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二课 家乡美 课 时 四
教学目的 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杨柳青》,感受浓郁扬州民歌风格,尝试用州方言演唱歌曲。 学习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并有感情的演唱《大雁湖》。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牧歌》,体验不同的情绪表达出不同情感。学唱歌曲《故乡是北京》,感受乐曲清新典雅的情绪,并能用活泼、愉快的心情来歌唱。
教学重点 1、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扬州民歌《杨柳青》。2、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体验不同的情绪表达出不同情感。3、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喜爱黄自的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 1、用扬州方言唱歌曲2、对“啊哈嗬”节奏的准确掌握
教学准备 电子琴 课件 音响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情境教学法
第一课时 杨柳青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二、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咱们刚刚听的这首歌曲大家都听懂了吗?你们知道这首歌唱得是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告诉大家,咱们刚刚听的歌曲名字叫做《忐忑》,是一首民歌,歌曲中演唱的歌词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衬词,衬词:虽然不是歌词的正词,却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了它歌曲就会变得活泼,有生命力。光靠老师来说,同学们还不能有深刻的印象,今天咱们也来学习一首有衬词的民歌,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衬词的作用。今天老师带来的有衬词的民歌是江苏民歌《杨柳青》。1、学唱歌曲:A放录音,建立初步感知。(要求学生说出情绪和速度) B跟唱曲谱,可以用啦代替曲谱。(轻声跟唱) C拍手念歌词,着重念衬词部分 D接龙游戏,师与学生接龙 E同学间分组接龙游戏,学会歌曲 F去掉衬词演唱,再加上衬词演唱,让同学感受衬词能够让歌曲变得灵活,能使歌曲更具有生命力。(同学们觉得衬词很难,老师又说衬词没有实际意思,那我们把它去掉吧!) 2、师:同学们已经唱得很好了,为了让同学们唱得更好我们来听听录音,3、让录音帮助我们提高演唱水平。 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作业设计 熟唱这首歌曲
板书设计 杨柳青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大雁湖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二、学唱歌曲《大雁湖》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为你们献上一支舞蹈,请大家仔细地欣赏,看完后告诉我你最喜欢哪个动作?” 老师跳一段蒙古舞,其中有硬肩、挤奶等动作,播放《大雁湖》音乐。 2、师:“谁能说说你喜欢什么动作?(可以模仿一下吗?)”学生自由发言,并模仿硬肩,挤奶等舞蹈动作。 3、师:“你们知道骑马和挤奶是哪个民族的特色呢?”(生答:“蒙古族”。) 4、过渡语:蒙古族是个很有特色的民族,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好客,很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在蒙古族人民的带领下,走进那茫茫的大草原,欣赏一下这里的美丽景色吧! 5、过渡语:逛也逛了,看也看了,大家是不是觉得有些累了呢?让我们坐下来静静地听蒙古族人民为我们献上的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大雁湖》吧!出示课题:大雁湖) 1、师:从刚才的歌曲中你们都听到了什么? (播放课件音乐)生听后回答歌词内容。 2、师:“这首悠扬的歌曲非常短小,你们能够自己学会吗?”师弹琴生初次哼唱歌曲旋律。 3、师:“每首歌的旋律都是有高低起伏的,如果我们把这些高低起伏的音符连接起来呢,就会形成一条旋律线,我来唱歌谱,你们拿出小手随着我一起来画旋律线。” 师弹琴唱谱,生画旋律线。 课件播放大雁湖的风景图片,老师做简单的介绍这首歌的旋律很好听,歌词写得也很美,让我们接着来学习歌词吧 开场舞蹈的设计和图片欣赏,与新课内容融为一体,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利用老师对歌曲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能从多方面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引导学生喜爱它们,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
作业设计 熟唱这首歌曲
板书设计 《大雁湖》 1=D 2∕4 蒙古族民歌 中速 优美的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牧歌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边听边看。师边有节奏地念着歌词“红太阳,从天上 慢 慢地爬上,风 吹绿 草 马儿把头扬……,”边利用多媒体展现出红太阳、绿草地、马儿、羊儿和马背上的孩子。2、边讲边读。1)设问:图画表现了什么情景?2)揭示课题,解释“牧童”的含义。3)你能像老师那样把画里的意思试着读出来吗?3、边唱边做:1)跟着琴声用“LU”模唱。2)跟琴填词演唱,重点唱好“骑上骏马扬起鞭,赶着牛羊下河滩”,这句中每小节弱拍上的附点节奏以及八度大跳音程的音准。最后播放歌曲视频欣赏。3)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设计几个动作来记住歌词。4)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新疆哈萨克族的地域文化风情。5)老师展示民族知识讲解课件,详细地介绍哈萨克族的地域文化风情。4、边找边记:复习学过的音符种类。1)欣赏钢琴版的《牧歌》,在钢琴声中老师出示四种音符卡片来做一个游戏。2)全班分四组,派一名代表为自己组选择一种音符卡片。 播放现场演唱课件,引导学生模仿创造。实践:分组为歌曲编创土风舞并进行现场表演。设问:你们知道他们怎么读?怎么拍吗?看了书中的列表就明白了。边读边拍:看书本一起边拍边读四种音符。 感受放牧孩子的心情及他们的生活背景,在音乐中感受牧童生活的变化,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牧歌》,体验不同的情绪表达出不同情感。
作业设计 听唱这首歌曲
板书设计 牧歌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故乡是北京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打开我的小音库。忆一忆:复习整理“我的小音库”。教师引导学生对学过的八个音的唱名和音名进行整体地复习和认知。A、随老师的手号准确回忆演唱自己小音库里的音;B、让学生找一找其中最高的音是谁,最低的音又是谁?C、请学生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在黑板的台阶上,即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或C、D、E、F、G、A、B、C。认一认:学认新唱名。认识带低音点的“sol la si ”找一找:老师播放歌曲《故乡是北京》,要求学生边听边找,哪几个乐句是用上了新的唱名的?哪几个没有?自然进入歌曲的教学环节。唱一唱:打手号变化速度和力度来唱音阶;视唱新唱名,让学生尝试看着课本第53页的歌谱来唱一唱,用手指点唱歌曲第二段。学唱《故乡是北京》听中议:以歌曲音乐为背景,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着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设问:作者借“西风”的“嘴”向我们表白了什么? 学生按自己的选择自由组合,积极进行小组讨论创作播放现场演唱课件,引导学生模仿创造。 通过玩游戏拓展学生的思维,协调学生的身体。练习音准,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比较和发现各地方民歌不同的风格特点,领悟民歌音乐中不同的情感表现
作业设计 熟听这首乐曲
板书设计 故乡是北京
教学反思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