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一中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1. 孟德尔实验中,有关“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假说演绎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B. “提出问题”环节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C.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
D.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推理内容
2. 已知羊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观察羊的毛色(白毛和黑毛)遗传图解,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白毛
B. 图中三只黑羊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C. 图中四只白羊的基因型一定不同
D. Ⅲ-2与一只黑羊交配再生一只黑羊的机率为
3. 如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5、6、7、8互为非等位基因
B. 1与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C.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5、6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会交叉互换
D. 减数分裂结束后,基因2、4、6、8可出现在同一个精细胞中
4.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对图曲线理解错误的是( )
A. 图中BC段表示DNA复制 B. 图中b为有丝分裂
C. 图中LM处发生了受精作用 D. 相比正常体细胞,OP段染色体数目加倍
5. 某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分别用a,b,c表示此种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如图中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分别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 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B. 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C.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D.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7. 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同源区存在等位基因,非同源区不存在等位基因。下列关于性染色体上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Ⅰ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较多
B. 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父女可能均患病
C. Ⅱ区段上的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相同
D. Ⅲ区段上的遗传病,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
8. 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芦花和非芦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B、b基因决定。芦花雌鸡(ZBW)与非芦花雄鸡(ZbZb)杂交,子代( )
A. 都为芦花鸡 B. 都为非芦花鸡
C. 雄鸡为芦花鸡,雌鸡为非芦花鸡 D. 雄鸡为非芦花鸡、雌鸡为芦花鸡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9. 某种植物的果实有红色和黄色两种,果实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果实的黄色为显性性状
B. F1黄果植株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C. F1红果植株自交,后代红果:黄果约为1:1
D. 若F1中红果植株和黄果植株各占,则F2红果:黄果约为3:5
10. 如图为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几个时期的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精细胞形成过程的顺序为甲→丙→乙→丁
B. 图甲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C. 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
D. 图丙细胞中有两个四分体
11. 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血型 A B AB O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A. 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B. 他们生的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
C. 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觉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
D. 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0分)
12. 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交配组合 F1表现型
A:30对亲本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花 D:绿茎×紫茎 绿茎:紫茎=1:1
B:30对亲本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花 E:紫茎自交 全为紫茎
C:30对亲本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 F:绿茎自交 由于虫害,植株死亡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 ______ ,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 ______ 组.
(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有 ______ 种可能.
(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 ______ .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 ______ ,判断依据的是 ______ 组.
(5)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 ______ .
(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试解释: ______ .
13. 就H&M 宣称拒绝使用新疆棉花产品的言论在华引发广泛声讨和抵制浪潮一事,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3月25日表示,新疆地区的棉花是世界上最好的棉花之一,不用是相关企业的损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八团是首个彩棉实验基地,申请并获批“中国彩棉之乡”称号。棉花的花色由两对完全显性遗传的等位基因(分别用A、a 和B、b 表示)控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其花色遗传机制如图:
(1)棉花花色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 ______定律。
(2)亲本基因型为AaBb 的植株自花授粉产生子一代,则子一代的白色个体基因型为 ______;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______。
(3)一株开红花棉花的基因型有 ______种可能性。现有一株开白花棉花,如果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其基因型,可利用种群中基因型为 ______的纯合子与之杂交。
(4)棉花等植物杂交实验过程的基本环节:去雄→______→______→______。
(5)不是所有植物都需要去雄这一环节,例如喷瓜有雄性(G)、两性(g)、雌性(g-)三种性别,三个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G>g>g-,例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在喷瓜的群体中雄株的基因型有 ______种。若让基因型为gg-的两性植株进行自交,则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 ______。雄株Gg与雌株g-g-杂交子代中雄株所占比例为 ______。
14. 下列是有关某一动物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图1中BC段如果是有丝分裂分裂期发生于 (时期),如果是减数分裂分裂期发生于 (时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
(2)图2中 号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 号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3)就图2分析可知,2号细胞含有 条染色单体,有 个DNA,有 对同源染色体。该细胞处于 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
(4)3号细胞名称为 ,请画出次级卵母细胞图 。
15. 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型,性染色体上存在三个区段,红眼/白眼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用R、r表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有 对同源染色体,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 法(研究方法),将白眼基因与图中 染色体联系起来,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判断眼色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的理由是 。
(3)摩尔根当时是让白眼雄蝇与上图中F1红眼雌蝇进行测交,根据实验结果 (填“能”或“不能”)确定白眼基因位于Ⅰ区段上或是Ⅱ区段上。
(4)利用上述测交实验可得到白眼雌果蝇,与多只野生型(均为纯合子)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
若子一代 ,则果蝇眼色基因位于Ⅱ区段上;
若子一代 ,则果蝇眼色基因位于Ⅰ区段上。
(5)一对直刚毛的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直刚毛雌蝇:直刚毛雄蝇:焦刚毛雌蝇=1:2:1,判断控制直刚毛焦刚毛的基因位于 上。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假说演绎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A正确;
B、“提出问题”环节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B正确;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C正确;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D错误。
故选:D。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方法、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答案】C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白色和黑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白色对黑色是显性性状,A正确;
B、Ⅰ、Ⅱ白羊的基因型是杂合子,Ⅲ中白羊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B正确;
C、四只白羊,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C错误;
D、Ⅲ-2杂合子的概率是,与一只黑羊交配再生一只黑羊的机率为,D正确。
故选:C。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由遗传图可知,白羊与白羊杂交后代出现黑羊,因此黑色是隐性性状,白色是显性性状。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及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按照遗传规律进行概率计算。
3.【答案】B
【解析】解:A、1与2为相同基因,1与3、4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与5、6、7、8互为非等位基因,A错误;
B、1与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1与2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丝粒的分裂而分离,B正确;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即6、7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会交叉互换,C错误;
D、在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结束后,基因2与4、6与8都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精细胞中,D错误。
故选:B。
分析题图:图中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其中1和2、3和4、5和6、7和8都应该是相同基因。
本题模式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c阶段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其中ML表示受精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加倍,M点之后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解答】
A、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图中BC段表示DNA复制,导致核DNA含量加倍,A正确;
B、图中a为有丝分裂,b为减数分裂,B错误;
C、L→M点表示受精作用,受精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正确;
D、图中OP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故选:B。
5.【答案】D
【解析】解:(1)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只含1个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因此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0:1,即图②;
(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因此此时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染色体:DNA=1:1,即图④。
故选: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结 构 时 期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DNA分子数
有
丝
分
裂 间期 2n 0→4n 2n→4n
分裂期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4n 4n→0 4n
末期 4n→2n 0 4n→2n
减
数
分
裂 间期 2n 0→4n 2n→4n
减
Ⅰ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 4n 4n
末期 2n→n 4n→2n 4n→2n
减Ⅱ 前、中期 n 2n 2n
后期 n→2n 2n→0 2n
末期 2n→n 0 2n→n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柱形图,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答案】C
【解析】解:A、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即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
B、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即XAXa(红雌)×XaY(白雄)→1XAXa(红雌):1XaXa(白雌):1XAY(红雄):1XaY(白雄),后代雌雄中都有红眼和白眼,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错误;
C、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即XaXa(白雌)×XAY(红雄)→1XAXa(红雌):1XaY(白雄),后代雌果蝇是红眼,雄果蝇是白眼,因此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正确;
D、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即XAXa(红雌)×XAY(红雄)→1XAXA(红雌):1XAXa(红雌):1XAY(红雄):1XaY(白雄),后代红眼果蝇既有雌果蝇又有雄果蝇,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
故选:C。
分析题文: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性遗传,用A、a这对等位基因表示,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进行解题,难度适中。由于伴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要求雌雄果蝇的表现型不同,则雌果蝇必须是纯合子,由此进行判断即可。
7.【答案】C
【解析】解:
A、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A正确;
B、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父亲必定将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传给女儿,所以父女可能均患病,B正确;
C、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C错误;
D、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病,所以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所以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D正确。
故选:C。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即伴Y遗传。
本题以性染色体为素材,结合性染色体图,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伴X染色体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和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特别是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要求学生理解相关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能举例说明,并作出准确的判断。
8.【答案】C
【解析】解:根据题意,让芦花雌鸡(ZBW)与非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ZBZb(芦花)、ZbW(非芦花),所以后代雄性全部是芦花,雌性全部是非芦花。
故选:C。
分析题意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
已知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雌鸡基因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
本题考查了ZW型性别决定类型,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转换能力,难度适中。考生明确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
9.【答案】ABC
【解析】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红果对黄果为显性性状,A错误;
B、F1黄果是隐性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即其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B错误;
C、F1红果为杂合子,其植株自交后代红果:黄果约3:1,C错误;
D、若F1中红果植株(Aa)和黄果植株(aa)各占,则F2中红果所占的比例为,黄果所占的比例为,因此F2中红果:黄果约为3:5,D正确。
故选:ABC。
分析题图:子一代中红果自交,后代出现黄果,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红果是显性性状。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A、a,红果为AA或Aa,黄果为aa。
本题结合遗传图解,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各个个体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即可。
10.【答案】ACD
【解析】解:A、甲细胞为精原细胞,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丙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丁细胞为精细胞。因此精细胞形成过程的顺序为甲→丙→乙→丁,A正确;
B、图甲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图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此时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C正确;
D、1个四分体是由1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的,因此图丙细胞中含有两个四分体,D正确。
故选:ACD。
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染色体未复制),是精原细胞;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是次级精母细胞;丙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细胞中只有2条染色体,是精细胞。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重点考生精子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
11.【答案】ACD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二者婚配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IAiXhY=,A正确;
B、单独分析色盲,男性的基因型是,XhY,女性的基因型是XHXh,后代女儿的基因型是XHXh:XhXh,=1:1,女儿色觉正常的概率是50%,B错误;
C、由分析可知,A型血色盲儿子的基因型是IAiXhY,A型血色盲正常女性的基因型可能是IAiXHXh、IAIAXHXh、IAiXHXH、IAIAXHXH,因此后代可能会出现O型血色盲女儿,C正确;
D、B型血色盲女儿的基因型是IBiXhXh,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的基因型是IAIBXHY,二者婚配,后代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IBIBXhY+IBiXhY=,D正确。
故选:ACD。
ABO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假设色盲基因用h表示,正常基因用H表示,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的基因型是IAIBXhY,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的基因型是iiXHXh,二者婚配后代的基因型是IAiXHXh、IAiXhXh、IAiXHY、IAiXhY、IBiXHXh、IBiXhXh、IBiXHY、IBiXhY,比例是1:1:1:1:1:1:1:1.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2.【答案】白色;A;2;2:1;紫茎;D和E;绿茎:紫茎=3:1;红花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解析】解:(1)根据图表第一组中的A分析,红花×红花杂交后代出现36红花:1白花,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红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
(2)B组亲本中的任一株红花植株,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因此自交后代表现型有2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B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因此F1中5红花:1白花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所含显隐性基因的比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5:1.如果设显性基因为R,则RR:Rr=2:1.
(4)根据表格中D组合:绿茎×紫茎的后代绿茎:紫茎=1:1和E组合:紫茎自交的后代全为紫茎,可判断茎色遗传中,隐性性状为紫茎,显性性状为绿茎.
(5)根据(4)的分析可知,绿茎为杂合体,所以F组绿茎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为绿茎:紫茎=3:1.
(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的原因是红花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故答案为:
(1)白色 A
(2)2
(3)2:1
(4)紫茎 D和E
(5)绿茎:紫茎=3:1
(6)红花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阅读题干和分析图表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是基因的分离定律.由A组合红花×红花的后代36红花:1白花,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因而可判断红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图表,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3.【答案】自由组合 aaBB、aaBb、aabb 紫花:白花:红花=9:4:3 2 AAbb 套袋 (人工)授粉 (再)套袋 3 两性植株:雌株=3:1
【解析】解:(1)通过分析可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棉花花色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2)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花授粉产生子一代,由图可知,aa__为白色,A_bb为红色,A_B_为紫色,因此子一代的白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9A_B_):白花(4aa__):红花(3A_bb)=9:4:3。
(3)开红花棉花的基因型有2种可能,即AAbb、Aabb。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一株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可利用开红花的杂合子与之杂交,若后代全为紫花,则该白花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即开红花又开紫花,且比接近1:1,则该白花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全为红花,则该白花基因型为aabb。
(4)棉花等植物杂交实验过程的基本环节: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再)套袋。
(5)根据题意分析可知: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所以理论上,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gg和gg-,雄株植株的基因型为GG、Gg和Gg-,雌株植株的基因型为g-g-。让基因型为gg-的两性植株进行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1gg、2gg-、1g-g-,表现型及比例为两性植株:雌株=3:1。雄株Gg 与雌株g-g-杂交子代中雄株所占比例为。
故答案为:
(1)自由组合
(2)aaBB、aaBb、aabb 紫花:白花:红花=9:4:3
(3)2 AAbb
(4)套袋 (人工)授粉 (再)套袋
(5)3 两性植株:雌株=3:1
根据题意,aa__为白色,A_bb为红色,A_B_为紫色。由于基因A和基因B分别位于2号染色体和5号染色体上,所以两者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及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出各种花色的基因型。
14.【答案】DNA复制 前期和中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 着丝粒一分为二 2、3 1 8 8 2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第一极体
【解析】解:(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1变为2,处于间期的S期;图1中BC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
(2)图2中1号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2号细胞正在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3号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处于细胞中央,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图1BC段表示每条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2号、3号细胞;图1中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此时染色体上不含染色单体,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末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对应于图2中1号细胞。
(3)图2中2号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染色单体,共含有8条染色单体,有8个DNA分子;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该其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4)图2中2号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该动物属于雌性动物,将要分成极体的细胞含有一条长的白色染色体和一条短的黑色染色体,因此3号细胞为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含有一条长的黑色染色体和一条短的白色染色体,即。
故答案为:
(1)DNA复制 前期和中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 着丝粒一分为二
(2)2、3 1
(3)8 8 2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4)第一极体
分析图: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中AB段表示间期进行DNA复制,BC段表示有姐妹染色单体,CD段表示着丝粒分裂,两染色单体分开,DE段表示染色体上不含染色单体。图2中1号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2号是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3号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本题结合细胞图像和染色体、核DNA数目变化有关曲线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染色体行为特征及数目变化判断细胞所处时期,并进行分析应用。
15.【答案】4 假说演绎 性 F2中白眼只出现在雄蝇中,眼色与性别相关联 不能 只出现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 雌雄果蝇全是红眼 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解析】解:(1)果蝇的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共4对同源染色体,摩尔根在用果蝇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时,延用了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摩尔根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所以他将白眼基因与图中性染色体联系起来,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由于白眼的遗传和性别相关联,而且与 X 染色体的遗传相似,F2中白眼只出现在雄蝇中,于是,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而 Y 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3)白眼基因位于Ⅰ区段上或是Ⅱ区段上区别就是,在Ⅰ区段上有同源染色体,在Ⅱ区段上没有同源染色体。若白眼基因位于Ⅰ区段上,白眼雄蝇与上图中F1红眼雌蝇进行测交:XrYr×XRXr,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rYr:XRYr:XrXr:XRXr=1:1:1:1;若白眼基因位于Ⅱ区段上,白眼雄蝇与上图中F1红眼雌蝇进行测交:XrY×XRXr,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rY:XRY:XrXr:XRXr=1:1:1:1;从结果来看二者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相同,所以不能确定白眼基因位于Ⅰ区段上或是Ⅱ区段上。
(4)白眼雌果蝇,与多只野生型(均为纯合子)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若基因位于Ⅱ区段上,则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子代的基因型为XrY 与XRXr,则雄性全为白眼,雌性全为红眼;若基因位于Ⅱ区段上,则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R,子代的基因型为XrYR 与XRXr,则雌、雄果蝇全为红眼。
(5)据题可知,一对直刚毛的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直刚毛雌蝇:直刚毛雄蝇:焦刚毛雌蝇=1:2:1,焦刚毛只有雌果蝇有,雄果蝇都是直刚毛,说明控制直刚毛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上,与性别相关联;亲本都是直刚毛,子代出现了焦刚毛,说明直刚毛是显性,焦刚毛是隐性,且亲本都是杂合子。设控制直刚毛的基因为A,控制焦刚毛的基因为a,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只有亲本的基因型为:XaYA 和XAXa时才会出现题干中给出的结果。所以控制直刚毛焦刚毛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故答案为:
(1)4 假说演绎 性
(2)F2中白眼只出现在雄蝇中,眼色与性别相关联
(3)不能
(4)只出现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 雌雄果蝇全是红眼
(5)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本题是针对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变式考查,熟练应用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结合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可以准确的解答本题。
第1页,共1页