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时训练(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 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时训练(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6 09:43:30

文档简介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衔接导入 素养目标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诗中的“乡愁”是怎样造成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历史解释:通过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含义;知道海协会、海基会,了解“九二共识”及其意义。 时空观念:通过分析文献、图片等资料,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政策和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党。 家国情怀: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增强祖国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问题导学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政策是什么 (重点、难点)
3.台湾当局对大陆的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 有什么重要意义
4.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表现在哪些方面 海峡两岸的交往形成了一种怎样的局面 (重点)
5.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如何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
2.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时间 措 施 影 响
197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1987年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2年 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005年 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15年 11月 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背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表现:
(1)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2)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均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范畴。按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解释——政策引领】
材料一 ……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
答:相同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
发展: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或明确提出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史料实证——交流互鉴】
材料三 (如图)
(2)图一中海基会、海协会就两岸问题达成了哪一共识 其内容是什么 材料三中的两则图片说明大陆与台湾地区关系的现状如何
答:共识:“九二共识”。内容: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现状: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的文化联系、交流日益密切。
【家国情怀——前景展望】
材料四 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四,概括习近平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答:态度:祖国统一大业终将实现。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面对一些别有用心的“台独”分子的分裂行为,我们应坚决抵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终将实现。(言之有理即可)
【图像史料】
上图是一幅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漫画。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画中已有两个“孩子”(香港、澳门)回到“母亲”身边。画中远处的“孩子”代表台湾,这个“孩子”正朝着“母亲”的方向跑过来,预示着“家庭大团圆”不会太遥远。
时空观念
易错易混
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首次成功实践是香港回归祖国。
2.港、澳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主权问题;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内政问题。
思维构建
课堂演练
1.(2022·郑州期末)2019年9月27日,新华社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19年9月)》中记载: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这说明 (B)
A.“一国两制”成共识 B.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C.“九二共识”已达成 D.海峡两岸已实现统一
2.(2022·南京模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B)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军事力量强大
3.(2022·深圳龙华期末)2008年,台湾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2009全年,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 062.3亿美元,2021年两岸贸易额增长至3 283.4亿美元。这说明(A)
A.两岸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 B.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共识
C.外国干涉阻碍了统一进程 D.人民币还不能在台湾流通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衔接导入 素养目标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诗中的“乡愁”是怎样造成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历史解释:通过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含义;知道海协会、海基会,了解“九二共识”及其意义。 时空观念:通过分析文献、图片等资料,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政策和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党。 家国情怀: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增强祖国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问题导学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政策是什么 (重点、难点)
3.台湾当局对大陆的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 有什么重要意义
4.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表现在哪些方面 海峡两岸的交往形成了一种怎样的局面 (重点)
5.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如何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时间 措 施 影 响
197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海峡两岸局势逐步
1987年 台湾当局调整“ ”政策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 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2年 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 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005年 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 ,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15年 11月 习近平同 会面 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 、 ”基本方针的指引,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1)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2)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 ”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均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范畴。按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解释——政策引领】
材料一 ……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
【史料实证——交流互鉴】
材料三 (如图)
(2)图一中海基会、海协会就两岸问题达成了哪一共识 其内容是什么 材料三中的两则图片说明大陆与台湾地区关系的现状如何
【家国情怀——前景展望】
材料四 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四,概括习近平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图像史料】
上图是一幅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漫画。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画中已有两个“孩子”(香港、澳门)回到“母亲”身边。画中远处的“孩子”代表台湾,这个“孩子”正朝着“母亲”的方向跑过来,预示着“家庭大团圆”不会太遥远。
时空观念
易错易混
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首次成功实践是香港回归祖国。
2.港、澳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主权问题;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内政问题。
思维构建
课堂演练
1.(2022·郑州期末)2019年9月27日,新华社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19年9月)》中记载: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这说明 ( )
A.“一国两制”成共识 B.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C.“九二共识”已达成 D.海峡两岸已实现统一
2.(2022·南京模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军事力量强大
3.(2022·深圳龙华期末)2008年,台湾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2009全年,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 062.3亿美元,2021年两岸贸易额增长至3 283.4亿美元。这说明( )
A.两岸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 B.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共识
C.外国干涉阻碍了统一进程 D.人民币还不能在台湾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