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衔接导入 素养目标
一亩地要产一两万斤玉米、谷子,这样高的指标,当地干部和群众,讲起来像很平常,一点也不神秘。…… ——《人民日报》1958年8月27日 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运动有关 这一运动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什么教训 史料实证: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民谣、图片,归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典型表现,并通过分析史料,知道这一时期出现的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 历史解释:归纳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建设成就,一分为二地评价这一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与成就。 唯物史观:正确评价“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家国情怀:感悟社会主义建设是曲折而漫长的过程,是艰苦探索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问题导学
1.结合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分析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原因。 (重点)
2.造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两个运动对党和国家造成哪些危害 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重点)
3.在“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4.“文化大革命”带来了哪些教训和启示 (重点、难点)
5.列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重点)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时间: 年。
(2)内容: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 变为先进的 。
(1)表现:
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两大运动 掀起“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原因:急于求成,忽视了 规律。
(3)后果: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4)调整: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 、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二、“文化大革命”
1966—1976年。
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国家主席 被诬蔑,遭受残酷迫害。
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 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三、建设成就
(1)建设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英雄模范代表: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党的好干部 、解放军好战士 。
(1)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 。
(2)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 卫星。
(3)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 。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均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范畴。按要求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会议篇
材料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材料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历史解释——失误篇
(2)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后来党和国家是如何纠正错误的
唯物史观——反思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要牢牢记取“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牢牢坚持党对“文化大革命”的政治结论,坚决防范和抵制围绕“文化大革命”问题来自“左”和“右”的干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日报》
(3)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
家国情怀——模范篇
(4)图片中的两位人物分别是谁 他们各自的美称是什么 从下面图片中二位“民族脊梁”的英雄事迹中,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唯物史观
辩证看待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
(1)进步性:它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2)局限性: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后来经济建设的困难局面。
时空观念
易错易混
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把农民土地所有制改为集体土地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建立的标志;而人民公社追求的是平均主义,它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失误,其实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翻版和扩大。
思维构建
课堂演练
1.(2022·深圳福田期末)1956年,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中共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这表明中共八大 ( )
A.正确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 B.确立了以发展农业为中心
C.决定开展“大跃进”运动 D.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2.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 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正式决定并宣布1958年钢产量为1 070万吨,比1957年翻一番。反映了 ( )
A.实现先进的工业国目标 B.切合实际的经济建设指标
C.急于求成的发展心态 D.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3.一位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那个年代指的是 (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衔接导入 素养目标
一亩地要产一两万斤玉米、谷子,这样高的指标,当地干部和群众,讲起来像很平常,一点也不神秘。…… ——《人民日报》1958年8月27日 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运动有关 这一运动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什么教训 史料实证: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民谣、图片,归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典型表现,并通过分析史料,知道这一时期出现的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 历史解释:归纳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建设成就,一分为二地评价这一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与成就。 唯物史观:正确评价“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家国情怀:感悟社会主义建设是曲折而漫长的过程,是艰苦探索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问题导学
1.结合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分析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原因。 (重点)
2.造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两个运动对党和国家造成哪些危害 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重点)
3.在“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4.“文化大革命”带来了哪些教训和启示 (重点、难点)
5.列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重点)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
(2)内容: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曲折前进
(1)表现:
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两大运动 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原因: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3)后果: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4)调整: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二、“文化大革命”
1.时间:1966—1976年。
2.主要表现: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最大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遭受残酷迫害。
4.反革命集团覆灭: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
5.评价: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三、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建设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英雄模范代表: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2.“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科技成就:
(1)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2)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均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范畴。按要求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会议篇
材料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材料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1956年的中共八大。
作用: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历史解释——失误篇
(2)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后来党和国家是如何纠正错误的
答:事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影响:使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纠正: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唯物史观——反思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要牢牢记取“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牢牢坚持党对“文化大革命”的政治结论,坚决防范和抵制围绕“文化大革命”问题来自“左”和“右”的干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日报》
(3)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
答: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意思相近即可)
家国情怀——模范篇
(4)图片中的两位人物分别是谁 他们各自的美称是什么 从下面图片中二位“民族脊梁”的英雄事迹中,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答:焦裕禄、王进喜。“党的好干部”“铁人”。
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创业精神等。
唯物史观
辩证看待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
(1)进步性:它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2)局限性: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后来经济建设的困难局面。
时空观念
易错易混
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把农民土地所有制改为集体土地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建立的标志;而人民公社追求的是平均主义,它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失误,其实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翻版和扩大。
思维构建
课堂演练
1.(2022·深圳福田期末)1956年,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中共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这表明中共八大 (A)
A.正确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 B.确立了以发展农业为中心
C.决定开展“大跃进”运动 D.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2.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 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正式决定并宣布1958年钢产量为1 070万吨,比1957年翻一番。反映了 (C)
A.实现先进的工业国目标 B.切合实际的经济建设指标
C.急于求成的发展心态 D.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3.一位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那个年代指的是 (D)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