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在沙漠中心》学习方案
辽宁省丹东东港市黑沟学校 乔德生
学习目标: 第1课时
1.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
2.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3.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对待挫折的思想意识。
学习设计:
一、激情导入:
“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来自大地,更多于来自全部的书本。因为大地桀骛不驯。人在跟障碍较量时,才发现自己的价值。但是为了克服障碍,人需要一个工具。需要一把木刨或铁犁。农民在劳动中,逐渐窥探到自然界的一些奥秘,他所挖掘的真理却是无处不在的。”
——《人的大地》
作者简介:
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的作家,但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从1921年服兵役学习飞行;1926年进入法国的一家航空公司工作;1929年协同法国著名飞行员梅尔莫兹、吉约梅开辟非洲?——?拉丁美洲航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流亡美国;1943年潜回北非,参加法国抵抗运动,至驾驶侦察飞机殉难为止,他的一生是飞行员的生涯。他的小说特点是围绕他本人的航空经历,描述了当时法国飞行员的惊险豪迈的生活。他的代表作有《南线邮航》 (1928)《夜航》(1931)《人类的大地》(1939)《战争飞行员》(1942)《小王子》(1943)《堡垒》(1944) www.21-cn-jy.com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人类的大地》,是圣埃克絮佩里除《小王子》《夜航圣埃克絮佩里》以外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曾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英译本名为《风、沙和星星》,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是他以飞机为书房以身体力行为座右铭的心灵自传。这是一本由八篇文章组成的散文集,每章都有一个主题,独立成篇,从航线说到同志、飞行、飞机和行星、绿洲、沙漠中心,最后归结到人。贯穿这些文章的线索是飞行员的感受、激情和思索,是一种祟高的“使命感”,是作者对友谊、责任、勇气、毅力的颂扬。是对人类、文明、战争、品质的深层思考……
情节背景:
圣埃克絮佩里和机务员也曾盲目撞在利比亚沙漠地。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碛上东奔西走,受尽海市蜃楼的愚弄,寻觅沙上的踪迹,把希望寄托于露水,盼念茫茫沙海中一个悠悠晃晃的骆驼队来营救。描写细腻,感情跌宕,不是身历此时此境的人是写不出的。?
二、整体感知:
1.预习课文,疏解字词;
正音正字:
辐(??????)射??? 筛(??????)糠 打嗝(???????)?? 乙醚(???????)
犁铧(???????) 虫豸(???????) 协(?????)奏?? 躯壳(???????)
真谛(???????)? ?噎(???????)住 jié(??????)毛 lí(??????)明?
口干舌zào(??????)??? 遮bì(???????)?? 遗hàn(???????)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成语积累:
(1)用智慧和勇气进行争斗。 (????????????????)
(2)佛教指世间一切生灵;后指众多的普通的百姓。 (????????????????)
(3)自以为是自己是正确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
(4)死在值得死的地方。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
2.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3.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
4.感受课文主旨。
第2课时
三、研读赏析:问题探讨:
整体感悟:
1.通读全文,说说“我”在沙漠中遇到了哪两大困难?
2.我采取了哪些应对沙漠困难的办法?
3.根据文中“我”的心理变化理清文章脉络
4.作品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合作探究:
1.结合课文有关内容 谈谈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2.文章在写法上十分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同时注意行动描写,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结合课文有关语句谈谈作者通过这些描写颂扬了哪些精神。21教育网
品味语言: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3.我没有一点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21cnjy.com
四、拓展延伸:
品一品作者的其他作品。如《夜航》、《小王子》等。
五、学法小结:
六、课后作业:
(一)说一说关于探险的名言:
1.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于战胜了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
——[英]卓别林
3.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
——[美]卡耐基
(二)讲一讲中外探险家的故事:
如:魏格纳的故事、麦哲伦的故事等。
七、教学反思:
《22在沙漠中心》学习方案参考答案
二、整体感知:
1.预习课文,疏解字词;
3.根据文中“我”的心理变化理清文章脉络
参考课文结构。
4.作品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更亲切感人 让读者产生身临其景的感觉
合作探究:
1.结合课文有关内容 谈谈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作者在感觉已经频临死亡之神的面前所思考的问题,比如第13、14、16、17段揭示生命的意义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但这不等于说,凡是过着这种生活的人都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懂得生的意义,也懂得死的意义。圣埃克絮佩里歌颂生命的追求,另一方面,他也礼赞有意义的死,为人类进步的死,“这种死本身就是在为生命服务。”?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宇宙的美丽和大地的牵挂,生命的渺小和人类的伟大。 2·1·c·n·j·y
2.文章在写法上十分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同时注意行动描写,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结合课文有关语句谈谈作者通过这些描写颂扬了哪些精神。【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文中1段的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和心理独白;第10段的内心独白;第15、17、18、19、20段以及最后一段生动细致的描述突现出人性思想的高贵,是“信念”支撑着“我”挺过难关,鼓励着“我”“应该继续走下去”。颂扬了勇气 、毅力与崇高的责任感。
飞机发生故障,飞行员“我”迫降在荒无人烟的撒哈拉沙漠,结识了小王子,慢慢了解到他的经历和哀愁。因一朵骄傲的玫瑰,小王子抛下了他的星球在宇宙漫游,他一路寻找,一路成长领悟到人生最本质的道理。我修好飞机,小王子也决定离开。 《小王子》是自传,是童话,是寓言,是哲理散文。是对人生的一段灰色感悟,是对成长过程中失去纯真的一份痛惜。 21·cn·jy·com
整部小说充满诗意的忧郁、淡淡的哀愁,用明白如话的语言写出了引人深思的哲理和令人感动的韵味。这种韵味,具体说来,就是简单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相契合。整部童话,文字很干净,形式很简洁,甚至简单。因此,这部童话的译文,也应该是明白如话的。这是一本可以在孩童时代听妈妈朗读的书,也是一本可以在青春时期和恋人一起默念的书,更是一本可以在任何年龄让自己感受一次纯真的爱,再为纯真的爱而感动一次的书。
五、学法小结:
学生自由总结,不作具体要求,有收获能总结出来就可以。
六、课后作业:(一)说一说关于探险的名言
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 21·世纪*教育网
麦哲伦的故事 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