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 大 改 造
衔接导入 素养目标
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共产党宣言》 当下中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你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吗 又是怎样确立的 史料实证:结合《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等图片,了解三大改造的途径及过程。 时空观念:列表总结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形式,明确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唯物史观: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
问题导学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思考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原因、方式及过程。(重点、难点)
3.思考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方式和结果。
4.思考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目的、方式和创举。(难点)
5.分析三大改造的结果、意义和不足。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原因。
①土地改革以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 的需要。
②农民有进行 的要求。
(2)概况。
形式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目标 走 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原则
发展 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 三个阶段
高潮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成果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发展: 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 经济。
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 。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 的高潮。
三、三大改造的完成
1956年底。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 。
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均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范畴。按要求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扬帆起航谋发展】
(1)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一“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原因。国家采取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什么
(2)图二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图三是对哪一行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公私合营”的过程中,出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什么
【历史解释——勇立潮头谱新篇】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时间 个体 经济 私营 经济 公私合营 经济 集体所有 制经济 国营 经济
1952年 71.8% 6.9% 0.7% 1.5% 19.1%
1956年 7% 0.1% 7.3% 53.4% 32.2%
(3)比较1956年与1952年的各类经济成分占比变化,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历史解释】
赎买政策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以一定代价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逐步实行国有化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根据民族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确定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采取利用、限制、改造,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改为社会主义国有财产。
易错易混
1.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的私有性质没有变。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农民土地私有制为集体公有制。
2.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而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时空观念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的变化
思维构建
课堂演练
1.1956年《人民日报》报道了某地最后一户单干村民入社的过程:以前他认为“有耕牛,吃、用、花三不缺”,不需要入社,而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和社员收入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并且合作社在他家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使他决心入社。这一村民的转变( )
A.说明土地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 B. 体现了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要求过急 D. 宣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2022·深圳福田期末)1949-1959年期间《人民日报》商业广告刊登数量中,1950 年以前私营企业广告占60%,1956年以后国营企业及公私合营企业占98%。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家 (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3.(2022·福州期末)有学者认为: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这场社会变革,不但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了资金,而且提供了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材料强调的是三大改造的 ( )
A.背景 B.目的 C.经过 D.影响第5课 三 大 改 造
衔接导入 素养目标
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共产党宣言》 当下中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你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吗 又是怎样确立的 史料实证:结合《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等图片,了解三大改造的途径及过程。 时空观念:列表总结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形式,明确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唯物史观: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
问题导学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思考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原因、方式及过程。(重点、难点)
3.思考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方式和结果。
4.思考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目的、方式和创举。(难点)
5.分析三大改造的结果、意义和不足。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1)原因。
①土地改革以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农民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概况。
形式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标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原则 自愿互利
发展 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高潮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成果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发展: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形式: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
3.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三大改造的完成
1.时间:1956年底。
2.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不足: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均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范畴。按要求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扬帆起航谋发展】
(1)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一“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原因。国家采取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什么
答:原因: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目的: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图二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图三是对哪一行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公私合营”的过程中,出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什么
答: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行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创举:赎买政策。
【历史解释——勇立潮头谱新篇】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时间 个体 经济 私营 经济 公私合营 经济 集体所有 制经济 国营 经济
1952年 71.8% 6.9% 0.7% 1.5% 19.1%
1956年 7% 0.1% 7.3% 53.4% 32.2%
(3)比较1956年与1952年的各类经济成分占比变化,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答:1956年,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居于主导地位。
【历史解释】
赎买政策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以一定代价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逐步实行国有化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根据民族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确定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采取利用、限制、改造,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改为社会主义国有财产。
易错易混
1.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的私有性质没有变。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农民土地私有制为集体公有制。
2.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而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时空观念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的变化
思维构建
课堂演练
1.1956年《人民日报》报道了某地最后一户单干村民入社的过程:以前他认为“有耕牛,吃、用、花三不缺”,不需要入社,而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和社员收入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并且合作社在他家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使他决心入社。这一村民的转变(B)
A.说明土地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 B. 体现了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要求过急 D. 宣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2022·深圳福田期末)1949-1959年期间《人民日报》商业广告刊登数量中,1950 年以前私营企业广告占60%,1956年以后国营企业及公私合营企业占98%。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家 (D)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3.(2022·福州期末)有学者认为: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这场社会变革,不但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了资金,而且提供了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材料强调的是三大改造的 (D)
A.背景 B.目的 C.经过 D.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