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雷雨》课件(60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雷雨》课件(60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7 06:4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雷雨
曹禺
戏剧
曹禺
《雷雨》的大致情节
理请人物关系
初步感知:
(一) 戏 剧
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法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的三要素:矛盾冲突、人物、语言。
戏剧的基本要素:矛盾冲突
冲突,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一些注意点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
戏剧鉴赏方法
一、把握戏剧冲突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三、揣摩戏剧语言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南开中学时
在写作
在重庆
晚年时
青年时
文革后
(二) 曹禺
曹 禺 简 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生于1910年,卒于1996年。中国现当代剧作家。祖籍湖北潜江市,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1922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雷雨》是其处女作。两年后的 1935年夏,又有都市生活剧《日出》发表,奠定了其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作品享誉海内外。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写作背景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名人评语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李健吾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黎烈文
《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大家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周朴园又娶了繁漪。并生了个儿子周冲。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
(三)整部话剧《雷雨》的大致情节
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母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
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在一个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毁灭。
《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
《雷雨》是四幕话剧,写于1932年,一经诞生,就引起轰动,震惊剧坛,至今长演不衰。课文是其第二幕第一部分。
(四)看课文,理请人物关系
初步感知:
旧情人




情 人
夫 妻
父 子
单相思
女父
异父
同母








异父兄妹




















异父异母兄妹
人物关系一览表


周朴园
繁漪
周冲
周萍
四凤
鲁侍萍
鲁大海
鲁贵
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
它交代了故事舞台气氛。
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
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而且感染了
读者和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周朴园
鲁侍萍
周朴园
鲁大海
情感冲突
阶级冲突
主 要 矛 盾 冲 突
第一场: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
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
矛盾焦点
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发展过程,集中、鲜明地体现在周朴园对侍萍情态的变化上。
第一部分
是围绕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的旧怨与新恨展开矛盾冲突的。通过历史的爱情纠葛揭露了一个封建地主少爷丑恶的灵魂,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最精彩的“戏”在前半场,周朴园与鲁侍萍从相遇到相认前的矛盾冲突波澜迭起。
“相遇述旧怨”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情态心理有哪些变化?填写下表。
认出鲁侍萍之前的情态 鲁侍萍 周朴园 心理变化
进屋寻找女儿 漫不经心地谈窗子
(1)相遇诉旧怨
认出鲁侍萍之前的情态 鲁侍萍 周朴园 心理
变化
进屋寻找女儿
漫不经心地谈雨衣窗子
关窗
感到奇怪,认真询问,气氛紧张
平淡回答
气氛稍有缓和
无锡口音
有意识地询问无锡事件
叙述悲惨遭遇
表情痛苦,汗涔涔
表明身份
低声 忽然立起
奇怪
疑虑
慌张
惊恐
(2)相认生新恨
手段 言行 性格特征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厉声责问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你可以冷静点。
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用感情软化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
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想用金钱收买打发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冷酷无情
阴险狡诈
虚伪
自私残忍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有真诚的成分的,但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姐,是不会对他的现在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点看,他又是虚伪的。现在,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侍萍的出现会破坏他的形象,威胁他的名誉、地位。
如何理解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
周朴园的形象
大家来评说
周朴园:
自私
虚伪
阴险
狡诈
冷酷
封建资本家
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坏人的坏人。 ——曹 禺
周朴园是一个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狡猾人格卑下的伪君子,一个没有任何仁义道德的反动资本家。
小结:周朴园固然是一个自私、冷酷、狠毒、狡诈、老奸巨滑的资本家,他有虚伪的一面,但他的虚伪更多的不是表现对侍萍怀念的真假上,而是表现在他对侍萍有真情实意而没有结婚这一事实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他虚伪不如说他软弱更合适。他对鲁侍萍有真实情义,表现在:第一,他30年如一日怀念侍萍。赶走侍萍的30年,他虽结过两次婚,但始终怀念侍萍,并一直都把她当作正式嫁到周家的人看待;每年的4月18日都为她做生日;30年来他从南到北都带着侍萍用过的旧家具并一律按她过去喜欢的样式摆设;因生周萍着了凉,侍萍总要关窗户,于是30年来即使是闷热的夏天,周朴园也不允许开窗户;听到陌生的“鲁妈”的无锡口音便打听“梅小姐”的下落;客厅里总是摆放着侍萍的大照片;口中时时不离“前妻”。这一系列生活细节把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外化出来。
小结:周朴园出身于封建大地主家庭,他留过学,后来开工厂办实业,成了资产阶级暴发户。他身上既有浓厚的封建伦理道德的陈腐气息,又有资产阶级思想价值观念的鲜明烙印,将二者贯穿和统一在一起的,是其自私、残忍和虚伪的本性。他充满血腥和罪恶的发家史,成了值得自豪和炫耀的“创业史”,
他获得了财富、身份,拥有了地位、荣耀。他刻意把自己标榜成一个“仁厚”“善良”的“好人物”,一个“正直”“有教养”的谦谦君子。其实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真正的伪君子。他对侍萍,确实付出过真心真情,但这种感情又极脆弱。当他面对家庭的压力和前程的诱惑时,他放弃了这种感情,将侍萍推上绝路。一个人对已经失去的东西,总觉得珍贵,倍感怀念。侍萍既以死去,对他就不再有什么威胁。
分析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思考1
周朴园和鲁侍萍
见面是偶然的,
鲁侍萍认出了周
朴园,而周朴园
并没有认出鲁侍
萍,那么鲁侍萍
为什么不立刻表
白自己的身分并
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分析:
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自尊,她已清醒地认识了周朴园,对他不抱任何希望,不想与他相认;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另外,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思考2 如何理解侍萍拒收周朴园的钱?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备受凌辱和压迫。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跳河自杀。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周朴园的蔑视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抗议,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她终于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
勤劳、善良、受苦、有尊严、不甘心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
鲁侍萍:
雷雨
曹禺
教学目标
1.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2.认识到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的必然灭亡。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矛盾焦点:
通过现实的阶级斗争揭露周朴园一家血腥的发家史。
合作探究: 分析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
(1)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亲生儿子后,对大海是什么态度 从他的态度,可看出什么问题?
(2)冲突背后隐含着怎样的社会意义?
冷酷面孔和傲慢态度。
(明知故问“你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最后恶狠狠地向大海宣布:“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
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只是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更是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的敌对是彻底的,是剧烈的。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已经觉醒,他们已经有勇气、有决心与资本家作斗争,我们可以看到,一场暴风骤雨式的变革已经迫在眉睫,这正应了“雷雨”这一标题。
鲁大海
一个有着较高觉悟的工人代表。通过他的斗争,表现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矛盾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没落、腐朽、污浊的内幕作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历史。
主题归纳
“雷雨”这一标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分析:从一方面看,《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这样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作者又交代了作品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作者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解答: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
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
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戏剧语言
1、舞台语言(也叫舞台说明)
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2、人物语言(人物对话、独白等)
必要的舞台说明
比如课文开头对故事时间和舞台气氛的说明,课文当中对有关人物动作、神态的说明,等等,不仅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刻地表现主题。
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同桌交流:本文中出现了多处舞台说明,这些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1、周家客厅的布景设计:既透露出故事发生的根由,又为剧情发展提供了条件。
2、人物的服装:鲁侍萍上场,衣着反映她的性格,白毛巾裹头是劳动妇女的习惯,又反映她的身分。
3、人物动作:( 鲁侍萍) 有关窗的习惯,“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很自然地”暗示了她的身份,“慢慢地”表明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动剧情发展。
4、表情: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 周朴园) “汗涔涔”显出一副狼狈相;( 周朴园)“惊愕”表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
5、人物的上下场|:
作者总是在剧情发展的最需要的时候让人物登场,让人物下场,又是为剧情下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上下场都是为戏剧的冲突和发展服务的。
高度个性化
丰富的潜台词
富于动作性
人物语言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
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一、高度个性化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鲁大海 可是你完全错了。……
鲁大海 (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
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
鲁大海的语言是他倔强、鲁莽、幼稚的个性的写照。
人物的语言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这就是高度个性化。
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就是
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虽然嘴上未说,但心中已想;或嘴
上这样说,而心中却那想;或嘴上已说完,而心中意
未尽。潜台词丰富的内涵大大扩展了舞台语言艺术的
延衍性、深广性。它常常借助舞台提示并通过演员心
神化一的表演让人体味、咀嚼。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
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丰富的潜台词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课文中鲁侍萍几次说到这样意思的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她要是小姐怎么会有如此悲惨的遭遇?”
“你何必如此虚伪?”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
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1)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2)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3)
周仆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4)
(1)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2)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
(3)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
(4)那是因为她们母子被人救起了。
周朴园 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
地谈一谈。
鲁侍萍 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朴园 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为什么将话题突然转到鲁贵身上?有什么言外之意?
“你不要多嘴,也不要让鲁贵知道。”
“鲁贵知道了会来敲诈,对我没好处。”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周萍打亲弟弟大海的举动使她愤慨,感到阶级对立尖锐,所以叫了声“你是萍”,就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
当看到眼前的儿子成了强盗资本家的帮凶时,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这两句话反映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潜台词:
三、语言富于动作性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
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暗示)
(直接推动,节外生枝)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
“说不定,也许记得”
“老爷,没有事了?”
…… ……
(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
(推动情节发展)
(提醒周朴园)
(强烈的暗示;不问也行)
破折号的用法
课文共有23处使用了破折号。
(1)哦,——老爷没有事了? (2)你——你贵姓?
(3)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4)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5)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6)哦,——那用不着了。
(7)还有一件—— (8)哦,你,你,你是——
(9)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10)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11)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不过——
(12)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13)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他很大了,——并且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14)可是你—— (15)哦,——那么,那三个代表呢?
(16)哦,——他们没有告诉你旁的事情么?
(17)告诉不告诉于你没有关系。——我问你,你的意思,忽而软,忽而硬,究竟是怎么回事?
(18)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19)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20)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21)你现在还——
(22)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23)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以上23处破折号的作用大体可分成四种情况:
第一,解释说明。如(9)(18)
第二,话题转变。如(1)(4)(5)(6)(10)(13)(15)(16)(17)(22)(23)
第三,声音延长。如(2)(8)(12)
第四,阻断停顿。如(3)(7)(11)(14)(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