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部编版 历史(八上)
新课标
新理念
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导入新课
创立民国
中国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也就是民权主义。
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国民一律平等;
清朝皇帝是怎么下台的?
如何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民主”是从何体现的?
谁当总统?凭什么?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板书课题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新课标:通过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1.立足史料实证,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基本史实;(史料实证)
2.立足历史解释,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其性质、意义;(史料
实证、历史解释)
3.立足唯物史观,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
中的地位。(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核心素养
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武昌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911年11月下旬,全国已经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支持革命。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识图学史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空观念
①武昌起义胜利后对全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②革命形势的发展提出了什么要求?
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选举出临时大总统。
1、背景与条件:
③候选人3位:孙中山、黄兴、黎元洪。谁会当选?
史料实证
每省一票,17省共17票,结果是孙中山16票,黄兴1票,黎元洪0票。
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7个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谁当总统?凭什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史料实证
2、中华民国建立概况
时间:
临时大总统:
副总统:
都城:
纪元:
意义: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黎元洪
民国纪年 公历
南京
民国元年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性质:
《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成立参议院:
各省代表任参议员
观察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时间轴,归纳其换算公式:
思考
1911年
1912年
民国元年
(民国纪年)
(公元纪年)
1913年
1917年
1914年
民国二年
民国三年
民国六年
公元年=民国年+1911
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
民国年=公元年-1911
知识延伸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视频播放:中华民国成立
史料实证
知识拓展:南京临时政府改革措施
剪辫子
禁缠足
废除跪拜礼
民主平等
自由
社会生活:颁布革除封建陋习的法令
政治:保障人权,不准刑讯体罚
经济: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实业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材料一:临时政府成立之后,……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
史料实证
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它试图摆脱清王朝的屈辱地位,积极发展对外和平友好交往,以维护国家利益,提高国际地位。
孙中山
军事威胁
经济封锁
外交孤立
材料二:临时政府重申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 ——《告各友邦书》
思考:南京临时政府在对外关系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辛亥革命后的西方列强
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措施
史料实证
南京临时政府的人员构成
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
南京临时政府包括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种势力。实际上是革命党人主持的资产阶级政权。这就引起了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极大不满,他们暗中支持袁世凯,以求获取更大利益。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副总统黎元洪
易错提示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史料实证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受李鸿章赏识,1895年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
戊戌变法期间,袁世凯告密,以出卖维新派而获得慈禧的信任;
以血腥镇压义和团和出卖主权而博得帝国主义的欢心;
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手握实权。封建军阀集团就叫“北洋军阀”。
辛亥革命爆发前,袁世凯闲赋在家。
辛亥革命爆发后,1911.10.30,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重掌大权。
贰
清政府
袁世凯
帝国主义列强
革命党人
军事进攻
政治讹诈
任命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支持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出兵镇压
派人谈判
1911年12月,南北双方代表正式和谈。
我已经掌握清政府的军权,得到帝国主义的赏识,现在只有我能结束混乱局面。
革命派希望南北统一,以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如果你能促使清帝退位,赞成共和,我愿意把大总统的位置让给你。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1912.2.12
2月13
2月15
3月10
4月
宣统帝
下诏退位
孙中山
提出辞职
袁世凯当选
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就任
临时大总统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阅读教材,袁世凯是怎样一步步窃取革命果实?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视频播放:宣统帝退位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史料实证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
1、清帝退位
清朝皇帝是怎么下台的?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史料实证
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清帝退位和孙中山提出辞职(1912.2.12—13)
中国从此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历史解释
讨论:有人说,没有孙中山的拱手相让,袁世凯就当不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就不会落入袁世凯的手中。孙中山到底该不该让位给袁世凯?
现在只有我能结束这个混乱的局面。
如果清帝退位,你宣布赞成共和,我立即把大总统的位子让给你。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清政府
被迫重用
帝国主义列强
支持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革命党人
立宪派和旧官僚
施压
妥协退让
逼宫
辛亥革命期间各方力量的关系
军事进攻
政治欺骗
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果实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的果实为什么会落入袁世凯之手呢
历史解释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历史解释
3.袁世凯骗取了革命党人的信任。
4.旧官僚和立宪派对革命党施加压力。
5、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根本原因)。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主要的原因)。
辛亥革命的果实为什么会落入袁世凯之手呢
2.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帝国主义的支持。
在革命派内部,妥协思想也已占上风……财政的困难使南京临时政府硬气不起来,帝国主义干涉的阴霾更令革命党人气短(各国军舰在长江示威)……大多数革命党人终于在帝国主义的威胁下屈服。
--李侃《中国近代史》
南京临时政府政府成立以后,为了胁迫革命派向袁世凯妥协,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时间:
内容: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原则
自由原则
三权分立原则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目标导学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平等原则
1.颁布约法
如何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历史解释
叁
目标导学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历史解释
司法权(法院)
制衡
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
政治制度:总统共和制
三权分立
行政权(总统、国务员)
立法权(参议院)
性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意义: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目标导学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历史解释
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政治: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经济: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思想: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
文化:知识分子利用《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对外: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国主义侵略。
目标导学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历史解释
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各抒己见
?
唯物史观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从武昌起义爆发到推翻清朝专制帝制、从创建中华民国到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①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历史意义)
失败的一面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①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③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②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评价辛亥革命
唯物史观
目标导学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启示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唯物史观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背景
意义
内容
意义
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辛亥革命的结果
中华民国的创建
时间
性质
板书设计
家国情怀
弘扬辛亥精神,
复兴中华民族
1.(2022年四川成都)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未竟之功”是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2021·四川南充)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材料中的“它”指
A.太平天国 B.中华民国 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A
B
中考链接
3.(2022年广东)有学者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桩扣人心弦的事件。在当时世界上还到处是皇帝、沙皇、苏丹和国王的时候,古老的中华帝国在短短几周之内成为欧亚大陆上继法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该学者重点强调
A.欧亚大陆的联系 B.封建帝制的危害
C.法国大革命影响 D.辛亥革命的意义
4. (2021·山东潍坊)“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反映了
A.清朝统治的结束 B.中华民国成立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民族独立实现
D
A
中考链接
5. (2021·湖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如果要你为这本杂志添加出版年代,按照当时中国的纪年法,正确的是
A.民国三年 B.民国四年
C.民国1915年 D.公元1915年
B
民国年=公元年-1911
公元4年=公元1915年-公元1911年
中考链接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