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立足时空观念,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史
料实证)
2.立足史料实证,通过对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
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立足家国情怀,搜集整理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的图片、
文字史料,讲述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感受革命志士为振兴中华勇于献身的精神,从
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国情怀)
教法分析: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采用采取情景烘托、设疑讨论、归纳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借助话题,自然导入 导入:同学们你们有偶像吗?和老师交流一下。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有自己的偶像,他就是孙中山,,今天我们走进第9课辛亥革命更深入的了解我的偶像-孙中山。 2、学案导学,梳理新知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 注意:1、边写边在书上做出标记。 2、有困难的问题做出标记。 3、疑难解决,提升能力 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解决如下问题: 1、兴中会和同盟会进行比较。(强化性质) 2、小组合作探究: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 [引导]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在许多地方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这些起义都失败了,然而革命党人没有气馁,没有退缩,前仆后继,愈挫愈勇,继续革命,毅然发动武昌起义。 4、情景表演,再现历史 历史剧《武昌起义》。 [介绍] 武昌起义如熊熊烈火造成燎原之势,各省纷纷响应,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随着各省的独立,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革命党人需要建立一个自己的新政权来取代清王朝的统治。 5、教师引领、师生互动 结果:中华民国建立 提问:中华民国时什么时候建立的?你知道民国的总统、国旗、国都、如何纪元(指出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关系)的吗? 民国的诞生是这场伟大革命的结果,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辛亥革命呢?回忆学过的干支纪年(甲午、戊戌、辛丑) 提问: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回忆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算出皇帝制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 出示组图: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华民国成立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1912年3月,10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北京就认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拓展巩固: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么看? 6、名言共享、情感升华 7 、畅谈收获、内化所学 [谈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8、课堂演练、夯实新知 畅谈偶像。 结合教材,快速搜集史实。积极回答问题。 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案。 学生认真思考,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解决疑难问题。 历史剧《武昌起义》。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回顾旧知识,通过思考: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么看?对辛亥革命有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 齐读名言:◆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学生畅所欲言关于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收获。 完成课堂练习。 从贴近学生的偶像说起,点出老师的偶像是孙中山,自然而然的切入课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轻松的氛围中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一目主要是兴中会和同盟会的相关知识,学生容易通过阅读教材自行梳理,教师利用精心设计的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便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梳理掌握。 通过学案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缺乏深度,通过对比兴中会和同盟会可以强化知识,对两者的关系和性质有更深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同盟会的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深入理解,突破难点,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合作意识,提升知识的深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通过学生表演情景剧《武昌起义》,加深学生对武昌起义过程的印象,让学生体验历史的鲜活。搜集归纳有效信息。 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利用图片、文字等信息,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结果有本质的认识,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发挥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渗透功能,升华情感,发挥历史课堂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根据所学阐述自己的观点。 巩固所学,反馈学习情况,查漏补缺。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课的亮点:1、两条主线,一条以偶像孙中山的主要事迹为学习的主线,自然亲切,吸引学生注意力,缩短历史和现实的距离感,符合学情,思路清晰。另一条情感主线,把孙中山的立场坚定、愈挫愈奋等精神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渗透功能,不单纯说教,而是以各种方式触动学生心灵,使课堂的教育意义于无形之中。
2、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导学案、情景剧、教师引导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优化了历史课堂教学。
3、教学有深度,关注细节,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注重历史教学的纵横联系、内在联系。
4、难易知识的处理,对简单的知识采用导学案的方式自学,对难点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启发式教学进行突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该加强。语速有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