的小桃树,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B. 本文揭示了一个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C. 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小桃树的经历是作为明线贯穿全文的,还有一条暗线,即作者本人的经历。
D. 文章多处写到奶奶,作用仅仅是为了突出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
二、综合性学习
7. 学习本文后,班级开展与“桃”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一名同学搜集了三个“桃”字的书法作品,请你依次指出它们的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师给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为它对出下联。
上联:粉桃含笑迎春意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3)茵茵是个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她寄住在亲戚家,得不到应有的关心爱护,经常郁郁寡欢,有时还伤心落泪。作为朋友,请你结合贾平凹笔下的小桃树,写几句劝慰鼓励茵茵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理解
(一) 阅读课文,回答8~11题。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唉,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矜持的我,原来也是个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B.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C.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形容非常衰老的状态)
D.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9.下列文段中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啊,小桃树啊  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  明日一早,你会开吗  你开的是灼灼的吗  香香的吗  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  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  对吗?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10.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猥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B.文中作者多次写自己的奶奶,其作用有二:一是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才种下桃树,奶奶打扫院子才发现桃树,奶奶的保护才留存桃树。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表达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C.文中作者写道“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这里将人世比作大书,自己对人世的认识说成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表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自己的幼稚天真。
D.文章最后一段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的美好愿望。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棉花开处生乡愁
邓荣河
①进入秋分,家乡的棉花一天天进入盛开期。上个周末回老家,路过一片棉田,看着白花花的棉花,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种棉、拾棉的情景。
②每年谷雨前,家里的那几亩棉田便被老父亲提前拾掇得平平整整。一到谷雨,便开始播种。那时没有现代化的大型播种机械,一切都靠人工。父亲在前边用小锄头开沟,娘亲则紧跟在后边一粒粒地撒种。那种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画面,就是米勒油画《农民·土地·诗》的翻版,深深地印在了我脑海里。
③其实,在娘亲的眼里,我和年幼的弟弟也是两粒寄托着太多希望的种子,我们和棉花在同一片土地上生长。
④种植棉花费工费时,棉田的打药、除草由父亲完成,而平日里拾掇棉田的所有零杂活儿,几乎全由娘亲承包了。从棉花刚刚挺起腰身,娘亲便开始整日劳作在田地里,娘亲用娴熟的双手给棉花整枝、打叉、掐顶,娘亲的棉田里总是那么生机勃勃,碧绿一片。齐整的棉田中,瘦弱的娘亲是那么的渺小,但同时又是那么的伟大!正是靠着这副瘦弱身躯的不停劳作,才拥有了成片成片的希望。
⑤在娘亲的精心呵护下,我和弟弟也茁壮地成长。当然,我们的成长离不了棉花这一美丽而又坚实的后盾。丰收的棉花,成为我们穿衣、吃饭、读书的全部依仗。
⑥在焦急得不能再焦急的期盼中,雪白雪白的棉花盛开了。于是,拣拾棉花成为娘亲最劳累也最幸福的农活儿。棉花盛开时节,娘亲几乎从早到晚一直在棉田里拣拾,中午只在田间地头啃几口干粮充饥。每每放学归来,我和弟弟也总会拿着个小书包紧跟在娘亲身后。虽然我们拣拾的动作不那么专业,甚至有点笨拙,但娘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在漫漫的人生征途中,我和弟弟第一次以劳动者的身份,与土地进行零距离的亲近。
⑦伴随着冬天的临近,责任田里的棉花只剩下了光秃秃的空棵。此时的娘亲,仍难得半日空闲。
夜深了,在昏暗的油灯下,娘亲的纺车仍在“吱呦呦”地歌唱。洁白洁白的棉花絮,在娘亲的指间一缕缕抽长,补丁摞补丁的日子,竟也织成了一团团的诗行。我和弟弟则在满是阳光气息的棉被里,由这个梦乡,进入那个梦乡,娘亲家纺的粗布褂子,成为我和弟弟人前人后最值得骄傲的依仗。
⑧如今,年过七旬的娘亲已不再到田间劳作。看着眼前白花花的棉田,不禁想到娘亲:勤劳一生,到老白头,不正像家乡土地上那雪白雪白的棉花吗?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1年1期,有删改)
11. 班级举行“美文诵读会”,有同学计划诵读这篇文章,他应该选用哪种风格的配乐?请阐述你的理由。
A.慷慨激昂 B.热烈奔放
C.哀婉低沉 D.平和舒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结合语境,品味句中加点的词语。
齐整的棉田中,瘦弱的娘亲是那么的渺小,但同时又是那么的伟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本文采用第几人称来叙事的?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材料中“桃树”和本文中“棉花”的共同作用是什么?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节选自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tuì jīn (2)贮 伫 荒 慌 (3)C can
2.C 【解析】“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单薄的花瓣片儿比作纸。
3.D 【解析】课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小桃树的生长经历,暗线是“我”的成长经历。
4. (1)蓄着 (2)懊丧 (3)单薄
5. D
6.D
7.(1) 图一:楷书 图二:草书 图三:隶书
(2) 金菊吐蕊对秋霜
(3) 示例:茵茵,你觉得贾平凹笔下的小桃树顽强吗?它受人冷落,不被爱护,生长条件也不好,但不管遭受多少磨难也要努力生长,绽放自己。别人可怜它,但是它自己却很乐观自信。我们也要学习它这种顽强的精神,让自己变得更好,你说呢?
8.C
9. A
10. D
11. D 理由:这是一篇赞美母亲的散文,叙事简单,抒情性强,选择平和舒缓的音乐更能辅助表达文中淡淡的乡愁和浓浓的温情。
12. “渺小”是指娘亲埋身棉田的瘦弱身躯,而“伟大”指娘亲整日劳作的精神,两个形容词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突出和赞扬娘亲吃苦耐劳、勤劳肯干的精神。
13.第一人称。①第一人称“我”使叙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生动;②便于衬托抒情的主要对象——娘亲;③便于直接抒情和表现文章主题,深化对娘亲和故乡的情感。 
14. ①都是文章抒情的线索;②本文中的“棉花”是我们儿时生活的依仗,是娘亲勤劳能干的佐证,借“棉花”表达对娘亲的感激、对故乡的思念;③材料中的“桃树”是“我”播种的“梦”,借桃树表达的是“我”渴望将来“开花”、幸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