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历史中考模拟试题(四)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安徽历史中考模拟试题(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5 23:17:2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安徽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四)
满分 70 分 道德与法治、历史考试时间共 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0分)
1.商鞅认为农业是国家强大的基础,认为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国力才会强大,
粮草才能充足。为此,商鞅
A.统一度量衡 B.鼓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严明法度
2.下图中的物产交流得益于
A.驿站制度的实行 B.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唐僧的原型就是唐
朝的玄奘,故事中提到的火焰山等地理景观可在《大唐西域记》中得到印证。
这说明
A.《西游记》是历史专著 B.文学作品可以反映历史事实
C.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D.《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口述成书的
4.宋朝“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于是形成了所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
人”的格局。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是
A.形成重农抑商的社会认识
B.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C.禁锢思想、脱离实际,被录取者成为皇帝的奴仆
D.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下表所示是清朝中期的人口和耕地面积情况。其反映的变化导致的后果是
年份 人口数量/亿人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 1.84 677.58 3.69
1784年 2.86 700.94 2.45
1812年 3.34 727.08 2.18
1851年 4.34 697.00 1.60
A.人口数量激增 B.耕地面积持续增加
C.社会经济发展 D.人地矛盾突出
6.1912—1920年,中国新建万元以上工矿企业 1048家,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有了新的增长;1913—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从约 50万增加到 260多万。这
表明民族工业的发展
A.推动先进政治力量的增长 B.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经济基础
C.加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7.阅读下面的思维导图可知,遵义会议
A.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D.取消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
8.1945年 8月 29日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昨日下午三
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
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中国人高兴的原因是
A.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B.和平曙光的出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C.毛泽东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9.这一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做
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0.“留学生目睹唐朝国泰民安、文化昌盛的繁荣景象,他们对本国部民的陋
习和贵族擅权极为不满,强烈要求改革,废除部民制。留学生南渊请安、僧旻
等创办学馆,宣传唐朝律令制度,为政治改革作舆论准备。”材料中的“政治
改革”最有可能是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彼得一世改革 D.1861 年农奴制改革
11.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 100 里格
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了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以西
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
围。这是由于
A.海外贸易的危险性 B.殖民扩张的竞争性
C.资本积累的原始性 D.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12.在 18世纪的欧洲,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伏尔泰主张
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卢梭继承了洛克的“人民主权
说”,进而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这些主张
A.促进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B.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和奋斗目标
C.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理论的指导
D.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13.林肯当选了,但他明白,等待他的,绝不是就职仪式上的万民欢呼,而是
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搏杀。这场搏杀的根本原因是
A.波士顿倾茶事件的爆发 B.奴隶制度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C.进出口关税的提高 D.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4.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的变化,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
用于工业生产,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生产的集中使
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材料表明
A.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B.重工业逐渐取代轻纺织工业
C.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动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5.这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截至 2015年已有 193个会员国。其
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该国际
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 D.上海合作组织
二、辨析改错(8分)
16. 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 】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生活在距今约 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人,为防止潮湿而建造了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改正:
【 】(2)春秋时期的孔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
然。改正:
【 】(3)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选择高山和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
势和河道,主持建造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都江堰。
改正:
【 】(4)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为治理兰考县的内涝、风沙、盐碱三
害,县委书记焦裕禄带病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
“铁人”。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从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影响日益强大,国内的不满情绪终于在 1911
年凝聚成了一场革命。皇帝退位,君主帝国宣告结束,中国成了共和国。各种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不同的派别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这个国家。较温和的“国民党”主张进行
逐步改革,改善人民的生活。《新青年》派从马克思主义中看到了希望。1921
年夏,他们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袖之一是毛泽东。他虽然也遵循马克思和列
宁的学说,但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他认为,中国革命的载体是农村的广大贫苦
农民。在 1946年爆发的内战中,共产党得到了千百万农民的支持,战胜了国民
党,1949 年 10月 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摘编自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1911 年凝聚成了一场革命”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
识,指出”各种不同的派别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这个国家”作出的尝试。
(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和成立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成功经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外国体育代表
团的访问。1952年,赫尔辛基举办第 15届奥运会,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
代表团在奥运会临近结束才赶到。1956年 2月,南斯拉夫足球代表队访问中
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摘编自黄冶、陶锦《我国体育外交 70 年:回顾、特征和推进路径》
(1)根据材料一,概括 20世纪 50年代中国体育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二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了《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推
动落实多项“一带一路”国家间体育交流活动,重点支持指导地方和相关单位
举办了丝绸之路国际汽车拉力赛、中国武术丝路行、“一带一路”乒乓球邀请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赛等体育活动,同时充分利用“金砖”“上合”“中国—东盟”“中国—中东
欧”“中国—拉美”等多边合作平台,打造金砖国家运动会、上合马拉松赛、
东盟汽车拉力赛等精品赛事,促进了民心相通,实现了合作共赢。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体育交往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外交布
局。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体育活动的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4
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时间 事件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3年 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1959年 古巴革命胜利
1961年 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20世纪 50—70年代 西欧经济持续发展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9年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根据大事年表,概括大事年表所示时期世界形势发展的特点。(4分)
(2)请选择大事年表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
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 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商鞅变法,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
史解释。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农业是国家强大的基础”“大力发展农业”,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发展农业,为此,他鼓励耕织,规定生产
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故选 B。
2.C【解题思路】分析图片可知,西域的良种马、葡萄、苜蓿、核桃、石榴等传
入中原,中原的漆器、铁器、丝绸等传到西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张骞
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开辟,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故选 C。
3.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火焰山等地理景
观可在《大唐西域记》中得到印证”可知,材料反映了文学作品《西游记》中
一些内容可以在《大唐西域记》中得到印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唐西域
记》是由玄奘的弟子根据其口述记录成书的,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国家和地区
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由此可知,文学作品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事实。故选 B。
4.B【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满朝
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现象的出现与宋朝注重文教事业发展,改革和发展了科
举制有关。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
读书风气。A、D从材料中得不出,C与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有关。故选 B。
5.D【素养落地】本题通过表格考查清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落地历史学
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解题思路】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清朝中期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大
幅度减少,这使人地矛盾逐渐突出,D正确。A 不是导致的后果;与 1812年相
比,1851 年耕地面积减少,B表述错误;C从材料中得不出。故选 D。
6.A【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落地历史学
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判断出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力量的增强,他们都属于近代社会推翻旧制度的先进政治力量。故选 A。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A【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思维导图考查遵义会议,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
观念、唯物史观。
【解题思路】根据思维导图中“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失利……严重受挫”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可知,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
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 A。
8.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判断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此时老百姓特别
渴望实现国内和平,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和平建国问题,让人民看到了和平的曙
光故选 B
9.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
了基础。故选 C。
10.A【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留学生目睹唐朝……繁荣景象”“废除部民
制”“宣传唐朝律令制度”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 646年开始,日本仿效
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故选 A。
11.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早期的殖民扩张,落地历史学科核心
素养历史解释。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1493 年”“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
范围,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率先走上殖民掠夺的道路,由于殖民扩张
的竞争性,为尽可能避免纠纷,教皇划定了“教皇子午线”,B符合题意。
12.D【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他们都是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资产阶
级思想解放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故选 D。
13.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美国内战,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
史解释。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林肯当选”“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搏杀”,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搏杀”指美国内战,美国内战的
根本原因是奴隶制度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 B。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A【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
来越高”“生产的集中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可以
看出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故选 A。
15.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国际组织”“193 个会员国”“宗旨是维护国
际和平与安全”可知,该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故选 C。
16.【╳】(1)“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改为“干栏式房屋”
【╳】(2)“孔子”改为“老子”
【√】(3)
【╳】(4)“铁人”改为“党的好干部”
17.【参考答案】(1)清帝退位;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终结;建立了中华民
国。(任答一点,2分)“国民党”派进行进步改革,改善人民生活,如:革
除社会陋习,提倡自由平等,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确立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开始与共产党合作。《新青年》派成立了中国共产
党,并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党”派、《新青年》派各答一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得到广大农民的
支持。(任答两点,2 分)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分,其他答案
言之有理亦可)
【解题思路】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皇帝退位,君主帝国宣告结
束,中国成了共和国”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较温和的‘国民
党’主张进行逐步改革,改善人民的生活”“《新青年》派……成立了中国共
产党”“在 1946年爆发的内战中,共产党得到了千百万农民的支持,战胜了国
民党,1949 年 10月 1 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
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的载体
是农村的广大贫苦农民”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即可;第二小问为开放性设问,
言之有理即可。
18.【参考答案】(1)特点: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进行体育活动交流;参加国
际赛事受到西方国家阻挠。(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受美苏冷战的影
响;新中国成立初期和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以美国为首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
可)
(2)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2分)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受到综合国力
的影响。(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题思路】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信息“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
“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临近结束才赶到”“南斯拉夫足球
代表队访问中国”可得出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即可。第
(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推动落实多项‘一带一路’国家间体育交流活
动,重点支持指导地方和相关单位举办……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多边合作
平台”等,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第二小问,综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体育活动的发展受到国际环境、综合国力的影响。
19.【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在科技革命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在
曲折中发展;亚非拉国家走向独立与振兴;美苏冷战对峙。(任答两点,4
分)
(2)示例:二战后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击了西欧国家,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民
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1955年,亚非 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万隆
召开了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
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形成了“万隆精神”。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
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20 世纪 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
立的民族国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
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
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综上所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建立
新的国际秩序不断努力,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素养落地】本题通过大事年表考查世界史相关知识,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大事年表中“万隆会议召开”“古巴革命胜利”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可得出亚非拉国家
走向独立与振兴;根据“杜鲁门主义出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苏联解体”可得出美苏冷战对峙;根据“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西欧经济
持续发展”可得出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根据“赫鲁晓夫上台执
政”“苏联解体”可知,社会主义国家在曲折中发展。第(2)问,首先根据表
格中的时间和事件确定观点,然后围绕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最后进
行总结。观点合理,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
评分参考:
一等 观点正确,能举出 2个或 2个以上具体史实进行论证;史实 6-8分
准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二等 观点正确,仅举出 1个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基本准确;逻辑 3-5分
基本清晰,语言较流畅
三等 观点模糊,史实运用不当,逻辑不清,语言表述一般 0-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安徽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四)
满分70分 道德与法治、历史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商鞅认为农业是国家强大的基础,认为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国力才会强大,粮草才能充足。为此,商鞅
A.统一度量衡 B.鼓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严明法度
2.下图中的物产交流得益于
A.驿站制度的实行 B.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故事中提到的火焰山等地理景观可在《大唐西域记》中得到印证。这说明
A.《西游记》是历史专著 B.文学作品可以反映历史事实
C.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D.《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口述成书的
4.宋朝“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于是形成了所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格局。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是
A.形成重农抑商的社会认识
B.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C.禁锢思想、脱离实际,被录取者成为皇帝的奴仆
D.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5.下表所示是清朝中期的人口和耕地面积情况。其反映的变化导致的后果是
年份 人口数量/亿人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 1.84 677.58 3.69
1784年 2.86 700.94 2.45
1812年 3.34 727.08 2.18
1851年 4.34 697.00 1.60
A.人口数量激增 B.耕地面积持续增加
C.社会经济发展 D.人地矛盾突出
6.1912—1920年,中国新建万元以上工矿企业1048家,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新的增长;1913—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从约50万增加到260多万。这表明民族工业的发展
A.推动先进政治力量的增长 B.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经济基础
C.加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7.阅读下面的思维导图可知,遵义会议
A.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D.取消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
8.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中国人高兴的原因是
A.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B.和平曙光的出现
C.毛泽东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9.这一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0.“留学生目睹唐朝国泰民安、文化昌盛的繁荣景象,他们对本国部民的陋习和贵族擅权极为不满,强烈要求改革,废除部民制。留学生南渊请安、僧旻等创办学馆,宣传唐朝律令制度,为政治改革作舆论准备。”材料中的“政治改革”最有可能是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彼得一世改革 D.1861年农奴制改革
11.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了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这是由于
A.海外贸易的危险性 B.殖民扩张的竞争性
C.资本积累的原始性 D.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12.在18世纪的欧洲,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卢梭继承了洛克的“人民主权说”,进而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这些主张
A.促进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B.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和奋斗目标
C.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理论的指导
D.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13.林肯当选了,但他明白,等待他的,绝不是就职仪式上的万民欢呼,而是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搏杀。这场搏杀的根本原因是
A.波士顿倾茶事件的爆发 B.奴隶制度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进出口关税的提高 D.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4.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的变化,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生产的集中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材料表明
A.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B.重工业逐渐取代轻纺织工业
C.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动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5.这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截至2015年已有193个会员国。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该国际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 D.上海合作组织
二、辨析改错(8分)
16. 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人,为防止潮湿而建造了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改正:
【 】(2)春秋时期的孔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改正:
【 】(3)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选择高山和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主持建造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都江堰。
改正:
【 】(4)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为治理兰考县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县委书记焦裕禄带病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铁人”。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从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影响日益强大,国内的不满情绪终于在1911年凝聚成了一场革命。皇帝退位,君主帝国宣告结束,中国成了共和国。各种不同的派别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这个国家。较温和的“国民党”主张进行逐步改革,改善人民的生活。《新青年》派从马克思主义中看到了希望。1921年夏,他们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袖之一是毛泽东。他虽然也遵循马克思和列宁的学说,但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他认为,中国革命的载体是农村的广大贫苦农民。在1946年爆发的内战中,共产党得到了千百万农民的支持,战胜了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摘编自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1911年凝聚成了一场革命”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种不同的派别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这个国家”作出的尝试。(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和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功经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外国体育代表团的访问。1952年,赫尔辛基举办第15届奥运会,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临近结束才赶到。1956年2月,南斯拉夫足球代表队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摘编自黄冶、陶锦《我国体育外交70年:回顾、特征和推进路径》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体育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二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了《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推动落实多项“一带一路”国家间体育交流活动,重点支持指导地方和相关单位举办了丝绸之路国际汽车拉力赛、中国武术丝路行、“一带一路”乒乓球邀请赛等体育活动,同时充分利用“金砖”“上合”“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中国—拉美”等多边合作平台,打造金砖国家运动会、上合马拉松赛、东盟汽车拉力赛等精品赛事,促进了民心相通,实现了合作共赢。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体育交往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外交布局。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体育活动的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4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时间 事件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3年 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1959年 古巴革命胜利
1961年 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20世纪50—70年代 西欧经济持续发展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9年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根据大事年表,概括大事年表所示时期世界形势发展的特点。(4分)
(2)请选择大事年表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
参考答案
1. 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商鞅变法,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农业是国家强大的基础”“大力发展农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发展农业,为此,他鼓励耕织,规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故选B。
2.C【解题思路】分析图片可知,西域的良种马、葡萄、苜蓿、核桃、石榴等传入中原,中原的漆器、铁器、丝绸等传到西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开辟,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故选C。
3.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火焰山等地理景观可在《大唐西域记》中得到印证”可知,材料反映了文学作品《西游记》中一些内容可以在《大唐西域记》中得到印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唐西域记》是由玄奘的弟子根据其口述记录成书的,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由此可知,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事实。故选B。
4.B【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现象的出现与宋朝注重文教事业发展,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有关。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A、D从材料中得不出,C与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有关。故选B。
5.D【素养落地】本题通过表格考查清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解题思路】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清朝中期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这使人地矛盾逐渐突出,D正确。A不是导致的后果;与1812年相比,1851年耕地面积减少,B表述错误;C从材料中得不出。故选D。
6.A【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判断出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他们都属于近代社会推翻旧制度的先进政治力量。故选A。
7.A【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思维导图考查遵义会议,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解题思路】根据思维导图中“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失利……严重受挫”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可知,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A。
8.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判断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此时老百姓特别渴望实现国内和平,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和平建国问题,让人民看到了和平的曙光故选B
9.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故选C。
10.A【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留学生目睹唐朝……繁荣景象”“废除部民制”“宣传唐朝律令制度”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故选A。
11.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早期的殖民扩张,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1493年”“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率先走上殖民掠夺的道路,由于殖民扩张的竞争性,为尽可能避免纠纷,教皇划定了“教皇子午线”,B符合题意。
12.D【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都是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故选D。
13.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美国内战,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林肯当选”“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搏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搏杀”指美国内战,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度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
14.A【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生产的集中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故选A。
15.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国际组织”“193个会员国”“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可知,该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故选C。
16.【╳】(1)“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改为“干栏式房屋”
【╳】(2)“孔子”改为“老子”
【√】(3)
【╳】(4)“铁人”改为“党的好干部”
17.【参考答案】(1)清帝退位;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任答一点,2分)“国民党”派进行进步改革,改善人民生活,如:革除社会陋习,提倡自由平等,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开始与共产党合作。《新青年》派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并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派、《新青年》派各答一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任答两点,2分)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题思路】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皇帝退位,君主帝国宣告结束,中国成了共和国”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较温和的‘国民党’主张进行逐步改革,改善人民的生活”“《新青年》派……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1946年爆发的内战中,共产党得到了千百万农民的支持,战胜了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的载体是农村的广大贫苦农民”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即可;第二小问为开放性设问,
言之有理即可。
18.【参考答案】(1)特点: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进行体育活动交流;参加国际赛事受到西方国家阻挠。(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受美苏冷战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和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2分)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受到综合国力的影响。(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题思路】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信息“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
“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临近结束才赶到”“南斯拉夫足球代表队访问中国”可得出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推动落实多项‘一带一路’国家间体育交流活动,重点支持指导地方和相关单位举办……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多边合作平台”等,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第二小问,综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育活动的发展受到国际环境、综合国力的影响。
19.【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在科技革命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在曲折中发展;亚非拉国家走向独立与振兴;美苏冷战对峙。(任答两点,4分)
(2)示例:二战后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击了西欧国家,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1955年,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万隆召开了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形成了“万隆精神”。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综上所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不断努力,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素养落地】本题通过大事年表考查世界史相关知识,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大事年表中“万隆会议召开”“古巴革命胜利”
“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可得出亚非拉国家走向独立与振兴;根据“杜鲁门主义出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苏联解体”可得出美苏冷战对峙;根据“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西欧经济持续发展”可得出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根据“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苏联解体”可知,社会主义国家在曲折中发展。第(2)问,首先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和事件确定观点,然后围绕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最后进行总结。观点合理,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
评分参考:
一等 观点正确,能举出2个或2个以上具体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6-8分
二等 观点正确,仅举出1个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基本准确;逻辑基本清晰,语言较流畅 3-5分
三等 观点模糊,史实运用不当,逻辑不清,语言表述一般 0-2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