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安徽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三)
满分70分 道德与法治、历史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以下是出土文物和史籍中对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由此可知
图1 利簋及铭文 图2 《尚书·牧誓》
A.史书记载完全真实可靠 B.不同史料可以相互印证
C.考古发掘更加公正客观 D.史料史籍价值高于文物
2.“整个社会的儒学化氛围越来越浓厚,儒家宣扬的文治教化政策远播四方
……中华大地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材料中所述现象最早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3.隋朝采用的新制度打破了门阀贵族对官职的垄断,为寒门学子进入官场提供了机会。下列反映“新制度”的是
A.王与马,共天下 B.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C.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下面图片所示人口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战乱不断 B.行省制度的实施
C.经济重心南移 D.市民阶层的发展
5.1408年,古浡泥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受郑和友好访问之影响,率团150人来华进行回访;1410年,在郑和船队初访满刺加国后,该国国王即率540人庞大使团来华进行友好交流。这体现了郑和下西洋
A.促进了沿线贸易的发展 B.推动了政府间的友好往来
C.促进了民间的情感交流 D.留下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6.蔡元培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中写道:“为什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这是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梁启超创办《时务报》 B.中国同盟会创办《民报》
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D.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7.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地区的武装力量实现了历史性的大会师,使井冈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增加了10倍;同时,朱部的到来,也充实了井冈山的干部实力。这说明井冈山会师
A.保存了党的基干力量 B.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C.壮大了根据地的实力 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克服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分裂和倒退的危险,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局面。敌后战场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缓解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危机,支持了长期抗战。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保障
B.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中共在抗日战争中起中流砥柱的作用
D.两大战场相互配合是抗战胜利的前提
9.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随着时局的变化,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这一新式学堂,其学员除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该学堂聘有外籍教师,美国人丁韪良曾任总教习,总管教务达30年。材料表述的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北洋西学堂 D.南洋公学
10.个体小农业没有也很难使用大机器,无力抵御自然灾害……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党中央
A.进行土地改革 B.实行农业合作化
C.创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实施八字方针
11.在中世纪的西欧,佃户们一生被局限在庄园内,自己劳作来提供满足自己、家庭以及领主生存需要的生活必需品,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状态在当时的情形之下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对这一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西欧庄园,自给自足 B.庄园法庭,保障权利
C.庄园土地,集体共有 D.庄园发展,强化王权
12.根据宪法规定,国会通过法律,必须得到参、众两院的同意。两院通过的法律,如果总统不同意,可以行使否决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还有搁置否决权。上述条文反映了1787年美国宪法的
A.联邦制原则 B.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民主原则
13.有学者指出:“改革后的俄国,在全国224个县中,有729.3万农民因为失去了土地,被迫出外充当雇佣工人。1893年在顿巴斯矿区的矿工中,大约只有八分之一是本地人,其余八分之七都是从农村里来的乡下人。”该学者旨在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A.使俄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C.实质上是对农奴的剥削 D.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4.第22届奥运会于1980年7-8月在莫斯科举行,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拒绝参赛,最终参赛的仅81个国家和地区。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洛杉矶举行,苏联、民主德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以各种借口宣布不参加本届奥运会。据此可知
A.20世纪80年代冷战达到最高潮 B.东西方之间的文明冲突愈演愈烈
C.美苏冷战对峙影响竞技体育发展 D.体育的竞争成为美苏争霸的目标
15.WTO负责实施管理的贸易协定与协议强调了“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条款。它还要求成员方通过谈判,互相承诺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如数量限制、进口许可等)。上述规定顺应了
A.美国独霸世界的需要 B.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C.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的趋势 D.发展中国家独立发展的趋势
二、辨析改错(8分)
16. 我国艺术在不同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东晋书法家颜真卿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
改正:
【 】(2)唐朝的《弈棋仕女图》反映了当时开放的社会风气。
改正:
【 】(3)宋朝时期江西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改正:
【 】(4)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的改革是从上层开始的,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农民起义的双重压迫下迈开第一步的。作始于洋务运动而登场于甲午战争后的改良派曾寄希望于“上等社会”,他们极言革命之祸以推动清廷变法,并赋予变法以防止“下等社会”揭竿而起的意义。“中等社会”革命则“出于国民”,其目标是推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因而已具有近代民主革命的品格,走出了改朝换代的轨辙。“五四”以后,“下等社会”的力量得到了真正的发挥。这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大众革命。在经历了110年的屈辱和多难之后,中华民中国族终于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起来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指出不同派别依靠不同社会力量为中华民族振兴作出的努力。(6分)
(2)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改革”的特点,并谈谈“近代中国的改革”给你的启示。(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国力经济综合指数变化
——《大东亚补给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31-1945年日本的国力发展情况。(4分)
材料二 1945年美军进驻日本之后,在麦克阿瑟将军的一再要求下,裕仁天皇向全体日本国民发表了《人间宣言》。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更是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前沿阵地,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向日本提供了大量援助。二战结束后,日本把发展教育作为国策,并免费为小学生和初中生提供餐点和教科书。同时,日本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经济稳步发展。到1968年,日本的国民总增长值达到1419亿美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 当前,石化能源和低效用能方式不仅使世界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短缺的深刻矛盾,同时更面临气候变化、环境危机等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危机。第三次工业革命依托可再生能源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实现能源绿色化和用能高效化,推动传统产业向可再生能源和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调整。……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工业革命的强大驱动力,是推进社会进步的不竭源泉。随着新型能源和信息网络等战略性产业和技术的深入发展,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将得以充分释放,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摘编自沈雪石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和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将年代尺补充完整。(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8分)
参考答案
1.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利簋铭文和《尚书·牧誓》内容可知,不同的史料都记述了武王伐纣的相关内容。由此可知,不同史料可以相互印证。故选B。
2.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儒学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中央王朝统治”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述现象最早开始于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C正确。
3.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科举制,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隋朝”“打破了门阀贵族对官职的垄断,为寒门学子进入官场提供了机会”可知,“新制度”指的是隋朝创立的科举制。由“金榜”“三十三人名字”可知,B与科举制有关。
4.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图片材料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解题思路】根据饼状图可知,公元2年,黄河流域人口占人口总量的75%,公元750年下降到61%,公元1078年下降到35%;长江流域人口在人口总量中的占比由公元2年的23%上升到公元1078年的58%,反映出南方人口占比逐渐超过北方,这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有关。故选C。
5.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古浡泥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来华”“满刺加国……国王即率540人庞大使团来华进行友好交流”可知,受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沿线国家派遣使节来华进行交流,这说明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政府间的交往,B正确;A、C、D从材料中得不出,排除。故选B。
6.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新文化运动,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改革思想……牵涉到文学上”“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可知,材料与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有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A发生在维新变法时期,B发生在1905年,D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由此可以排除A、B、D。故选C。
7.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使井冈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增加了10倍;同时,朱部的到来,也充实了井冈山的干部实力”可知,井冈山会师壮大了根据地的实力。故选C。
8.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中国共产党……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局面”“敌后战场军民……支持了长期抗战”可知,中共始终坚持抗战,在抗日战争中起中流砥柱的作用,C正确。
9.A【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京师同文馆的相关知识,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同治帝”“主要学习外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于1862年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创办于甲午中日战争后光绪年间。故选A。
10.B【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个体小农业没有也很难使用大机器,无力抵御自然灾害”“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的情况,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B正确。
11.A【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自己劳作来提供满足自己、家庭以及领主生存需要的生活必需品,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状态在当时的情形之下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可以看出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自给自足。故选A。
12.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1787年美国宪法,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两院通过的法律,如果总统不同意,可以行使否决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还有搁置否决权”可知,材料反映了1787年美国宪法的分权制衡原则。故选C。
13.D【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有729.3万农民……被迫出外充当雇佣工人”
“其余八分之七都是从农村里来的乡下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的废除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故选D。
14.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1980年”“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拒绝参赛”“1984年”“苏联、民主德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不参加本届奥运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美苏冷战对峙有关,C正确。
15.【解题思路】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互相承诺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可知,材料中的这些规定有利于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故选B。
16.【╳】(1)“颜真卿”改为“王羲之”
【√】(2)
【╳】(3)“宋朝”改为“明朝”
【╳】(4)“《歌女红牡丹》”改为“《定军山》”
17.【参考答案】(1)改良派进行戊戌变法;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从上层开始,逐级延伸;各阶级都参与了探索;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近代中国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要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中“改良派曾寄希望于‘上等社会’……以推动清廷变法”“‘中等社会’革命则‘出于国民’其目标是推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因而已具有近代民主革命的品格,走出了改朝换代的轨辙”“‘下等社会’的力量得到了真正的发挥。这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大众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近代中国的改革是从上层开始的”“上等社会”“中等社会”“下等社会”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18.【参考答案】(1)1931-1937年国力上升,1937-1945年国力衰退。(4分)
(2)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美国的扶持;日本重视发展教育;日本注重发展高科技产业。(任答两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善于抓住有利的国际形势;提高自身综合国力;要重视教育发展;注重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一回答即可。第(2)问,由材料二中信息“裕仁天皇向全体日本国民发表了《人间宣言》”“美国向日本提供了大量援助”“日本把发展教育作为国策”“日本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可得出答案。第(3)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19.【参考答案】(1)斯蒂芬森(1分)汽油内燃机(1分)1973年(1分)神舟五号(1分)
(2)示例:科技革命的创新成果促进能源利用的转型。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便捷的动力,蒸汽机以煤炭为燃料,大大促进了煤炭的开采。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发电机、内燃机等,促进了对电力、石油等的利用,能源利用出现转型。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随着一系列新发明、新创造的出现,推动了对核能、风能、太阳能等的利用,能源利用向着可再生能源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在三次科技革命中一些新的发明创造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的能源结构发生了变化,促进了能源利用的转型。
评分参考:
一等 观点正确,能举出2个或2个以上具体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6-8分
二等 观点正确,仅举出1个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基本准确;逻辑基本清晰,语言较流畅 3-5分
三等 观点模糊,史实运用不当,逻辑不清,语言表述一般 0-2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安徽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三)
满分 70 分 道德与法治、历史考试时间共 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0分)
1. 以下是出土文物和史籍中对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由此可知
武王征商,
唯甲子朝, “时甲子日昧
爽,王至于商
岁鼎,克昏
夙有商 郊牧野”
图 1 利簋及铭文 图 2 《尚书·牧誓》
A.史书记载完全真实可靠 B.不同史料可以相互印证
C.考古发掘更加公正客观 D.史料史籍价值高于文物
2.“整个社会的儒学化氛围越来越浓厚,儒家宣扬的文治教化政策远播四方
……中华大地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
“教化之地”。”材料中所述现象最早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3.隋朝采用的新制度打破了门阀贵族对官职的垄断,为寒门学子进入官场提供
了机会。下列反映“新制度”的是
A.王与马,共天下 B.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C.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下面图片所示人口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战乱不断 B.行省制度的实施
C.经济重心南移 D.市民阶层的发展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408年,古浡泥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受郑和友好访问之影响,率团 150 人来
华进行回访;1410年,在郑和船队初访满刺加国后,该国国王即率 540 人庞大
使团来华进行友好交流。这体现了郑和下西洋
A.促进了沿线贸易的发展 B.推动了政府间的友好往来
C.促进了民间的情感交流 D.留下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6.蔡元培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中写道:“为什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
到文学上?这是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梁启超创办《时务报》 B.中国同盟会创办《民报》
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D.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7.1928年 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地区的武
装力量实现了历史性的大会师,使井冈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增加了 10倍;同
时,朱部的到来,也充实了井冈山的干部实力。这说明井冈山会师
A.保存了党的基干力量 B.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C.壮大了根据地的实力 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
帜,克服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分裂和倒退的危险,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局面。
敌后战场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缓解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危机,支持了长期
抗战。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保障
B.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中共在抗日战争中起中流砥柱的作用
D.两大战场相互配合是抗战胜利的前提
9.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随着时局的变化,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
这一新式学堂,其学员除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该学堂聘有外籍教师,
美国人丁韪良曾任总教习,总管教务达 30年。材料表述的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北洋西学堂 D.南洋公学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个体小农业没有也很难使用大机器,无力抵御自然灾害……随着工业建设
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产品越来越不能
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党中央
A.进行土地改革 B.实行农业合作化
C.创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实施八字方针
11.在中世纪的西欧,佃户们一生被局限在庄园内,自己劳作来提供满足自
己、家庭以及领主生存需要的生活必需品,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状态在当时的
情形之下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对这一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西欧庄园,自给自足 B.庄园法庭,保障权利
C.庄园土地,集体共有 D.庄园发展,强化王权
12.根据宪法规定,国会通过法律,必须得到参、众两院的同意。两院通过的
法律,如果总统不同意,可以行使否决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还有搁置否
决权。上述条文反映了 1787年美国宪法的
A.联邦制原则 B.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民主原则
13.有学者指出:“改革后的俄国,在全国 224 个县中,有 729.3万农民因为
失去了土地,被迫出外充当雇佣工人。1893年在顿巴斯矿区的矿工中,大约只
有八分之一是本地人,其余八分之七都是从农村里来的乡下人。”该学者旨在
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A.使俄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C.实质上是对农奴的剥削 D.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4.第 22届奥运会于 1980年 7-8月在莫斯科举行,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
会,拒绝参赛,最终参赛的仅 81个国家和地区。1984年第 23届奥运会在洛杉
矶举行,苏联、民主德国等 16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以各种借口宣布不参加本届奥
运会。据此可知
A.20世纪 80年代冷战达到最高潮 B.东西方之间的文明冲突愈演愈烈
C.美苏冷战对峙影响竞技体育发展 D.体育的竞争成为美苏争霸的目标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WTO 负责实施管理的贸易协定与协议强调了“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
遇”条款。它还要求成员方通过谈判,互相承诺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
(如数量限制、进口许可等)。上述规定顺应了
A.美国独霸世界的需要 B.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C.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的趋势 D.发展中国家独立发展的趋势
二、辨析改错(8分)
16. 我国艺术在不同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 】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东晋书法家颜真卿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
“书圣”。
改正:
【 】(2)唐朝的《弈棋仕女图》反映了当时开放的社会风气。
改正:
【 】(3)宋朝时期江西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
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改正:
【 】(4)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受到广大
观众的热烈欢迎。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的改革是从上层开始的,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农民起义
的双重压迫下迈开第一步的。作始于洋务运动而登场于甲午战争后的改良派曾
寄希望于“上等社会”,他们极言革命之祸以推动清廷变法,并赋予变法以防
止“下等社会”揭竿而起的意义。“中等社会”革命则“出于国民”,其目标
是推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因而已具有近代民主革命的品格,走出
了改朝换代的轨辙。“五四”以后,“下等社会”的力量得到了真正的发挥。
这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大众革命。在经历了 110年的屈辱和多难之后,中华
民中国族终于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起来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指出不同派别依靠不同社会力量为中华民族振兴作出的努力。
(6分)
(2)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改革”的特点,并谈谈“近代中国的改革”
给你的启示。(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国力经济综合指数变化
——《大东亚补给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31-1945年日本的国力发展情况。(4分)
材料二 1945年美军进驻日本之后,在麦克阿瑟将军的一再要求下,裕仁天皇
向全体日本国民发表了《人间宣言》。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更是成为美国在
亚太地区的前沿阵地,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向日本提供了大量援助。二战结
束后,日本把发展教育作为国策,并免费为小学生和初中生提供餐点和教科
书。同时,日本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经济稳步发展。到 1968年,日本的
国民总增长值达到 1419 亿美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
经济强国的原因。(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
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 当前,石化能源和低效用能方式不仅使世界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
短缺的深刻矛盾,同时更面临气候变化、环境危机等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危
机。第三次工业革命依托可再生能源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实现能源绿色
化和用能高效化,推动传统产业向可再生能源和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调
整。……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工业革命的强大驱动力,是推进社会进步
的不竭源泉。随着新型能源和信息网络等战略性产业和技术的深入发展,其对科
学技术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将得以充分释放,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将进入一个崭
新时代。
——摘编自沈雪石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和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将年代尺补充完整。(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8 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利簋铭文和《尚书·牧誓》内容可知,不同的史
料都记述了武王伐纣的相关内容。由此可知,不同史料可以相互印证。故选
B。
2.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落地历史学
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儒学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中央王朝统治”等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述现象最早开始于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
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C
正确。
3.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科举制,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
证。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隋朝”“打破了门阀贵族对官职的垄断,为寒门学子
进入官场提供了机会”可知,“新制度”指的是隋朝创立的科举制。由“金
榜”“三十三人名字”可知,B与科举制有关。
4.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图片材料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解题思路】根据饼状图可知,公元 2年,黄河流域人口占人口总量的 75%,
公元 750 年下降到 61%,公元 1078年下降到 35%;长江流域人口在人口总量
中的占比由公元 2年的 23%上升到公元 1078年的 58%,反映出南方人口占比
逐渐超过北方,这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有关。故选 C。
5.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古浡泥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来华”“满刺加
国……国王即率 540人庞大使团来华进行友好交流”可知,受郑和下西洋的影
响,沿线国家派遣使节来华进行交流,这说明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政府间的交
往,B正确;A、C、D 从材料中得不出,排除。故选 B。
6.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新文化运动,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
史解释。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改革思想……牵涉到文学上”“文学是传导
思想的工具”可知,材料与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有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
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A发生在维新变法时期,B发生
在 1905 年,D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由此可以排除 A、B、D。故选 C。
7.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使井冈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增加了 10倍;同
时,朱部的到来,也充实了井冈山的干部实力”可知,井冈山会师壮大了根据
地的实力。故选 C。
8.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中国共产党……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局面”“敌后
战场军民……支持了长期抗战”可知,中共始终坚持抗战,在抗日战争中起中
流砥柱的作用,C正确。
9.A【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京师同文馆的相关知识,落地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同治帝”“主要学习外文”,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于 1862年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大学
堂、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创办于甲午中日战争后光绪年间。故选 A。
10.B【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个体小农业没有也很难使用大
机器,无力抵御自然灾害”“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产品越来越
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的情况,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
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B正确。
11.A【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自己劳作来提供满足自己、家庭以及领
主生存需要的生活必需品,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状态在当时的情形之下正是他
们所需要的”可以看出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自给自足。故选 A。
12.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 1787 年美国宪法,落地历史学科核心
素养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两院通过的法律,如果总统不同意,可以行使否决
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还有搁置否决权”可知,材料反映了 1787年美国宪
法的分权制衡原则。故选 C。
13.D【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有 729.3万农民……被迫出外充当雇佣工人”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其余八分之七都是从农村里来的乡下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
的废除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故选 D。
14.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1980 年”“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拒绝
参赛”“1984 年”“苏联、民主德国等 16个国家和地区……不参加本届奥运
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美苏冷战对峙有关,C正确。
15.【解题思路】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互相承诺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
可知,材料中的这些规定有利于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
的发展趋势。故选 B。
16.【╳】(1)“颜真卿”改为“王羲之”
【√】(2)
【╳】(3)“宋朝”改为“明朝”
【╳】(4)“《歌女红牡丹》”改为“《定军山》”
17.【参考答案】(1)改良派进行戊戌变法;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中国共产
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从上层开始,逐级延伸;各阶级都参与了探索;层层递进,由浅入深。
(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近代中国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艰
巨的过程;要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任答一点,2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中“改良派曾寄希望于‘上等社会’……以
推动清廷变法”“‘中等社会’革命则‘出于国民’其目标是推翻专制政体,
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因而已具有近代民主革命的品格,走出了改朝换代的轨
辙”“‘下等社会’的力量得到了真正的发挥。这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大众
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近代中国
的改革是从上层开始的”“上等社会”“中等社会”“下等社会”等并结合所
学知识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18.【参考答案】(1)1931-1937年国力上升,1937-1945年国力衰退。(4
分)
(2)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美国的扶持;日本重视发展教
育;日本注重发展高科技产业。(任答两点,4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善于抓住有利的国际形势;提高自身综合国力;要
重视教育发展;注重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
理亦可)
【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一回答即可。第(2)问,由材料二中信息
“裕仁天皇向全体日本国民发表了《人间宣言》”“美国向日本提供了大量援
助”“日本把发展教育作为国策”“日本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可得出答案。
第(3)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19.【参考答案】(1)斯蒂芬森(1分)汽油内燃机(1分)1973年(1 分)神
舟五号(1分)
(2)示例:科技革命的创新成果促进能源利用的转型。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便捷的动力,蒸汽机以煤炭为燃
料,大大促进了煤炭的开采。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发电机、内燃机等,促
进了对电力、石油等的利用,能源利用出现转型。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随着一
系列新发明、新创造的出现,推动了对核能、风能、太阳能等的利用,能源利
用向着可再生能源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在三次科技革命中一些新的发明创造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的能源结
构发生了变化,促进了能源利用的转型。
评分参考:
一等 观点正确,能举出 2个或 2个以上具体史实进行论证;史实 6-8分
准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二等 观点正确,仅举出 1个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基本准确;逻辑 3-5分
基本清晰,语言较流畅
三等 观点模糊,史实运用不当,逻辑不清,语言表述一般 0-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