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人物心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人物心理(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6 23:5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心理------人物心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太白峰①
李白
西上太白②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
愿乘泠风④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
【注】①本诗作于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背景下。②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③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④泠风;和风,清风。⑤武功:地名,一说山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
1.诗歌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请结合全诗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试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2.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长门怨
齐浣
宫殿沉沉月欲分,昭阳①更漏②不堪闻。
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注】①昭阳:宫殿名。②更漏:报时的漏壶。
3.“昭阳更漏不堪闻”写出了女主人公的什么心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4.请分析颔联中作者的心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蓦山溪
汪莘①
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父②,问湘灵③,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
【注】①汪莘:南宋人。布衣,隐居黄山。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弊,没有得到答复。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②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③湘灵:湘水之神。
5.这首词上阕和下阕表达出词人一种矛盾的心理,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秋 夜 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
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6.诗的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中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七、古代诗歌阅读
安贫
韩偓①
手风慵展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②。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注】①韩偓:唐末五代诗人,唐昭宗曾欲拜他为宰相,但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逐出朝廷。后来朱温篡唐,建立梁朝,韩偓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涯。
②蒲卢,又名螺嬴,一种细腰蜂,每产卵于小孔穴中。
7.诗作题为“安贫”,诗人真的安贫吗?这首诗反映他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③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①金城:古地名,即今甘肃兰州。②公元752年,高适经人引荐,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中,充任掌书记。此诗即写于离开长安赴陇右途经金城时作。②磻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③更:经历。
8.本诗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情感?请加以分析。
答案
1.诗歌末句表现了诗人既想远离人世、超脱现实,又留恋人间,渴望有所作为的矛盾心理。诗人在朝廷被权贵排挤,不受重用,郁郁不得志。登上太白峰,幻想神游远离人世,正是这种苦闷心情的形象反映。末句“何时复更还?”细致地表达了他那种欲去还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的矛盾心理。言有尽而意无穷,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2.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的欣赏、爱护之情。
3.度日如年,害怕听到报时声。(2分)写出了女主人公失宠后独处冷宫的极度寂寞、哀怨。(3分)(注:答出寂寞、哀怨其中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
4.对与故人不期而遇的惊喜和难以置信。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既向往自由自在无为的田园生活,又感叹自己的青春已去,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矛盾心理。词人在金秋时节乘兴徜徉于蓦山溪水边,陶醉于竹篱茅舍、鸡犬相鸣的乡野之间,满足于清静无为、远离世俗的高洁之中,然而,在这大好秋光之中,词人却又感到了自己美好年华的逝去,徒生白发,感叹自己的一事无成,突生孤独愁绪。
6.对远行丈夫的牵挂与担忧。
7.(1)不是真的安贫。(2)①颈联中诗人敢于坚守礼法,触怒权贵。他感到自己虽愚拙,但报国不避艰危,(故表面以“安蛇足”自嘲,实际上以敢于“捋虎须”而自负)透露出他在颓唐外表下隐藏着的一片舍身许国的忠诚。②尾联,诗人确实有感于世事黑暗,没有明辨贤愚的明君,人才只能沉默无言,表达内心的失落与无奈。③题作“安贫”,实质是不甘安贫,希望有所作为;但由于无可作为,又不能不归结为自甘安贫。表现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
8.渴望像吕尚一样得遇贤主、一展才华;前途未卜的犹疑与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