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全册综合测试题 (B卷)
一、单选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单元测试题))金门岛地处厦门湾,距厦门市约10千米,岛屿面积151.65平方千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岛内水资源严重匮乏。2018年8月5日,福建省晋江市向金门岛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供水工程设计者将陆地部分的开放式明渠改为地下管道。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致使金门岛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根本原因是( )
A.储水条件差 B.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C.水污染严重 D.受副高控制,降水量少
2.工程设计者将陆地部分的开放式明渠改为地下管道的原因可能是( )
A.减少对地表生产、生活的影响 B.减少蒸发,提高资源利用率
C.减少水体下渗 D.便于渠水自流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同步练习)近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透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
读下图并完成各题。
3.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青藏高原上空
4.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增多,许多地方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与堆积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垃圾占据了大量土地,并持续向水、大气释放有害物质,使水体水质、大气质量恶化,危及人体健康。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 )
①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
②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会使水体遭到污染
③垃圾经过风化、雨淋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一些有毒液体就会渗入土壤,破坏土质
④垃圾经过强光照射,会逸出氟氯烃,影响臭氧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2高二下·滕州期中)墨西哥城位于19°N,在海拔约2250米的盆地中(下图),该市有2000余万人口,3.5万家工厂,约有300万辆汽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①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
②盆地地形,污染气体不易扩散
③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大
④受温室效应影响,多气旋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属于缓解墨西哥城光化学烟雾污染合理措施的是( )
A.炸开南、北两端山地,形成南北通风道,减轻污染
B.控制城市人口,限制汽车尾气排放,治理工厂废气
C.大力发展城市道路设施的建设,提高汽车通行能力
D.污染期间严格禁止私人汽车出行和工厂的生产活动
7.(2019高二下·濮阳期末)下图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青尼罗河流域相比,白尼罗河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是( )
A.落差大、峡谷多,水能丰富 B.结冰期短,发电时间长
C.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 D.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
(2)关于尼罗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的说法,可信的是( )
A.板块挤压抬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B.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后退
C.中上游修建水库,对海岸线没有影响
D.全球气候变暖,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2022高二上·东源竞赛)可燃冰被视为21世纪新型绿色能源,科学家估计,全球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可供人类使用约1000年。2021年4月7日,我国首台海底可燃冰资源勘探和开采设备——“海牛Ⅱ号”在南海海域超2000米水深处成功下钻231米,标志着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回答问题。
8.“海牛Ⅱ号”的研发和应用,利于我国( )
A.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增加土地资源供给
B.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海洋经济
C.提高海洋资源勘采技术,保障能源安全
D.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
9.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存在于低温高压的环境中,如果开采不当,会导致可燃冰挥发,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A.加剧温室效应 B.产生海啸等灾害
C.直接污染海水 D.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
(2022高三上·牡丹江月考)《史记》中记载的“井渠”,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坎儿井。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古老的水平集水工程,多建于山麓、冲积扇地带。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如今仍浇灌着大片良田。如图为坎儿井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是( )
A.雨水 B.冰雪融水 C.湖泊水 D.河流水
11.坎儿井属于地下暗渠引水,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节约建设成本 B.利用地势自流灌溉
C.避免水分大量蒸发 D.保证水质不受污染
(2022高三上·安阳开学考)对传统电气化进行全面升级,实施再电气化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再电气化包括两个环节:一是生产环节,二是消费环节。下图示意实施再电气化的基本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从生产环节看,再电气化主要体现为( )
A.直接用于消费的能源增加 B.用于发电的能源占比提升
C.化石能源发电量快速下降 D.非化石能源占比保持稳定
13.推进消费环节再电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产业结构 B.人口数量 C.科技水平 D.消费需求
(2022高三上·安徽开学考)碳中和(下图)是指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掉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2021年两会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地壳物质循环中,能够吸收碳的形成过程是( )
A.侵人岩的形成过程 B.喷出岩的形成过程
C.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D.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15.国家提出“碳中和”,主要是为了( )
A.减缓土壤酸化 B.减少资源开发
C.消除雾霾污染 D.减缓气候变暖
(2022高三上·玉溪开学考)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为首期“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行动。具体内容为:用户通过步行替代开车、在线缴纳水电煤、网络购票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绿色能量”,用来在手机里养大一棵棵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支付宝蚂蚁森林和公益合作伙伴就会在地球上种下一棵真树,或守护相应面积的保护地,以培养和激励用户的低碳环保行为。2019年9月19日,中国“蚂蚁森林”项目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该公益活动主要针对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和全球气候变暖 B.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C.土地荒漠化和全球气候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水土流失
17.截至2019年8月,蚂蚁森林已累计种植和维护真树1.22亿棵,主要种植于内蒙古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甘肃武威等地,这些树的主要功能是( )
A.保持水土 B.涵养水源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18.在上述地区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的植物可能是( )
A.橡胶树 B.椰子树 C.沙拐枣 D.棕榈树
(2022高二下·安徽期末)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我国的目标是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指我国在2060年前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清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下图为我国2020年发电量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我国煤电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资源丰富 B.煤炭分布范围
C.煤电技术成熟 D.煤电效率高
20.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今后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是( )
①太阳能②风能③地热能④核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为使我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取消煤炭燃料②提高能源利用率③购买碳排放权④优化产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图文分析题
22.(2022高三上·安徽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第一季度,贵州省毕节市新能源发电总量达19.91亿千瓦时,占全省新能源发电总量的40.36%,为全省之最,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2.97%,增速为全省最快。近年来,新能源在毕节市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截至2022年3月底,全市新能源装机总容量已达到524.89万千瓦时,占全省新能源装机总量的38.17%,占全市电力装机总量的33%。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建设,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下图示意毕节市位置、气候条件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模式。
(1)毕节市同时发展两种新能源,请解释原因。
(2)说明毕节市建设“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3)指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建设给区域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23.(2023高三上·杭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可可托海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的东北边缘(如图),阿尔泰山脉东端的南麓,额尔齐斯河的源头。可可托海,哈萨克语的意思为“绿色的丛林”,蒙古语意为“蓝色的河湾”。
材料二:可可托海镇有世界著名的“三号”矿坑,被世界公认为稀有金属“天然陈列馆”,有钽、铌、铍等86种矿产品,储量位居我国前列。1950年,苏联货轮经额尔齐斯河涌进布尔津港,大规模开采三号矿坑。该矿坑是一个顶部大、底部小,螺旋向下缩小的倒锥形巨大矿坑,深200米,长250米,宽24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坑。在鼎盛时期可可托海镇被誉为西部的“小上海”。
材料三:1999年11月,虽然“三号”矿坑还具有很大开发价值,但我国仍决定关闭这个运行了半个世纪的矿坑。下图2、图3分别是可可托海地形、三号矿坑图。
(1)简析可可托海水资源充足、森林茂密的原因。
(2)分析可可托海三号矿吸引当时苏联开发的有利区位条件。
(3)推测国家关闭可可托海三号矿坑的可能原因,并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评价可可托海三号矿坑关闭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24.(2022高三上·安徽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地时间2月24日清晨发表电视讲话称,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月24日宣布,乌克兰全国进入战时状态。当天晚些时候,泽连斯基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乌克兰与俄罗斯断交。
材料二:图为“乌克兰地形示意图”。
材料三:图为“乌克兰黑土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图为“俄罗斯天然气管道示意图”。
(1)根据材料二说明乌克兰地形特点。
(2)根据材料三分析乌克兰黑土形成的因素。
(3)根据材料四简述俄乌冲突对油气运输的影响。
(4)综合材料分析俄乌冲突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25.(2022高三上·重庆市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是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区水草丰美,栖息着上百种鸟类,蒙古族古老的渔猎文化传承至今。1962年霍林河修建了几座大型水库,查干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逐年减少,到1974年,湖泊干涸,查干湖处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水的丧失引发环境要素连锁变化,使查干湖成为危害当地的“害湖”。1976年,当地政府(前郭县)动员民众,修建了一条”草原运河”——引松人工河,水的滋养,使查干湖恢复了”天然宝库”的美称,2007年,查干湖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左为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图,图右示意引松工程。
(1)说明查干湖水源枯竭导致湖泊服务功能降低的具体表现,并指出人们选择人工修复而不是自然修复的原因。
(2)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分为三个功能区,请阐述核心区的主要功能。
(3)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内是否可以开展旅游活动请给予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②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减少。
1.根据材料可知,金门岛面积仅有151.65平方千米,由于该岛屿面积小,且该岛屿地形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储水条件差,排水速度快,下渗少,因此水资源短缺;金门岛地处厦门湾,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全门长期缺水导致人口、产业严重外流,经济不振,因此不是经济发达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岛内水资源严重匮乏主要是自然原因,水污染严重不是根本原因。A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2.工程建设无论是明渠还是地下管道都对地表生产生活有影响,都不利于水体下渗和自流,这些都不是主要目的。该岛屿地处低纬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工程设计者将陆地部分的开放式明渠改为地下管道可以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答案】3.B
4.A
【知识点】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解析】【点评】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向环境排放了过多的有害物质,超越了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使这些有害物质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聚集,其浓度达到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程度。臭氧层空洞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小处,是臭氧层缺失处。而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大处,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太阳紫外线辐射大部被其吸收。
3.图中纬度向南增加为南半球,经度向西增加为西经,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地位于南美洲南端,距离南极地区较近,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南极上空,B正确。故答案为:B。
4.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①正确。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会使水体遭到污染,②正确。垃圾经过风化、雨淋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一些有毒液体就会渗入土壤,破坏土质,③正确。垃圾经过强光照射,不一定会逸出氟氯烃,影响臭氧层,④不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5.A
6.B
【知识点】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解析】【点评】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1.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如工厂上脱硫工艺,减少粉尘排放等等;
2.采取集中供热等措施,节约能源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多植树造林,改善下垫面,减少风吹尘;
4.鼓励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能源浪费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等的排放;
5.区域协同控制,大气污染不是一个城市的问题,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污染物会输送到其周边。
5.光化学烟雾是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体在太阳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致,因此本题应从氮氧化物等的排放、聚集以及较强的太阳辐射方面来考虑。墨西哥城属热带草原气候,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份为干季,降水少,晴天多。墨西哥城市分布在地势低洼的盆地中,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并且谷地容易出现逆温加剧污染物聚积。人口众多,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大。①②③对,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升高,与该光化学烟雾现象没有直接关系。气旋会带来阴雨天气,影响太阳辐射,④错。故答案为:A。
6.解决该城市光化学烟雾危害的措施首先应从光化学烟雾的气体来源入手,结合材料可知:控制城市人口,限制汽车尾气排放,治理工厂废气,B正确。炸开南、北两端山地工程量太大,不合理,A错。大力发展城市道路设施的建设,提高汽车通行能力会增加排放量,C不合理。严格禁止私人汽车出行和工厂的生产活动不现实,D不合理。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7.【答案】(1)D
(2)B
【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海岸线与海岸带
【解析】【分析】解:(1)根据图形信息,青尼罗河比白尼罗河落差大,由此可得A错误。它们都没有结冰期,B错误。落差小,不利于河流梯级开发,C错误。由于白尼罗河来源赤道地区,因此汛期长,有维多利亚湖调节,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D正确。(2)尼罗河最终流向地中海,地中海地区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带,在欧洲南部形成隆起山脉,不是非洲尼罗河隆起,A错;尼罗河上修建水库,流向下游和三角洲的水量、泥沙量减少,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后退,B正确,C错;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萎缩,D错。选B正确。
【点评】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个河流系统。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白尼罗河发源于赤道多雨区,水量丰富而又稳定。但在流出高原,进入盆地后,由于地势极其平坦,水流异常缓慢,水中繁生的植物也延滞了水流前进,在低纬干燥地区的阳光照射下蒸发强烈,从而损耗了巨额水量,能流到下游的水很少。白尼罗河在与青尼罗河会合处的年平均流量为每秒890立方米,大约是青尼罗河的一半。尼罗河下游 水量主要来自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索巴特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其中以青尼罗河为最重要。
【答案】8.C
9.A
【知识点】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解析】【点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动力资源、水资源、空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包括围海造地、滩涂利用、浅海养殖、跨海架桥、开凿海底隧道、海洋运输、建人工岛、发展海洋旅游业等。
8.“海牛Ⅱ号”是海底可燃冰资源勘探和开采的设备,是用来开发海洋矿产资源,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C正确。“海牛Ⅱ号”主要是利于海洋矿产资源,不是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A、B错误。海洋矿产资源的开采会破坏海底生态环境,D错误。故答案为:C。
9.根据题意,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为温室气体。若挥发,则大气中的甲烷含量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A正确。海啸主要是有海底火山和海底地震等导致,B错误。甲烷没有污染性,不是污染物,不会直接污染海水,C错误。可燃冰挥发会进入大气,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不会对海洋产生威胁,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0.B
11.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点评】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
①雨水补给:如季风气候河流汛期在夏秋季节;地中海气候区河流汛期在冬季。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如东北地区的春汛。(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进入河流)
③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如西北地区,夏季汛期,冬季封冻,小河断流。
④湖泊水和地下水:如河流枯水期时,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
10.图中所反映的是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新疆地区,这个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河流、湖泊水、地下水的主要水源补给形式是冰雪融水补给,B正确,排除ACD。故答案为:B。
11.新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坎儿井属地下暗渠引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最大的优点是避免水分大量蒸发,C正确。建设成本较明渠引水高,A错误;自流灌溉主要与地势有关,与地下暗渠引水没有关系,B错误;地下暗渠引水不能保证水质不受污染,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2.B
13.C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和会议采用。碳中和能够推动绿色的生活、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
12.由题意可知,生产环节的再电气化主要表现为直接用于终端消费的能源比例降低,用于发电的能源占比提升,A错误,B正确。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要求下,化石能源发电量会下降,但有个渐进过程,不会快速下降;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将提升,CD错误。故答案为:B。
13.若要使电能成为终端消费的主要能源,首先应当提高科技水平,对日前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用能进行改造,尤其是对过去不能使用电能的产业进行技术革新和电气化改造。C正确;人口数量与消费环节再电气化无关;相对科技水平,产业结构、消费需求对于推进消费环节再电气化作用更小,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4.C
15.D
【知识点】碳循环
【解析】【点评】一、岩石圈物质循环发生过程:
岩浆是来自上地幔软流圈及地壳局部地段的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温熔融状物质。它通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通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变成沉积岩,沉积岩和岩浆岩通过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变质岩、沉积岩和岩浆岩最后通过重熔再生又成为岩浆。
二、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植树造林,保护植被;④调整产业结构;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⑥加强国际合作; ⑦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14.在地壳物质循环中,死亡生物体以及其他各种含碳物质不停地以沉积物的形式在岩石圈中沉积,属于吸收碳的自然过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C正确。侵入岩和喷出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不能吸收碳,变质作用的过程也不能吸收碳,ABD错误。故答案为:C。
15.实施“碳中和”,其主要目的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减缓全球变暖趋势,D正确;土壤酸化主要是空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增多,产生的酸雨而致;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无关,AC错误;并不是为了减少资源开发,B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6.C
17.C
18.C
【知识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森林的开发与保护;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森林的主要功能有:(1)经济功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木材和其他林产品;(2)环境功能: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稳定大气成分,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16.根据生活实际可知,蚂蚁森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甘肃武威等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是草原向荒漠过渡地带,因此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因过度放牧和过度用水导致的土地荒漠化;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状况,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7.由上题可知内蒙古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甘肃武威等地土地荒漠化严重,蚂蚁森林已累计种植和维护真树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缓解土地荒漠化,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8.上述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严重,土壤贫瘠,严重缺水,在这些地区适合种植梭梭树、沙棘、沙柳、樟子松等,C正确;橡胶树、椰子树、棕榈树属于热带树木,需水量大,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9.A
20.A
21.D
【知识点】能源利用结构的变化;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主要措施:(1)节能:主要包括降低化石燃料依赖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效率。减排主要包括乘坐公共交通,节能减排。效率提高主要是指提高能源生产、转化、运输、储存和利用的效率。(2)移除:主要包括物理去除和生物移除。物理移除是碳的捕获、储存和利用技术。生物去除是通过各种植物和土壤来固定植物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3)替代: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能源电力行业为例,即清洁能源发电代替化石能源发电,用电代替化石能源消耗。
19.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是煤电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A正确。煤炭分布范围、煤电技术、煤电效率对煤电占比高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长江中下游沿海地区风力较大,风能资源丰富;该地太阳能资源丰富,尤其是夏季伏旱时,太阳能资源尤为丰富,①②A正确。核泄漏对环境污染大,当地地壳稳定,地热能不丰富,③④错误,BCD错误。故答案为:A。
21.“碳中和是指我国在2060年前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清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可知,减少我国碳的排放量,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及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高能耗产业,②④D正确。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不能完全取消煤炭的使用,购买碳排放权也会对全球产生影响,故①③错误,ABC错误。故答案为:D。
22.【答案】(1)光伏发电不稳定,夏季降水天数多,光照不足,具有季节变化大的“短板”;毕节海拔较高,风力资源丰富,引进风力发电项目,可以与光伏发电实现互补,确保全年供电稳定。
(2)提供清洁能源,增加能源供给量;调整能源生产结构,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有利于优化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保障地区的能源安全及环境安全;可保障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等。
(3)不利影响:破坏植被;噪声污染;影响鸟类迁徙等。
应对措施:选址尽量选在人烟稀少处,以降低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通过改进技术水平,降低发电机的噪声;选址时尽量避开鸟类的栖息地和迁徙路线;施工建设时注意对植被的保护等。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分析】(1)根据毕节市气候条件图可知,毕节市夏季降水量大,降水的天数多,因此光照不足,光伏发电不稳定,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根据毕节市位置图中的等高线分布分析可知,毕节市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海拔较高,风力资源较丰富。发展风力发电项目,可以与光伏发电实现互补,从而保障全年供电的稳定。
(2)风能和太阳能都属于清洁能源,利用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可增加毕节市的能源供给量;由材料“近年来,新能源在毕节市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截至2022年3月底,全市新能源装机总容量已达到524.89万千瓦时,占全省新能源装机总量的38.17%,占全市电力装机总量的33%。”可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可以调整毕节市能源生产结构,从而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也有利于当地的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能够保障当地的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随着新能源在毕节市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能够保障毕节市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3)“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建设,会对当地的植被造成破坏,同时发电厂也会对附近的居民产生噪声污染;根据“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模式图可以推测出,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风电场会给鸟类迁徙带来巨大威胁,白天迁徙的鸟类往往需要飞得更高以躲避风力发电涡轮机组,而当它们绕开或飞跃山峰时往往会距离山顶很近,从而更容易接近风力发电场,增加了发生碰撞的机率。因此“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要尽量选择在人烟稀少的地区,以降低噪声对附近居民产生的噪声污染。另外还可以通过改进技术水平,降低发电机的噪声,从而减轻噪声对附近居民区的影响;选址时尽量避开鸟类的栖息地和迁徙路线,以此来降低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建设对鸟类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对当地植被的保护,尽量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点评】风力资源属于清洁可再生资源,对环境的污染小,且分布的范围广,但风力资源分布不均匀,如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且风力资源能量分散,不稳定,难以储存。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能量分散,受天气影响大,稳定性差。
23.【答案】(1)地处阿尔泰山区,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夏季多高山冰雪融水;水源补给充足。该地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2)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离苏联近,水运便利,运输成本低;水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
(3)原因:缓解稀土资源衰竭的速度;增加我国稀土资源的战略储备,保障国家的稀土资源安全;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影响:利: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弊:当地就业岗位减少,经济发展滞缓。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可可托海地区阿尔泰山西南部,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夏季阿尔泰山多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水源补给充足。可可托海地区地处阿尔泰山,气候湿润,降水相对较多,冰雪融水补给充足,使得该区域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茂密。
(2)根据材料,可可托海三号矿“有钽、铌、铍等86种矿产品,储量位居我国前列。”可推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可可托海三号矿所在区域距离苏联较近,且靠近额尔齐斯河,水运便利运量较大,可降低运输成本,该区域水源充足,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条件,当时中苏关系友好,有国家政策扶持。
(3)国家关闭可可托海三号矿坑的可能原因需要结合生态环境和国家资源安全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可知,三号矿坑矿产资源丰富,战略价值较高,因此关闭三号矿坑可以缓解我国稀土等战略资源衰竭的速度,增加我国稀土资源的战略储备,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保障了我国的资源安全;减少矿产开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稳定。关闭矿坑开发的影响也是两面的,关闭矿坑可以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但是关闭矿坑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减少就业岗位,影响居民收入。
【点评】气候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24.【答案】(1)整体地势西南高,中、东部低;以山地、平原为主;山地分布于西南部,平原位于中东部。
(2)拥有面积较为广阔的森林草原带,枯枝落叶较多,提供大量有机质;纬度较高,气温低,微生物活性弱,对有机质分解较慢;大量有机质积存于土壤,形成肥力较高的黑土。
(3)油气运输方向和运输量可能减少,对部分地区,尤其是欧洲地区能源运输及供应安全造成威胁,存在构成能源供应危机的风险;对俄罗斯油气行业发展造成打击,影响其在建中管道的建设;增加管道维护及运输管理难度;促使俄罗斯提升其余油气运输方式比重,如海运;油气运输的运费可能会大幅度提升。
(4)影响在乌企业的投资安全性;乌克兰投资环境恶化影响中国企业投资积极性;对我国油气、农业等企业造成打击,对依赖工业原料的高新科技企业发展造成影响,不利于发展对乌贸易;对依托“一带一路”的相关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知识点】成土因素;分层设色图的判读;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分析设问,本题考查地形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等角度作答。读材料二乌克兰地形示意图可知,西南主要为山脉和高地,中、东部主要为低地和平原,整体地势西南高,中、东部低;地形类型以山地、平原为主;山地分布于西南部,平原位于中东部。
(2)分析设问,本题考查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气候、生物量等角度作答。读材料三示意图可知,乌克兰黑土主要分布区拥有面积较为广阔的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生物量大,枯枝落叶较多,提供大量有机质;读图又知,纬度较高,气温低,微生物活性弱,对有机质分解较慢,从而使大量有机质积存于土壤,形成肥力较高的黑土。
(3)材料四信息“俄罗斯天然气管道示意图”提示,俄罗斯是天然气输出国,欧洲地区是俄罗斯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地区,为保障出口,俄罗斯修建了多条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包括图中已建成的天然气管道和计划中的天然气管道,其中大部分经过乌克兰,当俄乌冲突,油气运输方向和运输量可能减少,对部分地区,尤其是欧洲地区能源运输及供应安全造成威胁,存在构成能源供应危机的风险;油气运输方向和运输量的减少,对俄罗斯油气行业发展造成打击,影响其在建中管道的建设;增加管道维护及运输管理难度;促使俄罗斯提升其余油气运输方式比重,如海运;油气运输的运费可能会大幅度提升。
(4)俄乌冲突使乌克兰投资环境恶化,影响在乌企业的投资安全性;影响中国企业投资积极性;根据材料四及以上(3)题的分析,当俄乌冲突,从俄乌地区出口的油气运输方向和运输量可能减少,对我国国内依赖油气的企业造成打击,俄乌冲突使芯片的主要制作原材料供应链混乱或断裂,使我国对依赖工业原料的高新科技企业发展造成影响,不利于发展对乌贸易;材料二、三以及(1)、(2)题的分析提示,地形和土壤里与粮食种植,乌克兰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俄乌冲突会使该国粮食出口受到影响,对我国农业等企业造成打击;俄乌冲突促使俄罗斯提升其余油气运输方式比重,如海运,这对依托“一带一路”的相关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点评】一、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1、母质因素:经风化作用形成的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它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产生重要的作用。
2、气候因素:直接影响是对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造成影响;间接影响是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以及植被类型等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3、生物因素: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中植物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4、地形因素:主要是通过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而间接地影响土壤形成。如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因素:母质、地形、气候和生物等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都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变化。
6、人类活动因素:主要影响是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在农业生产活动,通过耕耘最终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
二、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对策:
拓展石油供应渠道;保障石油运输安全〔运输方式多样化〕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使用多种能源,有效开发替代能源;尽快建立石油安全储备战略体系,增加安全系数;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建立多元化海外石油供应体系。
25.【答案】(1)湖泊服务功能降低具体表现为:湖泊调节能力降低,干旱频率增加或降水变率大,湖底裸露出盐碱滩,加剧风沙侵蚀,危害农田、草原和村舍;湖泊供给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遭受灭顶之灾,已严重威胁渔民及农牧民的生存。
原因∶查干湖地处农牧过渡带,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水源断绝后,湖泊大面积萎缩,难以自我修复,人工修建引水工程,可更快修复湖泊生态系统,事实证明效果良好。
(2)核心区的主要功能:野生鸟类及植物分布密集,具有典型性或特有性,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储存库(生物多样性丰富);原生湖泊自然环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保证野生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进化(天然);是理想的科研场所。
(3)在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要减少人类活动干扰,在核心区和缓冲区禁止从事旅游和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外围,可以进行对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对象不构成威胁的活动,如旅游、参观考察,还可以按规定从事一些生产活动,保留少量居民点、旅游设施,但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旅游项目。
【知识点】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湖泊属于湿地资源,湿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提供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净化水体;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查干湖的作用主要为调节气候和提供水源。由材料“湖泊干涸”可知,查干湖水源枯竭,导致湖泊调节气候的能力降低,造成当地干旱频率增加或降水变率大,使得湖底盐碱滩出露,风沙侵蚀作用加剧,危害周围的农田、草原和村舍;由“湖泊干涸”可知,湖泊提供水源的能力大大降低。查干湖大面积萎缩,野生鸟类的栖息地和食物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干涸限制了渔业资源发展,严重威胁渔民的生存环境,也不能给牧民提供生活和生产水源,严重影响农牧民的生存。人工修复的原因:由于该区域地处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本来就脆弱,再加上补给水源逐年减少,最终导致湖泊干涸,湖泊自身难以修复,故答案为:人工修建引水工程,快速引水至湖泊,为湖泊提供水源,使湖泊生态系统快速恢复。
(2)自然保护区分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核心区是最重要的地段,主要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保存最好的地方,是保护对象最典型最集中的地方,“湖区水草丰美,栖息着上百种鸟类”,所以查干湖核心区具有典型性或特有性,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储存库,很好地维持着湖区生物多样性;原生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越高,其抵抗力和稳定性越高,越能保证野生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进化(天然);湖区“栖息着上百种鸟类”,说明核心区野生动植物分布密集,是相关科研人员研究生态系统稳定性、群落演替规律和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场所。
(3)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时,首要原则是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而且,核心区是保护区最重要的地段,主要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保存最好的地方,是保护对象最典型最集中的地方,严禁任何方式的干扰与破坏;缓冲区对核心区起到保护和缓冲作用,是核心区和试验区的过渡地带,因此,缓冲区也要重点保护,禁止任何方式的干扰与破坏,让其更好地发挥对核心区的保护作用;试验区是保护区中人类活动相对频繁的区域。所以,在查干湖开展旅游活动时,核心区和缓冲区禁止从事任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避免对核心区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破坏;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外围,离核心区相对较远,所以可以适当进行对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对象不构成威胁的活动,例如旅游、参观考察,还可以按保护区的相关规定从事一些生产活动,保留少量居民点和旅游设施,但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旅游项目。
【点评】湿地的功能:①经济效益:提供水资源、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等;②生态功能: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1 / 1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全册综合测试题 (B卷)
一、单选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单元测试题))金门岛地处厦门湾,距厦门市约10千米,岛屿面积151.65平方千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岛内水资源严重匮乏。2018年8月5日,福建省晋江市向金门岛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供水工程设计者将陆地部分的开放式明渠改为地下管道。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致使金门岛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根本原因是( )
A.储水条件差 B.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C.水污染严重 D.受副高控制,降水量少
2.工程设计者将陆地部分的开放式明渠改为地下管道的原因可能是( )
A.减少对地表生产、生活的影响 B.减少蒸发,提高资源利用率
C.减少水体下渗 D.便于渠水自流
【答案】1.A
2.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②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减少。
1.根据材料可知,金门岛面积仅有151.65平方千米,由于该岛屿面积小,且该岛屿地形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储水条件差,排水速度快,下渗少,因此水资源短缺;金门岛地处厦门湾,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全门长期缺水导致人口、产业严重外流,经济不振,因此不是经济发达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岛内水资源严重匮乏主要是自然原因,水污染严重不是根本原因。A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2.工程建设无论是明渠还是地下管道都对地表生产生活有影响,都不利于水体下渗和自流,这些都不是主要目的。该岛屿地处低纬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工程设计者将陆地部分的开放式明渠改为地下管道可以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同步练习)近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透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
读下图并完成各题。
3.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青藏高原上空
4.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增多,许多地方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与堆积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垃圾占据了大量土地,并持续向水、大气释放有害物质,使水体水质、大气质量恶化,危及人体健康。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 )
①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
②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会使水体遭到污染
③垃圾经过风化、雨淋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一些有毒液体就会渗入土壤,破坏土质
④垃圾经过强光照射,会逸出氟氯烃,影响臭氧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3.B
4.A
【知识点】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解析】【点评】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向环境排放了过多的有害物质,超越了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使这些有害物质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聚集,其浓度达到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程度。臭氧层空洞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小处,是臭氧层缺失处。而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大处,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太阳紫外线辐射大部被其吸收。
3.图中纬度向南增加为南半球,经度向西增加为西经,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地位于南美洲南端,距离南极地区较近,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南极上空,B正确。故答案为:B。
4.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①正确。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会使水体遭到污染,②正确。垃圾经过风化、雨淋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一些有毒液体就会渗入土壤,破坏土质,③正确。垃圾经过强光照射,不一定会逸出氟氯烃,影响臭氧层,④不正确。故答案为:A。
(2022高二下·滕州期中)墨西哥城位于19°N,在海拔约2250米的盆地中(下图),该市有2000余万人口,3.5万家工厂,约有300万辆汽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①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
②盆地地形,污染气体不易扩散
③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大
④受温室效应影响,多气旋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属于缓解墨西哥城光化学烟雾污染合理措施的是( )
A.炸开南、北两端山地,形成南北通风道,减轻污染
B.控制城市人口,限制汽车尾气排放,治理工厂废气
C.大力发展城市道路设施的建设,提高汽车通行能力
D.污染期间严格禁止私人汽车出行和工厂的生产活动
【答案】5.A
6.B
【知识点】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解析】【点评】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1.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如工厂上脱硫工艺,减少粉尘排放等等;
2.采取集中供热等措施,节约能源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多植树造林,改善下垫面,减少风吹尘;
4.鼓励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能源浪费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等的排放;
5.区域协同控制,大气污染不是一个城市的问题,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污染物会输送到其周边。
5.光化学烟雾是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体在太阳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致,因此本题应从氮氧化物等的排放、聚集以及较强的太阳辐射方面来考虑。墨西哥城属热带草原气候,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份为干季,降水少,晴天多。墨西哥城市分布在地势低洼的盆地中,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并且谷地容易出现逆温加剧污染物聚积。人口众多,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大。①②③对,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升高,与该光化学烟雾现象没有直接关系。气旋会带来阴雨天气,影响太阳辐射,④错。故答案为:A。
6.解决该城市光化学烟雾危害的措施首先应从光化学烟雾的气体来源入手,结合材料可知:控制城市人口,限制汽车尾气排放,治理工厂废气,B正确。炸开南、北两端山地工程量太大,不合理,A错。大力发展城市道路设施的建设,提高汽车通行能力会增加排放量,C不合理。严格禁止私人汽车出行和工厂的生产活动不现实,D不合理。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7.(2019高二下·濮阳期末)下图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青尼罗河流域相比,白尼罗河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是( )
A.落差大、峡谷多,水能丰富 B.结冰期短,发电时间长
C.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 D.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
(2)关于尼罗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的说法,可信的是( )
A.板块挤压抬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B.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后退
C.中上游修建水库,对海岸线没有影响
D.全球气候变暖,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答案】(1)D
(2)B
【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海岸线与海岸带
【解析】【分析】解:(1)根据图形信息,青尼罗河比白尼罗河落差大,由此可得A错误。它们都没有结冰期,B错误。落差小,不利于河流梯级开发,C错误。由于白尼罗河来源赤道地区,因此汛期长,有维多利亚湖调节,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D正确。(2)尼罗河最终流向地中海,地中海地区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带,在欧洲南部形成隆起山脉,不是非洲尼罗河隆起,A错;尼罗河上修建水库,流向下游和三角洲的水量、泥沙量减少,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后退,B正确,C错;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萎缩,D错。选B正确。
【点评】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个河流系统。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白尼罗河发源于赤道多雨区,水量丰富而又稳定。但在流出高原,进入盆地后,由于地势极其平坦,水流异常缓慢,水中繁生的植物也延滞了水流前进,在低纬干燥地区的阳光照射下蒸发强烈,从而损耗了巨额水量,能流到下游的水很少。白尼罗河在与青尼罗河会合处的年平均流量为每秒890立方米,大约是青尼罗河的一半。尼罗河下游 水量主要来自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索巴特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其中以青尼罗河为最重要。
(2022高二上·东源竞赛)可燃冰被视为21世纪新型绿色能源,科学家估计,全球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可供人类使用约1000年。2021年4月7日,我国首台海底可燃冰资源勘探和开采设备——“海牛Ⅱ号”在南海海域超2000米水深处成功下钻231米,标志着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回答问题。
8.“海牛Ⅱ号”的研发和应用,利于我国( )
A.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增加土地资源供给
B.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海洋经济
C.提高海洋资源勘采技术,保障能源安全
D.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
9.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存在于低温高压的环境中,如果开采不当,会导致可燃冰挥发,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A.加剧温室效应 B.产生海啸等灾害
C.直接污染海水 D.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8.C
9.A
【知识点】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解析】【点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动力资源、水资源、空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包括围海造地、滩涂利用、浅海养殖、跨海架桥、开凿海底隧道、海洋运输、建人工岛、发展海洋旅游业等。
8.“海牛Ⅱ号”是海底可燃冰资源勘探和开采的设备,是用来开发海洋矿产资源,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C正确。“海牛Ⅱ号”主要是利于海洋矿产资源,不是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A、B错误。海洋矿产资源的开采会破坏海底生态环境,D错误。故答案为:C。
9.根据题意,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为温室气体。若挥发,则大气中的甲烷含量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A正确。海啸主要是有海底火山和海底地震等导致,B错误。甲烷没有污染性,不是污染物,不会直接污染海水,C错误。可燃冰挥发会进入大气,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不会对海洋产生威胁,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高三上·牡丹江月考)《史记》中记载的“井渠”,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坎儿井。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古老的水平集水工程,多建于山麓、冲积扇地带。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如今仍浇灌着大片良田。如图为坎儿井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是( )
A.雨水 B.冰雪融水 C.湖泊水 D.河流水
11.坎儿井属于地下暗渠引水,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节约建设成本 B.利用地势自流灌溉
C.避免水分大量蒸发 D.保证水质不受污染
【答案】10.B
11.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点评】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
①雨水补给:如季风气候河流汛期在夏秋季节;地中海气候区河流汛期在冬季。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如东北地区的春汛。(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进入河流)
③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如西北地区,夏季汛期,冬季封冻,小河断流。
④湖泊水和地下水:如河流枯水期时,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
10.图中所反映的是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新疆地区,这个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河流、湖泊水、地下水的主要水源补给形式是冰雪融水补给,B正确,排除ACD。故答案为:B。
11.新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坎儿井属地下暗渠引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最大的优点是避免水分大量蒸发,C正确。建设成本较明渠引水高,A错误;自流灌溉主要与地势有关,与地下暗渠引水没有关系,B错误;地下暗渠引水不能保证水质不受污染,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三上·安阳开学考)对传统电气化进行全面升级,实施再电气化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再电气化包括两个环节:一是生产环节,二是消费环节。下图示意实施再电气化的基本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从生产环节看,再电气化主要体现为( )
A.直接用于消费的能源增加 B.用于发电的能源占比提升
C.化石能源发电量快速下降 D.非化石能源占比保持稳定
13.推进消费环节再电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产业结构 B.人口数量 C.科技水平 D.消费需求
【答案】12.B
13.C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碳循环;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和会议采用。碳中和能够推动绿色的生活、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
12.由题意可知,生产环节的再电气化主要表现为直接用于终端消费的能源比例降低,用于发电的能源占比提升,A错误,B正确。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要求下,化石能源发电量会下降,但有个渐进过程,不会快速下降;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将提升,CD错误。故答案为:B。
13.若要使电能成为终端消费的主要能源,首先应当提高科技水平,对日前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用能进行改造,尤其是对过去不能使用电能的产业进行技术革新和电气化改造。C正确;人口数量与消费环节再电气化无关;相对科技水平,产业结构、消费需求对于推进消费环节再电气化作用更小,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三上·安徽开学考)碳中和(下图)是指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掉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2021年两会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地壳物质循环中,能够吸收碳的形成过程是( )
A.侵人岩的形成过程 B.喷出岩的形成过程
C.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D.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15.国家提出“碳中和”,主要是为了( )
A.减缓土壤酸化 B.减少资源开发
C.消除雾霾污染 D.减缓气候变暖
【答案】14.C
15.D
【知识点】碳循环
【解析】【点评】一、岩石圈物质循环发生过程:
岩浆是来自上地幔软流圈及地壳局部地段的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温熔融状物质。它通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通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变成沉积岩,沉积岩和岩浆岩通过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变质岩、沉积岩和岩浆岩最后通过重熔再生又成为岩浆。
二、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植树造林,保护植被;④调整产业结构;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⑥加强国际合作; ⑦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14.在地壳物质循环中,死亡生物体以及其他各种含碳物质不停地以沉积物的形式在岩石圈中沉积,属于吸收碳的自然过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C正确。侵入岩和喷出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不能吸收碳,变质作用的过程也不能吸收碳,ABD错误。故答案为:C。
15.实施“碳中和”,其主要目的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减缓全球变暖趋势,D正确;土壤酸化主要是空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增多,产生的酸雨而致;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无关,AC错误;并不是为了减少资源开发,B错误;故答案为:D。
(2022高三上·玉溪开学考)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为首期“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行动。具体内容为:用户通过步行替代开车、在线缴纳水电煤、网络购票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绿色能量”,用来在手机里养大一棵棵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支付宝蚂蚁森林和公益合作伙伴就会在地球上种下一棵真树,或守护相应面积的保护地,以培养和激励用户的低碳环保行为。2019年9月19日,中国“蚂蚁森林”项目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该公益活动主要针对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和全球气候变暖 B.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C.土地荒漠化和全球气候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水土流失
17.截至2019年8月,蚂蚁森林已累计种植和维护真树1.22亿棵,主要种植于内蒙古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甘肃武威等地,这些树的主要功能是( )
A.保持水土 B.涵养水源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18.在上述地区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的植物可能是( )
A.橡胶树 B.椰子树 C.沙拐枣 D.棕榈树
【答案】16.C
17.C
18.C
【知识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森林的开发与保护;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森林的主要功能有:(1)经济功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木材和其他林产品;(2)环境功能: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稳定大气成分,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16.根据生活实际可知,蚂蚁森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甘肃武威等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是草原向荒漠过渡地带,因此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因过度放牧和过度用水导致的土地荒漠化;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状况,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7.由上题可知内蒙古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甘肃武威等地土地荒漠化严重,蚂蚁森林已累计种植和维护真树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缓解土地荒漠化,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8.上述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严重,土壤贫瘠,严重缺水,在这些地区适合种植梭梭树、沙棘、沙柳、樟子松等,C正确;橡胶树、椰子树、棕榈树属于热带树木,需水量大,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二下·安徽期末)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我国的目标是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指我国在2060年前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清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下图为我国2020年发电量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我国煤电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资源丰富 B.煤炭分布范围
C.煤电技术成熟 D.煤电效率高
20.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今后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是( )
①太阳能②风能③地热能④核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为使我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取消煤炭燃料②提高能源利用率③购买碳排放权④优化产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9.A
20.A
21.D
【知识点】能源利用结构的变化;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主要措施:(1)节能:主要包括降低化石燃料依赖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效率。减排主要包括乘坐公共交通,节能减排。效率提高主要是指提高能源生产、转化、运输、储存和利用的效率。(2)移除:主要包括物理去除和生物移除。物理移除是碳的捕获、储存和利用技术。生物去除是通过各种植物和土壤来固定植物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3)替代: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能源电力行业为例,即清洁能源发电代替化石能源发电,用电代替化石能源消耗。
19.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是煤电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A正确。煤炭分布范围、煤电技术、煤电效率对煤电占比高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长江中下游沿海地区风力较大,风能资源丰富;该地太阳能资源丰富,尤其是夏季伏旱时,太阳能资源尤为丰富,①②A正确。核泄漏对环境污染大,当地地壳稳定,地热能不丰富,③④错误,BCD错误。故答案为:A。
21.“碳中和是指我国在2060年前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清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可知,减少我国碳的排放量,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及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高能耗产业,②④D正确。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不能完全取消煤炭的使用,购买碳排放权也会对全球产生影响,故①③错误,ABC错误。故答案为:D。
二、图文分析题
22.(2022高三上·安徽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第一季度,贵州省毕节市新能源发电总量达19.91亿千瓦时,占全省新能源发电总量的40.36%,为全省之最,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2.97%,增速为全省最快。近年来,新能源在毕节市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截至2022年3月底,全市新能源装机总容量已达到524.89万千瓦时,占全省新能源装机总量的38.17%,占全市电力装机总量的33%。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建设,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下图示意毕节市位置、气候条件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模式。
(1)毕节市同时发展两种新能源,请解释原因。
(2)说明毕节市建设“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3)指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建设给区域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答案】(1)光伏发电不稳定,夏季降水天数多,光照不足,具有季节变化大的“短板”;毕节海拔较高,风力资源丰富,引进风力发电项目,可以与光伏发电实现互补,确保全年供电稳定。
(2)提供清洁能源,增加能源供给量;调整能源生产结构,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有利于优化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保障地区的能源安全及环境安全;可保障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等。
(3)不利影响:破坏植被;噪声污染;影响鸟类迁徙等。
应对措施:选址尽量选在人烟稀少处,以降低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通过改进技术水平,降低发电机的噪声;选址时尽量避开鸟类的栖息地和迁徙路线;施工建设时注意对植被的保护等。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分析】(1)根据毕节市气候条件图可知,毕节市夏季降水量大,降水的天数多,因此光照不足,光伏发电不稳定,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根据毕节市位置图中的等高线分布分析可知,毕节市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海拔较高,风力资源较丰富。发展风力发电项目,可以与光伏发电实现互补,从而保障全年供电的稳定。
(2)风能和太阳能都属于清洁能源,利用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可增加毕节市的能源供给量;由材料“近年来,新能源在毕节市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截至2022年3月底,全市新能源装机总容量已达到524.89万千瓦时,占全省新能源装机总量的38.17%,占全市电力装机总量的33%。”可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可以调整毕节市能源生产结构,从而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也有利于当地的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能够保障当地的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随着新能源在毕节市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能够保障毕节市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3)“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建设,会对当地的植被造成破坏,同时发电厂也会对附近的居民产生噪声污染;根据“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模式图可以推测出,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风电场会给鸟类迁徙带来巨大威胁,白天迁徙的鸟类往往需要飞得更高以躲避风力发电涡轮机组,而当它们绕开或飞跃山峰时往往会距离山顶很近,从而更容易接近风力发电场,增加了发生碰撞的机率。因此“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要尽量选择在人烟稀少的地区,以降低噪声对附近居民产生的噪声污染。另外还可以通过改进技术水平,降低发电机的噪声,从而减轻噪声对附近居民区的影响;选址时尽量避开鸟类的栖息地和迁徙路线,以此来降低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建设对鸟类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对当地植被的保护,尽量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点评】风力资源属于清洁可再生资源,对环境的污染小,且分布的范围广,但风力资源分布不均匀,如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且风力资源能量分散,不稳定,难以储存。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能量分散,受天气影响大,稳定性差。
23.(2023高三上·杭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可可托海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的东北边缘(如图),阿尔泰山脉东端的南麓,额尔齐斯河的源头。可可托海,哈萨克语的意思为“绿色的丛林”,蒙古语意为“蓝色的河湾”。
材料二:可可托海镇有世界著名的“三号”矿坑,被世界公认为稀有金属“天然陈列馆”,有钽、铌、铍等86种矿产品,储量位居我国前列。1950年,苏联货轮经额尔齐斯河涌进布尔津港,大规模开采三号矿坑。该矿坑是一个顶部大、底部小,螺旋向下缩小的倒锥形巨大矿坑,深200米,长250米,宽24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坑。在鼎盛时期可可托海镇被誉为西部的“小上海”。
材料三:1999年11月,虽然“三号”矿坑还具有很大开发价值,但我国仍决定关闭这个运行了半个世纪的矿坑。下图2、图3分别是可可托海地形、三号矿坑图。
(1)简析可可托海水资源充足、森林茂密的原因。
(2)分析可可托海三号矿吸引当时苏联开发的有利区位条件。
(3)推测国家关闭可可托海三号矿坑的可能原因,并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评价可可托海三号矿坑关闭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答案】(1)地处阿尔泰山区,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夏季多高山冰雪融水;水源补给充足。该地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2)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离苏联近,水运便利,运输成本低;水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
(3)原因:缓解稀土资源衰竭的速度;增加我国稀土资源的战略储备,保障国家的稀土资源安全;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影响:利: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弊:当地就业岗位减少,经济发展滞缓。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可可托海地区阿尔泰山西南部,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夏季阿尔泰山多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水源补给充足。可可托海地区地处阿尔泰山,气候湿润,降水相对较多,冰雪融水补给充足,使得该区域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茂密。
(2)根据材料,可可托海三号矿“有钽、铌、铍等86种矿产品,储量位居我国前列。”可推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可可托海三号矿所在区域距离苏联较近,且靠近额尔齐斯河,水运便利运量较大,可降低运输成本,该区域水源充足,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条件,当时中苏关系友好,有国家政策扶持。
(3)国家关闭可可托海三号矿坑的可能原因需要结合生态环境和国家资源安全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可知,三号矿坑矿产资源丰富,战略价值较高,因此关闭三号矿坑可以缓解我国稀土等战略资源衰竭的速度,增加我国稀土资源的战略储备,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保障了我国的资源安全;减少矿产开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稳定。关闭矿坑开发的影响也是两面的,关闭矿坑可以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但是关闭矿坑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减少就业岗位,影响居民收入。
【点评】气候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24.(2022高三上·安徽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地时间2月24日清晨发表电视讲话称,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月24日宣布,乌克兰全国进入战时状态。当天晚些时候,泽连斯基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乌克兰与俄罗斯断交。
材料二:图为“乌克兰地形示意图”。
材料三:图为“乌克兰黑土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图为“俄罗斯天然气管道示意图”。
(1)根据材料二说明乌克兰地形特点。
(2)根据材料三分析乌克兰黑土形成的因素。
(3)根据材料四简述俄乌冲突对油气运输的影响。
(4)综合材料分析俄乌冲突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答案】(1)整体地势西南高,中、东部低;以山地、平原为主;山地分布于西南部,平原位于中东部。
(2)拥有面积较为广阔的森林草原带,枯枝落叶较多,提供大量有机质;纬度较高,气温低,微生物活性弱,对有机质分解较慢;大量有机质积存于土壤,形成肥力较高的黑土。
(3)油气运输方向和运输量可能减少,对部分地区,尤其是欧洲地区能源运输及供应安全造成威胁,存在构成能源供应危机的风险;对俄罗斯油气行业发展造成打击,影响其在建中管道的建设;增加管道维护及运输管理难度;促使俄罗斯提升其余油气运输方式比重,如海运;油气运输的运费可能会大幅度提升。
(4)影响在乌企业的投资安全性;乌克兰投资环境恶化影响中国企业投资积极性;对我国油气、农业等企业造成打击,对依赖工业原料的高新科技企业发展造成影响,不利于发展对乌贸易;对依托“一带一路”的相关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知识点】成土因素;分层设色图的判读;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分析设问,本题考查地形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等角度作答。读材料二乌克兰地形示意图可知,西南主要为山脉和高地,中、东部主要为低地和平原,整体地势西南高,中、东部低;地形类型以山地、平原为主;山地分布于西南部,平原位于中东部。
(2)分析设问,本题考查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气候、生物量等角度作答。读材料三示意图可知,乌克兰黑土主要分布区拥有面积较为广阔的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生物量大,枯枝落叶较多,提供大量有机质;读图又知,纬度较高,气温低,微生物活性弱,对有机质分解较慢,从而使大量有机质积存于土壤,形成肥力较高的黑土。
(3)材料四信息“俄罗斯天然气管道示意图”提示,俄罗斯是天然气输出国,欧洲地区是俄罗斯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地区,为保障出口,俄罗斯修建了多条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包括图中已建成的天然气管道和计划中的天然气管道,其中大部分经过乌克兰,当俄乌冲突,油气运输方向和运输量可能减少,对部分地区,尤其是欧洲地区能源运输及供应安全造成威胁,存在构成能源供应危机的风险;油气运输方向和运输量的减少,对俄罗斯油气行业发展造成打击,影响其在建中管道的建设;增加管道维护及运输管理难度;促使俄罗斯提升其余油气运输方式比重,如海运;油气运输的运费可能会大幅度提升。
(4)俄乌冲突使乌克兰投资环境恶化,影响在乌企业的投资安全性;影响中国企业投资积极性;根据材料四及以上(3)题的分析,当俄乌冲突,从俄乌地区出口的油气运输方向和运输量可能减少,对我国国内依赖油气的企业造成打击,俄乌冲突使芯片的主要制作原材料供应链混乱或断裂,使我国对依赖工业原料的高新科技企业发展造成影响,不利于发展对乌贸易;材料二、三以及(1)、(2)题的分析提示,地形和土壤里与粮食种植,乌克兰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俄乌冲突会使该国粮食出口受到影响,对我国农业等企业造成打击;俄乌冲突促使俄罗斯提升其余油气运输方式比重,如海运,这对依托“一带一路”的相关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点评】一、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1、母质因素:经风化作用形成的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它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产生重要的作用。
2、气候因素:直接影响是对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造成影响;间接影响是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以及植被类型等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3、生物因素: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中植物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4、地形因素:主要是通过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而间接地影响土壤形成。如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因素:母质、地形、气候和生物等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都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变化。
6、人类活动因素:主要影响是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在农业生产活动,通过耕耘最终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
二、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对策:
拓展石油供应渠道;保障石油运输安全〔运输方式多样化〕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使用多种能源,有效开发替代能源;尽快建立石油安全储备战略体系,增加安全系数;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建立多元化海外石油供应体系。
25.(2022高三上·重庆市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是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区水草丰美,栖息着上百种鸟类,蒙古族古老的渔猎文化传承至今。1962年霍林河修建了几座大型水库,查干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逐年减少,到1974年,湖泊干涸,查干湖处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水的丧失引发环境要素连锁变化,使查干湖成为危害当地的“害湖”。1976年,当地政府(前郭县)动员民众,修建了一条”草原运河”——引松人工河,水的滋养,使查干湖恢复了”天然宝库”的美称,2007年,查干湖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左为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图,图右示意引松工程。
(1)说明查干湖水源枯竭导致湖泊服务功能降低的具体表现,并指出人们选择人工修复而不是自然修复的原因。
(2)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分为三个功能区,请阐述核心区的主要功能。
(3)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内是否可以开展旅游活动请给予解释。
【答案】(1)湖泊服务功能降低具体表现为:湖泊调节能力降低,干旱频率增加或降水变率大,湖底裸露出盐碱滩,加剧风沙侵蚀,危害农田、草原和村舍;湖泊供给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遭受灭顶之灾,已严重威胁渔民及农牧民的生存。
原因∶查干湖地处农牧过渡带,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水源断绝后,湖泊大面积萎缩,难以自我修复,人工修建引水工程,可更快修复湖泊生态系统,事实证明效果良好。
(2)核心区的主要功能:野生鸟类及植物分布密集,具有典型性或特有性,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储存库(生物多样性丰富);原生湖泊自然环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保证野生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进化(天然);是理想的科研场所。
(3)在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要减少人类活动干扰,在核心区和缓冲区禁止从事旅游和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外围,可以进行对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对象不构成威胁的活动,如旅游、参观考察,还可以按规定从事一些生产活动,保留少量居民点、旅游设施,但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旅游项目。
【知识点】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湖泊属于湿地资源,湿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提供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净化水体;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查干湖的作用主要为调节气候和提供水源。由材料“湖泊干涸”可知,查干湖水源枯竭,导致湖泊调节气候的能力降低,造成当地干旱频率增加或降水变率大,使得湖底盐碱滩出露,风沙侵蚀作用加剧,危害周围的农田、草原和村舍;由“湖泊干涸”可知,湖泊提供水源的能力大大降低。查干湖大面积萎缩,野生鸟类的栖息地和食物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干涸限制了渔业资源发展,严重威胁渔民的生存环境,也不能给牧民提供生活和生产水源,严重影响农牧民的生存。人工修复的原因:由于该区域地处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本来就脆弱,再加上补给水源逐年减少,最终导致湖泊干涸,湖泊自身难以修复,故答案为:人工修建引水工程,快速引水至湖泊,为湖泊提供水源,使湖泊生态系统快速恢复。
(2)自然保护区分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核心区是最重要的地段,主要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保存最好的地方,是保护对象最典型最集中的地方,“湖区水草丰美,栖息着上百种鸟类”,所以查干湖核心区具有典型性或特有性,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储存库,很好地维持着湖区生物多样性;原生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越高,其抵抗力和稳定性越高,越能保证野生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进化(天然);湖区“栖息着上百种鸟类”,说明核心区野生动植物分布密集,是相关科研人员研究生态系统稳定性、群落演替规律和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场所。
(3)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时,首要原则是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而且,核心区是保护区最重要的地段,主要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保存最好的地方,是保护对象最典型最集中的地方,严禁任何方式的干扰与破坏;缓冲区对核心区起到保护和缓冲作用,是核心区和试验区的过渡地带,因此,缓冲区也要重点保护,禁止任何方式的干扰与破坏,让其更好地发挥对核心区的保护作用;试验区是保护区中人类活动相对频繁的区域。所以,在查干湖开展旅游活动时,核心区和缓冲区禁止从事任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避免对核心区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破坏;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外围,离核心区相对较远,所以可以适当进行对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对象不构成威胁的活动,例如旅游、参观考察,还可以按保护区的相关规定从事一些生产活动,保留少量居民点和旅游设施,但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旅游项目。
【点评】湿地的功能:①经济效益:提供水资源、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等;②生态功能: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