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新中考题型补充
(1)教材素材类
1.据《战国策 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由此可知,商鞅变法( )
A.重视教化 B.强调等级 C.讲究策略 D.依法赏罚
2.《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采取的治国政策是( )
A.休养生息
B.文景之治
C.削弱侯国
D.实行分封
3.以下是《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不同记载。这一变化反映出( )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耨……无积聚而多贫。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沈约《宋书》
A.政权分立不断加剧 B.江南自然环境优越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海外贸易繁荣
4.(2022聊城)《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朝政府这样做的初衷是( )
A.便利赋税征收
B.改善民族关系
C.促进物资交流
D.加强各地联系
5.《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与此“祖训”对应的举措是( )
A.取消行中书省 B.设立了锦衣卫 C.实行八股取士 D.废除丞相制度
6.(2022云南)下图中的《青年杂志》创办于1915年,后改名为《新青年》。该杂志发表了大量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和猛烈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的文章,这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改变了五四运动的中心 B.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C.促进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D.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思想武器
7.(2021青海)1936年在《张·杨对时局宣言》中提到“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学良等涕泣进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该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1945年8月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与社评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西安事变 B.中共七大召开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平解放
9.(2021安顺)深圳本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1984 年,邓小平视察深圳时说:“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盖房子几天就是一层,一幢大楼没有多少天就盖起来了。”这里的“兴旺发达”主要得益于(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C.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D.开放内地省会城市
10.(2021怀化)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之所以说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是因为他提出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改善中美关系
D.改善中日关系
11.(2021郴州)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诗这样写道“青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这首诗反映的生活态度是( )
A.宣扬苦行禁欲 B.提倡“神权至上”
C.鼓励开拓进取 D.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12.(2022连云港)由于殖民统治和传染病致使殖民地内的印第安人几乎灭绝,西方国家开始从非洲贩卖黑人到美洲做奴隶。在贩卖的过程中,千千万万的黑人或死于炎炎烈日之下,或死于瘟疫,或葬身鱼腹。这体现了(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世界各地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C.非洲黑人反抗斗争的重大意义
D.资本主义发展的野蛮性和血腥性
13.(2022青海)《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材料反映了( )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封建君主专制 D.封君与封臣制
14.1832年, 英国一调查报告指出:“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这表明当时的机器大生产( )
A.改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B.提高了劳动效率
C.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D.加剧了阶级对立
15.(2022济南)下边的历史地图体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大陆相互怒目而视”的形势。它反映的国际关系格局是( )
A.同盟国与协约国对峙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 D.多极化趋势
16.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指的是( )
A.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C.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安理会的设置
(2)历史要素辨识类
1.《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鞅变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影响
2.《说文解字·序》中记述:“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B.秦王嬴政灭六国的经过
C.秦巩固统一措施的背景
D.汉武帝“推恩”的结果
3.“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目的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意义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结果
4.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人民忍无可忍,最终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埋葬了隋朝。材料反映了隋朝灭亡的( )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5.(2022雅安)美国学者卡特说:“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他的表述主要体现了中国四大发明的( )
A.发明过程 B.传播途径 C.先进程度 D.世界贡献
6.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
A.背景 B.目的 C.作用 D.局限性
7.(2021北部湾)吴玉章在《辛亥革命亲历记》中提到:“辛亥革命的胜利,也使五四运动不可避免。因为人民在经过了这样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后,精神上和思想上获得了相当大的解放……比较容易地接受。”( )
A.辛亥革命的背景
B.辛亥革命的经过
C.辛亥革命的特点
D.辛亥革命的影响
8.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人民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人民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C.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人民解放战争的影响
9.(2022柳州)“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材料叙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 )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意义
10.(2022乐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材料叙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
A.时间 B.背景 C.内容 D.影响
11.《十二铜表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债务法规定债权人可以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将其变卖为奴或处死。家庭法给予了家长对其家庭成员的绝对权力,可把子女出卖为奴。材料描述的是《十二铜表法》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意义
12.“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材料叙述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 )
A.背景 B.过程 C.影响 D.目的
13.1800年西班牙王室禁止殖民地建立工厂,1801年又颁布命令要求殖民地官员们对于殖民地工厂“以他们能够采取的最简便手段予以摧毁,甚至可以考虑……由王室国库接管”。材料能用来说明( )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
B.欧洲开始殖民扩张的背景
C.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D.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14.清朝外交家张德彝在《三述奇》一书中记载:5月21日,凡尔赛军队对巴黎发动了总攻。23日,在凡尔赛我第一次见到了被抓获的人员两万多人。28日,起义者遭到镇压,大批人员被处死。29日,“胜利之师”三四万人的归来……这支刚投降过普鲁士,又拿起枪镇压本国起义者的军队,完全没有胜利之师的模样!该史实反映了巴黎公社运动的( )
A.背景 B.过程 C.特点 D.影响
15.“南部与北部的战争不是别的,而是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在美国大陆上和平共处。”这一言论说出了美国内战爆发的( )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16.“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璧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上述信息旨在表述世界贸易组织的( )
A.成立背景
B.主要职能
C.基本原则
D.积极作用
(3)项目化学习类
1.某校历史社团的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收集了不同类型的资料。资料包中,研究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最有力证明是( )
项目主题: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选项 资源
A 视频:《人类起源——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B 地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C 化石:“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头盖骨
D 书籍:《中国通史》《易中天中华史》
A.A B.B C.C D.D
2.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中国古代农业”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时,制作了如下表格: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表(部分)
时期 春秋战国 秦汉
内容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耧车 选种、育秧
备注 提高生产力 有利于农业灌溉 有利于安排农事 提高播种效率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据此推知,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是(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一家一户 D.精耕细作
3.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开展项目化学习,他们搜集到以下图片,他们拟定了以下主题,最合适的是( )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战国嵌错赏功壶及壶上的水陆 商鞅铜方量
攻战纹饰
A.新旧交替:社会激烈大变革 B.制度变迁:分封制趋向瓦解
C.经济发展:生产工具大革新 D.思想活跃:变革学说的盛行
4.(2022吉林)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做了如下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的主题是( )
A.侵略与反抗 B.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C.抗争与探索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5.李华同学在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时收集整理了许多图片,据此,为他的成果展示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标题( )
左权将军的家书 《论持久战》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地道战模型 百团大战纪念碑
A.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战
B.八路军配合正面战场抗击日寇
C.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灵活机动战法
D.毛泽东发表系列文章指明抗战方向
6.小华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收集了如下类型的资料,依据资料包,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B.国民大革命的苦难历程
C.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D.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7.太原市某校八年级学生开展了项目化学习活动——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的变化。下图是他们拟定的社会实践调查提纲。据此判断,他们撰写的调查报告的主题可能是( )
◎询问长辈调查他们的饮食消费习惯 ◎走访超市、菜市场等销售地了解热销产品的品种 ◎查阅资料探究酿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走访“六味斋”等老字号调查近年来品种的变化
A.家乡环境改善 B.饮食结构变化 C.地方产业转型 D.家庭收入提高
8.(2022台州)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开展文明古国项目化学习,他们搜集了《十二铜表法》、斗兽场、拉丁字母等相关资料,据此判断该文明古国是( )
A.古代希腊 B.古代中国 C.古代罗马 D.古代埃及
9.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如图是同学们围绕研究主题展示的一张数字资料。由此可得出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人口:1500—1800年约有1170万非洲人被迁往美洲。 金银:1521—1600年从美洲运到西班牙黄金200吨,白银1800万公斤。
A.新航路开辟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三角贸易 D.工业革命
10.某中学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交的论文有“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后,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事件,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据此判断该论文的主题是( )
A.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对亚洲开始殖民侵略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近代亚洲的沦陷
11.在项目化学习中,某同学总结二战后的美日关系时,制作如下资料卡,卡中“?”处适合补充的内容是( )
A.实行马歇尔计划,美国借机控制日本 B.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战略的需要
C.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D.政治多极化下美国称霸世界需日本帮助
12.九年级(1)班的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李华同学搜集的资料,据此判断他研究的项目化主题是( )
A.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C.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4)跨学科主题类
1.《我在故宫修文物》解说词写道:中国青铜文化起于前21世纪,止于前5世纪;中国并非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国家,但中国青铜器所达到的巅峰却无以匹敌。下列青铜器中能印证牧野伐纣这段历史的是( )
2.(2022 金昌)《礼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这一“制度”指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观察下图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说明唐朝( )
A.人们喜欢收集钱币
B.随葬文物品种多样
C.中外铸币技术高超
D.中外经贸交流频繁
4.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里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 ;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这主要反映出( )
A.古代中国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
D.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
5.央视热播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里,相隔300年的袁隆平和宋应星透过一粒种子,找到了属于科学家的共同梦想。宋应星留给后世的科技著作是( )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6.某校准备编写《中华英豪——爱国人物传记》的校本教材,书稿目录如下。请你为横线处选择恰当的标题( )
第一章 铁血丹心御外侮 ——古代篇 第一节 戚继光抗击倭寇 第二节 ▲ 第三节 康熙组织雅克萨之战 …… 第二章 战火硝烟忆英烈 ——近代篇 第一节 林则徐虎门销烟 第二节 邓世昌捐躯黄海 第三节 左权血洒抗日战场 …… 第三章 建设家园话豪杰 ——现代篇 第一节 “最可爱的人” 黄继光 第二节 “铁人”王进喜 第三节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A.鉴真东渡日本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郑和七下西洋
D.铁木真统一蒙古
7.某历史教师为了让同学们感受人民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举行了影片观看活动。最适合他挑选的影片是( )
8.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水陆交通发达,是中国中部综合交通枢纽。1957 年建成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使“天堑变通途”,这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C.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辉煌
9.电影《我和我的父辈》讲述了一个50多年前长征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里科研工作者的故事。影片中父亲对孩子说“我是个诗人,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在天上写诗。”不久后,他们谱写的“诗篇”轰动了世界。与这一“诗篇”最密切相关的是( )
A.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七号升空
C.“辽宁舰”交接入列
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0.(2022广东)如下图。伴随高速铁路的开通,“半小时”“一小时”城市圈形成。这一成就( )
A.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B.实现军备更新换代 C.加速区域协调发展 D.促进了西部大开发
11.图甲至图乙所示欧洲版图发生重大变化,与其相关的是( )
A.拿破仑对外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欧洲一体化加快
12.1932年,一首美国流行歌曲《兄弟,你能施舍一角钱吗》中唱道:“为什么我得排着长队,为领一份面包苦苦等待?我曾建一条铁路,火车奔驰, 让它与时间比赛。我曾建一条铁路,如今它建成啦,兄弟,你能施舍一角钱吗?”这首歌曲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美国发生经济危机
B.美国爆发南北战争
C.美国开展工业革命
D.美国积极参与二战
13.观察下列表格,这部电影赞扬的是( )
A.反法西斯同盟 B.北约的成立 C.欧共体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
14.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
A.③②④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参考答案
(1)教材素材类
1.D 2.A 3.C 4.D 5.D 6.B 7.B 8.C 9.A 10.B 11.D 12.D 13.A 14.B 15.C
16.B
(2)历史要素辨识类
1.D 2.C 3.A 4.A 5.D 6.C 7.D 8.C 9.A 10.C 11.B 12.C 13.A 14.B 15.A
16.D
(3)项目化学习类
1.C 2.D 3.A 4.A 5.A 6.C 7.B 8.C 9.C 10.B 11.B 12.C
(4)跨学科主题类
1.C 2.B 3.D 4.A 5.B 6.B 7.D 8.B 9.A 10.C 11.B 12.A 13.D 1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