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022黑龙江牡丹江三中月考)人类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①②—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B.③④—人类社会产生的废弃物进入环境中
C.⑤⑦—人类社会对环境的作用
D.⑦⑧—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
2.①②过程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为 ( )
A.森林面积锐减
B.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C.伦敦烟雾事件
D.日本骨痛病事件
3.③④过程最可能直接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
A.矿产资源储量减少B.土地沙漠化
C.畜牧业产量急剧下降D.日本水俣病事件
森林生长状况不同,制造氧气的能力也不同。受气候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落叶林,南方地区主要为常绿林。下图示意我国某省1900年和2009年天然氧气生产量状况。据此完成下题。
4.推测该省2009年氧气生产量小于1900年的主要原因是 ( )
A.植被遭破坏 B.水土流失
C.气候变暖 D.围湖造田
(2021山东青岛十六中月考)下图为人类破坏活动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5.人类破坏活动后的气温曲线、径流量曲线分别是 (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6.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增
B.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速度加快
C.大量引水灌溉,使河流断流
D.大量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多年前,生活在沃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造成的。读图并完成下面两题。
7.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空洞出现在 ( )
A.北极上空
B.赤道上空
C.南极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8.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氮氧化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
B.太阳活动会导致臭氧降至最小值
C.人类大量砍伐热带雨林
D.氯氟碳化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
(2021湖南衡阳二十六中期末)下图中甲海区曾是世界著名渔场,历史上渔业产量非常丰富,甚至“供养了欧洲”。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甲海区渔业资源大量减少,延续了近500年的捕鱼业逐渐衰落。读图完成下题。
9.该渔场渔业资源大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全球变暖 B.人类过度捕捞 C.寒暖流减弱 D.地表径流减少
题组二 环境问题的表现
(2022黑龙江牡丹江月考改编)环境问题是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
B.土壤污染只危害农作物
C.水土流失属于大气污染
D.乱砍滥伐导致森林生态功能下降
1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B.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C.发达国家人均排放的污染物较发展中国家多
D.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2022河南商丘期中)图a为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图,图b为南极上空大气臭氧总量最低值时(每年10月份)卫星监测数据图。DU即多布森单位,标准大气状态下千分之一厘米的臭氧层厚度为1个多布森单位。臭氧含量低于220个多布森单位时,称为“臭氧空洞”。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a
图b
12.图a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
A.全球变暖 B.臭氧空洞
C.酸雨加重 D.雾霾频率增加
13.应对大气中臭氧含量的变化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加强国际合作
C.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D.减少工业废气排放
(2022河南南阳期中改编)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肆虐,但仍有不少人趁休闲时间到郊外活动,摘下口罩呼吸新鲜空气,其中一些人随意扔下废弃的口罩,造成环境问题。口罩中含有塑料,极难分解。在一些海岸的沙滩上,各种各样的口罩随处可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随意乱扔的口罩,直接造成的环境问题类型是 ( )
A.大气污染 B.土壤污染
C.水体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15.针对一些民众在沙滩乱扔口罩的现象,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 ( )
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②加强监督,杜绝民众乱扔口罩行为
③加强对废弃口罩的集中处理
④建立一定的处罚机制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21北京平谷一模)下图示意北京市2018年、2019年空气质量“成绩单”。据此回答下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四项污染物的浓度均达到国家标准
②四项污染物的浓度均有所下降,二氧化硫浓度最低
③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趋势向好
④四项污染物中浓度降幅最大的污染物类型为二氧化硫
⑤除二氧化硫浓度达标外,其他三项污染物浓度均未达标,大气质量改善任务仍然艰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022河北邢台一中月考改编)塞罕坝地区在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清朝在此设立“木兰围场”,清末围场被废弃。五十多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土地上造林近百万亩,有效保护了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林场建设前,塞罕坝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酸雨污染 D.气候变暖
2.加剧上题环境问题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 )
A.发展旅游 B.过度放牧
C.乱砍滥伐 D.气候干旱
3.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
A.减轻风沙危害
B.减轻汽车尾气污染
C.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减少生物多样性
(2022河南新蔡一中月考)黑雷露天煤矿是世界十大煤矿之一,预计可以开采出14.6亿吨的煤。其大面积露天开采,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修复困难。下图示意黑雷煤矿位置。完成下面两题。
4.黑雷露天煤矿的开采会导致当地 ( )
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
B.地质结构渐趋稳定
C.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D.森林生态系统趋于复杂
5.当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 ( )
A.资金不足
B.人口密度较大
C.交通不便
D.生态环境脆弱
(2022河北石家庄二模)四川盆地是外来植物入侵严重的地区,区域内分布着人口集中、资源交流频繁的城市生态系统,极易造成入侵植物定植和扩散。下表示意成都等四川盆地代表性城市5种生态系统中外来植物入侵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生态系统 调查样本总量 入侵植物样本量 入侵率/%
道路 14 9 64.29
荒地 10 10 100.00
农田 11 8 72.73
湖泊 6 5 83.33
河流 7 7 100.00
6.影响四川盆地代表性城市外来植物定植和扩散的重要因素是 ( )
A.气候 B.河湖水质
C.土壤 D.人为干扰
7.防治四川盆地城市外来植物入侵的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是 ( )
A.改善河湖水质 B.加强人工管控
C.减少荒地面积 D.引进植物天敌
(2022安徽合肥三模)“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与之相伴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我国有关专家长期以来对气溶胶的研究,更进一步说明气溶胶到达一定浓度后会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使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减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下列可能引起“全球变暗”的多种原因中,属于最主要的人为原因的是 ( )
A.太阳辐射能力减弱
B.使用矿物燃料等排放出大量颗粒物
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
D.飞机飞行产生的飞行云迹
9.“全球变暗”可能产生的后果还无定论,但下列可能产生的后果最不可信的是 ( )
A.全球蒸发量增加
B.农作物产量变化不大
C.葡萄甜度升高
D.全球气温仍将上升
P215定点2
题组二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治理
(2022北京通州一模)2021年1月1日,我国《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正式施行,明确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禁止我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下图为我国2015—2020年固体废物进口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图中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进口固体废物 ( )
A.经大洋环流扩散
B.受全球化影响减弱
C.数量上逐年增多
D.减少速度先慢后快
11.为了防范固体废物跨境转入,目前我国应 ( )
①禁止境外输入
②加强对源头的监测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加强无害化处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P215定点1
(2022广东广州二模)叶绿素浓度是反映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参数。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受光照、温度、营养盐的影响,从而影响不同深度水体叶绿素浓度的分布。下图示意某年12月新丰江水库浅水区和深水区叶绿素浓度随深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该月,新丰江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 ( )
A.浅水区远高于深水区
B.深水区达一年中最高
C.在浅水区随深度增加而减轻
D.在深水区随深度增加而加重
13.浅水区与深水区水深1米处的叶绿素浓度差异较大,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自净能力差异较大
B.水温差异较大
C.光照强度差异较大
D.风速差异较大
(2022贵州贵阳期末)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石漠化严重制约着贵州的社会经济发展。下图为贵州石漠化区域坡度与土壤厚度关系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4.在石漠化区域 ( )
A.随坡度变大,土壤厚度变小
B.随坡度变大,有机质厚度变大
C.随坡度变大,土壤厚度变大
D.随坡度变小,有机质厚度变小
15.关于贵州石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候暖湿,岩溶地貌广布
B.过度开垦,植被破坏严重
C.地形崎岖,土壤厚度较小
D.过度放牧,草场破坏严重
16.为保护和恢复石漠化区域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为 ( )
A.全部实施生态移民
B.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
C.禁止自然资源开发
D.加大替代能源资源开发
(2022江苏苏州月考改编)近地面的臭氧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在阳光照射下经过光化学反应产生的,浓度偏高会危害人体健康。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选择在晴朗微风的气象条件下,探究街区的臭氧浓度日变化特征。下图为他们绘制的“臭氧浓度与氮氧化物浓度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7.关于图示信息,表达正确的是 ( )
A.①为臭氧浓度变化曲线
B.②为氮氧化物浓度变化曲线
C.白天臭氧浓度与氮氧化物浓度呈负相关
D.夜晚臭氧浓度与氮氧化物浓度呈正相关
18.为监测街区的最大臭氧浓度,该学习小组选择的最佳位置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D 读图可知,①②箭头代表的是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指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③④箭头代表的是废弃物的流动方向,主要是指人类社会产生的废弃物进入环境中;⑤⑦箭头从人类社会指向环境,主要是指人类社会对环境的作用;⑥⑧箭头从环境指向人类社会,是指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故选D。
2.A ①②主要是指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破坏。森林面积锐减与人类乱砍滥伐有关,A正确。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主要由汽车排放的尾气导致;伦敦烟雾事件是指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取暖燃煤排放的废气导致伦敦形成厚重雾霾,造成大量人员患病、死亡的事件;日本骨痛病事件是由于工业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水体,两岸居民因食用含镉稻米和饮用含镉水后而中毒,患者骨骼多处畸形,极易骨折,疼痛难忍。B、C、D主要是由环境污染导致的,并非在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出现的,B、C、D错误。
3.D ③④过程最可能直接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废弃物导致的。矿产资源储量减少,与人类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有很大关系,属于①②过程产生的环境问题,A错误;土地沙漠化与人类不合理的耕作、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有关,属于①②过程产生的环境问题,B错误;畜牧业产量急剧下降不属于环境问题,其与草原被破坏、草地被大量占用等有关,C错误;日本水俣病事件指工业排放的含汞废水污染海域,导致人类患病、死亡的事件,是人类排放废弃物(③④过程)而导致的环境问题,D正确。
4.A 由图可知,该省夏季氧气生产量大幅度降低,这主要是植被遭破坏导致的,A正确;围湖造田与氧气生产量大幅度降低关系较小,D错误;植被遭破坏会加剧气候变暖和水土流失,所以气候变暖和水土流失不是该省氧气生产量减小的主要原因,B、C错误。
5.B 湿地具有调节气温和径流量的功能,湿地被破坏后,当地的气温和河流径流量年内变化应加大。图中显示,与甲气温曲线相比,乙气温曲线年内变化较大,与丙径流量曲线相比,丁径流量曲线年内变化较大,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6.D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D正确。土壤侵蚀是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表现,不是原因,A错误;环境污染及大量引水灌溉在该地表现得并不明显,并非当地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B、C错误。
7.C 臭氧空洞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均有出现,尤以南极地区最为严重。图示经纬度信息表明该群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故其环境问题应该是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造成的,C正确。
8.D 氮氧化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A错误;人类大量砍伐热带雨林会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气候、无线电短波通信等,均与臭氧减少无关,B、C错误;大量生产和使用氯氟碳化物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是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D正确。
规律总结
大气中的臭氧吸收了大部分对生命有破坏作用的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命起到了天然的保护作用。臭氧空洞指的是因空气污染物质,特别是氯氟碳化物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使用造成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臭氧层被破坏的现象。
9.B 渔业资源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该渔场为纽芬兰渔场。历史上纽芬兰渔场有异常丰富的渔业资源,但在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之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开始在渔场作业后,捕鱼量持续下滑;再加上生态环境的破坏,该渔场渔业资源大量减少,B对,A、C、D错。故选B。
10.D 环境问题主要有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类型,环境问题不等同于环境污染,A错误;土壤污染不只危害农作物,还可以通过食物链将污染转移给人类、通过下渗污染水源,进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B错误;水土流失属于生态破坏,C错误;乱砍滥伐导致森林面积缩小、森林生物量减小,生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森林的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下降,D正确。
11.D 乡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城市地区人口高度集聚,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较低,却消耗了世界上大多数的自然资源,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将大量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加上发展中国家的治理能力不如发达国家,因此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故选D。
12.A 图a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大,即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增多,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增强大气逆辐射,加剧全球变暖,A正确;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碳化物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降低,从而造成臭氧空洞,B错误;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的,C错误;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D错误。
13.B 图b所示大气中臭氧含量整体是下降的。应对臭氧含量下降,可加强国际合作,缔结国际公约,共同限制生产和使用氯氟碳化物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B正确;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减轻全球变暖,但对大气中臭氧含量的变化影响不大,A、C错误;减少工业废气排放,主要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可改善大气质量,但其不是应对臭氧含量下降的主要措施,D错误。
14.D 口罩属于固体垃圾,所以随意乱扔的口罩,直接造成的环境问题类型是固体废弃物污染,D正确。
15.A 针对一些民众在沙滩乱扔口罩的现象,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加强对废弃口罩的集中处理,加强管理,建立一定的处罚机制,①③④正确。完全杜绝民众乱扔口罩行为是不现实的,②错误。故选A。
16.C 读图可知,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国家标准,其余三项污染物浓度都没有达到国家标准,所以大气质量改善任务仍然艰巨,①错误、⑤正确;2019年四种污染物浓度均比2018年有所下降,二氧化硫浓度最低,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趋势向好,②③正确;读图计算可知,浓度降幅最大的为二氧化硫,④正确。故选C。
能力提升练
1.B 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土地上造林,说明林场建设前,该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故选B。
2.C 由材料可知,塞罕坝地区在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说明当时该地区森林茂密,但是由于过度砍伐和破坏(乱砍滥伐),土地荒漠化加剧,故选C。
3.A 塞罕坝林场有防风固沙作用,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减轻风沙危害,A正确;减轻汽车尾气污染主要是城市绿地的作用,塞罕坝林场对城市环境污染影响不大,B错误;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但是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C错误;不能使京津地区生物多样性增加或者减少,D错误。
4.C 冰川面积快速萎缩是全球变暖引起的,与煤矿的露天开采关系不大,A错误;煤矿露天开采会破坏地质结构的稳定性,B错误;露天煤矿开采会影响地表环境,使植被萎缩,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重,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不会使森林生态系统趋于复杂,C正确、D错误。
解题技巧
露天煤矿开采不仅会污染水体、大气,更会污染土壤,破坏农田。
5.D 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美国西部落基山区,气候类型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生态环境脆弱,因此生态环境修复困难,D正确;该地有世界著名煤矿,煤矿开采使当地资金充足、交通便利,A、C错误;当地地广人稀,B错误。
6.D 根据材料“区域内分布着人口集中、资源交流频繁的城市生态系统,极易造成入侵植物定植和扩散”可知,由于受到人为干扰,外来植物易定植和扩散,D正确。气候、河湖水质、土壤等因素较为稳定,会为外来植物提供生存环境,但不是导致其定植和扩散的重要因素。
7.B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影响外来植物定植和扩散的重要因素是人为干扰,所以最为合理、最有效的防治方式是加强人工管控,减少人为带入,B正确;改善河湖水质可能为外来植物提供更为优良的生存环境,不能防治外来植物入侵,A错误;减少荒地面积会加大对原生植被的破坏,并不可取,C错误;引进植物天敌可能导致新的物种入侵,D错误。
知识拓展
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方法 一是物理防控,包括人力灭除、机械清除等。二是化学防控,利用化学制剂控制外来入侵物种,此法具有见效快、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等优点,但容易对环境、本地物种以及人畜健康等造成危害。三是生物防控,包括生物替代和生物防治,生物替代是选用当地物种通过替代方法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生物防治是通过引进原产地天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
8.B 太阳处于衰老时期时,太阳辐射能力可能会减弱,但目前太阳处于稳定时期,A错误;人类使用矿物燃料等排放出大量颗粒物,增加了大气中悬浮颗粒物数量,造成大气透明度下降,这是引起“全球变暗”的最主要人为原因,B正确;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削弱太阳辐射,但这是自然原因,C错误;飞机飞行产生的飞行云迹有限,对大气中悬浮颗粒物数量影响很小,D错误。
9.C “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这些悬浮颗粒物可能会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因此全球气温可能仍将上升,全球蒸发量可能增加;“全球变暗”可能带来的气温升高和使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减少二者影响可能相互抵消,农作物产量变化可能不大;“全球变暗”即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加,“使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减少”,说明“全球变暗”会使地球表面光照不足,加之可能导致的大气保温作用增强,昼夜温差会减小,可能会使葡萄甜度降低,C符合题意。
10.D 从图中可知,我国2015—2020年固体废物进口量总体呈减少趋势,2015—2017年减少速度慢,2017—2020年减少速度较快,D正确、C错误;从图文材料中看不出近年来我国进口固体废物经大洋环流扩散或受全球化影响减弱,A、B错误。
11.A 为了防范固体废物跨境转入,目前我国应禁止境外固体废物输入,并且加强国际合作,与固体废物来源国家明确“自减量、自处理”的原则,减少其固体废物的产生和转移,①③正确;加强对固体废物源头的监测和无害化处理与防范其跨境转入无关,②④错误。故选A。
知识拓展
“洋垃圾”的危害 堆放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产生次生污染,加大环境压力;部分“洋垃圾”直接进入市场流通,危害人体健康;回收加工再销售的“洋垃圾”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12.A 整体而言,浅水区的叶绿素浓度高于深水区,表明浅水区的藻类更为丰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更高,A正确;该图为某年12月新丰江水库浅水区和深水区叶绿素浓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并未显示全年情况,B错误;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浅水区富营养化程度随深度增加先减轻后加重,深水区富营养化程度随深度增加整体呈减轻趋势,C、D错误。
图示解析
13.A 浅水区水深1米处叶绿素浓度较深水区同深度处叶绿素浓度大得多,无论浅水区还是深水区,其能量收入都主要为太阳辐射,二者都位于新丰江水库,故光照强度差异不大,表层水增温并将热量向下传导,水深1米处距水面较近,所以浅水区与深水区水深1米处的水温差异不大,同时,浅水区和深水区风速差异不显著,B、C、D错误。浅水区水深较浅,水量有限,自净能力较弱,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叶绿素浓度大,而深水区水深较深,水量较大,自净能力较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相对较轻,叶绿素浓度较小,所以浅水区与深水区水深1米处的叶绿素浓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自净能力差异较大,A正确。
知识拓展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
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14.A 读图可知,在石漠化区域,随坡度变大,土壤厚度变小、有机质厚度变小;随坡度变小,土壤厚度变大、有机质厚度变大。故选A。
15.B 石漠化区域地势起伏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加之人类破坏植被,导致暴雨等对地表的侵蚀力增大,进而导致土层变薄,露出光秃秃的石质山地,土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气候原因和地形地貌原因属于贵州石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A、C错误;贵州适合耕种的土地有限,过度开垦现象普遍,植被破坏严重,这是石漠化的人为原因,B正确;贵州以种植业为主,过度放牧现象不突出,D错误。
16.D 全部实施生态移民不符合实际,A错误;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可能加重植被破坏,进而加重石漠化问题,B错误;禁止自然资源开发,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切合实际,C错误;加大替代能源资源的开发,可以减少林木砍伐,减轻植被破坏,有利于保护和恢复石漠化区域的生态环境,D正确。
17.C 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①曲线的高值出现在城市居民出行的早高峰和晚高峰,此时汽车尾气排放量大,氮氧化物浓度高,故①为氮氧化物浓度变化曲线,A错误;臭氧的形成需要阳光的照射,而②曲线的浓度总体白天高于晚上,应为臭氧浓度变化曲线,B错误;由图可知,白天臭氧浓度与氮氧化物浓度整体呈负相关,C正确;夜晚臭氧浓度并没有随着氮氧化物浓度的上升而增加,D错误。
18.B 甲图和丁图监测点的两边均有高层建筑,且间隔较小,挡光作用明显,臭氧浓度偏小,A、D错误;乙图监测点位于十字路口,车流量最大,且高层建筑相隔较远,挡光作用相对不明显,且绿地面积较小,臭氧浓度最大,B正确;丙图监测点北侧有较大面积的绿地,绿地对污染物的吸收作用显著,会使得臭氧浓度偏小,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