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素养评估卷(一) (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 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素养评估卷(一) (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6 15:02:43

文档简介

单元素养评估卷(一)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60分钟 7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新中国成立前期,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D)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最有可能指的是 (C)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3.(2022 深圳福田期末)“从石库门的初生红日,到天安门的万丈光芒”,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天安门的万丈光芒”标志着 (C)
A.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D.民族解放战争胜利
4.“这一年雪域高原迎来了历史上的春天,西藏人民从此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地方政府代表团终于抵京谈判。”谈判的主要成果是(A)
A.中国大陆获得统一 B.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建立政治协商制度 D.中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5.(2022 广州中考)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军队缴获的美七师三十一团团旗和南朝鲜首都师白虎团团旗,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与这两件文物相关的历史是(D)
A.甲午战败,危机加剧 B.百团大战,战果辉煌
C.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6.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的志愿军将士们以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谱写了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在记者对其事迹进行报道时,最恰当的标题是 (B)
A.《托起炸药炸碉堡》 B.《烈火中的永生》
C.《舍身堵机枪射口》 D.《解放军好战士》
7.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揽全局,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开展了波
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最终取得了胜利。材料强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得益
于 (B)
A.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 B.党中央的正确战略
C.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作战 D.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8.(2022 郑州模拟)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这一“战争伟业” (D)
A.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B.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C.使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 D.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9.下面的“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说明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D)
阶级成分 占人口(%) 占土地(%)
地主、富农 10 7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0-30
A.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B.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C.地主、富农残酷剥削农民
D.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10.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这样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进一步彰显显著优越性,‘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了“脱贫”而实施的政策是 (B)
A.提出减租减息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提出免除农业税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2022 厦门期中)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不同于某几个皇帝君王用恩赐的方法,而是要粉碎旧的反动政权,代之以人民政权,彻底推翻乡村的旧秩序,使上层和下层,中央和地方整合在一起。这里讨论的是土地改革的 (A)
A.目的 B.条件 C.过程 D.教训
12.土地改革后,农民群众要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愿望比较普遍。学者统计:到1952年底,河南全省普通中学由111所增至175所;小学由18 709所增至31 074所;中等专业学校由32所增至131所。这主要反映了土地改革 (B)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B.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D.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转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资本和资源的严重匮乏阻碍了我国的发展。为此,中共中央实行了利用有限的资本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 (B)
A.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和沿江的格局
C.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14.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
A.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很大进展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确立下来
C.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宪法保障广大妇女群众的民主权利
15.(2022 深圳南山期末)宣传画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浓重的时代信息。如图是杨之光1954年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描绘了一位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老人的喜悦之情。这幅作品创作的背景是 (C)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B.封建土地制度的推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6.(2022 深圳宝安期末)如图是一幅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漫画。漫画中,人们正在为一场竞赛呐喊助威。漫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A)
A.“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 B.经济方针政策严重脱离实际
C.在工业建设中存在严重的冒进倾向 D.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7.中共中央1953年估计,完成“一化三改”任务大体需要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直到1955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还坚持这个观点,12月,毛泽东仍考虑1960年基本普及高级农业社。据材料可知 (C)
A.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积极性高 B.“一化三改”任务已顺利完成
C.农业合作化运动不能急于求成 D.“一化三改”运动解放生产力
18.(2022 深圳龙华期末)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于1945年8月遭受水灾而再次
被迫停工。1946年5月,公司所在地泊头镇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市政府积
极帮助公司复工复产。1947年12月初,公司代理人向市政府递交了公私合营申
请书。1948年2月1日,在泊头诞生了华北地区第一个公私合营企业。这一史
事表明 (B)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愿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B.中国共产党对私营企业的公私合营有历史经验
C.公私合营是私营企业壮大发展必由之路
D.1948年开始私营企业社会主义改造探索
19.(2022 重庆期中)民生轮船公司是近代著名的民族企业,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资本主义经营模式下,平均每天负债增加9 000元,一度无法支付工人工资;在1953年实行公私合营一年后就扭亏为盈,劳动生产率增加了190%,职工福利也大大改善。这表明(C)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C.三大改造有利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1956年4月,中共中央指出:“小商店的形式,是我国商业中一种特别发达的形式。”并正式决定凡经营日用杂货、食品杂货……饮食业的商店,不合并集中。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B)
A.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完成 B.生产关系变革具有务实性
C.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确立 D.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形成
21.2022年“两会、三孩、乌克兰、戴口罩、新冠清零”成为热门词汇,如果搜集1958年的热门词汇,最可能的是 (A)
A.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B.改造、合作社、公私合营
C.反美帝、保家国、抗美援朝 D.宪法、工业化、“一五”计划
22.1958年至1961年,国家财政连续四年出现赤字,金额高达172亿元。1965年,国家财政收大于支7亿元,并且还清了外债,各种副食品和工业日用品供应充足。产生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C)
A.中共八大确定了党的正确路线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
C.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23.为了更好地开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主题教育活动,某地准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一部电影,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B)
A.《铁人》 B.《焦裕禄》 C.《雷锋》 D.《邓稼先》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2大题,共24分)
2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材料二 
年份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 163.42 1.30 0.66 1.35
1957 195.05 1.64 1.31 5.35
材料三 “法治”即法的统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1)为实现材料一中第二种梦想,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党和人民为“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做出了哪些积极的努力 (列举两项即可)(2分)
答:开展土地改革、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请你根据材料二表格判断“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1分)请写出这一时期在工业、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各一项。(2分)
答:重工业。工业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任意一项即可)交通运输业成就: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任意一项即可)
(3)材料二图示反映的经济结构比例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年 (1分)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分)
答: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法律”对我们有什么重要作用 (2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什么 (2分)
答: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5.(2022 深圳坪山期中)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是为了尽快改变旧中国重工业严重落后的状况。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1949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重工业门类残缺不全,多数是采矿业或生产初级原料的工厂,除了一些从事修理和装配的工厂外,没有自己独立的机器制造业。这种畸形状态,严重制约和妨碍着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材料二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迫切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对此,周恩来曾作出具体说明:“有了重工业以后,才能使国防现代化。经过抗美援朝战争,我们的国防力量强大起来了。可是,我们还不能制造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门高级的炮。在运输上,我们自己还不能制造一辆汽车。”
——摘编自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结构的状况。(2分)根据材料二,归纳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2分)
答: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重工业严重落后。重工业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8分)
答:示例:
观点:国内情况和世界形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依据。
论证:国内情况是我国重工业严重落后,门类残缺不全,严重制约和妨碍着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际上,新中国成立后,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对抗,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
结论: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正确的选择,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单元素养评估卷(一)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60分钟 7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新中国成立前期,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最有可能指的是 ( )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3.(2022 深圳福田期末)“从石库门的初生红日,到天安门的万丈光芒”,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天安门的万丈光芒”标志着 ( )
A.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D.民族解放战争胜利
4.“这一年雪域高原迎来了历史上的春天,西藏人民从此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地方政府代表团终于抵京谈判。”谈判的主要成果是( )
A.中国大陆获得统一 B.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建立政治协商制度 D.中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5.(2022 广州中考)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军队缴获的美七师三十一团团旗和南朝鲜首都师白虎团团旗,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与这两件文物相关的历史是( )
A.甲午战败,危机加剧 B.百团大战,战果辉煌
C.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6.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的志愿军将士们以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谱写了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在记者对其事迹进行报道时,最恰当的标题是 ( )
A.《托起炸药炸碉堡》 B.《烈火中的永生》
C.《舍身堵机枪射口》 D.《解放军好战士》
7.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揽全局,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开展了波
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最终取得了胜利。材料强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得益
于 ( )
A.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 B.党中央的正确战略
C.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作战 D.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8.(2022 郑州模拟)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这一“战争伟业” ( )
A.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B.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C.使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 D.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9.下面的“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说明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
阶级成分 占人口(%) 占土地(%)
地主、富农 10 7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0-30
A.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B.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C.地主、富农残酷剥削农民
D.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10.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这样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进一步彰显显著优越性,‘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了“脱贫”而实施的政策是 ( )
A.提出减租减息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提出免除农业税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2022 厦门期中)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不同于某几个皇帝君王用恩赐的方法,而是要粉碎旧的反动政权,代之以人民政权,彻底推翻乡村的旧秩序,使上层和下层,中央和地方整合在一起。这里讨论的是土地改革的 ( )
A.目的 B.条件 C.过程 D.教训
12.土地改革后,农民群众要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愿望比较普遍。学者统计:到1952年底,河南全省普通中学由111所增至175所;小学由18 709所增至31 074所;中等专业学校由32所增至131所。这主要反映了土地改革 ( )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B.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D.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转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资本和资源的严重匮乏阻碍了我国的发展。为此,中共中央实行了利用有限的资本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 ( )
A.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和沿江的格局
C.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14.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
A.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很大进展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确立下来
C.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宪法保障广大妇女群众的民主权利
15.(2022 深圳南山期末)宣传画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浓重的时代信息。如图是杨之光1954年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描绘了一位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老人的喜悦之情。这幅作品创作的背景是 ( )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B.封建土地制度的推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6.(2022 深圳宝安期末)如图是一幅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漫画。漫画中,人们正在为一场竞赛呐喊助威。漫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 )
A.“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 B.经济方针政策严重脱离实际
C.在工业建设中存在严重的冒进倾向 D.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7.中共中央1953年估计,完成“一化三改”任务大体需要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直到1955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还坚持这个观点,12月,毛泽东仍考虑1960年基本普及高级农业社。据材料可知 ( )
A.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积极性高 B.“一化三改”任务已顺利完成
C.农业合作化运动不能急于求成 D.“一化三改”运动解放生产力
18.(2022 深圳龙华期末)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于1945年8月遭受水灾而再次
被迫停工。1946年5月,公司所在地泊头镇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市政府积
极帮助公司复工复产。1947年12月初,公司代理人向市政府递交了公私合营申
请书。1948年2月1日,在泊头诞生了华北地区第一个公私合营企业。这一史
事表明 (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愿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B.中国共产党对私营企业的公私合营有历史经验
C.公私合营是私营企业壮大发展必由之路
D.1948年开始私营企业社会主义改造探索
19.(2022 重庆期中)民生轮船公司是近代著名的民族企业,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资本主义经营模式下,平均每天负债增加9 000元,一度无法支付工人工资;在1953年实行公私合营一年后就扭亏为盈,劳动生产率增加了190%,职工福利也大大改善。这表明(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C.三大改造有利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1956年4月,中共中央指出:“小商店的形式,是我国商业中一种特别发达的形式。”并正式决定凡经营日用杂货、食品杂货……饮食业的商店,不合并集中。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 )
A.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完成 B.生产关系变革具有务实性
C.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确立 D.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形成
21.2022年“两会、三孩、乌克兰、戴口罩、新冠清零”成为热门词汇,如果搜集1958年的热门词汇,最可能的是 ( )
A.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B.改造、合作社、公私合营
C.反美帝、保家国、抗美援朝 D.宪法、工业化、“一五”计划
22.1958年至1961年,国家财政连续四年出现赤字,金额高达172亿元。1965年,国家财政收大于支7亿元,并且还清了外债,各种副食品和工业日用品供应充足。产生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中共八大确定了党的正确路线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
C.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23.为了更好地开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主题教育活动,某地准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一部电影,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
A.《铁人》 B.《焦裕禄》 C.《雷锋》 D.《邓稼先》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2大题,共24分)
2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材料二 
年份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 163.42 1.30 0.66 1.35
1957 195.05 1.64 1.31 5.35
材料三 “法治”即法的统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1)为实现材料一中第二种梦想,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党和人民为“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做出了哪些积极的努力 (列举两项即可)(2分)
(2)请你根据材料二表格判断“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1分)请写出这一时期在工业、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各一项。(2分)
(3)材料二图示反映的经济结构比例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年 (1分)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分)
(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法律”对我们有什么重要作用 (2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什么 (2分)
25.(2022 深圳坪山期中)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是为了尽快改变旧中国重工业严重落后的状况。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1949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重工业门类残缺不全,多数是采矿业或生产初级原料的工厂,除了一些从事修理和装配的工厂外,没有自己独立的机器制造业。这种畸形状态,严重制约和妨碍着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材料二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迫切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对此,周恩来曾作出具体说明:“有了重工业以后,才能使国防现代化。经过抗美援朝战争,我们的国防力量强大起来了。可是,我们还不能制造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门高级的炮。在运输上,我们自己还不能制造一辆汽车。”
——摘编自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结构的状况。(2分)根据材料二,归纳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