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敏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先后出现杠杆右端下降的现象。为使杠杆水平平衡,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图乙中右侧钩码向左移动
B.图甲中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图乙中右侧钩码向右移动
C.图甲中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图乙中左侧钩码向左移动
D.图甲中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图乙中左侧钩码向右移动
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O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AB=BC=CO,用细线将重物悬挂在A点,在C点施加图示方向的拉力F,在杠杆保持水平静止的情况下( )
A.此杠杆属于省力杠杆 B.当重物的悬挂点右移时,F将增大
C.若改沿图中虚线方向施力,F将增大 D.若物重增加1N,F的大小增加6N
3.如图所示,力F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杠杆在F作用下由图示位置缓缓拉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拉力F的的变化情况是(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4.如图所示为建筑工地上常用的吊装工具,物体M是底面积0.9m2、重5000N的配重,杠杆AB的支点为O,已知长度OA∶OB=1∶2,每个滑轮重100N,工人体重为700N,当工人用300N的力竖直向下匀速拉绳子时,建筑材料P以0.3m/s的速度上升。则( )
A.物体M对地面的压强为5000Pa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8.9%
C.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1000N D.工人拉绳的功率为270W
5.如图所示,F1=4N,F2=3N,此时物体A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B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A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F2的功率为0.6W
B.弹簧测力计读数为9N
C.物体A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D.如果增大F2,物体A可能向左运动
6.如图所示装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M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秤读数为10N,物体M的运动速度为1m/s(若不计滑轮与绳子质量、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滑轮与轴间摩擦)。那么在此过程中( )
A.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5N
B.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0N
C.水平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20W
D.1s内滑轮对物体M做功为10J
7.如图所示,拉力F为5N,物体A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B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B表面足够长);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受到地面水平向左4N的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10N B.拉力F的功率为1.5W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D.拉力F增大到15N时,物体B开始向左运动
8.小明帮爸爸把一个质量为240kg的重物搬到2m高的车上。为了省力采用5m长的木板搭了一个斜面,如图所示他用1200N的力用了5min匀速将重物推到车上。关于此简易斜面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取10N/kg)( )
A.重物所受到的摩擦力为1200N B.他做功的功率为20W
C.他做的有用功为6000J D.该斜面装置的机械效率为50%
9.如图所示,重800N的物体在100N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1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直线运动了20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做的功为200J
B.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180N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20W
D.若物体的重力和运动速度不变,只增大水平地面的粗糙程度,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降低
10.一根轻质杠杆可绕O点转动,在杠杆的中点挂一重物G,在杠杆的另一端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保持水平的力F,如图所示,力F使杠杆从所示位置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力F和它的力臂lF、重力G和它的力臂lG的变化情况是 ( )
A.F增大,lF增大 B.F减小,l F增大
C.G不变,lG减小 D.G不变,lG增大
11.如图所示,分别使用甲、乙、丙三种方式把同一物体M匀速提升至相同高度(绳长不变),测得各拉力大小如图,则( )
A.利用机械丙提升物体最省力 B.F乙和F丙两个力所做的功相同
C.机械丙比机械乙的机械效率低 D.机械乙比机械丙的额外功多
12.如图,长为L的轻质木板(不计质量),左端可绕O点转动,右端放一重为G的小物块,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着木板的右端,使木板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小物块向左匀速滑行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拉力F与小物块运动时间t关系的是( )
A. B. C. D.
13.工人师傅常利用斜面把重物搬运到汽车上。如图所示,汽车车厢高度h=1.5m,斜面长度s=3m,现用力F沿斜面把重箩筐G=1800N的重物匀速拉到车上。若不计摩擦,拉力F为_____N;若实际拉力F’=1200N,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
14.小丽同学用水平力F拉动如图所示装置,使重100N的A物体4s内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了80cm,物体B重50N(物体B与A始终接触),此过程中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则滑轮移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水平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_W。
15.杆秤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小金尝试做了如图所示的杆秤。在秤盘上不放重物时,将秤砣移至O点提纽处,杆秤恰好水平平衡,于是小金将此处标为0刻度。当秤盘上放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时,秤砣移到B处,恰好能使杆秤水平平衡,测得OA=5cm,OB=10cm。
(1)计算秤砣的质量。
(2)小金在B处标的刻度应为 kg.若图中OC=2OB,则C处的刻度应为 kg。
(3)当秤盘上放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时,若换用一个质量更大的秤砣,移动秤砣使杆秤再次水平平衡时,其读数 (选填“<”或“>”)2kg,由此可知一杆杆秤不能随意更换秤砣。
16. 为弘扬红军长征精神,铸造厂用铁合金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红军战士雕像。为确保运输与安装的安全,需要测量出雕像的重力和重心所在位置。其测量方法如图乙所示,将雕像水平放置在上端装有压力传感器的支架上,测出头部A处和脚后跟B处之间的距离为175cm。用数据线分别连接两边支架上的压力传感器,测出A处和B处受到的压力FA和FB(可通过显示器直接读取压力大小),其测量值如表所示。
压力 显示器读数/N
FA 3200
FB 2400
(1)雕像受到的重力为多少?
(2)雕像重心距脚后跟B处的距离是多少?
1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重物,人以 60N 的力向下拉动绕在滑轮组的绳子一端 10 秒,使绳端匀速向下移动了 1.5 m,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绳重及摩擦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重物上升的高度;
(2)人所做功的功率:
(3)被吊起的重物所受的重力;
(4)如果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90N,那么该滑轮组最大可吊起多重的物体
答案及解析
1.A
解:由图甲可知,是在探究之前,因此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由图乙可知,是在探究过程中,应将钩码向左移动,故A正确。
故选:A。
2.D
【解析】A.由图可知,F与杠杆的夹角为30°,根据三角形知识可知,F的力臂为小于OA,即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故A错误;
B.当悬挂点右移时,动力臂、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动力F将变小,故B错误;
C.若改沿图中虚线方向施力,F与杠杆的夹角为30°,根据三角形知识可知,F的力臂为,动力臂、阻力臂、阻力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大小不变,故C错误;
D.若物重增加1N,此时的动力臂为阻力臂的六分之一,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会增加为1N的6倍,所以F的大小增加6N,故D正确。
故选D。
3.B
【解析】重物G通过细线对杠杆的拉力为F'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G,即F'=G,重力不变,所以力F'不变;由图知,杠杆在F作用下由图示位置缓缓拉到水平位置,动力臂的长度没有变化,细线对杠杆的拉力F'的大小没有变化,而阻力臂l却逐渐增大,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当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大时,动力会变大,因此拉力F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大。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解析】A.定滑轮受向下的重力、3段绳子向下的拉力、杠杆对定滑轮向上的拉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FA′=3F+G定=3×300N+100N=1000N
杠杆对定滑轮的拉力和定滑轮对杠杆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即
FA=F′A=1000N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A×OA=FB×OB
且 OA:OB=1:2
所以 FB=OAOB×FA=12×1000N=500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杠杆对物体M的拉力等于物体M对杠杆的拉力,即
FB′=FB=500N
物体M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则物体M受到的支持力为 FM支持=GM-FB′=5000N-500N=4500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 FM压=FM支持=4500N
物体M对地面的压强为
故A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n=2,且滑轮组摩擦均不计,由
可得建筑材料P的重力 G=2F-G动=2×300N-100N=500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故B不符合题意;
C.当工人用300N的力竖直向下拉绳子时,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绳子对工人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 F'=F=300N
此时人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拉力F'、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支,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F'+F支=G
则 F支=G-F'=700N-300N=400N
因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 F压=F支=400N
故C不符合题意;
D.工人拉绳子的速度 v=nvP=2×0.3m/s=0.6m/s
根据
可知工人做功的功率 P=Fv=300N×0.6m/s=180W
故D不符合题意。
5.D
【解析】 右侧动滑轮n=2,当B向左运动的速度为0.1m/s时,F2的速度为0.2m/s,则F2的功率P=3N×0.2m/s=0.6W;左侧动滑轮n=3,所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3N=9N;B物体受到向左的拉力为2×3N=6N,B匀速运动,故A受到B向左的摩擦力为6N,向右的拉力F1=4N,要使物体A静止,A必须受力平衡,所以A受到地面向右2N的摩擦力。如果增大F2,能加快B物体向左运动,但B对A的压力一定,接触面不变,则B对A的摩擦力不变,所以物体A不会向左运动。
6.C
【解析】 如图所示,n=2,物体做匀速运动,物体M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nF=2×10N=20N;弹簧测力计移动的速度v′=nv物=2×1m/s=2m/s,拉力F做功的功率P=Fv′=10N×2m/s=20W,1s内滑轮对物体M做功W=fs= fv物t=20N×1m/s×1s=20J。
7.C
【解析】(1)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受到水平向左4N的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对物体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求得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
(2)根据图片确定水平使用滑轮组承担拉力的绳子段数n,然后根据v=2v物计算出拉力移动的速度,最后利用P=Fv求拉力做功功率;
(3)使用滑轮组水平拉懂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是否变化判断A、B之间摩擦力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再判断B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解答】A.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水平方向上物体B受到向右的弹簧拉力、地面对它向左的摩擦力和物体A对它向左的摩擦力相互平衡,即fAB+4N=12N,则fAB=8N;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可知,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fAB=8N,故A错误;
B.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承担拉力的绳子段数n=2,拉力端移动速度v=2v物=2×0.1m/s=0.2m/s,
则拉力做功的功率:P=Fv=5N×0.2m/s=1W,故B错误;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C正确;
D.若拉力F增大到15N时,A在运动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不变,所以物体B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即物体B仍然静止,不会向左运动,故D错误。
8.B
【解析】B.他做的总功 W总=Fs=1200N×5m=6000J
他做功的功率
故B正确;
C.物体的重力 G=mg=240kg×10N/kg=2400N
他做的有用功 W有=Gh=2400N×2m=4800J
故C错误;
D.该斜面装置的机械效率
故D错误;
A.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额外功 W额=W总﹣W有=6000J﹣4800J=1200J
重物所受到的摩擦力
故A错误。
9.B
【解析】A.由知道,物体移动的距离 s物=v物t=0.1m/s×20s=2m
由图知道,n=3,拉力端移动的距离 s=ns物=3×2m=6m
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100N×6m=600J
故A错误;
B.由知道,拉力做的有用功 W有用=ηW总=60%×600J=360J
由W有用=fs物知道,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
故B正确;
C.拉力做功的功率
故C错误;
D.如果只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不变,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增大,由W有=fs物知道,增大了有用功,而额外功几乎不变,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变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大,故D错误。
10.D
【解析】杠杆从所示位置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支点到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在变短,即动力臂lF变短,支点到重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在变长,即阻力臂lG变长,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G不变,lG变长,lF变短,则F变大。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解析】A.由图可知,甲直接提升物体,此时的拉力为10N;乙通过定滑轮提升物体,此时的拉力为11N;丙通过动滑轮提升物体,此时的拉力为11N,大于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所以利用机械丙提升M时不省力,故A错误;
B.F乙和F丙两个力的大小相同,物体上升相同的高度,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可知,F乙移动的距离是F丙移动距离的一半,根据W=Fs可知,F丙所做的功要大,故B错误;
C.机械丙和机械乙把相同的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根据W=Gh可知,所做的有用功是相同的,F丙所做的总功要大,根据可知,机械丙的机械效率比机械乙的低,故C正确;
D.所做的有用功是相同的,F丙所做的总功要大,根据 W额=W总-W有
可知F丙所做的额外功要大,故D错误。
12.A
【解析】如图所示
动力臂为OA=L,杠杆受到物体的压力(阻力)F压=G,阻力臂为OB,物块向左做匀速滑动,则阻力臂 OB=OA-vt=L-vt
因杠杆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F×OA=F压×OB=G×(OA-vt)
即 F×L=G×(L-vt)
解得
因G、v、L为常数,所以拉力F与运动时间t是一次函数关系,当t增大时,F减小,变化关系为直线,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13.900 75
【解析】∵利用斜面不计摩擦,
∴W有用=W总, 即:Gh=Fs,∴F===900N;
若F′=1200N,
斜面的效率:η====75%.
14.0.1;3.6
【解析】(1)滑轮移动的距离与拉力F一致,即根据计算出滑轮移动的距离,再根据公式计算它的速度;
(2)首先对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出A受到的拉力,再根据计算出拉力F,最后根据P=Fv计算拉力的功率。
【解答】(1)滑轮移动的距离;
滑轮移动的速度;
(2)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向右的B施加的摩擦力,地面施加的摩擦力和向左的拉力FA,
即FA=f地面+fB=10N+8N=18N。
拉力F=nFA=2×18N=36N;
拉力F的功率:P=Fv=36N×0.1m/s=3.6W。
15.解:
(1)由题知,秤盘上放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时,秤砣移到B处,恰好能使杆秤水平平衡,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有:m物g×AO=m砣g×OB﹣﹣﹣①,
秤砣的质量:m砣m物2kg=1kg;
(2)由题知,秤盘上不放重物时,将秤砣移至O点提纽处,杆秤恰好水平平衡,由此知O处为0刻度,
秤盘上放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时,秤砣移到B处,恰好能使杆秤水平平衡,所以在B处标的刻度应为2kg;
秤砣在C处时杆秤恰好水平平衡,此时秤盘上放的重物质量为m,
则mg×AO=m砣g×OC,且OC=2OB,
所以mg×AO=m砣g×2OB﹣﹣﹣②
①÷②可得:m=4kg,
所以C处刻度应为4kg。
(3)当秤盘上放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时,若换用一个质量更大的秤砣,移动秤砣使杆秤再次水平平衡时,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G物×OA=G砣×l,G物×OA的值不变,G砣增大,力臂l变小,读数变小,故读数小于2kg。
故答案为:(1)秤砣的质量为1kg;
(2)2;4;
(3)<。
16.解:方法一:假设雕像重心距脚后跟B距离为L,雕像长度为L雕,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当以B点为支点时,G L=FA L雕=3200N×175cm ①
当以A点支点时,G (L雕﹣L)=FB L雕=2400×175cm ②
联立①②两式可得:G=5600N,L=100cm。
方法二:(1)由平衡力的知识得,雕像受到的重力G=FA+FB=3200N+2400N=5600N;
(2)假设雕像重心距脚后跟B距离为L,雕像长度为L雕,以B点为支点,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G L=FA L雕,即5600N×L=3200N×175cm,解得L=100cm。
答:(1)雕像受到的重力为5600N;
(2)雕像重心距脚后跟B处的距离是100cm。
17.(1)根据图片可知,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n=3;
那么重物上升的高度为:;
(2)人做的功W=Fs=60N×1.5m=90J;
人做功的功率为:;
(3)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G=144N。
(4)动滑轮的重力:G动=nF-G=3×60N-144N=36N。
该滑轮组最大可吊起物体的重力:G物=nF-G动=3×90N-36N=234N。
简单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