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空气、氧气、水、溶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自贡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空气、氧气、水、溶液(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06 19:1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省自贡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3空气、氧气、水、溶液
一、单选题
1.(2020·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是混合物
B.空气中氧气与氮气体积比约为4:1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2.(2022·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空气和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B.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
C.地球上的水总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我们要节约用水
D.电解水实验说明了水是由H2与O2组成的
3.(2022·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点燃天然气:CH4+2O22H2O+CO2↑
B.铁粉溶于稀盐酸:2Fe+6HCl═2FeCl3+3H2↑
C.硫在空气中燃烧:S+O2SO2
D.高炉炼铁:Fe2O3+CO2Fe+CO2
4.(2020·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出现白雾
B.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将浓硫酸滴到白纸上,白纸变黑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5.(2020·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国家节水标志”的图标是
A. B. C. D.
6.(2020·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明矾、活性炭都可用于水的净化
7.(2020·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多吃果蔬可以补充维生素
C.炒菜用加碘盐可补充碘元素
D.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8.(2021·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B.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C.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
D.硬度较高的自来水,用户可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其硬度
9.(2022·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相符合的是
A.一定量NaOH固体投入到蒸馏水中
B.一定量NaOH溶液加水稀释
C.一定量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一定量NaOH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10.(2022·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配制该溶液的顺序为:乙→甲→丙→丁
B.甲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C.丙步骤必须是先倒入水再放入氯化钠固体
D.丁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加速固体溶解
二、填空题
11.(2021·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测出了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通过描点法绘制出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2℃有固体析出是___________。
(2)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方法___________。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___
(4)t2℃时,将35g甲物质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成分溶解再降温到t1℃后,烧杯中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_克。
12.(2020·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
(2)t2℃时,甲、乙两种固体各8g分别投入25g水中,充分搅拌。
①________(填“甲”或“乙”)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加入溶质_____g可使其达到饱和。
②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三、简答题
13.(2022·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 _____℃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将甲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回答一种即可)。
(3)将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_____。
(4)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均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_____。
四、实验题
14.(2022·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试管中所盛的药品是 _____,若用装置D收集产生的氧气,气体应从 _____(填“a”或“b”)端进入。
(2)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如果用装置E检验氢气,现象是 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装置C也可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相比,选用装置C的优点是 _____。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用装置F检验其酸性时的现象是 _____,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_____。
15.(2021·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大写字母),该装置有一不足之处,应怎样改进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___________(填“m”或“n”)端进入。
(5)E装置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F装置是将E装置实验后的试管加热,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要考虑的是___________(填大写字母)。
A.药品容易获得,能生成所要制取的气体
B.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速率适中
C.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D.所要制取气体的颜色和气味
16.(2020·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熟石灰与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可以制取氨气,其发生装置选用_________(填大写字母)。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H2的发生装置选用____________(填大写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仪器的接口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导管接口的小写字母)。
五、计算题
17.(2022·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计算下列小题。
(1)用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 _____克。
(2)取75克某过氧化氢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用电子秤测其质量,不同时间电子秤的读数如表所示。试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考虑H2O逸出,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反应时间/min 0 1 2 3 4 5 6
锥形瓶+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 375.00 371.56 366.28 365.56 365.40 365.40 365.40
18.(2021·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在82.2g碳酸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盐酸,所加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滴加过程中先发生化学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试计算(不考虑气体的溶解和盐酸的挥发):
(1)m的值为___________。
(2)刚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详解】A、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空气是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为78%,约为80%,氧气体积分数为21%约为20%,所以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4,符合题意;
C、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是: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大约溶解30毫升的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D、液氮蒸发吸热降温,故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不符合题意。故选B。
2.D
【分析】A、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地球上的水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
D、根据水的组成进行分析。
【详解】A、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地球上的总储水量虽然大,但是淡水资源少,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故要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C
【详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物中的气体后不加气体符号,故A错误;
B、铁粉溶于稀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 B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故C正确;
D、高炉炼铁的反应原理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液呈酸性,所以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与酸性溶液变红,所以溶液应该变红,选项错误;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将浓硫酸滴到白纸上,浓硫酸能够使白纸失去碳元素和氢元素发生炭化,观察到白纸变黑,选项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放出热量,选项正确,故选B。
5.A
【详解】A、该图标为国家节水标志,选项正确;
B、该图标为物质回收标志,选项错误;
C、该图标为禁止吸烟标志,选项错误;
D、该图标为国家节能标志,选项错误,故选A。
6.D
【详解】A、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B、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选项说法错误;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一般不能降低,选项说法错误;
D、明矾溶于水产生胶状物质具有可吸附沉降大颗粒物质,活性炭也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异味,二者都可用于水的净化,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A
【详解】A、葡萄糖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有机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在几万、几十万到几百万,选项错误;
B、蔬菜和水果中富含有维生素,所以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选项正确;
C、加碘盐中含有碘酸钾,可补充碘元素,选项正确;
D、硬水是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煮沸可以将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而降低水的硬度。选项正确。
故选A。
8.C
【详解】A、通过反应沉淀池,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
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不能进行消毒,符合题意;
D、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
【详解】A、一定量NaOH固体投入到蒸馏水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常温,故选项图像正确;
B、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故选项图像错误;
C、一定量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中开始就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的导电性不可能从0开始,故选项图像错误;
D、一定量NaOH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一开始就产生沉淀,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A、配制过程中含有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配制该溶液的顺序为:乙→甲→丙→丁,故选项正确;
B、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甲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故选项正确;
C、丙步骤必须是放入氯化钠固体再先倒入水,故选项错误;
D、丁是溶解,玻璃棒起搅拌作用,加速固体溶解,故选项正确。
故选C
11. 丙 增加溶质 甲 20
【详解】(1)t1℃时甲、乙、丙均为饱和溶液,当升高温度到t2℃时,甲、乙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有固体析出,丙的溶解度降低,有固体析出;
(2)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过量溶质或蒸发掉溶剂的方法;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根据饱和溶液,可知在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4)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即50g水中最多溶解30g甲,有5g甲未溶解,降温到t1℃后,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即50g水最多溶解15g甲,有15g甲析出,故烧杯中固体质量为:15+5=20g。
12.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甲 4.5 20
【详解】(1)A点的含义是: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①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25g,即t1℃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乙25g,则25g水中,最多能溶解乙6.25g,所以t2℃时,乙8g投入25g水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t1℃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50g,则25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12.5g,所以t2℃时,甲8g投入25g水中,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使其达到饱和,要加入溶质:12.5g-8g= 4.5g;
②t2℃时,乙8g投入25g水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3.(1)t3
(2)增加溶质
(3)乙
(4)乙>甲>丙
【详解】(1)据图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3℃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据图可知,t2℃时,将甲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即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3)将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都会析出晶体,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乙;
(4)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均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乙>甲>丙。
14.(1)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a
(2) Zn+H2SO4=ZnSO4+H2↑ 烧杯内壁变模糊,有水珠生成
(3) CaCO3+2HCl=CaCl2+H2O+CO2↑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点滴板
【分析】(1)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氧气;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详解】(1)装置A属于固、固加热型,可用作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用作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但用高锰酸钾时要在试管口处放团棉花,所以装置A试管中的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若用装置D收集产生的氧气,气体应从a端进入;
(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氢气燃烧生成水,如果用装置E检验氢气,现象是烧杯内壁变模糊,有水珠生成;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C装置带有止水夹和多孔隔板,关闭止水夹,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多孔隔板之下,返回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多孔隔板之上,固液接触,反应发生,故与装置B相比,选用装置C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用装置F检验其酸性时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点滴板。
15. 锥形瓶 A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m 试液变红色 D
【详解】(1)根据图示,仪器①的名称为:锥形瓶。
(2)因为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A。该装置有一不足之处,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易随氧气流进入导气管,改进措施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 B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型反应制取气体,故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是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
(4)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m端进入,空气从n端排出。
(5)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此E装置试管中的现象是:试液变红色。因为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F装置试管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6)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D。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该选择能生成所要制取的气体且容易获得的药品,不符合题意;
B、如果反应条件不容易控制,就可能造成反应速率太快或太慢,甚至不能生成所需要的气体。为了便于操作,反应速率要适中,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制取气体,操作应该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考虑采用什么原理,选择什么药品,选择实验装置,不需要考虑所要制取气体的颜色和气味,符合题意。
16. 锥形瓶 A B Zn+H2SO4=ZnSO4+H2↑ bgfe
【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收集装置。
【详解】(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为锥形瓶;
(2)实验室用加热熟石灰与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可以制取氨气,其发生装置是固体和固体反应,并要加热,所以选用A。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H2,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所以发生装置选用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4)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需要发生装置是B;要用浓硫酸干燥氧气,选F装置干燥氧气,氧气必须要和浓硫酸接触,所以气体由导管g进入;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E装置;所选仪器的接口连接顺序是bgfe。
17.(1)500
(2)27.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75g-365.4g=9.6g;
设生成9.6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则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7.2%.
【详解】(1)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故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500g;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然后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最后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过程见答案。
18.(1)6.6g
(2)解:设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y
x=11.7g
y=9.125%
设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z=11.7g
刚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刚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详解】(1)由图可知,滴入盐酸的质量为80g时,开始产生气体,加入盐酸的质量为100g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2.2g,加入盐酸的质量为120g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4.4g,故每加入20g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2.2g,故加入盐酸的质量为140g时,m的值为6.6g;
(2)见答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