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易失分题型及其解题技法指导:第2讲 不定项选择题缜密思维—做到不少选、不错选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生物易失分题型及其解题技法指导:第2讲 不定项选择题缜密思维—做到不少选、不错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07 10:0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生物易失分题型及其解题技法指导
第2讲 不定项选择题缜密思维—做到不少选、不错选
不定项选择题由于更多情境的加持,具有思维力度大、综合性强、费时耗力、少选要失分、错选不得分的特点,成为试卷中的高难度、高区分度的题型。不定项选择题不仅要选“对”,更要选“全”,针对这一题型进行专项研究,旨在补救这一失分环节。
一、不定项选择题的两步解题流程
第一步:审题干——获取“三要素”,领悟题旨定思维取向
    滤信息          定范围         明方向
题干的文字、图表中分布着解题所需要的情境信息、条件信息、要求信息和干扰信息。学生需要通过审读、思考、分析等方式,提取限定条件、隐含条件等有效信息,剔除干扰信息,了解作答的基本要求,明确题肢选择的具体范围、层次、角度 当信息聚焦到某一生命现象、原理或概念时,可基于相关概念、原理定性分析、判断;当条件信息涉及多个知识点而不明确聚焦,各选项彼此间可能不存在逻辑关系时,可利用多个原理进行正误或符合度的判断;当信息存在非此即彼的状况时,可运用类比分组方法进行判断 明确题干的要求,即确定题目属于正向选择还是逆向选择。正向选择一般用“属于”“正确”“成立”“有关”“相符”等字词,而逆向选择常用“错误”“不成立”“无关”等字词
第二步:审题肢——着眼“两方面”,依据意图定匹配选项
       察要词                    辨关系
核心概念、生命现象或生命活动等具有普遍性、特殊及特定的逻辑关系或范围等特点,题肢选项中常利用修饰性副词(“一定”“必须”“均为”“只能”“可能”“全”“……过程中”“相同”“增大”“增大到”等)或逻辑关系连词(“若……则”“如果……就”“由于……”等)或易于混淆的概念(“生长激素”“生长素”等)干扰判断 明辨题干和题肢的关系是影响准确判断的关键之一。常见的关系有:①题肢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没有关系;②题肢本身正确,但题肢与题干之间是并列关系或从属关系、题干与题肢的因果关系颠倒等;③题肢并不是课本中的原话,类似于课本中的表达,或是对题干所含知识的深层次表达、解释,或是对某一正确题肢的进一步解释、说明;④单题肢只是课本知识点的一部分,但几个题肢组合在一起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点;⑤题肢存在科学性错误和表述错误。实际考试中可根据题干与题肢的关系,采用正反推断法、比较法、直断法、图文转化法等作出最终的选择
二、不定项选择题的常见类型及解法
不定项选择题依据题干要求,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主要有定性判断型、图像图表型、信息应用型等,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特点,下面进行分类分析。
类型(一) 定性判断型
定性判断型不定项选择题是一类常见的题型,其基于基本概念、原理、实验或生命活动,考查学生的记忆、理解、应用、比较、分析、推理、判断、综合、鉴别和评价等能力,题肢选项或聚或散且有迷惑性和似真性,具有考查面广、概念性强、灵活简便等特点。要求准确巩固并深化理解生物学概念、原理、生命活动等的内涵、外延、前提、本质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而运用物理、数学或概念模型使之系统化。
[典例1] [多选]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
B.体温维持在38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技法演示]
第一步:审题干明要求
提信息 限制信息为“高原缺氧地区”;条件信息为“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方向信息为“说法正确”
定依据 病理情况下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调节方式——体温调节、渗透压(水盐)平衡调节、气体交换等
第二步:演绎推理定取舍
呼吸困难导致患者内环境中的CO2不能及时通过呼吸系统排放出去,使体内CO2含量偏高,A正确;体温“维持”在38 ℃时,患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肺部出现感染,导致“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使肺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抑制其回渗到血浆,使肺部组织液增加,C正确;“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肾小管、集合管对原尿中的水吸收减少,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故选A、C、D。
类型(二) 信息应用型
从信息角度可将情境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新概念、新知识、新情境、新模型、新科技的“新知型”,一类是在学生已学的学科知识基础上,以日常生产、生活及现代科技为背景的“生活型”。准确地提取、理解和使用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此类题型对学生的要求要明显高于以前的“信息给予”类试题。
[典例2] 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氨基酸依赖型菌株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相应氨基酸才能生长。将甲硫氨酸依赖型菌株M和苏氨酸依赖型菌株N单独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时,均不会产生菌落。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将菌株M、N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充分稀释后再涂布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出现许多由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将这些菌落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均有菌落出现。下列为该同学对这些菌落出现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操作过程中出现杂菌污染
B.菌株M、N互为对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
C.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获得了对方的遗传物质
D.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中已突变的基因再次发生突变
[技法演示]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背景信息为“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依赖型菌株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相应氨基酸才能生长”“将甲硫氨酸依赖型菌株M和苏氨酸依赖菌株N单独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时,均不会产生菌落”“将菌株M、N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充分稀释后再涂布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出现许多由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将这些菌落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均有菌落出现”;范围信息为“对这些菌落出现原因的分析”;方向信息为“不合理”。
第二步:构建模型找对应
析题建模是信息应用类题目解题的关键一步,本题的思维模型就是一个典型的对照实验。
菌株M、N基本培养基―→不会产生菌落,菌株M、N基本培养基―→出现由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基本培养基―→培养后均有菌落出现。显然,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微生物培养、分离、转化和变异的实验原理。
第三步:演绎推理定取舍
若操作过程中出现杂菌污染,杂菌可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A合理;若菌株M、N仅互为对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形成的菌落,无转化发生,则只有当菌株M、N混合培养时才能生存,单独培养时不可能生存,而该菌落来自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B不合理;若M、N菌株混合培养时发生遗传物质转移(基因交流),彼此获得对方的遗传物质而弥补自身代谢缺陷,则可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存,C合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在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已突变的基因可以再次发生突变而成为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存的野生型大肠杆菌,D合理。故选B。
类型(三) 图像、图表型
图像、图表型不定项选择题是一类以各种模型或图表的形式给出生物学信息的问题。如用方程式、坐标曲线或表格形式的数学模型,借助数、形结合反映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直观、动态、形象地表达各种生命现象的过程和规律,找准自变量与因变量,并明确二者间的变化关系是这类题的解题关键。至于其他形式模型或图表,要找出其与相关生命活动的关联及内在的规律,而后实施分析判断。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可能存在于题干文字或图表中,二者均不可疏漏。
[典例3] [多选]棉花纤维由纤维细胞形成。蔗糖经膜蛋白SUT转运进入纤维细胞后逐渐积累,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研究人员用普通棉花品系培育SUT表达水平高的品系F,检测两品系植株开花后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和果糖
B.曲线甲表示品系F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
C.15~18天曲线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蔗糖被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
D.提高SUT的表达水平会使纤维细胞加厚期延后
[技法演示]
第一步:审题干定依据
(1)提信息:
题干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和模型信息两部分。文字信息中条件信息为“蔗糖经膜蛋白SUT转运进入纤维细胞”“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用普通棉花品系培育了SUT表达水平高的品系F”;方向信息为“说法正确”;模型信息中自变量为开花后天数及棉花两种品系,因变量是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其中甲的蔗糖含量高峰及下降趋势的出现均早于乙。
(2)明关联:
对比文字信息及模型信息可知,甲、乙蔗糖含量曲线都先上升是因为蔗糖经膜蛋白SUT转运进入纤维细胞后积累,因品系F中SUT表达水平高而对蔗糖的运输加快,使曲线甲蔗糖含量曲线的最高值大于曲线乙且上升的时间早于曲线乙、上升的速率快于曲线乙,所以曲线甲表示品系F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随后蔗糖含量下降是因为受“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所影响。
第二步:辨题肢定取舍
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A错误;从曲线可知甲的蔗糖含量曲线最高值大于曲线乙且上升的时间早于曲线乙、上升的速率快于曲线乙,故曲线甲表示品系F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变化,B正确;“蔗糖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致15~18天时曲线乙下降,C正确;曲线甲蔗糖含量下降的时间早于曲线乙,故提高SUT的表达水平会使纤维细胞加厚期提前,D错误,故选BC。
类型(四) 类比推理型
此类题型将可类比的、易于混淆的概念、模型、生理活动等对象同时呈现,以似是而非的相关选项考查学生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实践探究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依据题干信息分析、比较类比对象之间的关系,寻找选项中的对立矛盾和相同特征,排除干扰因素,依据分析结果确定相应的原理并加以推理、判断。
[典例4] [多选]神经轴突具有传导兴奋的作用。现将一对刺激电极置于神经轴突外表面A、B处(图1);另一轴突外表面的C、D处放置一对电极,两电极之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c、d为可供选择的使兴奋传导中断的膜损伤区域(图2)。实验给予刺激均为适宜强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电路接通时,兴奋先发生在A处
B.图1中电路接通时,兴奋先发生在B处
C.同时损伤图2中b和c,在适当位置给予刺激时,电流计指针有可能偏转两次
D.同时损伤图2中a和d,在适当位置给予刺激时,电流计指针有可能不偏转
[技法演示]
第一步:全审题定依据
(1)提信息:
本题题干文字信息侧重说明实验条件,而题图中蕴含的信息是分析的关键。图1中电极A、B均位于神经轴突外表面且分别连接电源正、负极,选项A、B与此图有关;图2中两电极间是灵敏电流计,“a、b、c、d为可供选择的使兴奋传导中断的膜损伤区域”,b、c在两电极间,a、d在电路两电极外,选项C、D与此图有关。
(2)寻依据:
图1中轴突在电路接通前,膜电位为静息电位,膜外为正电位,两电极间电位差为0。当电路接通后电流刺激轴突时,受到流过电流的影响,负电极B处细胞膜的膜内负电位的绝对值减小,达到阈电位后即可产生动作电位而兴奋。而流过正极A处细胞膜的电流则使细胞膜内负电位的绝对值增大,使细胞膜不易兴奋。图2中当位于电路两电极间的b、c处膜损伤时,使局部电流不能在电极C、D间传导,当位于电路两电极外的a、d处膜损伤时,两电极间的局部电流传导不受影响,但刺激不同位置会影响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不同情况的偏转。
第二步:演绎推理定取舍
图1中电路接通后,在电流流过时,连接电源正极的电极A处细胞膜的膜内负电荷增多,使膜电位不兴奋,电极B处细胞膜在电流影响下迅速产生动作电位,故B点先兴奋,A错误、B正确;图2中b和c受损时,兴奋在C→D之间的传导会被阻断,使电流表只偏转1次,C错误;同时损伤a和d时,若在C和D的中点、a点左侧、d点右侧给予刺激时,电流表将不偏转,D正确。故选C、D。
[不定项选择题强化训练]
1.(2022·葫芦岛一模)细胞通过自噬能分解自身成分,从而加速新陈代谢。在细胞处于饥饿状态时,细胞能通过自噬分解衰老的细胞器并获得能量。鼻咽癌细胞中某种抑癌基因的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状态,该基因的转录受阻。使用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鼻咽癌细胞后,抑癌基因的表达得以恢复,癌细胞内自噬体囊泡难以形成,细胞的自噬作用和增殖能力受到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自噬作用受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调控
B.细胞自噬有利于细胞结构的重建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态
C.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后,鼻咽癌细胞对抗营养缺乏的能力增强
D.抑癌基因的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状态,影响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
解析:选ABD 由题干信息可知,鼻咽癌细胞中某种抑癌基因是否表达,会调控细胞自噬作用的发生,A正确;细胞处于饥饿状态时,能通过自噬分解衰老的细胞器并获取能量,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态,自噬产生的某些物质可以为细胞自我更新提供原料,合成新的物质,利于细胞结构的重建,B正确;用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后,抑癌基因的表达得以恢复,鼻咽癌细胞难以获得充足的营养,其对抗营养缺乏的能力降低,C错误;基因上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以启动转录的部位,D正确。
2.(2022·青岛二模)某植物花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色素是否形成受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无色素时为白花。已知基因 B 或 b 所在的染色体上有一条带有致死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现用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杂交,F1中紫花∶白花=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色中紫花对红花为显性,紫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
B.可以判断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且与基因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含有致死基因的配子失去活性,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D.在F1中同时取一紫花植株与一白花植株杂交,子代紫花∶红花∶白花=3∶1∶4
解析:选AD 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杂交,F1中紫花∶白花=2∶1,说明花色中紫花对红花为显性,紫花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A正确;结合对A选项的分析可进一步推知,致死基因与基因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但不能确定致死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B错误;由题意“基因 B 或 b 所在的染色体上有一条带有致死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知,含有致死基因的配子没有失去活性,能完成受精作用,但形成的胚胎致死,C错误;紫花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F1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可见,在 F1中同时取一紫花植株与一白花植株杂交,子代紫花(3A_Bb)∶红花(1aaBb)∶白花(3A_bb+1aabb)=3∶1∶4,D正确。
3.(2022·沈阳模拟)人在恐惧、剧痛、失血时,在相关神经的作用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机体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应急反应,有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不健康的作息,会破坏人体肾上腺素等分泌的昼夜节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肾上腺素也可以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B.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受“下丘脑—垂体—靶腺体轴”调控
C.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含量增加使呼吸加快,心跳加速
D.机体的应急反应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结果
解析:选ACD 根据“有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说明肾上腺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后膜电位变化,A正确;肾上腺素分泌既可受神经直接支配,也受“下丘脑—垂体—靶腺体轴”的调控,B错误;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根据“在相关神经的作用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机体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应急反应”,说明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增加,使呼吸加快、心率加速,C正确;机体的应急反应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结果,D正确。
4.(2022·济宁一模)“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其中柏、杨、柳、女贞、樱花等各类树木,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受乔木密度的影响
B.孔林中数量众多的植物、生活在其中种类繁多的动物及其生活的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C.生活在林下的半夏、苔藓等阴生植物的叶绿体颗粒一般较大,颜色较深,这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
D.“林深五月寒”体现了孔林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解析:选ACD 乔木密度会影响林下植物的光照强度,因此树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受乔木密度的影响,A正确;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孔林中的生物群落还应包括细菌、真菌等分解者,B错误;生活在林下的半夏、苔藓等阴生植物所获得的光照少,其叶绿体颗粒一般较大,颜色较深,从而能固定更多的光能,这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C正确;“林深五月寒”体现了孔林中生物多样性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正确。
5.(2022·青岛二模)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是一种毒性较强的致病菌,患病或带菌动物往往是食品污染的根源。检测人员对被污染的食物进行EHEC的分离、计数,以确定食物的污染程度。已知该大肠杆菌在添加血液的血平板上生长时会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使其褪色形成透明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肉汤培养基可为EHEC提供的主要营养成分为碳源、氮源、水、无机盐
B.在血平板上进行菌体分离、计数,使用的接种方法可以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C.透明圈都是由单个EHEC经过多次细胞分裂产生的菌体破坏红细胞形成的
D.在分离和计数之前为了避免其他细菌的干扰,必须要对所取样品进行选择培养
解析:选AB 肉汤培养基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为 EHEC 提供的主要营养成分为碳源、氮源、水、无机盐,A正确;在血平板上进行菌体分离、计数,使用的接种方法可以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B正确;透明圈可能是由单个或多个 EHEC 经过多次细胞分裂产生的菌体形成,C错误;在分离和计数之前为了避免其他细菌的干扰,不需要对所取样品进行选择培养,因为在培养基中加入了血液,根据透明圈的出现即可判断该大肠杆菌的数量情况,D错误。
6.(2022·长沙三模)某小组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将一定量的绿藻和酵母菌在密闭装置中混合培养。培养液为高温加热冷却后的0.3 g·mL-1的蔗糖溶液,控制光照条件周期性变化,测定整个装置中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培养过程中两者的数量变化忽略不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溶液的浓度不能过高,否则酵母菌容易渗透失水
B.图中B点和D点时,绿藻的光合速率等于绿藻的呼吸速率
C.图中F点之后,总光合速率大于总呼吸速率
D.BC段测得的CO2下降速率小于绿藻的净光合速率
解析:选BC 蔗糖溶液的浓度不能过高,否则酵母菌容易渗透失水,A正确;图中B点和D点时,CO2浓度开始降低,此时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也放出CO2,因此绿藻的光合速率大于绿藻的呼吸速率,B错误;图中F点之后,CO2浓度不变,总光合速率等于总呼吸速率,C错误;BC段测得的CO2吸收速率小于绿藻的净光合速率,由于此时绿藻和酵母菌同时都在进行细胞呼吸释放CO2,绿藻的净光合速率是绿藻总光合速率减去绿藻的呼吸速率,而测得的吸收速率是绿藻总光合速率减去绿藻和酵母菌呼吸速率,D正确。
7.(2022·唐山一模)如图为一只正常雄果蝇体细胞中某四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焦刚毛与直刚毛的基因在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
B.有丝分裂后期,图示中所有基因均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C.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E与基因Sn或sn可形成重组型配子
D.不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体均先加倍,后平均分配
解析:选ABC 染色体3和染色体4存在等位基因Sn和sn,但两者染色体形态不同,因此判断为性染色体,故控制焦刚毛与直刚毛的基因在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A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过精确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则有丝分裂后期图示中所有基因均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B正确;染色体1和染色体3、染色体4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Ⅰ后期,非等位基因可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组合,则基因E与基因Sn或sn可形成重组型配子,C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而染色体数目减半两次,而减数分裂Ⅰ染色体数目先减少,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暂时加倍,后平均分配,D错误。
8.(2022·葫芦岛二模)为解决果园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被焚烧后污染环境的问题,某地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枝条和落叶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提高了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果树从有机肥中吸收了糖类和无机盐等物质
B.有机肥施加到果园能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C.“生态桥”工程使果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简单
D.果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低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
解析:选BD 果树不能直接吸收糖类等有机物,需要微生物将有机肥分解为无机盐才能吸收,A错误;有机物能被微生物利用,将有机肥施到果园中,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B正确;“生态桥”工程的实施,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主要改变分解者结构,不改变果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C错误;果园中生物种类比较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故果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低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D正确。
9.(2022·南京三模)基因组印记(通过甲基化实现受精卵中来自双亲的两个等位基因的一个表达另一个不表达)阻碍了哺乳动物孤雌生殖的实现。某研究团队利用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以及基因编辑技术增加了两个父系基因组印记控制区域的甲基化,以及母系控制区域的5个去甲基化,经修饰的卵母细胞经早期胚胎培养后进行胚胎移植,成功培育出可育的孤雌小鼠,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组印记导致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而不能表达
B.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通常需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
C.生育出的孤雌小鼠为只含有母系基因的单倍体小鼠
D.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孤雌小鼠的遗传多样性降低,野外生存能力可能会下降
解析:选AC 由题干可知,基因组印记是通过甲基化使一个基因不表达,不是基因突变,A错误;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需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B正确;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孤雌小鼠的获得是对卵母细胞进行处理、培养得到的,含有正常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因此不是单倍体,且增加了两个父系基因组印记控制区域的甲基化,C错误;孤雌小鼠没有经过受精作用,只有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遗传多样性降低,基因被修饰,可能会影响其他功能,导致野外生存能力下降,D正确。
10.(2022·菏泽二模)高赖氨酸血症是由AASS基因突变引起的氨基酸代谢缺陷症,该基因编码的AASS蛋白包含LKR和SDH两个结构域。正常情况下,进入线粒体内的赖氨酸,在LKR的催化下形成酵母氨酸,酵母氨酸在SDH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α-氨基己二酸半醛经过系列反应彻底氧化分解。LKR异常或SDH异常均会导致高赖氨酸血症,且后者还会导致线粒体异常增大,影响线粒体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赖氨酸血症的根本原因是LKR和SDH两个结构域异常
B.正常情况下,赖氨酸需依次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才能彻底氧化分解
C.抑制LKR活性或转入正常AASS基因,均可用于治疗高赖氨酸血症
D.LKR正常,SDH异常会引起线粒体内酵母氨酸的积累,影响线粒体功能
解析:选ABC 分析题意可知,高赖氨酸血症是由AASS基因突变引起的氨基酸代谢缺陷症,所以高赖氨酸血症的根本原因是AASS基因突变引起的,A错误;由题意可知,正常情况下,赖氨酸需直接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B错误;由题意可知,LKR异常或 SDH异常均会导致高赖氨酸血症,所以抑制LKR活性不能用于治疗高赖氨酸血症,C错误;分析题意可知,LKR的作用是催化赖氨酸形成酵母氨酸,SDH的作用是催化酵母氨酸分解产生α-氨基己二酸半醛,所以LKR正常,SDH异常会引起线粒体内酵母氨酸的积累,影响线粒体功能,D正确。
11.(2022·青岛三模)如图为某山区植物群落中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B.2 600 m以下海拔高度木本植物丰富度大于草本植物的丰富度
C.海拔3 100 m以上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可能是光照条件改变引起的
D.温度是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解析:选ACD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A正确;2 600 m以下海拔高度木本植物丰富度不一定大于草本植物的丰富度,B错误;海拔3 100 m以上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可能是光照条件改变引起的,C正确;不同的海拔温度有差异,因此温度是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D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