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二单元 第5课
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通过上节课的初步学习,我们知道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壮举,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打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攻占天险腊子口。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今天我们一起去深入探索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个艰难困苦的故事。
复习导入
品读课文
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①这两句诗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中心句,请把它画出来。
品读课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
万水千山、远征难
红军不怕、只等闲
③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
品读课文
④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画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画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①这五岭是哪几座山?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
品读课文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及周围群山,指越城岭(湘桂间)、都庞岭(湘桂间)、萌渚岭(湘桂间)、骑田岭(湘南)、大庾岭(赣粤间,腹地在江西大庾县)。
品读课文
五岭与乌蒙山
②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品读课文
不畏艰难、乐观
③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真的如同他们说的那么容易吗?你想象一下他们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品读课文
……
品读课文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品读课文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
②你怎么理解“暖”、“寒”二字?
品读课文
1935年5月,当红军到达金沙江畔的时候,只见金沙江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滚滚江水飞溅起层层浪花,撞击着两岸的山崖,发出轰隆的巨响。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封锁各处渡口,而且抢走了江面所有的渡船。面对汹涌的江水和狡猾的敌人,红军要渡过金沙江难不难?但是红军战士采取了声东击西的办法,顺利地俘获了敌人侦察用的两只船。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捉到俘虏六十多个,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听完了这个故事,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毛主席与红军怎样的心情呢?
暖
品读课文
泸定桥的桥头刻有两行诗:“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大渡河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泸定桥由13根碗粗的铁索组成,长101米,宽2.6米,高达14.5米,东西横跨,高悬于湍急的大渡河上。1935年5月25日,22位突击勇士就是在这座桥上,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勇敢地冲进火海,冒着枪林弹雨向东岸发起进攻,为后继部队杀出了一条血路。
品读课文
面对着这样的泸定桥,你们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词语?
心惊胆寒、惊心动魄
枪林弹雨、浴血奋战
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品读课文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感受吗?
品读课文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展开你的想象,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品读课文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
品读课文
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英勇无畏
不怕艰险
乐观向上
总结概括
同学们,80多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精神却在世代相传。气壮山河的长征,永远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功垂千秋的红军,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最后让我们齐背这首诗。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
结构图示
总起
五岭(腾)
乌蒙(走)
金沙江(暖)
岷山(喜)
七律·长征
不怕远征难
分述
总结
万水千山
只
等
闲
尽开颜
三军勇往直前
红军不畏艰险
大渡桥(寒)
拓展延伸
《金色的鱼钩》
许许多多的的高山和大河,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万水千山)。18座高山留下了红军的足迹,24条大河记载了英雄的历史。除了诗中所说的自然界的困难之外,红军在长征的途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你听到过哪些红军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呢?
《丰碑》
《草地夜行》
拓展延伸
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毛泽东的诗词,好好地读一读。
拓展延伸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拓展延伸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背诵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作业布置
再见(共15张PPT)
第二单元 第5课
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
谈话、图片导入
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就会想到: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
介绍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集:《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等。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的相关资料
长征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诗有八小句,每句七个字。律诗的格律较严,字的平仄也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诗中四大句也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按照规定,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了解诗体
七律·长征
逶迤 磅礴 泥丸 云崖
岷山 大渡桥 腾细浪
认识词语
远征:行走远路。本课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只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本文指红军把历经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诗中指山势高大、险峻。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温暖的感受(巧渡金沙江后愉悦的心情)。
寒:寒意(暗示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词语解释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长征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最后取得了胜利。
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初读课文后,红军战士给你留下的怎样的印象?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的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全诗大意: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层(首联,第一句):总述红军不怕困难,把艰难困苦看成平平常常的小事。
思考:全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之间有什么联系。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层(颔联和颈联,第二、三句):讲述了红军在长征中“不怕难”的具体事例,承接上一层的内容。
第三层(尾联,第四句):总结全诗,表达出红军长征胜利后喜悦的心情。
总结提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我们在课堂上的共同学习,大家掌握了诗歌——《七律·长征》的诗歌大意、划清了诗歌层次,同时对长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去回顾长征中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诗句。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