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 外 开 放
衔接导入 素养目标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哪座城市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我国对外开放是如何不断发展的 历史解释:通过学习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理解经济特区的特别之处,认识办经济特区的好处;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时空观念:运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明确对外开放的格局,感受对外开放领域扩大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家国情怀:比较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问题导学
1.什么是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2.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 办经济特区有什么好处 (重点)
3.观察《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描述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
4.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是怎样的 这一格局有什么特点 (难点)
5.我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 “入世”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难点)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 、珠海、汕头、 4个经济特区。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 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 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对引进外资、 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 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 的迅速发展。
2001年12月。
为我国参与 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均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范畴。按要求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开放入世界】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
材料二 深圳从1980年到1999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00.45亿美元……内地驻深企业机构近9 000家;进出口总额从0.175亿美元增长到504.3亿美元,年均递增52.1%……至1999年累计进出口总额超过3 50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累计超过1 912亿美元,已连续第7年进出口总额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占全国1/7。
——摘编自李利梅《深圳经济特区:
发展成就、经验启示与前景展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深圳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发生此变化的原因。
【时空观念——巧妙布格局】
(3)结合所学知识,将结构图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4)根据结构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历史解释】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
特点 解释
全方位 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多层次 经历了从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沿海到内地再到沿边逐步推进的过程
宽领域 不仅是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易错易混
1.经济特区的“特”是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而不是特殊的社会制度。
2.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深圳,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海南岛。
思维构建
课堂演练
1.(2022·深圳坪山模拟)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阅后当即批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后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广东放手 ( )
A.改革经济体制 B.增强企业活力
C.设立经济特区 D.分田包干到户
2.(2022·深圳南山期末)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3.2001年,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只有1.46万亿元,2020年增至7.09万亿元,增长385.6%,年均增长8.4%;外贸主体数量成倍增加。2021年1月至10月,广东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突破10万家,是2001年的4倍多。广东这些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我国设置了4个经济特区 B.我国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我国开放了5个沿江城市 D.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第9课 对 外 开 放
衔接导入 素养目标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哪座城市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我国对外开放是如何不断发展的 历史解释:通过学习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理解经济特区的特别之处,认识办经济特区的好处;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时空观念:运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明确对外开放的格局,感受对外开放领域扩大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家国情怀:比较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问题导学
1.什么是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2.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 办经济特区有什么好处 (重点)
3.观察《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描述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
4.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是怎样的 这一格局有什么特点 (难点)
5.我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 “入世”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难点)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2.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代表:深圳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4.作用: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2.时间:2001年12月。
3.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均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范畴。按要求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开放入世界】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
答: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等。
材料二 深圳从1980年到1999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00.45亿美元……内地驻深企业机构近9 000家;进出口总额从0.175亿美元增长到504.3亿美元,年均递增52.1%……至1999年累计进出口总额超过3 50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累计超过1 912亿美元,已连续第7年进出口总额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占全国1/7。
——摘编自李利梅《深圳经济特区:
发展成就、经验启示与前景展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深圳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发生此变化的原因。
答:由贫穷、落后到经济发展迅速,物质生活富裕;实行改革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时空观念——巧妙布格局】
(3)结合所学知识,将结构图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国有企业;
③深圳;
④厦门;
⑤海南。
(4)根据结构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答: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历史解释】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
特点 解释
全方位 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多层次 经历了从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沿海到内地再到沿边逐步推进的过程
宽领域 不仅是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易错易混
1.经济特区的“特”是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而不是特殊的社会制度。
2.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深圳,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海南岛。
思维构建
课堂演练
1.(2022·深圳坪山模拟)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阅后当即批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后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广东放手 (C)
A.改革经济体制 B.增强企业活力
C.设立经济特区 D.分田包干到户
2.(2022·深圳南山期末)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B)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3.2001年,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只有1.46万亿元,2020年增至7.09万亿元,增长385.6%,年均增长8.4%;外贸主体数量成倍增加。2021年1月至10月,广东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突破10万家,是2001年的4倍多。广东这些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D)
A.我国设置了4个经济特区 B.我国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我国开放了5个沿江城市 D.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