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单元复习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单元复习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6 11:4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九上历史中考复习
第三单元(7-10课)
时间线索
世界古代史
中古史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上古史
欧洲封建时代,又称为“中世纪”,开始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结束于14、15世纪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时期。
中世纪欧洲教会权力高于一切,神权控制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许多方面,所以又欧洲中世纪被称为欧洲黑暗时期。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第8课 西欧庄园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主题三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第8课 西欧庄园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世纪
266年
4世纪末
476年
481年
581年
618年
9世纪
10世纪
两宋时期
1271年
基督教诞生
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庄园逐渐流行
西晋建立
隋朝建立
城市经济发展
西罗马帝国灭亡
法兰克王国建立
拜占庭帝国灭亡
唐朝建立
1453年
西欧城市兴起
元朝
建立
中世纪
主题三:封建时代的欧洲
主题时序
世界
中国
考点1
基督教的创立与传播
兴起
基本教义
发展
传播
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耶稣就是“救世主”。
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罗马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法兰克王国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推动基督教的发展;
8世纪,查理曼帝国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
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地区—欧洲和亚非等地—美洲等地。
考点1
基督教的创立与传播
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上:教皇与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地主;
政治上:教皇地位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
文化上:在精神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于一切。
考点1
基督教的创立与传播
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基督教与封建地主阶级相互勾结、利用,促进了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
②教会逐渐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堡垒;
③对西欧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如组织制度、文学艺术、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等。
经济上:教皇与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地主;
政治上:教皇地位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
文化上:在精神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于一切。
基督教的传播
封君与封臣 内容
义务
特点
结果
影响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改革,封君将土地赐给封臣。
②封君义务: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①封臣义务: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使封臣效忠封君,封君保护封臣的观念在欧洲流行开来;到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形成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建骑士制度),对西欧封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封君封臣制度
主题三:封建时代的欧洲
考点2-1
西欧庄园
兴起
特点
人员 主人
居民
土地 类型 直领地
份地
共用地
9世纪,逐渐流行,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
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是中世纪西欧农业经济的基本形式,也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受封领地的封建主。
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的(占可耕种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由佃户耕种,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直领地”,每周劳动3天(称劳役地租)。
指林地、荒山,共同使用。(不属于耕地)
西欧庄园
材料: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一个村落里都有磨一穿的衣服由羊毛和大麻、亚麻制成。庄园里通常设有酒房,农民们可以去酸酒,就像到磨坊量日谷物一样。
——黄洋、赵立行、金寿福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根据材料说说中世纪西欧庄园有什么突出特点?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考点2-2
庄园法庭
主持者
运行特点
惩罚手段
审判依据
作用
评价
领主或管家
无专门的工作人员,无固定开庭时间与地点。
处以罚金,并全部归领主所有,佃户不得无故缺席。
习惯法或村法;
庄园具有司法权,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考点3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时间
原因
特点
争取自由自治
影响
10世纪
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根本:生产力提高)
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最快。
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典型代表:琅城起义
城市居民: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经济:城市的商品经济开始瓦解封建经济,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政治: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出现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文化:为学校的兴办创造了条件,对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2. 大学的兴起
大学的兴起(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兴起原因
兴起标志
自治权利
早期大学
大学课程 组成
评价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以及阿拉伯文化不断传入西欧
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
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权利得到了保障。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拥有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①代表:如博罗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
②资格:教师私人办校必须从教会取得授课许可证。
文法、修辞、逻 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法学、医学、神学等课程
一方面仍受到基督教会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罗马民法大全 目的
组成
评价
528年,查士丁尼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注意:如果是公元前的法律,应该考查的是《十二铜表法》
①《查士丁尼法典》——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的法令汇编
②《法学汇纂》—— 历代罗马法学家的法律论文和著作
③《法理概要》——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④《新法典》——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
①局限性: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②积极: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拜占庭帝国及其文化的历史地位:(课标要求,频繁出现)
①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② 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③ 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灭亡: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