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七下4.4月相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七下4.4月相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08 18:30:17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下4.4月相
一、聚焦教材
1.月相是指月球的各种   。月相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月球本身   以及   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2.月相的变化周期平均为    天,称为   ,每个月的朔为农历的    ,望为   或   ,农历的初七、初八为   ,二十二、二十三为    。
二、A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3.如图所示,2021年5月26日,我国一些地区观察到了“超级月亮”景观,它还有个别致的名称叫“超级粉红月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杭州地区昼夜等长
B.月球表面的暗区是平原和盆地
C.“超级月亮”是由于当天月球体积变大了
D.看到“超级粉红月亮”是因为月球的大气层反射粉色的光
4.产生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
①月球是一个球体②月球本身不发光③月球绕地球运动④月球相对地球、太阳位置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21七下·杭州期末)如图是观察月相的模拟实验,完成该活动的下列有关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小球应沿A→H逆时针方向移动
B.在移动小球的同时,灯光也随之转动
C.记录的是观察到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
D.若没有灯光,可用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代替
6.(2020七下·下城期末)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6月17日(农历初八)成功发射,并顺利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三名航天员将在轨驻留3个月,开展相关的科学试验。这一天,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最接近于(  )
A. B.
C. D.
7.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周六,中秋节)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当晚的月相是   (填月相名称)。
8.读“月相示意图(阴影表示暗部)”,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所示月相的名称。
A.   ;B.   ;C.   ;D.   。
(2)在一个农历月中,上述月相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填字母)。
(3)上图月相图与下图中的日、地、月位置关系一一对应,请在括号中填出。
A-   ;B-   ;C-   ;D-   。
三、B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9.(2020七上·鄞州期末)在时间单位中,1公历年约365天,1农历月约30天,1天有24小时。这些计时单位与某些天文现象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接近于(  )
A.地球公转周期,月球公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
B.月球自转周期,月球公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
C.月球自转周期,月相变化周期,地球自转周期
D.地球公转周期,月相变化周期,地球自转周期
10.假如今天是农历五月十七,月球位置大致在图中的(  )
A.1~2 B.3~4 C.5~6 D.7~8
11.下列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月相相同的是(  )
A.清明节和元宵节 B.中秋节和重阳节
C.元宵节和中秋节 D.重阳节和端午节
12.(2020七上·镇海期末)下列关于月球的运动和月相的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始终只看到月球的一面
B.造成月相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月球本身不发光且日、地、月三者位置在不断变化
C.上弦月时月球有一半被照亮,所以满月时是整个月球被照亮
D.一个朔望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
13.读图,有关大潮、小潮出现日期的月相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
②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满月
③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
④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读月球运行轨道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处的月相及相应的农历日期:
A处的月相为   ,农历日期为   ;
B处的月相为   ,农历日期为   ;
C处的月相为   ,农历日期为   ;
D处的月相为   ,农历日期为    。
(2)月球由C处出发,经过B、A、D,然后又回到C处所需的时间约为   天,这是月相变化的一个   ,称为   月。
15.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月球的运动对地球具有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图1是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所拍摄的月球表面(局部地区)三维影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月球表面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其形成原因是   和   。
(2)古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所描述的月相位于图2中   位置(字母),月相的名称为   。
(3)图中三圆分别表示日、地、月中的一个:①-②-③,则1、2、3依次是地、月、日时的月相是    ;1、2、3依次是月、地、日时的月相是   。
四、C开拓新思路拓展创新
16.在观察月相时我们发现,月面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却没有变化,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做一做模拟实验:把一枚1元的硬币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币代表月球。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如图所示)。
那么:
(1)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多少圈?
(2)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怎样的?
17.如图是某同学在农历月初为班级在黄昏后举行篝火晚会而设计的场景图,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帮他指出来。
(1)   。
(2)   。
(3)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圆缺形态;不发光、不透明;太阳、月球和地球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是指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这是月食),而是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发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阴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
【解答】月相是指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月相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以及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2.【答案】29.53;朔望月;初一;十五;十六;上弦月;下弦月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
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盈凸—满月(十五、十六) —亏凸—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解答】月相的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 天,称为朔望月,每个月的朔为农历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农历的初七、初八为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为下弦月 。
3.【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1.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就是月相,图中的超级月亮是月相满月的时候,农历的十五、六;
2.一年中杭州昼夜等长的日子只有两个,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
3.月球表面的暗区是平原和盆地,亮区是山脉和高地;
4.超级粉红月亮主要是由于月球反射的太阳光在通过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其红色光部分进入了观察者的眼睛。
【解答】A.只有春分和秋分杭州地区是昼夜平分的,4月8日已过春分,未到秋分,不可能昼夜等长,A错误;
B.月球上有亮区和暗区,其中暗区是平原和盆地,说法正确,B正确;
C.月球体积是不变的,我们看到的月球圆缺变化,其实是月球反射的光部分进入了人的眼睛,不同日期进入的部分有变化。所以不是月球变大了,C错误;
D.“超级粉红月亮”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月球的大气层反射粉色的光,不是反射,是大气的折射形成的,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且月球会绕地球运动,再加上月球相对地球、太阳位置的变化,所以出现了月相的变化。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运用模拟实验来探究月相的变化过程。
【解答】A、小球应沿A→H逆时针方向移动,该小球模拟月球,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A不符合题意;
B、在移动小球的同时,灯光并不会随之转动,B符合题意;
C、观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相亮面大小的变化,亮面的方向是怎样的,并且记录的是观察到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能形象模拟月相的变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
D、若没有灯光,可用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代替,该方法也能形象模拟月相的变化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D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上弦月是指在农历的每月初七、初八。
【解答】上弦月是指在农历的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的一半被照亮的月相。上弦月时,月亮的一半被照亮,为半圆形。由于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农历初八)成功发射,初八时的月相为上弦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丙;满月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解答】甲是春分(3月21日),乙是夏至(6月22日),丙是秋分(9月23日),丁是冬至(12月22日),亚运会是9月10日,更接近丙位置;农历十五晚上的月相是满月,也叫望;
8.【答案】(1)下弦月;新月;满月;上弦月
(2)BDCA
(3)N;P;M;O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熟练掌握月相变化规律,是回答此题的关键,养成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将所学知识融入地图中的习惯。
【解答】(1)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故A.下弦月;B.新月;C.满月;D.上弦月。
(2)月相变化的顺序 月相变化规律是:新月——峨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在一个农历月中,上述月相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BDCA。
(3)上弦月和下弦月时,日地月三者位置成直角,上弦月时月球在地日连线的上方,下弦月时月球在地日连线的下方。新月与满月时,日地月成一直线,其中新月时月球在地球之间,满月时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中间。
分析可知,A为下弦月,此时月球在日地连线下方,对应图N;
B为新月,此时日地月在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对应图P;
C为满月,此时日地月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对应图M;
D为上弦月,此时月球在日地连线上方,对应图O。
故答案为:N;P;M;O。
9.【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2)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3)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解答】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1年, 约365天 ;用月相变化的周期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约30天),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1天,是24小时。
故答案为:D
10.【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与月相的关系。
【解答】读图可知,农历五月十七,月相刚过了满月,可推断出月球位置大致在图中的5~6之间,C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解答】A.清明节的时间为4月5日(农历三月初六),月相为蛾眉月,元宵节为正月十五,月相为满月,故不符合题意;
B.中秋节为正月十五,月相为满月,重阳节为九月初九,月相为上弦月,故不符合题意;
C.元宵节为正月十五,月相为满月,中秋节为正月十五,月相为满月,故正确;
D.重阳节为九月初九,月相为上弦月,端午节为五月初五,月相为蛾眉月,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从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解答】A、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即月球的公转周期为27.32日(一个恒星月),而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绕自转轴旋转,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也是27.32日。月球自转、公转周期、方向相同(均是自西向东),所以我们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且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形成了月相,从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的以29.53日为平均周期的变化,B不符合题意。
C、上弦月不是造成满月的现象的原因,C符合题意。
D、月相变化规律: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和下弦月。
【解答】根据图示,大潮时日、地、月三者共线,且月球位于中间,故此时应为新月;
小潮时日、地、月三者互相垂直,且根据太阳的位置月球的亮面朝右应为上弦月,故本题①③都正确;
故选C。
14.【答案】(1)满月;十五、十六;上弦月;初七、初八;新月;初一;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2)29.53;周期;朔望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月相的特点。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农历初一,月相名为朔或者新月,日月黄经差为0度;农历初二至初六,月相名为上娥眉月,日月黄经差为0至90度;农历初七至初八,月相名为上弦月,日月黄经差为90度;农历初十至十四,月相名为盈凸月,日月黄经差为90至180度;农历十五,月相名为望或满月,日月黄经差为180度;农历十六至二十一,月相名为亏凸月,日月黄经差为180至270度;农历二十二至二十三,月相名为下弦月,日月黄经差为270度;农历二十四到二十九,月相名为下娥眉月或残月,日月黄经差为270至360度;农历三十,月相名为晦。其中最主要的月相是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他们发生的时刻非常精准,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而来。
【解答】(1)根据分析可知:A处的月相为满月,农历日期为十五、十六;
B处的月相为上弦月,农历日期为初七、初八;
C处的月相为新月,农历日期为初一;
D处的月相为下弦月,农历日期为 二十二、二十三。
(2)月球由C处出发,经过B、A、D,然后又回到C处所需的时间约为29.53天,这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称为朔望月。
15.【答案】(1)布满环形山;小天体撞击形成;火山爆发形成
(2)D;满月
(3)新月;满月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 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月球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二是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还随地球绕日运转,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在地球上所见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月相。
【解答】(1)环形山,希腊文的意思是“碗”。“环形山”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的坑。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更多。从图中可以看出月球表面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布满环形山,其形成原因是小天体撞击形成和火山爆发形成。
(2)元夜,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夜,又称上元节、灯节。故古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所描述的月相位于图2中D,月相的名称为满月。
(3)图中三圆分别表示日、地、月中的一个:①-②-③,则1、2、3依次是地、月、日时的月相是新月;1、2、3依次是月、地、日时的月相是满月。
16.【答案】(1)一圈
(2)不能
(3)相同的。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对“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的实验结果的分析,并结合该模拟实验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相似点进行推测。
【解答】(1)在转动过程中,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这实际上说明一角硬币转动的角速度和与它1元硬币转动的角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也转了1圈。
(2)由于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所以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不出月球在自己转动。
(3)从上面的模拟实验中可以知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时,1角硬币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自己也转了1圈,由此可推测出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月球自己也转动了一圈,它们的时间是相等的。
17.【答案】(1)月面方向不是朝东边,应朝西边,位置应在西部天空
(2)月亮周围的星星不会比远处看到的星星多
(3)月球缺损位置处不会出现星星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在理解月相形成原理的基础上,观察该同学所绘制的星空图,在方向的标识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即上北下南,左东右西。那么,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地方就是月相的形状特征与出现时间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星星的分布是否客观。
【解答】(1)据题意,该篝火晚会将在某天的黄昏后举行,根据月相变化口诀“上上西西,下下东东”,参考下面对比表,可知黄昏前后出现的月相应该是月初的蛾眉月,西边亮,出现在西边天空。
(2)月光是晴朗夜晚自然照明的主要光源,在夜空中,与“明亮”的月球相比,其周围的星星就显得黯然无光了,所以月亮周围不会有很多星星。
(3)月亮不亮的部分不代表就没有东西,只不过是太阳光没有照到而已,所以那部分不亮的月亮照样会遮挡它后面的星星的,故月球缺损位置是阳光处不会出现星星。
1 / 1浙教版科学七下4.4月相
一、聚焦教材
1.月相是指月球的各种   。月相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月球本身   以及   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答案】圆缺形态;不发光、不透明;太阳、月球和地球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是指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这是月食),而是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发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阴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
【解答】月相是指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月相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以及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2.月相的变化周期平均为    天,称为   ,每个月的朔为农历的    ,望为   或   ,农历的初七、初八为   ,二十二、二十三为    。
【答案】29.53;朔望月;初一;十五;十六;上弦月;下弦月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
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盈凸—满月(十五、十六) —亏凸—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解答】月相的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 天,称为朔望月,每个月的朔为农历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农历的初七、初八为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为下弦月 。
二、A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3.如图所示,2021年5月26日,我国一些地区观察到了“超级月亮”景观,它还有个别致的名称叫“超级粉红月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杭州地区昼夜等长
B.月球表面的暗区是平原和盆地
C.“超级月亮”是由于当天月球体积变大了
D.看到“超级粉红月亮”是因为月球的大气层反射粉色的光
【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1.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就是月相,图中的超级月亮是月相满月的时候,农历的十五、六;
2.一年中杭州昼夜等长的日子只有两个,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
3.月球表面的暗区是平原和盆地,亮区是山脉和高地;
4.超级粉红月亮主要是由于月球反射的太阳光在通过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其红色光部分进入了观察者的眼睛。
【解答】A.只有春分和秋分杭州地区是昼夜平分的,4月8日已过春分,未到秋分,不可能昼夜等长,A错误;
B.月球上有亮区和暗区,其中暗区是平原和盆地,说法正确,B正确;
C.月球体积是不变的,我们看到的月球圆缺变化,其实是月球反射的光部分进入了人的眼睛,不同日期进入的部分有变化。所以不是月球变大了,C错误;
D.“超级粉红月亮”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月球的大气层反射粉色的光,不是反射,是大气的折射形成的,D错误。
故选B。
4.产生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
①月球是一个球体②月球本身不发光③月球绕地球运动④月球相对地球、太阳位置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且月球会绕地球运动,再加上月球相对地球、太阳位置的变化,所以出现了月相的变化。
故选C。
5.(2021七下·杭州期末)如图是观察月相的模拟实验,完成该活动的下列有关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小球应沿A→H逆时针方向移动
B.在移动小球的同时,灯光也随之转动
C.记录的是观察到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
D.若没有灯光,可用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代替
【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运用模拟实验来探究月相的变化过程。
【解答】A、小球应沿A→H逆时针方向移动,该小球模拟月球,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A不符合题意;
B、在移动小球的同时,灯光并不会随之转动,B符合题意;
C、观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相亮面大小的变化,亮面的方向是怎样的,并且记录的是观察到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能形象模拟月相的变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
D、若没有灯光,可用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代替,该方法也能形象模拟月相的变化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2020七下·下城期末)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6月17日(农历初八)成功发射,并顺利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三名航天员将在轨驻留3个月,开展相关的科学试验。这一天,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最接近于(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上弦月是指在农历的每月初七、初八。
【解答】上弦月是指在农历的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的一半被照亮的月相。上弦月时,月亮的一半被照亮,为半圆形。由于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农历初八)成功发射,初八时的月相为上弦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周六,中秋节)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当晚的月相是   (填月相名称)。
【答案】丙;满月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解答】甲是春分(3月21日),乙是夏至(6月22日),丙是秋分(9月23日),丁是冬至(12月22日),亚运会是9月10日,更接近丙位置;农历十五晚上的月相是满月,也叫望;
8.读“月相示意图(阴影表示暗部)”,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所示月相的名称。
A.   ;B.   ;C.   ;D.   。
(2)在一个农历月中,上述月相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填字母)。
(3)上图月相图与下图中的日、地、月位置关系一一对应,请在括号中填出。
A-   ;B-   ;C-   ;D-   。
【答案】(1)下弦月;新月;满月;上弦月
(2)BDCA
(3)N;P;M;O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熟练掌握月相变化规律,是回答此题的关键,养成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将所学知识融入地图中的习惯。
【解答】(1)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故A.下弦月;B.新月;C.满月;D.上弦月。
(2)月相变化的顺序 月相变化规律是:新月——峨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在一个农历月中,上述月相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BDCA。
(3)上弦月和下弦月时,日地月三者位置成直角,上弦月时月球在地日连线的上方,下弦月时月球在地日连线的下方。新月与满月时,日地月成一直线,其中新月时月球在地球之间,满月时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中间。
分析可知,A为下弦月,此时月球在日地连线下方,对应图N;
B为新月,此时日地月在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对应图P;
C为满月,此时日地月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对应图M;
D为上弦月,此时月球在日地连线上方,对应图O。
故答案为:N;P;M;O。
三、B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9.(2020七上·鄞州期末)在时间单位中,1公历年约365天,1农历月约30天,1天有24小时。这些计时单位与某些天文现象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接近于(  )
A.地球公转周期,月球公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
B.月球自转周期,月球公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
C.月球自转周期,月相变化周期,地球自转周期
D.地球公转周期,月相变化周期,地球自转周期
【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2)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3)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解答】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1年, 约365天 ;用月相变化的周期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约30天),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1天,是24小时。
故答案为:D
10.假如今天是农历五月十七,月球位置大致在图中的(  )
A.1~2 B.3~4 C.5~6 D.7~8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与月相的关系。
【解答】读图可知,农历五月十七,月相刚过了满月,可推断出月球位置大致在图中的5~6之间,C符合题意。
故选C。
11.下列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月相相同的是(  )
A.清明节和元宵节 B.中秋节和重阳节
C.元宵节和中秋节 D.重阳节和端午节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解答】A.清明节的时间为4月5日(农历三月初六),月相为蛾眉月,元宵节为正月十五,月相为满月,故不符合题意;
B.中秋节为正月十五,月相为满月,重阳节为九月初九,月相为上弦月,故不符合题意;
C.元宵节为正月十五,月相为满月,中秋节为正月十五,月相为满月,故正确;
D.重阳节为九月初九,月相为上弦月,端午节为五月初五,月相为蛾眉月,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2020七上·镇海期末)下列关于月球的运动和月相的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始终只看到月球的一面
B.造成月相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月球本身不发光且日、地、月三者位置在不断变化
C.上弦月时月球有一半被照亮,所以满月时是整个月球被照亮
D.一个朔望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从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解答】A、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即月球的公转周期为27.32日(一个恒星月),而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绕自转轴旋转,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也是27.32日。月球自转、公转周期、方向相同(均是自西向东),所以我们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且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形成了月相,从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的以29.53日为平均周期的变化,B不符合题意。
C、上弦月不是造成满月的现象的原因,C符合题意。
D、月相变化规律: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读图,有关大潮、小潮出现日期的月相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
②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满月
③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
④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和下弦月。
【解答】根据图示,大潮时日、地、月三者共线,且月球位于中间,故此时应为新月;
小潮时日、地、月三者互相垂直,且根据太阳的位置月球的亮面朝右应为上弦月,故本题①③都正确;
故选C。
14.读月球运行轨道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处的月相及相应的农历日期:
A处的月相为   ,农历日期为   ;
B处的月相为   ,农历日期为   ;
C处的月相为   ,农历日期为   ;
D处的月相为   ,农历日期为    。
(2)月球由C处出发,经过B、A、D,然后又回到C处所需的时间约为   天,这是月相变化的一个   ,称为   月。
【答案】(1)满月;十五、十六;上弦月;初七、初八;新月;初一;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2)29.53;周期;朔望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月相的特点。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农历初一,月相名为朔或者新月,日月黄经差为0度;农历初二至初六,月相名为上娥眉月,日月黄经差为0至90度;农历初七至初八,月相名为上弦月,日月黄经差为90度;农历初十至十四,月相名为盈凸月,日月黄经差为90至180度;农历十五,月相名为望或满月,日月黄经差为180度;农历十六至二十一,月相名为亏凸月,日月黄经差为180至270度;农历二十二至二十三,月相名为下弦月,日月黄经差为270度;农历二十四到二十九,月相名为下娥眉月或残月,日月黄经差为270至360度;农历三十,月相名为晦。其中最主要的月相是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他们发生的时刻非常精准,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而来。
【解答】(1)根据分析可知:A处的月相为满月,农历日期为十五、十六;
B处的月相为上弦月,农历日期为初七、初八;
C处的月相为新月,农历日期为初一;
D处的月相为下弦月,农历日期为 二十二、二十三。
(2)月球由C处出发,经过B、A、D,然后又回到C处所需的时间约为29.53天,这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称为朔望月。
15.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月球的运动对地球具有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图1是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所拍摄的月球表面(局部地区)三维影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月球表面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其形成原因是   和   。
(2)古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所描述的月相位于图2中   位置(字母),月相的名称为   。
(3)图中三圆分别表示日、地、月中的一个:①-②-③,则1、2、3依次是地、月、日时的月相是    ;1、2、3依次是月、地、日时的月相是   。
【答案】(1)布满环形山;小天体撞击形成;火山爆发形成
(2)D;满月
(3)新月;满月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 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月球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二是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还随地球绕日运转,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在地球上所见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月相。
【解答】(1)环形山,希腊文的意思是“碗”。“环形山”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的坑。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更多。从图中可以看出月球表面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布满环形山,其形成原因是小天体撞击形成和火山爆发形成。
(2)元夜,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夜,又称上元节、灯节。故古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所描述的月相位于图2中D,月相的名称为满月。
(3)图中三圆分别表示日、地、月中的一个:①-②-③,则1、2、3依次是地、月、日时的月相是新月;1、2、3依次是月、地、日时的月相是满月。
四、C开拓新思路拓展创新
16.在观察月相时我们发现,月面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却没有变化,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做一做模拟实验:把一枚1元的硬币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币代表月球。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如图所示)。
那么:
(1)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多少圈?
(2)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怎样的?
【答案】(1)一圈
(2)不能
(3)相同的。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对“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的实验结果的分析,并结合该模拟实验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相似点进行推测。
【解答】(1)在转动过程中,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这实际上说明一角硬币转动的角速度和与它1元硬币转动的角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也转了1圈。
(2)由于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所以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不出月球在自己转动。
(3)从上面的模拟实验中可以知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时,1角硬币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自己也转了1圈,由此可推测出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月球自己也转动了一圈,它们的时间是相等的。
17.如图是某同学在农历月初为班级在黄昏后举行篝火晚会而设计的场景图,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帮他指出来。
(1)   。
(2)   。
(3)   。
【答案】(1)月面方向不是朝东边,应朝西边,位置应在西部天空
(2)月亮周围的星星不会比远处看到的星星多
(3)月球缺损位置处不会出现星星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在理解月相形成原理的基础上,观察该同学所绘制的星空图,在方向的标识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即上北下南,左东右西。那么,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地方就是月相的形状特征与出现时间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星星的分布是否客观。
【解答】(1)据题意,该篝火晚会将在某天的黄昏后举行,根据月相变化口诀“上上西西,下下东东”,参考下面对比表,可知黄昏前后出现的月相应该是月初的蛾眉月,西边亮,出现在西边天空。
(2)月光是晴朗夜晚自然照明的主要光源,在夜空中,与“明亮”的月球相比,其周围的星星就显得黯然无光了,所以月亮周围不会有很多星星。
(3)月亮不亮的部分不代表就没有东西,只不过是太阳光没有照到而已,所以那部分不亮的月亮照样会遮挡它后面的星星的,故月球缺损位置是阳光处不会出现星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