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案
科学记数法教案
南阳市十四中 魏妍
学习内容:2.12科学记数法
学习重点:科学记数法的定义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约2分钟)
同学们,我们现在一起来学习科学记数法(板书或投影)
学习目标[投影]
1、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学会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
2、对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通常表示的数。
3、探索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10的指数与原数的整数位数的关系。
二、指导学生自学
认真看课本P64-65的内容。10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正确说出科学记数法的定义,并会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数。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看书、思考。老师巡视,并回答个别学生所提的疑难问题,了解自学进展情况,听学生讨论的热点问题,揣摩学生的疑点,及时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约10分钟)
2、学生练习[投影]:(约5分钟)
1)判断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是否正确:
1300=13×102, -300 000=-0.3×106,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800, 1800000, 1230, 一亿五千万, 15万亿
3)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1×105, 5.18×103, 7.04×106
请6位同学演板,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3、学生更正。(约3分钟)
4、教师点拨、归纳总结。(约5分钟)
请一位同学说出科学记数法的定义(板书)。把一个而在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像这样的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看第1题是否都符合定义。如a是否大于等于1而小于10,10的指数是否正确。估计1800000会写成18×105等错误。然后观察思考:10的指数与原数的整数位数有什么关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举出几个数进行验证。让学生总结10n的特征是1的后面有n个零,并结合刚才的猜想结果进行验证。纠正错题。
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表扬表现好的同学。强调科学记数法定义中的a必须是一位整数,n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去1。
四、课堂检测:(约15分钟)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9 600 000平方千米=___________
2)-3.127×108的原数为______________
3)3.14×107是_____位数,1010是_____位数。
4)已知:2.001×1010是八位整数,则n=_________。
5)已知一个长方形的绿地长为120米,宽为80米,则它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6)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作108次运算,它工作6分钟可作_____次运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五、当堂批改(约5分钟)
1、选一中等生公布答案,若有错误,可有学生讨论订正。
2、同桌互换批改,教师巡视,及时纠正个别问题。
3、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教师可对学生适当鼓励。
六、课后作业
1、预习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必做题:P65 T1、2、3、4。
3、选做题:新课程学习指导七年级数学教案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案
南阳市十四中 魏妍
学习内容: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学习重点:近似数、精确度、有效数字的概念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课题: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学习目标(投影):(2分钟)
1、理解近似数、精确度、有效数字的概念。
2、给一个近似数,能说出它的精确度,它有几个有效数字。
3、给出一个数,能按指定的精确度或保留几个有效数字的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二、指导学生自学
先量一下你课本的宽度,看一下和周围同学量得结果是否一样。认真看课本P71-73的内容,正确理解概念,按照教学目标完成本节任务。10分钟后老师出题考试。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发现疑点所在,了解自学进展情况。(约10分钟)
2、学生练习(投影):(约5分钟)
1)如果π取整数,那么π≈____,它是精确到____位。
2)如果π取一位小数,那么π≈____,它是精确到____位。
3)如果π取两位小数,那么π≈____,它是精确到____位。
4)如果π取三位小数,那么π≈____,它是精确到____位。
5)近似数0.0031有____个有效数字,它是精确到____位。
6)近似数2.40万有____个有效数字,它是精确到____位。
找6位同学做,大家当裁判,针对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对着定义来纠正,从而正确理解概念。板书定义: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为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3、学生评判、纠错(3分钟)
4、估计存在的问题,教师点拨。(5分钟)
0.0407容易写成4个有效数字;
230.0容易写有3个有效数字;
5.08×103容易写成精确到百分位;
47155(精确到百位)≈472;
460215(保留3个有效数字)≈460;
130.06(保留4个有效数字)≈130.0;
0.80与0.8误认为精确度一样。
四、课堂检测 (约10分钟)
1)近似数0.09206精确到_____,它有____个有效数字。
2)近似数4.80×105是精确到___位,它有____个有效数字。
3)把97251精确到百位,所得的近似数是_____,有效数字有____个,它们分别是________。
4)将36400精确到万位表示为____万。
5)把275.46×108保留3个有效数字,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
五、当堂批改(约3分钟)
1、选一中等生公布答案,若有错误,可有学生讨论订正。
2、同桌互换批改,教师巡视,及时纠正个别问题。
3、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教师可对学生适当鼓励
六、课后作业
1、预习2.15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
2、必做题:P73 T3、4、5、6,P74 T2、3、4。
3、选做题:新课程学习指导2、10有理数的除法
南阳市十二中顾向东
1、 教学目标:
1 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2 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及分数的化简;
3 通过学习有理数除法法则,体会转化思想,会将乘除运算统一为乘法运算。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难点:①商的符号的确定;②混合运算的符号确定及运算顺序。
3、 教学手段:投影
4、 教学过程:
(1) 自学指导
1 板书课题,提示目标。
同学们,我们现在一起来学习2、10有理数的除法(板书)学习的目标是投影,教学目标①②③,约1分钟左右
2 指导学生自学
怎样才能达到这些目标呢?教师不讲,全靠大家自学,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看书。
投影2:自学指导:认真地看P58—P60练习前面的内容
思考:①倒数的概念;②如何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③如何利用有理的除法法则进行正确的运算。
时间8分钟,比比谁掌握的更好,并能准确地做出配备的习题。
(2) 学生自学
1 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注意调皮学生和差生的情况,保证每位同学都认真看书思考)
2 自学以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讨论,对于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如果学生提出来,应当写在黑板上,完成二次备课,并引导学生自己解决提出来的问题,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旁边给予指导,努力做到精讲,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教师写在黑板上。此环节约为15—20分钟。
(3) 当堂训练
第一环节:学生练习(投影3):
(1) 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5 4 3
① - — ② ∣-2—∣ ③ - 0.35 ④ -6—
16 7 4
(2) 计算
5 3 7 1
① (-20)/(-5) ② (- — )/ — ③ (+ — )/(- 3— )
21 7 9 2
1 2
④ (-1—)/(-1—)
4 3
(3) 化简分数:
-21 2 -54
① — ② — ③ —
7 -12 -8
1 2 3
-1— — - —
7 3 4
④ —— ⑤ ————
4 2 3
- — —X(- —)
7 3 4
(4) 计算:
1 2 6
① -36/(-1—)X(- —) ② (-36— )+ (-6)
3 3 7 -
1 1 1 4 2 1
③ (-2)/(-— + —) ④ 5—/(-4—)/(-1— )/(-3—)
2 3 2 25 13 18
请四位同学板演,前3位每人一题,最后一位同学任挑两题,也就是前三题为必做题,第4题为选做题。
第二环节:点拨、矫正、归纳
第(1)题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概念,强调乘积是1,不要反符号弄错。
第(2)题主要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计算过程中理解除法法则:①除转化为乘;②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可能出现忘记确定结果的符号,绝对值相除时出现计算错误。
第(3)题继续加强,让学生理解除法法则更加透彻。
第(4)题题目稍难,训练乘除混合运算,乘法运算律简便计算等。要求中等以下学生只做两题既可,这样可以让班上各层次学生都能去做,避免尖子生做完后无事做。估计出现错误,计算混合运算时符号弄错,不注意简便计算错误地用除法分配律去解题,以上错误必须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去解决。
(4) 当堂训练:必做题P60练习1、2题,比比谁做的又对又快,书写又工整。巩固训练,让学生加深对除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5) 课后作业:①预习明天课程,把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在课本上。
1 必做题:
3 12
a (-5.2)/ 3— b - —
25 48
1 4 7
c –24/(-6)/(-2) d 3— /(- —)/(- —)
2 11 24
2 选做题:
1 3 1 3
(1)[1— -(—+ — - —)X24]/(-5)
24 8 6 4
1 2 1 1
(2)13—/5-(-6—)/5 + (-196—)/5 + 76—/5
3 3 7 7
7
(3)-77—/(-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