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10分钟过关练
1.钱三强说:“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 ”当晚,邓稼先回去后与夫人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并且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全靠你了。”“放一个大炮仗”的决策实现的标志是 (A)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飞行实验成功 D.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2022·深圳宝安期末)钱学森曾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组织是十分强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被我们占用,可见规模之大。”材料反映了新中国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是 (D)
A.人民群众的努力 B.苏联等国家的倾力帮助
C.科技人员的贡献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2022·深圳龙岗模拟)阅读下列文字,它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项科技成就发表的评论 (A)
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D.“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4.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组成,费俊龙担任指令长。中国航天员首次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乘坐的飞船是 (B)
A.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B.神舟五号飞船
C.神舟六号飞船 D.神舟七号飞船
5.如图科学家的杰出贡献印证了“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他的杰出贡献是 (B)
A.主持研制第一颗原子弹
B.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发现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D.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6.(2022·郑州月考)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受中国医学典籍《肘后备急方》启发,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材料表明青蒿素的发现(C)
A.推动了我国化学工业发展 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C.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D.为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7.(2022·深圳龙华期末)20世纪五六十年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电影《英雄儿女》、动画电影《大闹天宫》、话剧《茶馆》《龙须沟》、小说《红岩》等深受群众喜爱。这些成就的取得,直接得益于 (D)
A.“三个面向”的提出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双百”方针的提出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创造了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能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下午,新华社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声明中说:“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2分)“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 (3分)“两弹一星”成就的取得有何现实意义 (2分)
答:原因:打破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为了防御与自卫。“两弹一星”: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意义: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维护了我国和世界和平,为我国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式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材料三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2)材料三中“此翁”是谁 (1分)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1分)
答:袁隆平。成果:籼型杂交水稻。
材料四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颁奖词
(3)屠呦呦凭借着“青蒿”获得了哪项国际荣誉为国争光 (1分)
答: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2分)
答:热爱祖国、献身祖国、不为名利、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团结合作等。(言之有理即可)
中考真题练
1.(2020·广东中考)1964年10月17日《光明日报》社论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该社论评述的是中国 (A)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 D.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2.(2022·广州中考)1970年4月,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在正常运行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这反映了我国 (B)
A.核能技术的进步 B.航天技术的发展
C.高考制度的恢复 D.共同富裕的实现
3.(2021·广东中考)2018年,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19 657亿元,比2012年增长90.9%,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8%,比2012年提高0.21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 (C)
A.建成独立自主工业体系 B.脱贫攻坚战略取得突破
C.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D.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10分钟过关练
1.钱三强说:“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 ”当晚,邓稼先回去后与夫人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并且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全靠你了。”“放一个大炮仗”的决策实现的标志是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飞行实验成功 D.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2022·深圳宝安期末)钱学森曾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组织是十分强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被我们占用,可见规模之大。”材料反映了新中国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是 ( )
A.人民群众的努力 B.苏联等国家的倾力帮助
C.科技人员的贡献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2022·深圳龙岗模拟)阅读下列文字,它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项科技成就发表的评论 ( )
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D.“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4.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组成,费俊龙担任指令长。中国航天员首次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乘坐的飞船是 ( )
A.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B.神舟五号飞船
C.神舟六号飞船 D.神舟七号飞船
5.如图科学家的杰出贡献印证了“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他的杰出贡献是 ( )
A.主持研制第一颗原子弹
B.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发现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D.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6.(2022·郑州月考)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受中国医学典籍《肘后备急方》启发,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材料表明青蒿素的发现( )
A.推动了我国化学工业发展 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C.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D.为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7.(2022·深圳龙华期末)20世纪五六十年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电影《英雄儿女》、动画电影《大闹天宫》、话剧《茶馆》《龙须沟》、小说《红岩》等深受群众喜爱。这些成就的取得,直接得益于 ( )
A.“三个面向”的提出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双百”方针的提出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创造了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能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下午,新华社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声明中说:“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2分)“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 (3分)“两弹一星”成就的取得有何现实意义 (2分)
材料三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2)材料三中“此翁”是谁 (1分)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1分)
材料四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颁奖词
(3)屠呦呦凭借着“青蒿”获得了哪项国际荣誉为国争光 (1分)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2分)
中考真题练
1.(2020·广东中考)1964年10月17日《光明日报》社论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该社论评述的是中国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 D.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2.(2022·广州中考)1970年4月,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在正常运行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这反映了我国 ( )
A.核能技术的进步 B.航天技术的发展
C.高考制度的恢复 D.共同富裕的实现
3.(2021·广东中考)2018年,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19 657亿元,比2012年增长90.9%,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8%,比2012年提高0.21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 ( )
A.建成独立自主工业体系 B.脱贫攻坚战略取得突破
C.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D.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