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竹节人
第1课时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阅读资料,了解竹节人。
上个世纪80年代,农村的电视电影还未普及,木偶戏便成了村民们的最爱,只有在过节时,村里集资才能看一场。戏看多了,孩子们便把歌词记了下来,甚至还用竹子做出了可以灵活活动的竹节人,在课桌上上演一场自导自演的“木偶戏”。
粤西地区流行的木偶戏里的木头人是用竹片或木片雕成的各式彩绘面具,用竹竿撑身,用竹片或木片削成的手掌,再用绳子来穿连身肢,披上戏服,戴上头饰,就成了活真真的人样,看着别人
操作的木偶戏活灵活现,富有创造性的能孩子们也依样画葫芦,找来小刀、小竹子、锯片、米袋线等工具,自行制作小竹节人。
每每课间或放学后,孩子们总不忘在课桌上上演一场又一场自导自演的“袖珍木偶戏”,而记性好动手能力强的大孩子们甚至还能给竹节人穿上衣服,画上脸,并学着唱几段木偶戏,让其他小孩子们看得如痴如醉。
《竹节人》
竹节人是如何制作的呢?又如何玩呢?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故事内容,梳理行文思路。
2.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理解游戏的过程。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听读任务
1.认真听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标注出来,尝试自己解决字音问题。
2.借助图表,理清课文脉络。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
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字词正音
豁开
huō
风靡
mǐ
卡住
qiǎ
一绺
liǔ
偃月刀
yǎn
金箍棒
gū
窦尔敦
dòu dūn
chǎ
叉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破课桌,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字词正音
俨然
yǎn
盔甲
kuī
鏖战
áo
悻悻然
xìng
赫赫
hè
攒着
cuán
虎视眈眈
dān
qiāng
锵
zhā
咋
hòng
哄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字词检测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风靡 俨然 破绽
前功尽弃 挖空心思 剑拔弩张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弄巧成拙
作鸟兽散 虎视眈眈 津津有味
nǔ
chóu
qì
zhuō
kōng
cái
zuò
dān
jīn
mǐ
yǎn
zhàn
借助图表,理清课文脉络。
玩竹节人
做竹节人
没收竹节人
偷玩竹节人
(第3-4自然段)
(第5-19自然段)
( )
( )
后两部分的主人公是谁?写了什么事?
第20-22自然段
第23-29自然段
这两部分内容讲了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探究方法
根据课文内容,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1.学生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玩法的相关内容,作上记号。
2.小组合作,细读重点段落,填写玩具制作指南,了解竹节人的玩法。
3.小组代表发言展示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探究活动
你们找出描写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玩法的相关内容了吗?
“写玩具制作指南”要关注制作材料、工具、制作步骤。
要完成探究任务,我们需要关注哪些内容?
“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要关注动作、具体玩法。
第3自然段
第8-15自然段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竹节人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呢?默读第3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填写制作指南。
准备工具
竹节人制作指南
材料要求
具体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竹节人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呢?
材料
锯、锥子
工具
第一步
第二步
第四步
第三步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制作指南。
准备工具
竹节人制作指南
材料要求
具体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锯、锥子
毛笔杆、纳鞋底的线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做脑袋和身躯。
钻一对小眼,用来装手臂。
锯八截短的毛笔杆,分别当四肢。
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锯好的毛笔杆穿在一起。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借助下图,说一说竹节人的制作流程。
钻一对小眼
锯一截寸把长的毛笔杆
锯八截短的毛笔杆
穿在一起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浏览第8-13和15自然段,找找竹节人的具体玩法,圈出相应的动词,填写表格。
具体玩法
竹节人的玩法
单独玩
两个放在一起玩
相应动词
取名号玩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⑧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⑨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单独玩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找找竹节人的具体玩法,圈出相应的动词。
探究活动
⑨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⑩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两个放在一起玩
找找竹节人的具体玩法,圈出相应的动词。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取名号玩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找找竹节人的具体玩法,圈出相应的动词。
探究活动
具体玩法
竹节人的玩法
单独玩
两个放在一起玩
相应动词
取名号玩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竹节人玩法表格。
嵌入、拉紧、一松一紧
放、对打
系、刻、找到、装、刻、剪、系、做、装、取、粘、做、招呼、打、磕飞、大呼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竹节人
做竹节人
关注制作材料、工具、制作步骤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玩竹节人
关注动作、具体玩法
当堂练习
回答问题:
一篇记叙文,为什么有这么多说明性的语言?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当堂练习
成果展示:
详细介绍做竹节人的方法,怎么玩竹节人,是因为读者可能对竹节人的游戏不熟悉。而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蕴含了真切的情感,因为并不枯燥。竹节人制作过程极其简单,所需材料极其简便,暗示出“我们”的竹节人制作虽然简易,但好玩有趣的程度一点不减少,更突出这个游戏的优点、吸引力与乐趣。这既能表现孩子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也能体现他们对可以用简单材料制作出这一成果的自得与满意。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试着和同桌一起做一做竹节人。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再见(共19张PPT)
第2课时
竹节人
请你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第三部分
第20至29自然段
写老师“迷”竹节人,记叙了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的趣事。
第二部分
第3至19自然段
主要叙述和描写“我们”制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表现了孩子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
第一部分
第1至2自然段
概述“我们”当时全迷上竹节人。
乐趣
感知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快乐。
学习目标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聚焦课文内容,说说竹节人带给人们的乐趣。
1.默读第3-19自然段,小组内分享自己找到的玩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乐趣的地方,组内交流。
2.默读第20-29自然段,体会竹节人给老师带来的乐趣。
3.小组代表展示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探究方法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③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④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我”的毛笔真的总是弄丢吗?为什么卖毛笔的老头生意特别好?
“我”的毛笔不是弄丢了,而是拿去做竹节人。老头生意好是因为大家都去买毛笔做竹节人了。说明竹节人对“我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充满乐趣。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想象孩子们每天买毛笔、做竹节人的画面。
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
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生意特别好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虽然作者没有正面描写孩子们做竹节人的快乐,但是我们却在妈妈的责怪和老头生意特别好的侧面描写中体会到了竹节人带给人们的乐趣。
探究活动
⑨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默读第5-21自然段,从哪些地方看出玩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简单的玩法折射出的是单纯热情的爱与纯粹无瑕的乐。
⑩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这里作者用“斗士”与“傻样子”构成反差,生动地写出僵住的竹节人直挺挺、一动不动的可笑模样,表现当时玩游戏的快乐与胜利时的喜悦心情。
探究活动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默读第5-21自然段,从哪些地方看出玩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
挖空心思给竹节人制作武器,创造名号,使竹节人显得更加神气威武。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要技高一筹,发明了橡皮脑袋和纸盔甲,却弄巧成拙,这样
的竹节人中看不
中用,反而不敌
对手。
探究活动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默读第5-21自然段,从哪些地方看出玩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
喊“口诀”、念“伴奏”、攒着观战、跺脚拍手、手痒痒、把课本当屏风、搏将起来、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同学们在大规模的、热烈的搏斗中入迷,忘记上课,从
侧面烘托出竹节人游
戏带给“我们”的快
乐与满足。
探究活动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想象课间上演的竹节人“搏斗”场面,并用一个词形容当时孩子们的心情。
作者描写了孩子们给竹节人取名号、课间斗竹节人的热闹场面以及上课偷玩竹节人的情景,那名号、那声音、那架势、那场面,处处充满乐趣。
开心
快乐
喜悦
探究活动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斗竹节人”是怎样构思布局的呢?
最常出现的是“没头没脑地对打”。
“有时”会遇到“线卡住”的情况。
有的对手会亮出“神气”的武器和名号。
更有意思的是“别出心裁”却“弄巧成拙”。
最入迷入情的是教室里大规模的、热闹的搏斗。
第9段
第10段
第11-14段
第17-19段
第15段
随着游戏的欢乐程度一步步写下来的。
探究活动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默读第20-29自然段,体会竹节人给老师带来的乐趣。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我也凑过去,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竹节人这个童年游戏的“有趣”甚至引起了老师的青睐,突出了竹节人给老师带来的快乐。
探究活动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呢?
这部分内容更深入表现了“我们”对这个玩具的喜爱与入迷,才会在上课的时候忍不住去玩。
最后,它使得“我”在对这个游戏的回忆中加入了可爱可亲的老师,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其次,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
探究活动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呢?
虎视眈眈、怒气冲冲
念念有词,忘乎所以
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和活泼亲切的形象。
对比
竹节人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斗竹节人
老师与竹节人
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
表达儿童的喜悦与满足。
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
为“我们”的竹节人能够得到老师的青睐而深感自豪。
竹节人(节选)
玩竹节人的多是男孩子,女孩子通常只是当观众。我不想当观众,要用竹节人来唱戏。大哥和二哥都有好手艺,能雕出男面相和女面相。我最骄傲的事,就是我的两个哥哥给我做了二十多个竹节人,有些竹节人的手上还安有竹片削的小斧子、小宝剑,甚至小锄头、小剪刀、小竹笛、小碗等。我把这些竹节人装在一个小竹箱里,那是我最迷恋的玩具。
课文中的竹节人是打斗用的,而这里的竹节人是“戏班里的演员”,而且形象更丰富些。
作家王勇英笔下的竹节人与课文中的竹节人有什么不同?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木鬼戏听多了,我能记熟情节和戏词。我常用这一班子竹节人立在一张长椅子上唱戏,全心投入进去,完全在戏中。后来,我大胆地更改一些戏的情节。再后来,我又试着把电影里看过的故事用竹节人演一演。又再后来,我把生活中好玩的事演进去,每个竹节人扮演身边的人。最初,只有我的小狗是忠诚观众。任何时候,我在用竹节人演戏,它都伏在椅子前,和我面对面,目不转睛地看得入神,一副百分百铁杆戏迷的样子。后来,多来了三条狗当观众。再后来,就有了人当观众,多的时候能达二十多个。有些人被我用竹节人演进去,他们也觉得骄傲。没有被我演进去的人来找我,希望也能被我用竹节人演一下。有人喜欢看,我就有了编戏、表演的激情和动力。
作家王勇英从玩竹节人中收获编戏、表演的激情和动力。
作家王勇英从玩竹节人中收获了什么呢?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课下从网上搜一搜,看一看,传统玩具还有哪些?其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把它介绍给大家。
课后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