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6 15:5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一、主要内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选自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宗旨是让学生明白:有爱,才会甘于奉献;有爱,才会乐于助人。本课是一首歌颂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的诗歌,全诗共五小节,以问答的形式回忆雷锋做好事及孩子们学习雷锋的表现。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娓娓的向我们述说着,轻轻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读完这首诗,要让学生明白,人们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寻找雷锋精神,呼唤我们都要向雷锋同志学习。
二、教学对象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学生的认知水平虽处在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学生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尤其在上一学年,通过阅读课外书,扩大了识字量,丰富了课外知识,并积累了很多词语,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有待提高,他们也是我这学期需要监督和助的对象,本学期将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的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了本科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雷锋的足迹是什么?通过背诵积累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雷锋精神,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雷锋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哪里需要献出爱心,哪里需要帮助,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深层含义。
五、教学环境
教室里有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准备雷锋叔叔的故事。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雷锋。
1、播放音乐《学习雷锋好榜样》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歌里唱的是谁吗?(板书:雷锋叔叔)
2、通过播放视频了解雷锋事迹
他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他的一生都在帮助别人,他不求回报。他虽然现在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的心里。我们为了纪念他把每年的3月5日定为学习雷锋纪念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板书:你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课后的生字。
出示生字。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把生字记住的。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4、巩固练习:生字分类、识字游戏。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闭上你们的眼睛,老师抓住关键词语“泥泞”“蒙蒙细雨”等有感情的朗读,去感染学生,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交流画面(重点汇报第二节、第四节)
学习文章第2节
1、齐读第二节。
2、在小溪边找到了雷锋的足迹(他在干什么?)抱着迷路的孩子回家。
3、想一想假如你是这个孩子,你迷路了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难过、害怕、着急)
那么这个时候,有一位叔叔抱着你回家你是怎样想的?
(高兴、很感谢、喜欢他)
4、同学们想一想,雷锋叔叔抱着孩子回家是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遇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老师相机小结:
蒙蒙的细雨、泥泞的路
理解学习生字:曾——曾经。泥泞——道路上因为有雨水变得有烂泥不好走。脚窝就是——脚印。
在小溪边雷锋的足迹是在帮助一个孩子,并且雷锋叔叔送孩子回家不是一帆风顺的。
学习文章第四节
1、齐读第四节。
2、在小路上找到了雷锋的足迹(他在干什么?)背着年迈的大娘。
3、同学们,雷锋叔叔为什么会背着年迈的大娘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摔倒了、迷路了、大娘累了)
对这个时候最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候,雷锋叔叔出现了,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时候大娘的心情怎么样?
(高心、开心、感动)
4、同学们再看课文,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回家是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他遇到了什么?
老师相机小结:
(荆棘)
理解学习生字:年迈——年老。荆棘——带刺的灌木。瓣,形近字有辩辨辫等。晶莹,课文里说晶莹的什么?露珠。还可以说晶莹的什么?宝石。
5、齐读第五节
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帮助,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七、联想与思考
1、思考:
我们四处寻觅,终于找到了雷锋。他正在(         ),他正在(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
2、我们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雷锋叔叔的足迹,在这里足迹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老师小结:是一种献出自己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
八、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谈谈你身边的雷锋。
九、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所提供的事例“雷锋冒着蒙蒙的细雨,把迷路的孩子送回家”或者“雷锋踏着路上的荆棘,把年迈的大娘送回家”展开想像,进行扩写练习。
板书: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小溪 小路
迷路的孩子 年迈的大娘
哪里需要帮助、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那里
教学反思:
雷锋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我们都知道他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很多老师害怕上这样一些伟人、名人的文章,像二册的《邓小平植树》、《吃水不忘挖井人》,觉得跟孩子们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相差太大,有的甚至觉得没必要选入教材中。刚开始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偶然间我发现我们班孩子模仿“奥特曼”的游戏,很多男生谈到长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奥特曼,为什么学生会如此喜欢它呢——那是因为“奥特曼”是他们心中的英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利用孩子崇拜英雄、真诚善良、易受熏陶感染的特点,把我们文章中的“雷锋、邓小平、毛泽东”等名人也成为孩子心中模仿的英雄呢?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英雄故事,肯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来,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动情了是上好这类文章的关键。如何让孩子动情呢?一是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要非常庄严、神圣地介绍人物,如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人物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人物人格震撼这样一种情味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