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小切口类(如棉花、服饰、人类交通等)大题加练
物种交换(以棉花、茶叶等为例)
1.(2021包头)(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成为欧洲第一个棉花集散中心。然而,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原棉和棉纺织品的流转,打击了威尼斯的棉花产业。雪上加霜的是,1589年,英国商人从奥斯曼帝国手中获得了影响深远的贸易特权。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英国利物浦的商人将棉花和棉产品贸易打造成了19世纪最重要的贸易之一。1800—1860年间,棉产品占英国出口总值的40%至50%。1860年,棉花占美国所有商品出口价值的近60%。这些商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全球经济体,棉花位于其中心位置。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 18世纪末以后,国内外市场对棉花的需求激增,这使得美国南方的种植园经济迅速发展。奴隶主带着大批奴隶积极向西部迁移,垦地植棉。到1860年,肯塔基州等地已成为主要的种植园植棉区,黑奴数量激增。
——摘编自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威尼斯棉花产业衰落的因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棉花位于全球经济体中心位置的背景。(3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花需求激增对美国产生的影响。(4 分)
2.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了不起的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九年级(1)班同学以“茶叶的影响”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帮他们一起完成。
【茶叶走进千家万户】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英国茶叶消费状况
时间 内容
茶叶在英国的售价 主要消费人群
17世纪中叶 每磅约2—3英镑 皇室、贵族以及一些富豪
17世纪末 每磅约16先令
18世纪中叶 每磅约4—5先令 中产阶级以及部分下层阶级
19世纪初 每磅约2先令 普通民众
(注:英镑是英国的货币单位,先令是英国的旧辅币单位。1英镑=20先令。)
——摘编自杨静萍《17—18世纪中国茶在英国》
材料二 一方面,对收入有限又辛苦劳作的劳工阶级来说,物美价廉的“茶叶+面包”不仅是理想的食谱,而且可提神解乏,适应了高强度的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人们较以前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茶叶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同时,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进程,城镇更多了,城市生活也更丰富了,市民阶层的力量也随之壮大。饮茶,不仅仅是消费一种饮料,而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摘编自周崴《历史教学中的“以小见大”——以17—19 世纪华茶外销的兴衰为例》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英国茶叶主要消费人群的变化趋势以及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茶叶改写国家历史】
材料三 英国将东印度公司的陈积茶叶运到了北美殖民地进行销售,其目的在于巩固殖民统治,过低的茶叶销售价格引发了一起倾茶事件。英国大幅度打压北美当地的茶叶产品使大量茶叶种植园相继选择破产和倒闭。……终于,北美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境况下,于1775年掀起了美国独立的浪潮。
——摘编自史杰《基于“波士顿倾茶”事件下解读美国独立的必然性研究》
(2)根据材料三,指出哪些因素使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的焦点 结合所学知识,北美人民因茶叶而掀起的“独立浪潮”具有什么性质
【茶叶推动世界贸易】
材料四 18世纪欧美国家与中国进行茶叶贸易的主要航行路线图
(3)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海上茶叶贸易的繁盛。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18世纪欧美国家与中国进行茶叶贸易最主要的航行路线。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选取其中一个角度,以“茶叶影响______”为题,展开论述(要求:题目补充完整,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社会生活变迁见证历史(以服饰变化为例)
3.(2022北京昌平区一模)服饰的变化见证了历史的发展。
材料一 在远古时期,我国先民利用葛、麻、蚕丝、羊毛纤维和兽皮等材料,经过敲打、劈、搓、绩后,用纺织工具进行编织,制成可以御寒遮体的衣物。在距今7 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就曾经出土了不少石制(石纺轮)、陶制、木制(木制的织机部件),骨质(骨针)的原始纺织工具。
——摘编自韵晓雁《手经指挂开启纺织文明史的篇章》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远古时期纺织文明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通过对北魏墓葬女俑服装款式的研究,可以看到北魏女性服饰在沿袭汉代以来的汉族传统服饰习俗的同时,也采纳了少教民族的服饰样式,这些服饰元素影响到东魏、西魏、北齐甚至隋唐女性服饰之中。北魏墓葬女俑服饰款式,体现出当时女性社会中明确的分工(有女官俑、女侍用、舞乐俑、劳作俑等),折射出北魏女性相比较于其他朝代的女性,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
——摘编自郑亦奇《北魏时期墓葬女俑服饰款式探究》
(2)依据材料二,分析北魏女俑服饰历史研究价值。
材料三
孙中山所穿的中山装 1912年“改元易服”成为关系民生的社会话题,西装受到大众推崇。然而中国固有的丝、麻绵纺织不适宜西装制作,以至“外货畅销,内货阻滞”,对脆弱的民族纺织工业造成了巨大打击由此,“博采西制,加以改良”的中山装应运而生。中山装领型与中国传统袍褂的领型结构相近符合中国人的穿衣习惯,且适用更多种类的布料,成本远低于西服套装,易于推广。
(3)指出与材料三中“改元易服”相关的历史事件。分析中山装“易于推广”的原因。
材料四
1978—1986年中国服装出口额(亿美元)
(4)依据材料四,说出1978至1986年中国服装出口额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背景。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天宝末年时世妆”风行一时,时髦人士崇尚中亚的“小头鞋履窄衣裳”。唐玄宗并不停留在服饰的胡化上,进而支持胡服唐化的变革,……一变初唐宫人掩蔽全身的装束,使中原服饰趋向开放。杨贵妃有“鸳鸯并头莲锦裤袜”,又名“藕覆”,是时髦打扮,类似今日的连裤袜。一时间,从上到下,新潮服饰大为流行。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不仅在于赛事的成功,更在于通过筹办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带动了各方面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积极影响。我们坚持冬奥成果人民共享,通过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带动全民健身走向纵深,通过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通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身心更健康、就业更充分、生活更美好,实现共同参与、共同尽力、共同享有。
——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信息从亚洲传送到伦敦的速度
事件 年代 距离(英里) 传送天数 速度(英里/小时)
印度卡奇大地震 1819年 4 118 153 1.1
《南京条约》签订 1842年 5 597 84 2.8
印度兵变 1857年 4 176 46 3.8
《天津条约》签订 1858年 5 140 82 2.6
日本浓尾大地震 1891年 5 916 1 246
(注:1英里=1.609344千米)
(1)根据材料一写出推动“新潮服饰”流行的因素。这体现出唐朝怎样的社会风气?
(2)根据材料二总结“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有什么经验?你认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3)归纳材料三中信息传送速度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分析“速度”变化的原因。
(4)结合上述历史,对提高生活水平你有何看法?
人类交通
5.(2022郴州)(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是张骞通异域,安得佳种自西来?”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造纸木、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
——摘自《二十五史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穿过大漠”的商路名称。(2分)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多种农作物。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甘薯、玉米、马铃薯三种粮食作物,花生和烟草两种经济作物。它们都是原产于美洲的作物,经南洋传入中国。甘薯、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由于生长条件要求低、产量高,为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品种。
——摘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薯、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传入中国有何影响 (4分)
材料三 铁路建造是带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工业革命的龙头产业,德国统一后进入第二个铁路时代,再次出现了兴建铁路的高潮。1870 年,德国铁路有18 560千米,1880年增至33 856千米,这时就已超过英国28 854千米,为西欧和中欧之冠……1848年时德国人只提到铁路是统一的因素,而现在,德国则把铁路当成是维护统一的因素……在国家力量推动下的铁路建设,猛烈刺激了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冶铁业的高速发展,并全面推进19世纪晚期德国新生技术的采用和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梅雪芹主编《世界近代史资料汇编》
(3)根据材料三,归纳铁路对德国的作用。(4分)
材料四 截至 2015年底,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57.73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2. 3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民航运输机场达210个,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为中心。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区域枢纽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干、支线机场相互配合的格局。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多节点、全覆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2021年9月16日,“起飞新郴州”北湖机场首航仪式举行,标志着北湖机场正式通航,郴州正式进入”航空时代”。
——摘编自《中国交通运输发展>(2016年12月)和《郴州日报》
(4)根据材料四,从交通进步使世界“变大”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4分)
6.(2021荆州)(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真正的铁路。1830年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通车,很快就成为兰开夏郡棉纺工业原料和工业品运输的交通动脉。1836—1837年英国掀起铁路修建的第一个高潮,到1843年,大不列颠已有约2 400千米的铁路通车。19世纪40年代,英国掀起铁路修建的第二个高潮,到1860年英国铁路总长约14 500千米,居欧洲首位。
——摘编自钱乘旦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铁路时代到来,火车巨大的轰鸣声和冒出的滚滚黑烟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人们突然感到时间和空间都缩小了,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乡村的火车站也许只是一间遮风挡雨的棚屋,却仍然成为重要的聚会地点和公共空间。批评家认为铁路这种旅行方式是过于“民主”了。激进政治家约翰·布莱特认为,“难道铁路不是让三等车厢的乘客在旅行时甚至跟王室成员享有同样的速度吗 ”
——摘自(英)阿萨·布里格斯著《英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英国大规模发展铁路运输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分。回答2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英国铁路时代到来对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3分。回答2点)
人口变化与迁徙
7.(2021新疆)(14分)人口的迁徙和流动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疆地区民族变迁示意图
(1)写出图中A、B字母处的内容。从图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分)
材料二 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实际上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到1763年,截然不同的种族分布格局已清晰可辨。种族组成方面的更大的变化是向南北美洲的大批移民——对欧洲人来说他们是自愿的,非洲人则是被迫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1500年前后“欧洲人的发现”指哪一事件 “大批移民”给美洲带来了什么影响 (3分)
材料三
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 英、法、德、美四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
所占比重
(3)如图中人口增幅最大且工业生产实力最强的是哪个国家 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5分)
材料四 根据“七普”数据看人口迁徙流动情况,我国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3.76亿人,比2010年增长了将近70%。从流向看,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从
内陆地区向东部沿海集聚的总体趋势没有变。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看人口变动的长期趋势及其影响》
(4)针对“七普”人口流动总体趋势,请你为早日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献计献策。(2 分)
8.人口的迁徙见证了人类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时北方的混乱,引起了北方人民的外迁。他们或走辽西,或走陇右,但是最大量的还是渡江南徙。南渡的人通常是按籍贯聚集若干家,节节迁移,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流民群。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晋末年人口迁徙的特征,并说明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材料二 从19世纪初期直到南北战争,就有许多人秘密地去解救南方种植园里的黑奴,将他们从南方各州带到北方的自由州,甚至不允许有奴隶制存在的英属加拿大地区殖民地。这些被拯救的黑奴北上的路线,就是美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地下铁路”。
——《地下铁路:黑奴的逃亡史》
(2)材料二中,“地下铁路”体现的南北矛盾是什么?阐述这一矛盾的解决过程。
材料三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的变化
(3)材料三中,英国1750—1870年人口变化呈现怎样的趋势?简述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人口迁徙的因素。
重要的工程建筑
9.(2022成都)(15分)长城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某朝代的长城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图是哪一朝代的长城示意图,(2分)说明你的判断理由(写出两个理由即可)。(4分)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当时的《时事月报》刊登插画《只有血与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描绘了一个巨人般的战士紧握步枪,跨过长城冲向前方的场景。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上演,影片中的主题歌曲唱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很快,这首歌便深入人心,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据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曲的名称,(2分)指出与中国古代长城相比,20世纪30年代“长城”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材料三 1974年10月7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一幅长10米,宽5米,面积50平方米的巨幅艺术壁毯《长城》。壁毯由中国15名织毯高手以248种色纱织成,色彩悦目,展示了北京居庸关一带长城的壮丽画卷。壁毯被联合国作为重要国礼悬挂在联合国大会厅旁的主要代表休息厅里,覆盖了休息厅的一面墙(如下图)。
——据徐忠友《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国礼》等
1974年10月7日中国赠送联合国总部的《长城》壁毯交接仪式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长城》壁毯这一礼物的深意。(3分)
10.(2022北京延庆区一模)建筑是凝固的史诗。
材料一
①良诸古城遗址 发现于浙江余杭,距今约 5 300—4 300年,是长江下游地区最高级别的城址。 ②陶寺遗址 发现于山西襄汾县陶寺乡,距今约4300—4 000年,宫城是遗址核心区。 ③洛阳白马寺 位于河南洛阳市东,是东 汉时佛教传入中原后营建的第一座寺院。
④布达拉宫 位于西藏首府拉萨市区,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 ⑤广州怀圣寺 位于广州越秀区,唐宋时期阿拉伯富商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修建的清真寺,寺内的光塔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格。 ⑥辽大明塔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辽中京遗址公园,修建于澶渊之盟后,借鉴了中原建筑风格。
(1)从材料一中找出与以下历史主题相符的建筑或建筑遗存,将其序号填写在下划线处。(填写要求:只填写建筑或建筑遗存的序号,多选、少选、错选不得分。)
中华文明起源: ; 中外文明交流: ; 民族交融发展: 。
材料二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城市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突出中心……凸显以“礼”为本的文化思想,建筑布局处处体现出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自唐宋以来,平遥城道教昌盛,佛寺和道观在平遥城的分布独具特色;平遥是晋商的发祥地之一,在清代中晚期城里就有数不胜数的票号、钱庄、布庄、绸缎店、典当铺、杂货店……其布局特点、建筑设计、功能分配等都闪现着山西商业文化的影子。
——摘编自程林盛《平遥古城的民族文化内涵》
(2)依据材料二,概括平遥古城建筑特点。分析平遥古城成为明清时期建筑杰出范例的经济原因。
材料三 在英国,最初厂房规模小,多以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文特河边建立的水力纺纱厂为样板,通常是一幢3—4层的楼房。在蒸汽机使用以后,由于蒸汽机的占地面积更大,同时它的动力也大,能够带动机器工作,到18世纪最后十年,工厂已经是新式的多层楼房的大厦,而且一般都建在大城市或者是城镇附近。如菲尔登公司的一家机器织布厂,有一个大得惊人的车间,里面有五百部织机,由五百人看管。
——摘编自吕异颖《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模范工厂研究》
(4)依据材料三,说明18世纪英国厂房建筑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影响。材料四
①巴黎公社社员纪念墙 简介:位于法国巴黎拉雪兹公墓东北 角,砖墙上面嵌着一块大理石板,上面的文字为:“纪念公社死难者1871年5月21日—28日”。 ②马克思故居 简介:位于德国特里尔市,这里陈列着德文原版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马克思的亲笔文稿、书信及其与恩格斯共同工作和生活时的图片等。
(4)纪念性历史建筑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仿照示例说明图②建筑。
示例:通过了解巴黎公社社员纪念墙,我们能更深刻地认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发展历程,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
五育类
11.(2022潜江、天门、仙桃)【学有所行】(8分)光辉奋斗路,青春正当时。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苦苦追寻,一大批先进青年在“觉醒年代”纷纷觉醒。伟大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一大的十二个代表,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作为湖南代表之一的毛泽东还没有满二十八岁……参加会议的这些代表都是社会上还不知名的“小人物”。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二十八年后,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并开始建设新社会的实际探索。这个事实有力地表明:凡是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新事物,尽管最初力量很小,尽管在成长进程中,难以避免种种困难和挫折,会经历一些迂回曲折的道路,但它终究是任何陈腐力量阻挡不住的。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青年英雄简表(部分)
时期 青年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 左权、赵尚志、彭雪枫、“狼牙山五壮士”
解放战争时期 董存瑞、刘胡兰、江竹筠(江姐)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黄继光、邱少云、毛库英、杨根思、罗盛教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大批觉醒的先进青年参与的五四运动,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2分)
(3)材料三中所列举的青年英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力量?(2分)
(4)青春正当时的我们,可以用哪些实际行动来传承青年英雄们的伟大精神?(写出两项即可,2分)
12.(2022北京密云区二模)体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
材料一
根据《周礼》,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指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
(1)“射”“御”为六艺中的体育活动项目,请将其分别与材料一中的图片对应起来。(填写图片序号)
A.射:_____________ B.御: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汉代画像石上的蹴鞠拓片中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或“蹋鞠”。西汉刘向《别录》中说:“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蹴鞠除象征“兵势”、有训练士兵的作用外,也用于丰富军中生活,使战士保持良好的体力和情绪。
(2)依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蹴鞠的作用。
材料三 精武体育会源于霍元甲于1910年在上海创办的精武体操学校,是以教授、弘扬中华武术,培养革命力量为主要活动和任务的群众性武术团体,以体、智、德三育为宗旨,倡导“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强国、强民、强身”“乃文乃武”的精武精神。据农劲荪之子给霍元甲之孙霍文亭的信中说,精武会成立之初,霍元甲是技击部主任,农劲荪是精武会第一任会长,而孙中山是第一任名誉会长。因当时还是清朝末年,孙中山不宜过于暴露,就没公布。
——《孙中山与精武会的不解之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精武体育会成立背景。
材料四 大工厂的生产将人类从手工工场中解放了出来,一方面群众的工作方式和性质得到了质上的改变,为民众节省出了宽裕的社会生活时间。另一方面,广大群众不再只担忧温饱问题,而是开始追求自身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于是,人们将目光投到了体育运动等其他娱乐方式上。而此时,现代网球刚刚诞生,不仅新兴的网球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众多其他项目的俱乐部也开始开展网球运动,俱乐部的建立为现代网球在人民群众间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1877年7月,举办了第一届全英草地网球男子单打锦标赛,即后来举世闻名的温布尔登草地网球锦标赛。而后期兴办的比赛,也为此项运动更加广泛地吸引着多方多国的受众人群,为更大范围的推广现代网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津晶《浅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现代体育发展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分析网球运动在英国兴起的原因。
参考答案
1.(1)因素: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向大西洋沿岸转移;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原棉和棉纺织品贸易;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进一步打击了威尼斯的棉花产业。(3分)
(2)背景:工业革命推动棉纺织业的发展;世界主要经济体依赖棉花贸易;利物浦商人对棉花贸易的推动作用;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为棉花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3分)
(3)影响:促使美国南方的种植园经济迅速发展,黑奴数量激增;导致西进运动高潮出现,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和驱赶;激化了美国南北双方对原料、市场、劳动力争夺的矛盾;最终爆发了内战。(4分)
2.(1)变化趋势:茶叶消费由皇室、贵族等普及到普通民众。原因:①茶叶价格的下降;②茶叶适合劳工阶级生活需要,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③人们拥有更多的财富,消费能力增强;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活更丰富了。
(2)因素:①英国将陈积的茶叶运到北美销售;②英国销售的茶叶价格过低;③英国大幅度打压北美当地的茶叶产品。
性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3)A:好望角 B:中国。
(4)范例一:茶叶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茶叶+面包”物美价廉,且提神解乏,成为劳工阶级理想食谱(或随着人们拥有更多物质财富,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由此可知,饮茶随着社会变化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范例二:茶叶影响国家发展进程。为了巩固在北美的殖民统治,英国对北美大量倾销茶叶,引发了北美人民的不满,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北美人民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综上所述,茶叶影响了美国的国家发展进程。
3.(1)特点:纺织的原材料种类较为多样;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纺织流程(纺织技术手段较为完备);纺织工具种类和材质较为丰富。
(2)历史研究价值:实物史料,为研究北魏历史的提供直接证据;通过研究北魏女俑服饰,可以了解北魏时期妇女服饰的功能与特点;了解北魏时期的民族交融情况;了解古代妇女服饰的变化演进;了解北魏时期妇女的社会分工(地位)。
(3)事件:辛亥革命或中华民国建立。原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大众“改元易服”/“博采西制”的要求);有利于抵制洋货,振兴民族纺织工业;符合中国人穿衣习惯;制作成本低。
(4)变化趋势:迅速增加。背景:改革开放(对外开放)。
4.(1)因素:服饰的胡化、胡服唐化、杨贵妃的引领等。社会风气: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
(2)经验:通过筹办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带动了各方面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积极影响。影响:通过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带动全民健身走向纵深。
(3)特点: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
(4)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促进了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5.(1)名称:丝绸之路。 (2分)
(2)影响:为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品种。(4分)
(3)作用:维护统一;刺激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冶铁业的高速发展;全面推进19世纪晚期德国新生技术的采用和工业的发展。(4分)
(4)交通工具的变革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经济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言之有理即可,4分)
6.(1)条件: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火车蒸汽机车研制成功;英国具有丰富的煤炭等自然资源;英国采煤业、冶金业的发展;英国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等。(3分。回答1点可得2分、回答2点可得3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影响:使民众的生活节奏加快;增强了民众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拓展了民众的生活空间;有利于民众的流动和就业;增强了民众的交往和信息的交流;保障了民众的生活需求;增强了民众的平等意识;对民众生活环境带来影响等。(3 分。回答1点可得2分、回答2点可得3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7.(1)A:回鹘(1分);B:土尔扈特部。(1分)
结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相互交往、相互交流,形成了多民族共存的格局。各民族都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新疆的主人;新疆地区既是新疆各民族的家园,也是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组成部分等。(意思接近答出一点即可,2分)
(2)事件:新航路的开辟。(1分)
影响:促进了美洲的开发;也给美洲殖民地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2分)
(3)国家:美国。(1分)原因: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迅速。(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4)加大对中西部的投入;加快富民兴边行动;走乡村振兴道路;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言之有理即可,答出具体措施也可。2分)
8.(1)特征:北方人口迁往南方。影响: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2)南北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过程: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联邦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
(3)趋势:农村人口锐减,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展开,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4)社会的安定状况;城市化进程的推动;科技革命等。
9.(1)时期:明朝。(2分)理由:图中有多个符合明朝的信息,例如:都城是京师(北京);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瓦剌和鞑靼;当时东北分布着女真族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2)歌名:《义勇军进行曲》。(2分)变化:古代长城是抵御北方少数民族进犯的军事工事;20世纪30年代,“长城”已经成为一种凝聚中华民族力量、团结抗战的精神象征。(4分)
(3)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蕴含着中华民族坚韧刚毅、不畏艰险、众志成城、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是中国古代保护国家和平、防御外敌入侵的重要建筑,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维护和平是长城和联合国的共性。(3分)
10.(1)A:①②;B:③⑤;C:④⑥。
(2)特点:凸显以“礼”为本的文化思想;体现传统宗教文化;能够反映出商业发展繁荣。
原因:商业繁荣为城市建筑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3)变化:从河边转移到城镇;厂房规模由小变大。影响: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
(4)意义:通过了解马克思故居,能够丰富我们对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光辉革命历程
的认识,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11.(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一点1分,共2分)
(2)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共产主义(或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的压迫,将中国统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或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意近即可,2分)
(3)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意对即可,2分)
(4)宣传青年英雄的光辉事迹,让正能量传播得更广,将他们的精神化为学习动力,迎难而上,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奋斗;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等。(符合题意即可,2分)
12.(1)A.射: ①;B.御 :③。
(2)作用:军事训练;文体活动(或丰富军中生活)。
(3)背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4)原因:工业革命后,民众有了闲暇,开始追求自身的兴趣爱好;网球俱乐部兴起;网球比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