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2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2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6 14:3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
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文学艺术的成就
阅读教材并结合下图,归纳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再度受挫
曲折发展
重获新生
近代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决定了其发展特点:
总体落后艰难曲折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轻工业多,重工业少
纺织业
面粉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
沿海、
沿江多,
内地少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1)总体上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艰难曲折。
(2)从行业上
(3)从地区上
——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重工业极为薄弱
——不平衡,集中于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年代 商办 官办或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厂数 资本(千元) 厂数 资本(千元) 厂数 资本(千元)
1872—1894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1913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表一:1872-1913年间的中国企业情况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资本(万元) 日产(万袋)
1911年 40 600多 4.3
1919年 120 4500 18.8
表二: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
《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先闻摇铃之声”“又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作响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注目凝视。”
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你看到这些,你感受到什么?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特征




上述材料中表明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你能说出其他的交通工具吗?这些工具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电车、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除了出现新的交通工具外,在其它方面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呢?
通讯工具:
作用:
传达信息
老百姓与亲友联系
方便了人们的交流
电报、电话
1.背景
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文明和生活方式传入中国,猛烈地冲击着中国的传统习俗,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辛亥革命后)(表现)
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②劝禁女子缠足
③废除跪拜礼,改称谓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体现自由平等新风尚
④易服饰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清朝旗袍
民国旗袍
旗袍
西餐
西式蛋糕
洋酒
⑤新式风俗
集体婚礼
3、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3)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推动;
(4)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推动。
4.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不平衡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化发展的特征。
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2.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②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 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A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 )
A.采矿业 B.机器制造业
C.轻工业 D.造船业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区主要在( )
A.东北地区 B.北京周边地区
C.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D.铁路沿线地区
C
C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出现在( )
A.抗日战争胜利后 B.大革命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洋务运动期间
6.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落后的习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缠足
B.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
C.取消“先生”、“君”之类的称谓
D.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C
C
材料: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 ——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日本与印度有十年内在中国地方增设纺机150万锭之约。……果如所计……十年之后我国棉业岂复有伸展之余地?
(1)阅读材料,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2)由大生纱厂等企业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3)民族工业要想得到健康发展,需要哪些有利条件?
(1)感受到张謇的爱国之心,他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
(2)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
(3)国家独立,民族独立。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