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导入新课
思考1:秘鲁大概什么时候沦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思考2:西班牙建立殖民地的原因和对当地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秘鲁的西班牙殖民者强迫印第安人在矿山劳动,获取了巨额黄金、白银,将他们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供西班牙王公贵族挥霍,而印第安人却在残暴的奴役下大量死亡。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时空坐标
课标要求
核心问题
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列强如何建立世界殖民体系?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认识和理解西方列强在不同地区侵略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重难点
重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过程。
难点: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一)拉丁美洲:
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这一地区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围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拉丁语组,因此,这一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
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二)主要殖民国家:西班牙、葡萄牙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二)主要殖民国家:西班牙、葡萄牙
1.西班牙
殖民过程:
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16C中,西班牙已经把巴西除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殖民政策:
国王任命总督和高级官吏,并派人监督总督,总督代国王在辖区内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设立了一些都督辖区,名义上隶属于总督,但他们由国王任命,拥有很大的自主权。(经济)推行“监护制”
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C晚期)
圣多明各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二)主要殖民国家:西班牙、葡萄牙
2.葡萄牙
殖民过程:
紧随西班牙之后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殖民政策:(政治)在巴西设立总督制度,国王任命总督治理巴西;总督享有行政权和征税权。
(三)结果
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地统治之下。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四)主要殖民国家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方式和特点:
1.殖民方式
政治:实行专制统治、建立总督制度
经济:
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圆经济
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
贩卖黑人奴隶。
垄断对外贸易,限制殖民地经济发展。
西葡殖民扩张的特点:
政治:王室主导,直接控制,浓厚的封建色彩。
经济:单一的经济结构、掠夺财富、未转化为资本。
思考:殖民者的掠夺对美洲和欧洲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
对美洲:
中断了传统美洲文明,加剧了美洲的贫穷与落后;
拉丁美洲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移植本国政治经济模式,造成拉美社会畸形发展。
客观上加强了美洲与世界的联系,冲击传统生产方式,促进了美洲的开发与近代化。
对欧洲:
引发了价格革命,推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加速欧洲封建制度解体,推动社会转型。
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一)第一阶段:16世纪殖民扩张的主角:葡萄牙和西班牙
1.葡萄牙: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特点:建立商站,控制商路。
2.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特点:直接统治,抢夺土地和财富。
思考:为什么无法像在拉丁美洲那样占领更广阔的殖民地?
①亚洲国家封建经济比较发达,有一定实力;
②西、葡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力量较弱。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二)第二阶段:17世纪后的殖民侵略 (英国、荷兰和法国的殖民活动,加快了亚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
1.南亚:英国
①经济:通过东印度公司,掠夺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政治:挑唆内战(印度人打印度人)或直接武力侵略。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印度全境。
2.东南亚:
荷兰:17 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入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巴达维亚殖民地。后来占领了整个印度尼西亚。
英国:到19世纪末,英国已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法国:法国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美国: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美西战争:1898年)
1898年美国为了夺取西班牙的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19世纪末,古巴和菲律宾两地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牵制着大量西班牙军队。西班牙军对古巴起义者的残酷镇压激怒了美国人民,并危及美国资本家在该地的经济利益。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国遂以此事件为借口。要求惩罚西班牙,4月24日西班牙首先对美国宣战,次日4月25日美国对西班牙宣战。最终西班牙请求停战,美国获胜。这次战争使美国获取了重要的经济利益,又使美国获取了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的古巴岛和菲律宾群岛。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二)第二阶段:17世纪后的殖民侵略 (英国、荷兰和法国的殖民活动,加快了亚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
3.西南:
英、法、俄等国:
18 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 分割领土。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俄国、英国:
俄国和英国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而且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4.东亚:
列强: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1910 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思考:西方列强在亚洲侵略的时代背景和特点?
时代背景:
1.15-17世纪是重商主义时代,西方列强的实力有限,没有能占领广大的殖民地,一般都在交通要道建立殖民据点,控制航线,攫取商业利润。----------直接掠夺财富
2.18世纪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等国的实力大增,他们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驱使他们进一步扩大殖民地。---商品输出为主
3.19世纪以后,殖民国家侵略的欲望和能力进一步扩大,最终把中国等亚洲古老的封建国家都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资本输出为主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始于15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被瓜分完毕)
(一)局部侵略时期
1.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侵入非洲。
2.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
3.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持续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
(二)工业革命后的全面入侵
1.北非
英法对埃及的侵略: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法控制了运河。英法还利用埃及的财政危机,控制了埃及的政治经济大权。1882年,英国发动侵挨战争,占领了整个埃及,实际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
英国还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进行武力扩张。
法国从19世纪30就侵入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始于15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被瓜分完毕)
(二)工业革命后的全面入侵
2.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者纷纷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地理和人文资料。
3.19世纪后期,列强加快了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步伐
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2C计划”
法国:要把他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遗址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2S计划”
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条顿非洲计划”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始于15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被瓜分完毕)
(三)柏林会议
1.原因: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
2.目的: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
3.召开: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
4.内容:
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领”原则。
各国可以现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因此,这次会议也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
5.影响
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思考: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紧侵略非洲的原因?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交通工具的改进;
工业革命对市场的需求;
强大的军事力量;
非洲拥有庞大的市场和低廉的原料。
特点:分界线都比较平直,有的近乎直线,显然不是自然划分,带有明显的人为痕迹。
问题:欧洲列强瓜分非洲,无视非洲自然环境和民族传统,无视非洲国家主权,人为划定疆界。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始于15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被瓜分完毕)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一)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二)表现:
(1)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2)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
(3)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
3、过程:
15世纪以来 18世纪后半期以来 19世纪末以来
新航路开辟
欧洲列强开始对外扩张
工业革命以来
加快对外侵略
掠夺原料和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加紧对外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三)思考:阅读材料分析殖民主义体系最终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文明世界的经济都是以农为本的,从根本上说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本身带有封闭性,因而成为各地区、各国间横向联系的障碍。资本主义兼具开放性和扩张性,它以暴力或和平的方式向外扩张,向海外殖民,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各地的廉价原料。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它不但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也要求对海外进行资本输出,从而推动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2)直接原因: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因此,更大规模的瓜分世界。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四)影响:
19世纪的殖民征服和殖民统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代表者,关于他们在殖民地中所起的作用,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唯物而又辩证的基本观点——“双重使命论”。那就是:一重是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的破坏性使命,另一重是亚洲为建立“西方式”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的建设性使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对欧洲:
(1)为西方列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帝国主义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最终导致世界大战。
(四)影响: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对世界:
(1)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2)形成了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3.对殖民地:
(1)破坏性: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2)建设性:传播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西、葡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
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侵略
南亚:英国对印度的征服与掠夺
东南亚:荷、英、法、美汇聚东南亚
西亚:英、法、俄在西亚的势力范围
东亚:中、朝两国遭受侵略
早期殖民
全面殖民:柏林会议
形成原因、标志
评价殖民体系
英法美在亚洲的殖民活动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侵略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