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1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7 12:1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一、复习导入
齐背古诗《示儿》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心期盼祖国统一的陆游,一年又一年地期盼着“王师北定日”,至死不能实现,只留下了“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憾。同样遭遇国家主权收到侵犯的杜甫,有幸听到了收复失地的消息,会有什么表现呢?我们一起来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河”在古代专指黄河,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
听说
唐王朝军队
收复
二、走进诗文
自由读,圈出不认识的字、感受古诗的韵律。结合插图进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这里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
眼泪。
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今河北东北部一带,是安史叛军盘踞的地方。
这两个地点反映了作者时刻关注官军收复失地的情况。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回头看
妻子和孩子。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指春天。
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的路上有 作伴,有 作伴,有 作伴,还有 作伴。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三、知人论世
“安史叛年十年残暴,每到一处就抢掠民财,烧毁房屋,甚至把杀人当作儿戏,叛军进 入长安后,大抢三 天,长安成了一片火海。”
——《中华上下五千年》
“安史之乱” (755年12月至763年2月)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杜甫的诗被称作“诗史”,正是因为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去年的课堂中,我们提到过:杜甫的诗最大的特点是写出了那个时代的痛苦,写出了他所见所闻的真实世界。那在这首诗中,杜甫展示给我们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感呢?
四、单元要素

学习提示:
默读古诗,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读出杜甫的喜悦之情,找到
关键词句,并在一旁批注你的感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神态
“衣”指上衣;“裳”指遮蔽下身的衣服,像今天的裤裙,男女都可以穿。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动作、心理
五、走进情感
喜悦杜甫的返乡心路
“涕泪满衣裳” 形象地描绘了作者 “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
“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 “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两个连续性的动作是作者听到好消息时喜不自禁的表现。
想到回家,诗人喜到极点,忘乎所以。
归心似箭,无法压抑的联想……
听说了唐王朝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这一喜讯,得知可以返乡,喜悦冲开了诗人郁积多年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
六、展示自我
故事背景
人物对话
孩子们,有剧本了,我们是不是该请些演员了呢?请结合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自告奋勇。
七、小结
安史之乱发生之后,杜甫闻讯,立即将家属安顿好,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后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另一首千古名篇——《春望》,展现了他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而得知历经八年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诗人归心似箭,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万水算什么?在诗人的眼里,故乡就在眼前。
透过诗句,隔着千年的时空,我们仍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杜甫的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杜甫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始终怀着宏伟抱负。
当年,杜甫随着浩浩荡荡的逃难人群别离了故乡,历尽千辛万苦。现在,他又要和千千万万还乡的父老一起重归故里。这是诗人杜甫的心声,更是唐朝千千万万苦难子民的共同心声。
1.默写全诗;
2.完成作业本剩余内容;
3.(选做)以作业本第4题为模板,注重细节描写(人物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抓住人物特征,让其他的一些大唐子民们(如和杜甫一起在剑外落脚的邻居们)也进入你的剧本吧!
八、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